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婆媳關係是向來是一個難題,不知為何在很多人的心裡,婆婆跟媳婦就是天敵,天生不對付。其實人際關係本來就是一種很奇妙的關係,而婆媳之間因為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又不得不生活在一起,這種關係就變得更加的微妙了。
一般明事理的婆婆知道對兒媳好一些,讓兒子兒媳夫妻感情更好,自己也更省心。在我們的身邊有相處不好的婆媳,也有相處得好的,那些年輕時曾善待兒媳的婆婆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張婆婆是我們家的鄰居,今年七十多歲了,但是身體還挺好。兒子跟媳婦原來是在大城市工作,這兩年看張婆婆年紀大了,帶著孩子一起回了老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張婆婆的媳婦對她很好,經常跟外人說起:要是沒有我媽,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張婆婆是位農民,一直生活在鄉下,兒子結婚後在城裡生活,離老家很遠,兒媳跟張婆婆見面的次數也不多,因為接觸不多關係說不上好壞。直到小孫子的出生,兒子覺得母親從未離開過家,想讓兒媳把孩子放在老家帶,但是張婆婆說:我跟你們過去帶吧,孩子不能離了媽媽。
就這話兒媳一輩子都會記得張婆婆的好,隨好兩人相處的日子多了,兒媳才明白,離開老家對老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媳婦理解老人的不容易,在孩子大一些就把老人送回家去了,每到節假日就帶著孩子回去看老人。現在老人年紀大了,兒媳跟兒子就商量著把事業帶回老家來,也可以照看得到張婆婆。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這樣,互相之間多一份理解,矛盾就會少了很多。張婆婆理解兒媳的不容易,兒媳也知道婆婆背井離鄉的苦處,互相會為對方考慮。張婆婆為兒子媳婦付出,換來的是自己其樂融融的晚年。
二、前段時間去小姨家住了幾天,跟小姨到樓下去散步,碰到一個阿姨六十大多的樣子。小姨說是鄰居就過去打了下招呼。後來小姨跟我說,這位阿姨兒子兒媳都很孝順,現在孫子大了,也經常會自己回來看這位阿姨。
有鄰居很羨慕這位阿姨:你真是命好啊,家裡娶到個這麼懂事的兒媳,又帶著你到處玩,孫子還懂事。阿姨笑笑說:人心換人心是沒錯的,我對我兒媳好,她就會對我好,你要對你兒媳婦好些,她也會孝順你的。
這位阿姨的兒媳婦在剛生完孩子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當時兒媳婦的娘家人都說病得太嚴重了治不了就放棄了。這位阿姨拿出自己畢生的積蓄給兒子:姑娘嫁到我們家就是我們家人了,我們盡力救治,能成最好,不成也能對得起自己良心。兒媳在生病期間,阿媳在家裡照顧孩子,偶爾帶孩子去醫院給兒媳看看,好在兒媳最終是治好了,如今對婆婆比自己親媽還好。
困難是最能測出人心的東西,兒媳當時嫁過去沒兩年,娘家人都不想管她了,婆婆卻執意要醫治,還把自己的老本都拿出來了,是把媳婦當成自己的親人來對待的。好在婆婆堅持,有了如今的好生活。
結語:知道對兒媳好的婆婆都是聰明的婆婆,也許在付出的時候她們並沒有想過要回報,但是付出了就會有回報。婆媳之間之所以難相處,一是生活中的小事太多了,容易發生分歧,但是在發生不同意見時,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許多。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從感情一般或者感情不好到感情好,總需要有人邁出第一步,所謂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就是這個道理。年輕的時候兒媳得到了婆婆的幫助,等婆婆老人自然也會盡心孝順,相反那些總說自己兒媳不好的婆婆,你又對兒媳有多好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