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後來過得怎麼樣?3位老人實話實說

2020-09-14 曉角心語

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職場,誰帶孩子就成了一個大家常常討論的話題,其實無外乎三個人:奶奶、姥姥、保姆。不過現實生活中,還是奶奶、姥姥帶孩子的多。

那些主動幫兒女減輕負擔,義務帶孩子的老人,後來過得怎麼樣了呢?


01齊大娘,和兒媳鬧得很僵,孩子上了幼兒園,立馬回老家

小區裡的齊大娘兒子是銀行職員,兒媳是高中老師。在縣城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家庭,兩個孩子都是通過自己的考試考到單位的,都不是本地人。小兩口有孩子之後,齊大娘就從老家過來帶孩子。

但齊大娘和兒媳兩個人都是很強勢的性格,有次齊大娘把孫女的衣服和鞋子一起放到洗衣機裡洗了,忘了。兒媳下班回來看到了,這還得了!衣服和鞋子怎麼能一起洗?這是多麼不講衛生!


兒媳大發雷霆,一開始齊大娘說以後不一起洗了,但兒媳還是生氣,齊大娘也就發火了。齊大娘說其實以前她也是這麼洗的,只不過洗完之後趕快晾上,兒媳都不知道,這次可捅了馬蜂窩了。

兩個人吵架最厲害的時候,各人做各人的飯,各吃各的。齊大娘還有次跑回來老家,聲稱不看了,不過還是又回來了。但齊大娘有時把對兒媳的氣撒到孫女身上,比如,孩子尿了也不馬上給孩子換,孩子眼看著要摔倒了也不快點扶……

齊大娘說等孫女上了幼兒園就馬上回老家,這裡真是待不下去。


02王大娘,幫女兒看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王大娘女兒的婆婆早就去世了,女兒生了外孫,王大娘就一直在照顧。但誰曾想和女兒天天吵架,原因主要是育兒理念不一樣。從孩子能不能吃鹽到做怎麼做輔食,洗澡的水溫,穿多厚的衣服等等都能成為爭吵的理由。

女兒看了不少育兒書,堅持說要按書上的科學育兒,王大娘認為我已經帶大你和你弟了,我說的怎麼不對,你們兩個不都好好的嗎?

王大娘的感受就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是受罪,還走不了,走了,女兒怎麼辦?

王大娘說女兒休完產假,上班去了就好多了,自己在家帶,她也看不見,爭吵少了。雖說生氣不少,但看著外孫一天天長大,心裡的高興更多。


03郝大娘,和兒媳相處得很好,一家人其樂融融

郝大娘只有一個兒子,她人也閒不住,早早就盼著兒媳生孩子過來看。從兒媳一懷孕,她就過來照顧,也是婆媳兩個比較投脾氣,媳婦是直腸子,有什麼說什麼,對郝大娘很孝順。郝大娘脾氣慢,能忍讓,怎麼看孩子多數聽兒媳的。

婆媳兩人在孩子沒出生之前,從沒吵過架,郝大娘愛玩、心態年輕,兩人就像朋友。孩子出生之後,也是為了怎麼帶孩子爭吵,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磨合,兩人都能有所讓步,關係又回到了從前。

現在孩子快兩歲了,不僅孩子離不開奶奶,兒媳也越來越離不開婆婆,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郝大娘說現在的婆婆大多都不像我們那代人的婆婆了,你們這代人獨生子這麼多,就這一個兒媳婦,不好好過日子,吵架是何苦,咱們小區裡看孩子的婆婆和兒媳吵架的也不多了。

郝大娘小學沒讀完,上學時老師還在講課,她早從後門跑出去爬樹了。也因不識字,這輩子錯過了好幾個好工作,她的一生過得很辛苦,但人卻活得特別通透,天天樂呵呵地,和她在一起,你也會很開心。


曉角心語:

有人問中國的父母為兒女付出的還少嗎?但我覺得,為兒女的付出從來都不計較多少的,從決定成為父母,決定要這個孩子開始,心就是時刻長在她身上。

我認為比起付出的多,父母更應該做的反倒是克制自己令孩子「窒息的愛」,尊重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獨立的人。我女兒還不到兩歲,就爭著要自己洗手,自己吃飯,還常常發脾氣,兩代人的「矛盾」從她那個「了不起的兩歲」就開始了。


如果你問我要不要幫女兒帶孩子?

我說,如果女兒讓我帶,我肯定是帶的,生了孩子才知道,女人的一生是何其辛苦,怎麼忍心不幫她?

肯定帶啊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那些不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後來過得怎麼樣?3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幫不幫兒女帶孩子對老人來說真的不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因為中間沒有灰色地帶。那些一心一意撲倒兒女身上,想幫兒女減輕負擔的老人不會考慮應不應該;那些想追求自己晚年生活,認為帶孩子就是兒女自己的事的老人,更覺得自己不帶孩子理所應當。但幫不幫兒女帶孩子,等孫子輩長大之後,老人們的生活還是很不一樣的。
  • 那些沒幫兒女看孩子的老人,後來過的怎麼樣?聽這三個老人怎麼說
    文|秀芬姐姐中國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父母;中國的老人,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老人;他們天生就有一種奉獻精神,心甘情願的為兒女獻了青春獻終身。趙阿姨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孩子都已經結婚生子。但是趙阿姨沒有給他們任何一個人看管過孩子,不是因為趙阿姨不想看,而是她真的沒有時間。
  • 辛苦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現在過的怎麼樣?3個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很多老人辛苦忙碌了大半生,退休後不是選擇好好享受生活,而是選擇幫助子女們帶孩子,減少下孩子的生活壓力,只為了他們的生活更加輕鬆一點。這些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過的怎麼樣呢?3個女人說出了心裡話。陌生人如此,親生父母更是如此,人生在世誰沒有艱難的時候,如果老人在困難的時候選擇伸手幫一把,孩子們是會心懷感恩的。老人幫子女帶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晚年更多了一層情感保障。
  • 幫兒子帶大小孩的老人過得怎麼樣?這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體諒年輕人壓力大,能幫的就盡全力去幫,兒女買房,拿出養老錢,兒女生孩子後,也主動上前幫忙帶,讓年輕人安心在外面工作。即便那些條件更好的兒女,也希望父母幫自己帶孩子,因為放心,條件不好的就更不用說了,不管生幾個孩子,都是父母負責帶。
  • 辛苦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最後結局怎麼樣?3個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快節奏的生活模式下,年輕人的壓力都非常大,作為父母看了非常心疼,很多老人就選擇辛苦的幫助子女帶孩子。本意是為了給孩子減輕負擔,但是給子女帶孩子的過程中雙方也更容易產生矛盾。這些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晚年過的怎麼樣呢?3個女人說出了心裡話。
  • 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如今真的幸福嗎?這個結局讓人深思
    之前有人做過一個隨機調查,大部分的老人都不願意幫孩子帶孩子,因為會擾亂自己的生活。可是面對現實又很無奈。不願幫兒子帶孩子,晚年的結局會怎樣?玲玲和老公結婚3年多了,婚後一直沒要孩子,因為玲玲和老公的工作都非常忙,而且收入也比較可觀,如果因為生孩子放棄了就很可惜了。
  • 老人應不應該給兒女「帶娃」?
    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孩子帶娃,因為那樣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這個結局似乎有些讓年輕人失望,因為在他們的眼裡父母是無所不能,願意為了孩子付出一切。01案例小翁和丈夫結婚之後就分開住了,平時與公婆之間很少往來, 就算懷孕了也是自己燒飯做菜洗衣服,婆婆從來沒有分擔過什麼。
  • 兒女孝順的老人,還有必要存錢嗎?3位68歲老人的答案很是一致
    導語俗話說:「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雖然我們並不提倡什麼「拜金主義」,但是我們實話實說,我們想在現實生活當中去生存和發展,如果沒有經濟方面支撐的話,那麼我們的生活,多半就會過的非常的「悽慘」。很多時候,我們的老人給自己存養老錢,或許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好一點,但是更多的情況下
  • 不曾幫子女帶孩子的老年人,晚年過的怎麼樣了?三個阿姨的真心話
    現代社會,生活不易,很多年輕人生了孩子,不得不向老人求助,請他們帶孩子。這是照顧下一代的任務,是老年人過不去的坎。也有一些老年人只大帶自己的孩子,沒去幫兒女帶孩子,那些沒有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後來過得怎麼樣呢?今天聽聽幾個阿姨的心裡話。
  • 那些沒幫子女帶下一代的老人,晚年過得怎樣了?來聽聽他們的說法
    人老了,本該頤養天年的時候,可是由於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照顧下一代的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到了老年人的肩上,似乎幫兒女帶孩子是個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坎兒。 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有那麼一部分老年人,因為各種原因,不想再去帶下一代,用他們的話說,我只負責帶大自己的孩子,沒有義務再去撫養他們的孩子。
  • 那些沒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過得怎麼樣了?看看過來人結局
    現代社會年輕人不打拼就沒有收入,年輕父母壓力很大,年輕人孩子出生,多數要老人幫忙,可是老人也有很多各種原因,不能幫忙帶娃。那麼那些沒有老人幫忙的家庭,現在過的怎麼樣呢?第一種:你不幫我帶孩子,以後也別指望我幫你養老人都是相互的,這一種情況一般並不是道德綁架。
  • 那些進城帶娃的老人們,過得怎麼樣?我來告訴你!
    我媽進城幫我帶娃十年有餘,帶完大寶帶二寶。經常出去跟這些帶娃的老人們聚在一起,孩子們在一塊玩耍的同時,老人們沒事就聊聊家常,因此給我帶回來不少老人進城帶娃的故事,充滿了很多的心酸和無奈。下面我分享解讀一下這些故事。
  • 家有長壽老人,對兒女到底是福是禍?3位65歲老人含淚說出心聲
    下面一起來看看下面3位老人的經歷,他們家裡都有長壽老人,對於照顧長壽老人,他們也都有自己的看法。1、65歲的張大爺我如今64了,也已到了晚年,但是我的父親還健在,年輕的時候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現在理應照顧他,但是現在我也是有苦難言。
  • 老人給兒女帶孩子是為了什麼?說說我的看法
    我只有一個女兒,女兒大學畢業後來到外地跟女婿結婚,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理位置是,女兒婆婆家、我家、女兒家,三個家庭三個省市,都不在同一個省市生活,婆婆在老家還有另外一個兒子,已經結婚生子,她現在給這個兒子帶孩子,所以不能給女兒帶孩子,女兒生完孩子後,逼得我沒有辦法和老公提前辦理了內養,來給女兒帶孩子,雖然我們是獨生子女,我給她們帶孩子,並不是指望,他們以後給我養老,而是覺得,我和老公已經這麼大年齡
  • 3位老人實話實說,暖心又睿智
    那麼對女婿好的丈母娘,她們過得怎麼樣呢?3位65歲老人說了真實感受。01.當初不嫌棄女婿窮,鼓勵他努力上進,如今特別孝順娶媳婦和嫁女兒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有兒子的母親,希望花最少的錢娶最好的媳婦,有女兒的母親,希望女兒嫁給多金又多才的女婿。如果未來女婿家境貧寒,沒有學識,大多數父母反對這門親事,因為貧賤夫妻百事哀,會認為將來的生活不會幸福。
  • 把女婿當親兒子對待的老人,晚年日子過得怎樣?三位老人說出實情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管因什麼原來,那些把女婿當親生兒子對待的老人,到了晚年,他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呢?三位老人說出實情,有溫馨幸福的,當然也有無奈失落的。王大爺和老伴退休後,就開始幫女兒女婿帶孩子,二老閒的時候還會幫忙做些家務什麼的。用王大爺的話說,女兒自然沒什麼,自己是把女婿當親兒子對待,因為養老的問題很可能還是要指望女婿。所以前幾年,外孫上學,需要換學區房的時候,王大爺就主動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了20萬給女兒女婿應急。王大爺把女婿當親生兒子對待,女婿也很感恩,有機會就會帶二老出去轉轉,平時會陪老人下下棋什麼的。
  • 人到老年,幫兒女帶孩子可以索取報酬嗎?三位老人說出了心聲
    好在我國的父輩都通情達理,總是會自覺點代替兒女們照顧孩子,減少了年輕人的生活壓力。父母是沒有責任來養育孫輩的,之所以任勞任怨,那是因為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其實看孩子是很辛苦的,不但費心勞神,還耗費錢財。那麼如果父母幫兒女們看孩子,需不需要報酬呢?
  • 幫子女帶娃和不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3位老人給出了答案
    現在社會,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結婚生了孩子基本上都沒有時間帶,大多都是交給老人。據我所知,對於一部分老人來說,他們為了替子女減輕負擔,樂意幫子女帶孩子,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可還有一部分老人,不喜歡跟子女住在一起,喜歡和老伴享受晚年時光,拒絕幫子女帶娃。那麼,幫子女帶娃的老人,和不幫忙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呢?我採訪了3位過來人,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 老人不幫帶娃的家庭,最後怎樣了?4位29歲媽媽實話實說,很扎心
    住了不到半年,張嬸和兒子大吵一架,坐在沙發上委屈得淚眼模糊。張嬸嫁給孩子他爸三十多年,從來沒有兩地分居過,如今一把年紀為了照顧孫子遠離家鄉,遠離老伴,來到這人生地不熟的一線城市,本來就很不適應。不知從何時起,「隔代養娃」卻成了「潛規則」一般的存在,成了老人與子女之間必須跨越的一條「鴻溝」,成了一件老人不得不「扛下來」的事情。那麼,那些老人不幫忙帶娃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以下4位29歲媽媽實話實說,暴露了四種殘酷又心酸的結局。
  • 不幫兒女帶娃的婆婆,晚年如何?3位老人的哭訴說出實情,很扎心
    但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兩人水火不容,婆婆就連自己的親孫子孫女都不願意幫忙帶。那麼這些不願意帶娃老人的晚年如何?三位老人道出真相。「都是媳婦過來的,還能有啥不能解開的疙瘩?現在媳婦對我可好了」今年68歲的張奶奶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子骨也不像之前那麼精神了,自從前年老伴去以後,張奶奶更是一個人獨來獨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