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把兒媳當自家人的老人後來怎樣了?70歲婆婆住院時說得很現實

2020-09-21 南喬情說


婆媳關係一直是恆古不變的話題,早在《孔雀東南飛》的時候就出現過焦母的不滿「此婦無禮節,舉動轉自由」。

結過婚的都明白太強勢的婆婆,難免會耿耿於懷,

這樣婆媳關係就難相處,家庭裡婆婆一直把媳婦當外人吃虧最大是自己。

一個重視兒媳婦的家庭,才是最興旺的家庭好女人旺三代!


如果對兒媳婦多些關愛和理解,受益人是全家。第一個受益者就是自己,畢竟年齡擺在那。

婆婆懂得愛護兒媳婦,她們老了結局都怎麼樣了?70歲老人說了真心話。

接下來我要分享我小姨的故事,一個沒受婆婆氣,沒被小姑子欺負的80後。

本文主人公我的小姨

小姨在兄弟姊妹排行中最小的讀過書不多,長的除了白點找不出來太大的優點了。但她是媽媽一輩中最幸福的女人了,她擁有幸福的秘訣是:好婆婆。

聽外婆說小姨剛嫁過去像小孩子一樣,臉色又白,個子又小又瘦。

大姑子第一站出來和小姨婆婆說,這麼瘦不會有貧血吧,將來生孩子是不是有問題啊?

婆婆白了一眼說你都嫁出去了,還操心不該你操心的,以後再瞎說你就別回娘家了。


大姑癟癟嘴私下裡和小姑子說,媽剛娶了兒媳婦就慣著以後有你受的。

沒多久小姨就懷孕了她婆婆很高興,婆婆先問的兒子媳婦喜歡吃什麼?

她知道新媳婦在婆家懷孕嘴饞不好意思,就算問了她想吃啥,媳婦也會說別麻煩了。

她猜到新媳婦的顧忌,精心的伺候著,小表弟出生時外婆去看望,心裡很滿意。

盡最大的能力在月子裡照顧好小姨,常說自己當兒媳婦吃過的苦,不能讓自己兒媳再去承受。

我想小姨和她婆婆感情深厚,應該在坐月子時候建立的。

小姨生孩子後沒有什麼收入,她婆婆一直做零工貼補著。

直到小姨有工作後,婆婆就一心一意帶孩子了。小姨婆婆很會說話對外人說,她是給兒子帶孩子,給自己帶孫子,從不說給媳婦帶孩子這樣的話。

對比小姨的同齡80後小姨是算幸福的了。

小姨夫家就他一個兒子,家裡人多嬌慣著小姨夫玩性很大。

很多時候小姨和小姨夫吵架,如果是小姨錯了婆婆不說話。如果是小姨夫錯了婆婆就會兒子狠狠數落自己兒子,時間久了小姨夫也不在家發橫了。

小姨的婆婆用幾十年的時間,尊重兒媳婦善待兒媳婦。別人婆婆可能當面和氣,背後就一直說兒媳婦的不好,小姨的婆婆不會。

不攪和不傳話是一個老人的美德。

每逢過年過節聚餐少了其他人都行,少了小姨就不準先動筷子。這個習慣也一直保持著十幾年,這少有的尊重讓小姨一直感恩在心。

小姨的婆婆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大好老是病著。這個時候人情冷暖就能看的真真的。

小姑子遠嫁幾乎是不聞不問,頂多打一點點錢,寄點快遞來。大姑子嫁的近可是家裡的經濟條件有限,關鍵是大姑子公婆和老公已經為了老往娘家跑頗為不滿。

子女們商量起來這個事情,就說湊點錢將老人送到養老院去吧。小姨念著婆婆的恩情,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的佳話。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婦。前兩年剛送走了公公,現在又要守著婆婆。

很多人勸小姨別傻老太太有兒有女,你這麼伺候吃虧是自己的哦。

倔強的小姨不以為然,她用行動證明了好婆婆就該有好報。

就因為小姨始終記著婆婆的恩,老公也不太會照顧人。前幾年公公生病了照顧多一些,但這次畢竟是女老人生病,男人家照顧不仔細更不方便。

兒媳婦是女人照顧起來也方便貼心,也是因為小姨的付出。婆婆病了這些年雖然病情時好時壞,如果沒人這麼照顧,根本活不到現在。

在醫院的時候別人都羨慕婆婆,能這麼被照顧著,都以為小姨是女兒呢。

她婆婆就就興奮地和病友說「這是我兒媳婦,沒她我早沒了,女兒再孝順也是別人家的人了。兒子忙著上班就算休息了,照顧的也不得勁啊。

兒媳婦才是正正經經自家人啊,你年輕的時候多對她好,老了也就享福吧」。

小姨的婆婆是真聰明啊,知道兒子結婚了自己也不年輕了。隨著年歲的增長,身體也走了下坡路了。

你年輕虐待她,自己老了指望誰?老了她對你好,首先你年輕的時候要對她好啊。

在兒媳婦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最大的幫助,讓兒媳婦渡過難關,真心的疼愛她這樣就夠了。

稍微不糊塗的老人應該明白,老了還是靠自己的媳婦。把兒媳婦當家裡人,兒媳婦也會認定你了。

小姨婆婆比其它老人晚景都好,這一切是來自於這些年姑姑公婆尊重和寵愛。如果不是這樣,後果也和其它老人一樣吧?

不要說男人是家庭的頂梁柱,女人才是挑大梁的。剛剛過門的媳婦可能還沒有感覺到,老人年齡越大你才會發現兒媳婦在家庭地位實在太重要了。

你看兒媳婦到了中年的時候,她要忙著工作、帶著孩子、照顧老人。身上扛的擔子真的很重,她是一個家庭的心臟。

一個家沒有女主人,就很難守住了。女人才是家的港灣,尊重兒媳婦關愛兒媳婦家庭,註定是人丁興旺。

今日話題:你覺得是先有好婆婆,還是先有好兒媳?

本文由南喬情說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怎樣才能讓兒媳將來孝順自己呢?三位70歲的老人說出了大實話
    導語老話說得好,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婆婆和媳婦本來就沒血緣關係,之所以能相互扶持,全靠情分,非本分。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說的就是婆媳關係很難處理。人心都是相互的,一段好的關係需要雙方用心經營。婆媳關係也是如此,若想兒媳將來孝順,就看開始婆婆怎麼做,三位過來人傳授了一些經驗,聽聽她們怎麼說。
  • 老人在住院之後才懂,女兒永遠是女兒,可兒媳就不一定是兒媳了
    老人在住院之後才懂,女兒永遠是女兒,可兒媳就不一定是兒媳了今年74歲的王大娘,老伴前兩年去世了。她生了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到了晚年無欲無求,只想在往後的日子過得開心快樂。可是在我生病之後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女兒永遠是女兒,可是兒媳婦就不一定是兒媳婦了?
  • 善待兒媳的婆婆,到晚年過得好嗎?三個70歲老人說了實情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婆婆要是在晚年的時候過得不好,肯定是這個婆婆做了一些壞事情,所以導致晚年的時候遭到了報應。 其實事情不是絕對的,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婆婆做的不好,有可能是因為沒有遇上一個好的兒媳婦。
  • 那些對兒媳好的婆婆,後來怎麼樣了,這些老人說了實話
    在我們的身邊有相處不好的婆媳,也有相處得好的,那些年輕時曾善待兒媳的婆婆後來都怎麼樣了。一、張婆婆是我們家的鄰居,今年七十多歲了,但是身體還挺好。兒子跟媳婦原來是在大城市工作,這兩年看張婆婆年紀大了,帶著孩子一起回了老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張婆婆的媳婦對她很好,經常跟外人說起:要是沒有我媽,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 70歲老人重病後感悟: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兒媳才靠得住
    對於有兒有女的老人來說,是女兒值得託付,還是兒媳靠譜呢?鄰居王阿姨今年70歲了,和兒媳的關係一般,跟女兒更親近,在生病前覺得女兒更靠得住一些。然而一場大病後,她才發現:女兒終究是女兒,兒媳不僅僅是兒媳。
  • 婆婆骨折住進醫院,兒媳給婆婆送飯時,被病友說虐待老人
    婆婆骨折住進醫院,兒媳給婆婆送飯時,被病友說虐待老人經常做壞事的人都會有報應,很多人都說:人在做天在開,老天爺從來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出過一個好人,我們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心存善良,和家人相處的時候,更加要這麼做,很多人都表示,對家人不善良的人,在社會中都是得不到好的結果。
  • 對兒媳好的婆婆,晚年兒媳也會對她好嗎?」3個70歲婆婆說大實話
    導語:婆婆只要對兒媳好,兒媳將來就會對婆婆好嗎?聽聽這幾個婆婆的大實話。周女士:70歲。我對我兒媳婦挺好的。但有些人的心就是捂不熱的,你對她好,不代表她將來也會對你好,我現在都70多歲了,本來兒子是和兒媳婦住在本地,那時候我經常可以到他們家去看看孫女,給他們做做飯,可後來兒媳婦說外地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非要我兒子在外地買個房,全家搬到外地去了。
  • 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位70歲老人說出內心實話
    歲的範阿姨我今年70歲了,身體還算不錯,現在自己獨居生活。我如果身體不適了,找兒子開車帶我去,兒媳陪著我,如果需要住院,我希望女兒能夠經常來看看我就行,讓兒子幫我找護工,兒媳給我做飯就好。我不要求她們都守在我身邊,畢竟年輕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女兒已經嫁到婆家了,就要盡力對婆婆家好,我不能因為我自己的事情,讓女兒婆家挑出不是來,這樣女兒也不好做。
  • 70歲老人被兒媳送進養老院:我坐月子的時候,她沒管過一天
    從老人生病住院開始,兒媳每天給老人準備的食物就是餅乾和泡麵,好多病友暗地裡都說這個老人命苦,指責兒媳的不孝,後來兒子實在看不下去就質問媳婦為什麼要這樣做,兒媳非常淡定地說出了原委。當初兒媳坐月子的時候,老人嫌棄兒媳生的是個女兒,就不太想照顧兒媳,就每天讓兒媳吃餅乾和泡麵,還說這些有營養。聽完媳婦的話,兒子默默地低下了頭,病床上的老人神情更加複雜。
  • 「那些對兒媳好的婆婆現在過得怎樣?」3個65歲的婆婆說了實情
    確實,婆媳問題自古就是一大難題,基本上很少有婆媳能夠相處得「親如母女」,不是兒媳覺得婆婆對自己不好,就是婆婆覺得兒媳做得不對。比如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些婆婆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擔心自己會處於兒媳的下風,於是到處跟兒媳過不去,特意刁難兒媳。
  • 為什麼很多婆婆不喜歡兒媳?這位老人說了實話,很現實
    導語:為什麼很多婆婆不喜歡兒媳婦?這位老人說了實話,其實很現實1婆媳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長達幾千年來也經久不衰,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多時候它就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線。隨著個改革開放的發展,女人地位的提升,婆媳之間的矛盾甚至也隨之升級。
  • 孫子因病住院了,婆婆給兒媳這麼說,結果孫子改姓了
    一句話成事,一句話也能壞事,這位婆婆的一句話讓兒媳傷透了,也讓兒子徹底寒心,小編也感覺心拔涼拔涼的。家庭子女多,老人有偏心行為也能理解,但不能過分,否則孩子做出什麼事情,老人是不能怪罪的。一個是在城裡長大的年輕人,一個在農村生活的老人,再加上田秋的地位,兩人有些不合是正常的。好在婆媳不在一起生活,兒媳不太計較這些,幾年下來倒也相安無事。老公外地讀書不在家,作為兒媳該盡的孝心還是要盡的。老公不在家,每隔一段時間,小李會帶著孩子到婆家走走,看望一下老人,特別是逢年過節是非去不可的。
  • 婆婆生病住院了,兒媳沒有照顧你的義務,婆婆沒想到兒媳那麼狠心
    婆婆生病住院了,兒媳表示沒有照顧你的義務,婆婆沒想到兒媳那麼狠心在每一次討論有關於情感問題的中,一定有一個&34;。因為總會有人在公眾面前,告訴你,婆婆這個生靈到底有多壞。婚姻疏遠是婆婆的計量,家庭不再和睦,也是婆婆來找麻煩的。
  • 66歲婆婆和70歲老師因跳舞產生黃昏戀,兒媳能提醒婆婆防騙嗎?
    我問她怎麼回事,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說:「現在跟著人家學跳舞,跟不上節奏,人家都走了,我讓一個70歲的男老師教教。我一聽,人都走了,讓一個老頭教她,這萬一被人說閒話,多難聽啊!不是我多心,而是我家老公常年外出施工不在家,孩子上大學走了,家裡就我們娘倆,婆婆畢竟66歲了,我得對她的安全負責。
  • 老人住院,三個女兒說忙,沒空來,老人出院兒媳收到一張銀行卡
    導語:婆婆住院,三個大姑姐說忙,沒空來,婆婆出院兒媳收到一張銀行卡可結婚後曹馨香才發現大姑姐多真不是好事,三個大姑姐輪流著三天兩頭回娘家來,總跟婆婆嚼舌頭。婆婆又耳根子軟,什麼都聽女兒的,女兒就在娘家指手畫腳,生怕曹馨香奪了當家作主的權力。曹馨香的老公去外地打工後,三個大姑姐更是變本加厲,為了防止曹馨香欺負公婆,她們就變著法打擊和排擠曹馨香。很多次曹馨香都委屈得一個人偷偷掉眼淚,她又不想告訴在外打工的老公,怕老公擔心家裡的事。
  • 3位70歲兒媳哭訴:家有長壽婆婆,我快撐不下去了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裡有長壽老人是一個家庭的福分,會給家人帶來好運。可為什麼人們總會說照顧長壽老人是一種煎熬是一種令人折壽的事呢?聽聽3個70歲兒媳怎麼說。我的長壽婆婆92歲,是一位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俗稱老年痴呆。我70歲的年紀,照顧婆婆真的太吃力。婆婆誰都不認識,飯端到婆婆身邊她抬手就給打翻在地還傻傻的衝你笑,衣服上褲子上常弄的髒兮兮,我還要給換洗。
  • 70歲老人哭訴,摔倒在家四天,靠敲盆獲救:養老咋這麼難?
    王大爺70歲,生活在南方的一個小縣城,兒女都在外面打工,他一個人住在當年單位分給的宿舍樓裡,平時自己買菜做飯,身體還算硬朗。老伴兒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兒女們一個月給他打一次電話,他有不多的退休金,湊合著夠花。他不用使兒女的錢。前不久,他去陽臺上掛衣服,陽臺上有片水,他摔倒了,疼的也爬不起來,就在那兒倒著,想大聲喊也沒力氣。
  • 曾對兒媳壞的婆婆,晚年過得如何?2位79歲老人說出實情
    婆媳矛盾可以說是自古以來最焦點的矛盾之一,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要結婚的,那麼就必然會遇到婆媳矛盾,而往往矛盾鬧到最後,其實雙方都有受傷,曾對兒媳壞的婆婆,晚年過得如何?2位79歲老人說出實情,太現實。 首先就是一個79歲的王婆婆,她年輕的時候,其實就受到婆婆的苛待,經常就是各種雜務都讓她去做,而且還各種訓斥她,她年輕的時候心想熬過去就好,而她也熬了過來,成為了一個婆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婆婆的影響。
  • 小姑子回娘家要嫂子伺候,婆婆:她是客,讓你幹活是把你當自家人
    唯有用現實的冷水從頭到腳將他們澆得一頭一臉,他們才會清醒,明白自己幾斤幾兩,說出的話有多讓人啼笑皆非。小春今年29歲,嫁進婆家已有五個年頭,小春和丈夫當時是自由戀愛在一起的,原本小春父母嫌男方家住的有點遠,家庭條件也一般,所以不同意小春和丈夫在一起。
  • 為何現在的婆婆都不願意去「討好」兒媳了?三位老人說了真心話
    用沈大媽的話說,兒媳生孩子時她好心提出想要去照顧,可兒媳對她卻是各種嫌棄。後來沈大媽的老伴去兒子家看望孫子時,兒媳更是連和老人家同桌吃飯都不願意,言行間更是各種嫌棄。而沈大媽一開始還是強忍著,各種對兒媳好,她想著自己對兒媳好,兒媳總不至於不領情吧。可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兒媳對她依舊是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