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2020-10-03 大唐凌凌漆

(本文作者:向桂珍)

記不清我有多久沒回老屋了,當我走在蜿蜒曲折的通往老屋的鄉村公路上時,目光所及,皆是回憶,兒時的小夥伴一起上學放學的點滴突然湧上心頭!很多感慨!

回到家裡,老媽忙前忙後的為我們服務,好像我們是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爸爸下到地裡為我們摘來橘子讓我們嘗鮮,我看著那幾顆掛滿果實的橘子樹,回憶著童年它帶給我酸酸甜甜的感覺,禁不住感慨,回家真好!我拉住媽說,媽,你不要忙了,你的姑娘回來了,讓我來。

我站在灶臺前,看著明亮的它,感覺它好矮好矮,想起小時候,我搭著凳子站在那裡看媽為我們做美味的飯菜,後來我學著媽的樣子,開始做飯,洗碗,我喜歡切土豆絲,那叮叮噹噹的聲音讓我得到過很多誇獎!它還是它,而當年那個小妹妹已經長大也做了媽媽!是它和媽教會我生活!打開那個比我年齡還要大的碗櫃,我看見我學生時代吃飯用的那個瓷缸子,碗口掉了很大一塊瓷,但是乾乾淨淨的擺放在裡面,估計媽經常用它,或許媽每次用它時,都會想起遠在外地的我!

當媽拿出杯子給孩子倒水時,我看見杯子也還是我小時候的那套杯子,雖然很多地方都被碰瓷了,但是媽卻捨不得丟,一直用著這套杯子,還記得我小時候讀住校時,每周放假回來我都會幫媽把那套杯子洗乾淨!每次媽都誇我懂事,我心裡很甜!


吃完飯,一家人坐在昏黃的燈光下,一起邊吃月餅邊聊天,暖色的燈光照著我們,仿佛無聲的訴說著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想念和牽掛,爸爸慈愛的陪著他的寶貝外孫,對孩子的要求全盤答應,把孩子小時候留在這裡的玩具車找出來洗乾淨擦乾淨給他玩,無微不至!媽則就著燈光仔細打量我們,看我們是瘦了還是胖了,以此判斷我們在外面過得是否辛苦!看著老屋裡的擺設,基本沒變樣,還是小時候的樣子,還是那幾樣家具,每一件媽都擦的很乾淨明亮,小心翼翼的愛護著它們,每一件簡單的家具都有它們的故事,我在這裡出生,長大,這個老屋見證我的生活,承載了我的喜怒哀樂!雖然老屋條件很簡陋,有時候狂風暴雨後需要爸爸修修補補,但是它依然像爸爸媽媽那樣為我們遮風避雨!

雖然老屋沒有像城裡那樣明亮的燈光,但是那個25瓦的電燈泡發出來的橘色燈光卻照亮了我的人生路!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這麼多年,爸爸和媽不願意捨棄這個地方,一直守著這個老屋,就是想我們在外累的時候可以有一個讓我們安心休息的地方!爸爸和媽媽的愛就像這老屋一樣,默默的守護著我們!


老屋門前沒有五光十色的商店,也沒有車水馬龍的交通!只有父母辛苦養護的柑橘樹和他們每年供給我們菜籽油的菜地!老屋門前沒有城市的喧囂,卻有各種蟲鳴鳥叫,組成一部別樣的交響曲!老屋門前沒有各種有趣的玩具,卻有孩子很少看見的蛐蛐、蜈蚣、癩蛤蟆!


晚上,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看著透進屋裡的月光,聽著那些不知名的蟲鳴,孩子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睡的香甜!有媽的地方才是家,回到老屋後,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孩子,我也希望我永遠都是一個孩子!

相關焦點

  • 久別的老屋
    夢裡又回到了那久別的老屋,沒有回憶中那麼美 ,反而多了幾分悽涼。 老屋經歷了很多滄桑,也見證了 好多人的夢想。再見老屋,已經找不到 曾經爺爺奶奶慈祥的面孔,還有我們掛滿泥土的天真的臉。如今的老屋 只剩下殘垣斷壁,空空噹噹。 黃黃的土坯牆,黑黑的屋頂瓦,坑抱不平的地面,這就是老屋。現在就算是在農村,估計也找不到那樣的老房子了,不過這樣破舊的老屋卻養育了幾代兒女 。
  • 父母的老屋
    老屋坐落於老家的一條小巷內,是父親在八十年代費盡心力與財力建起來的。有四間向陽的正房,四間南房,還有一個不大的小院。 高中畢業後,全家遷進了老屋(當時是新屋)。 老屋是我們青春的見證,也留給了我們美好的回憶。在老屋哥嫂結婚生子,小侄兒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帶給了家人無窮的歡樂與希望。我也從老屋出嫁,走向了人生另一段旅途。老屋承載了三代人的喜怒哀樂與時代的變遷。 過了幾年,我們兄妹三人去往外地生活,留下父母駐守在老屋裡。父親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每年夏天都在小院種下各種蔬菜,施肥,澆水,拔草。
  • 《老屋》~蔡鑫
    一棵高大的蘋棵樹,時常縈繞在夢裡老屋老了,但在我的心裡和眼裡是永遠年輕的。老屋的每一片瓦,每一棵草,都有心的牽掛,情的沐浴。老屋門前的院壩旁,有一棵我爺爺小時候栽的蘋果樹,掛滿了一串串紅紅的蘋果,滿院充溢著甜蜜的芬芳。
  • 鄉村的老屋
    路遇一間老屋,好像家鄉的那個老屋。家鄉的老屋,不知現在是否還像當年那樣。也許沒有人的打理,現在也早已經荒蕪,也許早已經長滿了雜草,鐵門也已經鏽跡斑斑了吧。家鄉的老屋,童年那個溫馨的家。陪伴我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突然間的想念,成了那猝不及防的依戀。不知何時還會再見那個老屋。
  • 故鄉的老屋
    在外漂泊的時間長了,近幾日不忙,想起了老屋。記憶中的老屋,修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四間土坯房子,青磚的廚屋大門,大門還是有拱形地青磚造型,造型想起來已經有些模糊了,但老屋在我的印象裡愈加清晰起來。老屋是山東典型的農村房子,我都不記得是什麼時候蓋的了,小時候常聽父母講起,那時候我已經三歲了,年齡太小,還沒有記事,每每說起這些,母親的眼裡含起了淚花。
  • 家裡的「老屋」
    一直在外讀書,工作後,在城裡購置了房子,勞苦一輩子的父母也先後來到我所在的城市生活,家裡的老屋隨即空置了,但老屋的一切卻成了我們一家人時時魂牽夢繞、時時念叨回憶的地方。尤其是母親,一說到老屋總是老淚縱橫,那是她靠自己雙手幾十年打拼出來的家園,更是一手把我們兄妹拉扯大的地方。父母剛結婚那會兒,老屋只有一間房子。
  • 老屋,我的鄉愁
    ,那老屋的影子在我的腦際徘徊著,遊弋著。是啊,這老屋是我父親母親像燕子壘窩般付出的心血,是生我養我的搖籃,曾經是我們兄弟姐妹夢想的出發地和受傷回來充電的根據地。記得前些天(清明節),我與大哥到父親的墳地祭奠後就回到老屋收拾了一下準備拆房。
  • 記憶中的老屋
    當時,我的心著實緊了一下,也許最後老屋無論如何也不能保住了,我內心不禁一陣酸澀,那來自對老屋的深深難忘和不舍。雖然幾年了不曾回去老屋,不曾回去輕輕觸摸每一片角落,不曾和她悄悄地對話,但是老屋卻如一座城,堅固地屹立在我的心上,許我一份踏實和安穩,和著清清淡淡的甜。
  • 老屋的燈光
    老屋的燈光文/呂立華奶奶一直獨自居住在那斑駁逼仄的老屋。走進去的一剎那,什麼都沉浸在陰暗模糊中,依稀可辨的,只有牆角那隻黑乎乎的大水缸,和缸蓋上倒扣的葫蘆瓢。「奶啊,怎麼不開燈?」奶奶聞聲從裡屋走出:「開什麼燈?大白天的,浪費電。」奶奶總是把捨不得開燈。
  • 奶奶和老屋
    那天下班回家,我突然就無心做飯,要求老公開車帶我回老屋看奶奶。進門看到她依舊躺在床上,三姑說她剛要了兩片鈣奶餅乾沾水吃下。我趴在奶奶的臉上感受她微弱的氣息,用臉頰摩挲著她的額頭,喚一聲「奶奶」,她就咧開了嘴,露出滿口的牙花子,費勁地「哎」。三姑說她昨天一天沒說話,今天上午也沒說,就是你叫她才應了聲。
  • 老屋今猶在
    沒有鑰匙,自家屋裡進不去,繞過院壩,就是老屋的位置,春節後才拆的。本打算辨認下以前堂屋、廚房、臥室各在何處,地上卻被茂密的南瓜藤所覆蓋,葉子的縫隙,倒是可見些廢磚瓦礫。沒法走過去,我只是靜靜的看著,心裡卻有種遺憾,拆老屋那天,正好是春節後我上班的第一天,沒有親眼見證老屋消退於視線的那一瞬。最初的老屋,是我未出生就建好的,麥稈和黃泥覆蓋竹條的牆,純小青瓦結構。
  • 我愛回家看老屋
    我愛回家看老屋,每次回家我總習慣稱「回家」叫「回老屋」,每一次回老屋我總有一種莫名的欣喜,裝的是滿滿的回憶。 我的老屋在一個小山村裡,老屋很破舊,只有兩連半,一個長堂屋,一個灶屋,兩間房,旁邊還有一個豬圈,土磚黑瓦。老屋有我童年的歡樂,兒時的夢想。老屋一共飛出了六個大學生,其中一個碩士,一個博士。
  • 夕陽,老屋,爸爸的電影
    在這樣的靜謐和黑暗裡,回憶往事,剛剛好…彼時,還是為一顆糖和一個玩具就笑的天真無邪的年紀,那時的我們一家人住在老屋裡,老屋是一座坐落在村子中央的四合院,有正屋,四個方向都有屋子,老屋的歷史很悠久了,從它雕花的窗欞,和屋頂雕有花鳥蟲魚的瓦片就能知道,它並不是屬於我父母那個年代,甚至我爺爺那個年代的產物,老屋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靜靜的站在那裡,經歷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雨,住在老屋裡的還有我二媽他們一家人,和另一家不知道什麼關係的人家,那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院子裡有六個女孩玩耍嬉鬧,一點也不無趣寂寞,吃飯的時候,每一餐都能品嘗到三種不同的食物
  • 渭南文壇|王莞靜:老屋
    八十年代時期,坐落在鄉村的老屋,青磚紅瓦的大木房沐浴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宏偉,老屋裡不時傳來我和我的小夥伴歡快的笑聲,讓我久久地回味著……老屋是我母親祖父母的家,母親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美好而又純真的少女時期,又帶著我讓我度過了自己歡樂而難忘的童年生活。兒時的我最喜歡的一件事,便是同母親一起去她的祖父母家,在那老屋裡和自己年齡相仿,又輩份很高,我管她叫「小姨」的玩伴,一起無憂無慮地玩耍。
  • 再見了老屋,再見了苦楝樹!
    公公的3周年忌日儀式結束了,很快就是我們返回惠州的日子,走之前,老公說:走,帶你去看一下老屋,順便上塬浪一下,再不去,就永遠也看不到老屋了。每次回家,上塬上去浪一下是我們的必做事情,而老屋就在上塬上其中一條路的路邊,是必經之地,因有土磚將前後院子都圍起來,在這次之前每次只看到朝西的很老式的小舊木大門,生鏽的鐵鎖,和露出來的老屋主屋的屋頂和這一棵苦楝樹的高大濃密樹冠。
  • 鄉情散文:我掛念的老屋
    文:河南雪兒圖:來源網絡老屋,像鳥兒的鳥巢,是歸宿,是家,是疲憊時棲息的窩。老屋,是牽掛,是溫暖,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心靈的安放點。老屋,凝聚著時光深處的愛和關懷,鑲刻著歲月賦予的陽光和笑臉。老屋,更像母親的手,父親的雙肩,耕耘的,擔起的,是歲月,是時光,是子女們的幸福。
  • 兒時記憶之老屋
    畢竟,那是住了三代人的老屋,承載著三代人的記憶,哪是說拆就拆的,讓人多了幾分傷感和不舍。人都喜歡懷舊,喜歡那些盛滿記憶的可見載體,看著多出來的幾分斑駁印記,讓人忍不住的記憶湧上心頭。兒時圍繞著老屋發生的歡樂故事,丟沙袋、捉迷藏、踩高蹺、打玻璃球、老鷹捉小雞等一股腦的全浮上了心頭。
  • 鄉情散文:坐落在歲月拐角的老屋
    文:輕語晨曦圖:來自網絡又到年末了,那坐落在歲月拐角的老屋是否又在空中拼命的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讓自己的生命延續地更加長,就是為了等待著我們回去看它的身影,它是否依然還在時光中找尋著那曾經我們與之存在的一抹氣息,找尋我們之間曾經相處的美麗情景。離開老屋已經有了七年了,七年的光陰不算長,也不短,七年我已長大成人,陪伴我的老屋越來越老了。
  • 外婆曾經住過的老屋
    老屋還在,斑駁的牆壁,潮溼不見光的地方,長滿了苔蘚,房頂上依稀可見,瘦弱的瓦松,在房頂上長著。在無數個四季輪迴的光陰裡,開著花,結著種子。就這樣靜靜的享受生命的美好。他們一致認為,只要老屋在,就有外公外婆的氣息在,是一個念想。每當想起她老人家的時候,就推開掛滿蜘蛛網虛掩著的門,打開塵封的往事。就仿佛在跟外婆對話,那些曾經的歲月裡發生的事,像老電影一樣,都會浮現在腦海裡。那個老屋曾經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兒時跟外婆一起打棗的歲月,去地裡摘茄子,豆莢,還有跟外婆一起撒著歡奔跑的日子。現在已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
  • 揮別老屋,淚溼衣衫
    老屋的記憶,是滿滿的鄉愁。出來城市二十幾年,經常想家,想起兒時的玩伴,更想念老屋。在老屋的日子裡,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在那裡遊戲,什麼玩石子、紙四角、跳房子、玻璃球等都是曾經痴迷的遊戲。有時候想想現在的孩子,天天捧著手機,打著遊戲表情卻一天天僵硬起來。看樣子,絕對比不上我們小時候玩的遊戲有益。雖說是想家,但家裡已經沒什麼人了,大哥也在城市,只是老家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