做人,切記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2020-10-18 唯晨說

文/唯晨

不知你是否看過這麼一個小視頻,畫面中有兩頭牛,它們站在河邊,後面的牛問前面那隻:「河裡那是個啥?」

前面的牛答道:「那是條鱷魚。」後面的牛不信:「我看是個木頭疙瘩。」前面的牛急了:「那真是條鱷魚!」說罷還拿樹枝戳了戳河裡浮出水面的鱷魚。

但鱷魚沒動,後面那牛更加不信:「你看,那就是個木頭疙瘩。」

前面的牛為了證明自己,拿了塊石頭砸了過去,鱷魚依舊絲紋不動,後面的牛叫囂道:「你可真憨,那就是個木頭疙瘩。」

前面的牛氣不過,後蹄一蹬跳上河裡半浮水面的鱷魚身上,這時候偽裝已久的鱷魚迅速張開嘴,一口將跳過來的牛吞下。

後面的牛目瞪口呆,自言自語道:「果然是條鱷魚啊……」

人生,經歷的事情越多便越沉默。

年輕人總喜歡表達自我,因為年輕所以無畏,所以血氣方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就會變得沉著冷靜且擁有獨立的思想。

《莊子·秋水》有云:「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

既然彼此間隔著星辰大海就不要再去強迫對方對自己必須明白,人這一生很短暫,不要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太多時間。

當人與人之間認知不同的時候,要學會包容,不計較是最好的相處方式,這世上的任何事情,存在即合理,它們不會因為不被一部分人理解就要消失。

同樣,那些在我們理解範圍之外的東西並不一定都是錯誤的,生活猶如一座巍峨高山,層次高的人看到的是山頂,雲海縈繞;層次低的人看到的是山腳,水石環繞;大部分人所看到的是山腰,一年四季變換著不同的景色,山上還住著禽獸飛鳥。

這三個層次的人有各自的生活和各自的樂趣,誰都無法斷言活在哪個層次幸福感最強,關於生活中的糟糕與美好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人生難得一知己,「懂」是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從來都沒有貼合本心的感同身受,多的是某一瞬間的似曾相識。

沒有誰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更不可能有誰可以真正懂得另一個人的內心,在這所謂的「懂」中,所含的成分更多是包容。

任何人都可以在不理解一個人的情況下選擇信任和包容。

若一個人在面對你的時候,表現出明顯的不懂,不必解釋更無須爭辯,懂你的人無需解釋,不懂你的人,解釋再多依舊徒勞無功。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若一個人為君子,必定不懼閒言,因為做事坦蕩所以問心無愧。

要知道,和層次不同的人講理,是一件極其內耗的事情,但凡兩個人的觀念不同,又各持一詞不願讓步,那麼爭吵定無結局。

有個俗語說:「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這句話指的並不是真正的秀才和真正的兵,而是在說兩個思想完全相反的人,在解決問題和溝通事情的時候,根本無法理解對方。

秀才為文,兵為武,文人和武將之間總會存在著不解。生活中,圈子和層次不同的人之間也存在著類似無法相通的情況。

三觀不同之人之間的爭吵只會讓彼此覺得對方不講理,其實他們各自都認為自己非常講理,只是他們所講的完全不是同一個道理。

內心豐盈的人不會讓自己活在別人的眼裡和嘴裡,他們清晰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所以才能淡然面對一切,對非同道中人的質疑保持不失禮貌的微笑。

有一段時間,網上特別流行這句話:「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這句話或多或少都有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的嫌疑,雖然說的是實話,但卻有些傷人。

若一個人在心底將與自己思想不同的人都判定為傻瓜,那麼恐怕他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瓜。

古人云,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青蛙之所以那麼自信是因為始終在坐井觀天,視野決定眼界,涵養決定的才是層次,層次高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無論他是怎樣的身份。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不要看不起任何人,當然也不要太貶低自己,自負和自卑都不可取。

每個人的生活如何只有自己知道,不爭辯的沉默並不是慫,而是在看清世事後給出的灑脫。

村上春樹說:「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這就是現實,無論歡喜還是憂傷都只屬於自己。

今日話題:不被別人理解時,你會怎麼辦?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相關焦點

  • 丹慧|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不要和青蛙論天空有多大,因為眼界不同;不要和麻雀論世界多遼闊,因為層次不同。01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是一種無謂的消耗層次不同,眼界不同;三觀不同,很難相容。和一個喜歡騙人的人談誠信,累的只能是自己;和一個惡貫滿盈的人談善良,沒準給自己招禍。有些人你和他爭辯,其實沒有一點價值。
  • 和層次不同的人,無需爭辯
    每個人的眼光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他所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也會有所差異。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是不可能爭出結果的。有的人,則是因為看問題的視角不同,就會對事情的理解產生差異。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說得再多,也是雞同鴨講;講得再有理,也是對牛彈琴。
  • 永遠不要跟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層次不同,永遠不要妄想對方能和你感同身受,更別想著把自己的想法塞到別人的腦子裡。 跟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耗力」《金星脫口秀》上,金星講述了這樣一件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一次她帶著孩子出去旅遊,正安安靜靜地排隊,結果有一位女的嘴裡叼著飛機票,看也沒看就插在他們面前。
  • 層次不同,不必爭辯
    圈子與圈子的差異,本身就是人與人的差距。 圈子不同,何必相融。 情投意合的人,無需多言,就能讀懂你心; 層次不同的人,相處起來,只會如坐針氈。 餘生很貴,不必強迫自己與圈子不同的人舉杯共飲,也不必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解釋你自己。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說得太對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且讀文摘,ID:qdwz81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莊子一生經常與人辯論,但是他卻說:大辯不辯。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對待有些人,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
  • 不屑與人爭辯,是一種莫大的智慧
    話語不對等,指的是雙方不在一個語境,也不在一個層次下交流,所爭所論風馬牛不相及,只會損耗心力。不同層次的人之間討論問題,彼此南轅北轍,既沒有前提,也不會有結果,和不同層次的人溝通是一種漫長的無奈,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更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 有一種素養,是理解和接納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與邏輯
    、三觀相合、思想觀念一致的人,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對世界和各種事物的認知程度都不相同,因為認知水平的差異,導致不同層次的人很難找到共鳴。站在不同高度的人看到了同一件事物,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而一個人的眼界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並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所以我們不要嘲笑那些只站在3樓往下看的人,要學會理解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與邏輯。
  • 不與低層次者爭辯,方能收穫廣闊的世界
    層次越高的人修養越高,交往的層面是由自身的素養決定的。思想淺薄的人自然結交的大部分也都是膚淺和物質的人,聊的無非也是雞毛蒜皮。生活中,我們要分清群己界限,有些圈子,即便是「同學」或者「同事」,和「朋友」都是不同的概念,選擇能「混在一起」的人當「朋友」,如果可以相互認可,彼此信任自然最好,如果做不到,各安其職,禮貌相待就好,沒必要強融。
  • 不要與人爭辯(原創)
    不要與人爭辯,人和人爭辯的根本原因在於大腦神經元的知識網絡結構完全不同。兩個大腦知識網絡完全沒有重合的人交流,本身就是很愚蠢的行為,然後一個還試圖說服另一個,大腦神經元的網絡構建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爭辯沒有任何意義,只能讓兩個分割的大腦更為分割。
  •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其實歸根究底,是你們境界不同,層次各異。
  • 沒什麼跟與人爭辯更傻的事情了!
    每次想到自己與人爭辯時的那個慫樣,我都覺得有點羞愧,甚至難過,我為什麼那麼慫?我又為什麼要跟他們爭辯?(心懸著,有點像害怕的那種感覺......)但是後來想想真的沒有爭辯的必要,這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其實與人爭辯最終的目的無非是爭個對與錯!證明自己是對的!然後呢?你從這次爭辯得到了什麼?又學到了什麼?
  • 永遠不要和不同層次的人論長短,那是一種內耗
    2.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 不同層次的人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不同層次的人圈子不同,不必強融。」思想不成熟的時候,空懷一腔熱血,可以上演各種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戲碼、只為一股腦的執拗和倔強。慢慢變成熟之後,思維更加辯證,眼光更加多元,頭腦更加靈活,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如何定義人的層次呢?筆者以為不能太狹隘,應該站位至高點看待。層次可以指年齡層面、思想層面、資本層面、情感層面。
  • 層次,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深度好文)
    真正區別一個人的,不是他的身份地位,而是他的層次段位。有的人,讓你覺得相見恨晚;有的人,讓你覺得對牛彈琴。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緣分;有的人,讓你覺得相遇是報應。其實歸根究底,是你們境界不同,層次各異。
  • 人的境界和層次差異
    層次低的人強勢,境界高的人隨和。 老子講:上善若水。 隨和的人就像水一樣,雖然柔軟,但是卻可以包容萬物。 《道德經》中說「夫唯不爭,故無尤」,隨和的人就像水,看上去柔軟,卻隱藏著無窮的力量。 做人隨和,說話做事給別人留餘地。
  • 做人,無須爭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深度好文)
    所以,如果我們為此而耿耿於懷,生氣動怒,陷入爭辯之中,則難免會讓自己的人生陷入無邊的黑暗,無絲毫快樂可言。的確,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對於別人的批評和毀謗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而不是去爭辯,那麼,這些毀謗和批評便能為我們除塵,而如果我們與這些毀謗和批評糾纏不清,爭辯個不停,反而容易越描越黑,無異於自毀清白。
  • 做人不易,切記少管閒事
    所以說,做人不易,切記少管閒事。01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女孩的父親和單位的人吵了起來。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自己的節奏,因人而異,可他們總把自己的標準,強加在他人之上。因為自己的不一樣,直接否定他人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中,有90%的事和自己無關,只有10%的事和自己關係才密切。
  • 一個人,層次高了,漸漸就和三種人疏遠了
    這裡是立聲說,立聲說主要分享的是關於說話、辦事、做人這三方面的技巧。如果你覺得自己在這三方面也有需要提升的地方,歡迎你關注醫生說,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一個主題是一個人層次高了,慢慢就和這三種人疏遠了。一個人所在的層次不是天生的,而是有一個人的心態,以及他個人的經歷所決定的高層次的人,總能在逆境之中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低層次的人總是在一種逆境之中無法脫身。
  • 做人不要太老實,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心計」
    一個太老實的人一生都是被動的,他註定一生都是平庸的。這並不是說他沒有機會,而是說當機會來臨時,他總是視而不見。因此,不要太老實,級別越高,人們就越了解「算計」。「心計」是戰略的一部分,善於計劃的人就是有「心計」的人。此外,「算計」也是智慧的表達和自我保護的象徵。世界是暗淡的,人類的感情是溫暖和寒冷的。
  • 層次不同的人,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都不必強融
    作者 | 木桃情感——層次不同的人,很難溝通。你可以偶爾遷就他,但沒必要強融到對方的圈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種是和你一樣層次的正所謂眾生平等,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都有長處和短處,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圈和朋友圈。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類人,你和他交往時,你說東,他以為你說西。你說的,他不明白。你思考的事情,他從沒思考過。你拼盡全力也沒有和他融入到一個頻道,甚至經常因為對同一件事的理解不同產生矛盾和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