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雪兒
圖:來源網絡
老屋,像鳥兒的鳥巢,是歸宿,是家,是疲憊時棲息的窩。老屋,是牽掛,是溫暖,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心靈的安放點。老屋,凝聚著時光深處的愛和關懷,鑲刻著歲月賦予的陽光和笑臉。老屋,更像母親的手,父親的雙肩,耕耘的,擔起的,是歲月,是時光,是子女們的幸福。
(一)
老屋,坐北朝南。有些破舊,在歲月的風霜裡變得有些蒼老,有些滄桑。不知道老屋建造於哪一年哪一月,從我一出生,就生長在老屋裡。老式的木頭檁條,藍磚藍瓦組成老屋的框架,木頭窗欞,土坯界牆。別看老屋不起眼,冬暖夏涼。
老屋,伴著我的記憶和成長。記得小時候,每次睡醒,就看見媽媽坐在床邊,坐在那裡納鞋底。媽媽是起來為我們做早飯,趁著空為我們趕製新的布鞋。我睜開睡意朦朧的眼睛,聽著媽媽用力納鞋底拽針線的「哧哧」地輕響,感覺是那麼溫馨,那麼幸福,心裡也心疼著媽媽。家裡兄妹四個,包括爸爸的鞋,都是媽媽千針萬線做出來的。看似簡簡單單的一雙布鞋,凝聚了媽媽多少的心血和愛。
做一雙布鞋,工序很複雜。最費神的就是鞋底。以前,我總是奇怪,家裡的碎布條,媽媽總也捨不得扔掉,一紙箱一紙箱的存放著。原來這些都是做布鞋底子的原材料。每到三伏天,媽媽一大早就把玉米糊糊熬的粘稠的樣子。然後取出那些碎布條,在飯桌之上沾一層碎布條抹上一層玉米糊糊。也不記得媽媽粘貼幾層,每次放學回家,總能看見牆上粘貼一版一版的碎布條,在太陽底下暴曬。曬好以後,媽媽就會輕輕地揭掉,存放起來。媽媽叫它們為「布殼子」。每次做鞋之前,都會取出紙鞋樣子在它上面剪出「樣子」,然後一層一層粘貼起來,在最後一層上面粘貼一層柔軟的白布片,就可以納鞋底了。媽媽每次都會做好多鞋底子,放在那裡,有空了就扎幾針。
記憶深處,媽媽仿佛有納不完的鞋底子。早晨,我能看見媽媽納鞋底,晚上睡覺前,也能看見媽媽納鞋底,下雨了,媽媽也捨不得休息,坐在那裡納鞋底……早晨的時候,陽光透過窗欞灑過來幾縷陽光,照在媽媽的臉上,那個時候的媽媽成為我心裡定格的畫面,也是多年以後我做夢夢見次數最多的畫面。
布鞋伴隨我走過了童年,走過了少年,也會伴隨我以後的時光,穿過布鞋的雙腳,一生的腳步都踏實而又穩健。雖然多年沒有穿過布鞋,但看見媽媽為我製作的布鞋,依然那麼親切。布鞋情思像一首動聽的歌謠,在歲月裡輕輕被我吟唱,被我一生珍藏。
(二)
老屋,陳設簡單。正中間一張桌子,牆上面是毛主席畫像。右邊貼滿的是我們幾個的獎狀。每次領回獎狀,爸爸都會端端正正地給我們粘貼到牆上。每到過年的時候,親戚來了,總會誇我們幾句「這幾個孩子有出息。」爸爸高中畢業,沒能參加高考,在高考復甦那一年,媽媽讓爸爸去參加考試,爸爸沒有去,家裡離不開他,一家人的生計全靠爸爸來維繫。那個時候,爸爸肩上的擔子很重,上有老,下有小,而家境本來就不好。
爸爸和幾個朋友在鎮上承包了一個橡膠廠,每天早出晚歸,騎著自行車去十二裡地的小鎮上上班。風裡來雨裡去,風雨無阻。每次爸爸回家晚一點,我就會莫名地擔心爸爸,有時候,望著窗外的雨,想著在路上的爸爸,就會在擔憂中睡去。
爸爸不喜歡說話,感覺他總是冰冷的。可每次他都會帶些好吃的回來給我們吃,他和媽媽都捨不得嘗一口。而在日常生活中,卻能時刻感受到爸爸柔情的一面。我喜歡看電視,冬天坐在電視前有些冷,爸爸就會讓我坐在爐子上看。爐子是爸爸親手設計和壘成的。不是一個小爐子,而是一個大灶臺,中間加上爐芯,用來添加煤炭。灶臺上很暖和。我就在坐在上面看,每次爸爸還會切一些紅薯片,放在爐子周圍烤著。不大一會,烤紅薯片的香味就會撲鼻而來。吃著紅薯片,看著電視劇,那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哦。那烤紅薯片,是小時候最好吃的美味零食。
現在,只是想想,就感覺勾起了肚子裡的小饞蟲,那香香的烤紅薯片讓人垂涎欲滴。也是現在,才明白,那香香的紅薯片飄著的是爸爸無語卻深沉的愛。
(三)
寒來暑往,老屋,陪著我們一起度時光。冬去春來,老屋,始終牽引著我們的目光。
伴隨著老屋的還有院子裡一棵老椿樹。不知道老椿樹什麼時候栽種的。從我記事起,它就和老屋一起存在著。老椿樹長得很直,每到夏天,它的枝葉就像一把大傘,遮擋住夏日炙熱的陽光,為小院子帶來綠蔭,帶來清涼。
小院子雖然是土地,但被父母弄得平整整潔。我喜歡在小院子裡搬張小桌子,坐在椿樹下寫作業。也喜歡一家人圍著小桌子,坐在老椿樹下一起吃飯。
廚房蓋的時候,我知道。那是爸爸媽媽乘著吃飯的空隙,一磚一磚壘起來的。西邊有兩間瓦房,被我稱為「西廂房」。西廂房是在我七八歲的時候蓋起來的。西廂房蓋好以後,奶奶住進西廂房,我也從老屋搬進西廂房,和奶奶一起睡。一起的還有妹妹。
還記得那一次,大伯家的姐姐,非要和奶奶睡,我也要,奶奶只好讓我們倆睡在一起。姐姐在那頭,我在這頭。睡前,姐姐開玩笑地說:「小心,半夜我把你蹬下去。」睡到半夜的時候,感覺很冷,就坐起來拉被子,誰知「砰」地一聲,我碰著頭了,不知道啥時候,我掉到床底下去了。黑咕隆咚的,啥也看不見,我就坐在床底下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奶奶聽見哭聲,拉開電燈,哭笑不得看著我,然後讓我和她一個被窩睡去了。
我喜歡和奶奶一起睡。奶奶總有講不完的故事。夏天,晚上熱,屋子裡睡不著。奶奶就在院子裡鋪上一張涼蓆,鋪上一個小薄毯,我們就睡在外面,看著皎潔的月光,將它的餘暉灑滿院落,看著滿天的星星,鑲刻在夜幕下。聽著不遠處,田野地裡傳來蛐蛐地鳴唱,而奶奶手搖蒲扇,將我們一個個送入夢鄉。
(四)
老屋,把所有的歲月都銘記著,像一本厚厚的書籍,等著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閱讀。窗外的月亮又大又圓,今夜,我在月光下讀你,讀你給予我的庇護,讀你給予的關愛,讀你給予的淳樸,讀你給予的寧靜和安詳……
歲月滄桑,人生如夢,老屋是人生起點的地方,也是歷經風雨始終念念不忘的地方。因為無論經受多大的苦難和挫折,總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回望,給我們溫暖和力量。那就是老屋,那就是家,你成長的地方。
不管歲月將老屋雕刻成什麼模樣,漸行漸遠的時光裡,老屋是心裡最美的風景。不管時間多麼無情,飛逝的光陰裡,親情始終溫暖著我們的心扉,讓我們前行的腳步淡定而從容。
老屋,扯著一根長長的線,一頭連著歲月,一頭連著遊子的心房。無論遊子走多遠,老屋始終被放在心坎上。就像廚房飄出來的嫋嫋炊煙,飄著煙火的味道,飄著家的味道,輕輕地,卻是最沉重質樸的情懷。
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