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對兒媳好的婆婆,後來怎麼樣了,這些老人說了實話

2020-08-27 閒話情感

在中國婆媳關係是向來是一個難題,不知為何在很多人的心裡,婆婆跟媳婦就是天敵,天生不對付。其實人際關係本來就是一種很奇妙的關係,而婆媳之間因為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又不得不生活在一起,這種關係就變得更加的微妙了。

一般明事理的婆婆知道對兒媳好一些,讓兒子兒媳夫妻感情更好,自己也更省心。在我們的身邊有相處不好的婆媳,也有相處得好的,那些年輕時曾善待兒媳的婆婆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張婆婆是我們家的鄰居,今年七十多歲了,但是身體還挺好。兒子跟媳婦原來是在大城市工作,這兩年看張婆婆年紀大了,帶著孩子一起回了老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張婆婆的媳婦對她很好,經常跟外人說起:要是沒有我媽,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張婆婆是位農民,一直生活在鄉下,兒子結婚後在城裡生活,離老家很遠,兒媳跟張婆婆見面的次數也不多,因為接觸不多關係說不上好壞。直到小孫子的出生,兒子覺得母親從未離開過家,想讓兒媳把孩子放在老家帶,但是張婆婆說:我跟你們過去帶吧,孩子不能離了媽媽。

就這話兒媳一輩子都會記得張婆婆的好,隨好兩人相處的日子多了,兒媳才明白,離開老家對老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媳婦理解老人的不容易,在孩子大一些就把老人送回家去了,每到節假日就帶著孩子回去看老人。現在老人年紀大了,兒媳跟兒子就商量著把事業帶回老家來,也可以照看得到張婆婆。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這樣,互相之間多一份理解,矛盾就會少了很多。張婆婆理解兒媳的不容易,兒媳也知道婆婆背井離鄉的苦處,互相會為對方考慮。張婆婆為兒子媳婦付出,換來的是自己其樂融融的晚年。



二、前段時間去小姨家住了幾天,跟小姨到樓下去散步,碰到一個阿姨六十大多的樣子。小姨說是鄰居就過去打了下招呼。後來小姨跟我說,這位阿姨兒子兒媳都很孝順,現在孫子大了,也經常會自己回來看這位阿姨。

有鄰居很羨慕這位阿姨:你真是命好啊,家裡娶到個這麼懂事的兒媳,又帶著你到處玩,孫子還懂事。阿姨笑笑說:人心換人心是沒錯的,我對我兒媳好,她就會對我好,你要對你兒媳婦好些,她也會孝順你的。

這位阿姨的兒媳婦在剛生完孩子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當時兒媳婦的娘家人都說病得太嚴重了治不了就放棄了。這位阿姨拿出自己畢生的積蓄給兒子:姑娘嫁到我們家就是我們家人了,我們盡力救治,能成最好,不成也能對得起自己良心。兒媳在生病期間,阿媳在家裡照顧孩子,偶爾帶孩子去醫院給兒媳看看,好在兒媳最終是治好了,如今對婆婆比自己親媽還好。



困難是最能測出人心的東西,兒媳當時嫁過去沒兩年,娘家人都不想管她了,婆婆卻執意要醫治,還把自己的老本都拿出來了,是把媳婦當成自己的親人來對待的。好在婆婆堅持,有了如今的好生活。

結語:知道對兒媳好的婆婆都是聰明的婆婆,也許在付出的時候她們並沒有想過要回報,但是付出了就會有回報。婆媳之間之所以難相處,一是生活中的小事太多了,容易發生分歧,但是在發生不同意見時,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許多。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從感情一般或者感情不好到感情好,總需要有人邁出第一步,所謂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就是這個道理。年輕的時候兒媳得到了婆婆的幫助,等婆婆老人自然也會盡心孝順,相反那些總說自己兒媳不好的婆婆,你又對兒媳有多好呢。

END

相關焦點

  • 年輕時對兒媳好的婆婆,晚年生活都怎麼樣?3位婆婆說出實話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心底有一股惆悵湧出,想起自己也是為人兒媳,如今和婆婆相處融洽,但想到那位朋友的婆婆,晚年生活慘澹,不禁為她感到難過。那位婆婆對兒媳很好,年輕時也把她當成半個女兒,但是年老了以後,就被兒媳嫌棄,嫌棄各種麻煩,看著她的話,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 為什麼很多婆婆不喜歡兒媳?這位老人說了實話,很現實
    導語:為什麼很多婆婆不喜歡兒媳婦?這位老人說了實話,其實很現實1婆媳問題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長達幾千年來也經久不衰,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多時候它就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線。隨著個改革開放的發展,女人地位的提升,婆媳之間的矛盾甚至也隨之升級。
  • 那些不幫帶孫子的母親,生活過得怎麼樣?這兩位老人說出實話
    那些不幫帶孫子的母親,生活過得怎麼樣?這兩位老人說出實話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父母應該有義務幫也帶小孩,但實際上父母並沒有這個義務,但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辛苦,就主動提出幫帶小孩,不僅如此,他們還貼錢買東西,還幫做家務,等孩子長大之後,有的兒媳不僅沒有尊重公婆,反而還嫌棄起來。
  • 婆婆也是媽,那些婆婆不在身邊的兒媳婦,後來過得怎麼樣了?
    塗磊曾說:不要把兒媳當親生女兒,也不要把婆婆當成親媽;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做一個有分寸的婆婆和一個有分寸的兒媳;這樣你們就都快樂了。不要把兒媳當親生女兒,我是這樣理解的:媳婦不是自己親自生養的,所以不要把對兒女的那種要求對兒媳,也不能要求媳婦像親女兒一樣對待自己。
  • 那些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後來過得怎麼樣?3位老人實話實說
    那些主動幫兒女減輕負擔,義務帶孩子的老人,後來過得怎麼樣了呢?,一開始齊大娘說以後不一起洗了,但兒媳還是生氣,齊大娘也就發火了。現在孩子快兩歲了,不僅孩子離不開奶奶,兒媳也越來越離不開婆婆,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 那些年輕時立志要當好婆婆的人,你們現在怎麼樣了
    那些年輕時立志要當好婆婆的人,你們現在怎麼樣了?女人大都是希望家庭和睦幸福的,可是,幸福談何容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婚姻中,婆媳關係也成了非常難處理的一個問題。飽受婆媳關係傷害的七零後女性,對新時代的婆媳關係進行了一個新的解讀,年輕的時候立志將來做一個好婆婆。
  • 真把兒媳當自家人的老人後來怎樣了?70歲婆婆住院時說得很現實
    婆婆懂得愛護兒媳婦,她們老了結局都怎麼樣了?70歲老人說了真心話。接下來我要分享我小姨的故事,一個沒受婆婆氣,沒被小姑子欺負的80後。沒多久小姨就懷孕了她婆婆很高興,婆婆先問的兒子媳婦喜歡吃什麼?她知道新媳婦在婆家懷孕嘴饞不好意思,就算問了她想吃啥,媳婦也會說別麻煩了。她猜到新媳婦的顧忌,精心的伺候著,小表弟出生時外婆去看望,心裡很滿意。盡最大的能力在月子裡照顧好小姨,常說自己當兒媳婦吃過的苦,不能讓自己兒媳再去承受。
  • 年輕時欺負"兒媳"的婆婆,晚年都過得怎麼樣?3位婆婆說出實話
    結果一眼望去,果不其然,排在前三的回答中肯定有人說——&34;這個回答讓人覺得可憐但是又忍不住想笑,但從其獲得的超高點讚量來看,也能反映出許多人的心聲。未出嫁的小女生們是這樣期待的,而說實話,對待婆媳之間的問題,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那些年輕時欺負兒媳的婆婆,晚年都過得怎麼樣?這三位婆婆說出了實情。
  • 那些不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後來過得怎麼樣?3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幫不幫兒女帶孩子對老人來說真的不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因為中間沒有灰色地帶。那些一心一意撲倒兒女身上,想幫兒女減輕負擔的老人不會考慮應不應該;那些想追求自己晚年生活,認為帶孩子就是兒女自己的事的老人,更覺得自己不帶孩子理所應當。但幫不幫兒女帶孩子,等孫子輩長大之後,老人們的生活還是很不一樣的。
  • 那些年輕時,對兒媳婦十分不好的婆婆,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麼現實中,那些對兒媳婦十分不好的婆婆,後來都怎麼樣了呢?為此清水特地採訪了三位當事人,聽聽他們怎麼說。不過胡大媽年輕的時候,很霸道,她兒子娶大兒媳的時候,胡大媽本來是想給大兒媳一點顏色看看的。結果胡大媽的大兒媳婦,可不好欺負。胡大媽罵大兒媳,大兒媳婦立馬跟她對著罵。胡大媽有一次打了大兒媳婦一耳光,結果大兒媳婦立馬回娘家請了3個兄弟過來幫忙,嚇得胡大媽後來再也不敢招惹大兒媳婦。
  • 婆婆說兩好擱一好、都好,兒媳說謝謝你們老兩口、辛苦了
    阿姨說,他們在外邊掙錢都很辛苦,我在家照顧老人是應該的。特別淳樸,也像極了我們村兒那些男人在外邊打工,女人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很真實。嶽雲鵬問叔叔,逢年過節會不會給阿姨買點花,送點禮物什麼的。叔叔特別誠實的說沒有,什麼都不會買,我心裡有就夠了。也不害她、也不騙她,心裡有就行了。特別淳樸的幾個字,我看的酸了鼻子。
  • 那些對女婿好的丈母娘,最終過得怎樣?2位老人說了實話
    其實很簡單,婆婆害怕兒媳搶走自己的兒子,所以經常會宣示主權,從而引發婆媳矛盾。而丈母娘為了讓女兒過得更好,就會努力對女婿好,從而達到女兒婚姻幸福的目的。那麼,那些對女婿好的丈母娘,最終過得怎麼樣?看在小夥子踏實肯幹的份上,我把自己的退休金都拿了出來,讓他們小兩口出去做生意,慢慢地他們的日子過得好起來,賺了不少錢。女婿和女兒隔三差五的就回來看我,手裡總是大包小包。現在的我,過得很舒心。
  • 婆婆骨折住進醫院,兒媳給婆婆送飯時,被病友說虐待老人
    婆婆骨折住進醫院,兒媳給婆婆送飯時,被病友說虐待老人經常做壞事的人都會有報應,很多人都說:人在做天在開,老天爺從來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出過一個好人,我們人與人之間一定要心存善良,和家人相處的時候,更加要這麼做,很多人都表示,對家人不善良的人,在社會中都是得不到好的結果。
  • 「那些對兒媳好的婆婆現在過得怎樣?」3個65歲的婆婆說了實情
    正因為如此,孰是孰非,孰對自己好,孰對自己不好,心裡可是一直都清楚得很,那些兒媳也應該都是這樣的。有些婆婆總是擔心假如自己對兒媳好,自己可能就會吃虧,然而換一個角度想想,有時候你對兒媳好了,反而能夠讓兒媳感受你的真心,會對你更加倍的好,讓自己收穫更多。
  • 婆婆進城給孫子送臘肉,無意中發現兒媳秘密,兒子果斷將老人趕回農村
    周大娘今年已經68歲了,但老人的身體好,每到農忙時節她還是會和村裡人一樣扛起鋤頭下地幹活。平時和老人一起幹活的鄰居都會打趣道,「兒子在城裡有房有車,咋不去到那邊住?怕是兒媳不同意哩」。眾人玩笑話說完後周大娘都會為自己兒媳極力辯解,「她才不會不讓我去,但我還是喜歡農村地,住的踏實」。其實周大娘說的也都是實話,兒子兒媳曾多次讓她到城裡住幾天,但都讓周大娘給拒絕了。
  • 現在的兒媳,為什麼多數不願和婆婆同住?幾位過來人說了實話
    現在的兒媳,為什麼不願意和婆婆同住?三個過來人說了實話,看完才知道,我們可能誤會她們了。婆婆已經60歲的了,身體不太好,老公就和我商量把她接到家裡住,相互之間有個照應。我當時沒有多想,只是覺得既然彼此都是一家人,能付出就多付出些。後來,我們就把婆婆接過來一起住了。
  • 那些偏心的父母,晚年都怎麼樣了?3個老人說了實話
    父母的偏心無疑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那麼這些一碗水沒端平,偏心的父母晚年都怎麼樣了?林女士:一直都偏心兒子,晚年卻是兩個女兒孝順我。我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當初生女兒時,全家人都沒給我好臉色看,大家都覺得我一連生了兩個都是女兒,因為生不出兒子,我婆婆和我老公對我很不滿。
  • 那些善待兒媳的婆婆,晚年生活都過得如何?幾位老人的現狀了解下
    兒媳剛過門時,或者說在兒媳最艱難的那幾年,如果婆婆對她們很好,善待了她們。這樣的老人當她們上了年紀,兒媳又會怎麼對她們,她們的晚年生活又過得如何呢?有一種聲音,說老人再掏心掏肺地對兒媳好,兒媳都不會感激,晚年生活也是過得很悽涼,因為她們認為婆婆對兒媳好,說到底還是為了她們兒子和孫子。真的是這樣嗎?幾位老人的現狀了解下,也許你要失望了。
  • 「兒媳,你為什麼不給我養老?」兒媳怒懟一句話,婆婆無言以對
    對於那些有兒子的家庭,他們會努力地將兒子撫養成人,然後在幫助他組成一個家庭,等到他的事業和家庭都穩定了,老人也就可以安心的退居幕後,盡情的享受自己的晚年時光。所以,對於那些很智慧的老人來說,他們一定會和兒媳好好相處。
  • 對兒媳好的婆婆,晚年兒媳也會對她好嗎?」3個70歲婆婆說大實話
    導語:婆婆只要對兒媳好,兒媳將來就會對婆婆好嗎?聽聽這幾個婆婆的大實話。周女士:70歲。我對我兒媳婦挺好的。但有些人的心就是捂不熱的,你對她好,不代表她將來也會對你好,我現在都70多歲了,本來兒子是和兒媳婦住在本地,那時候我經常可以到他們家去看看孫女,給他們做做飯,可後來兒媳婦說外地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非要我兒子在外地買個房,全家搬到外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