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老屋

2020-08-04 鄉愁難敘鄉土文學

文:一簾幽夢何寄

圖:來源網絡

老屋,是我們鄰居的家。

老屋,在我家的西面,他的牆,和我家是共用的。這次回去,又看到這座老屋,踮著腳隔著斷壁殘垣,往院子裡望去,院子布局沒有絲毫改變,只是更破舊了,人去屋空,老舊的格子門窗,坍塌的牆壁,給人一種隔世之感,只有牆壁上肆意攀援的喇叭花,略顯一絲生機。

這家的主人,早已過世,他們的兒女,有的已然不在,有的也步入了老年,而他們一家人的故事,很是讓人噓唏不已。

鄉情散文:老屋

這家的男主人,據說他家在當地是名門望族,世代書香門第,且大多都有了出息。抗日戰爭時,也不知是什麼緣故,當了日本的翻譯官,解放後,不用說,他成了專政對象,幾間草房分給了窮人們,他也是東躲西藏,要不是有個當官的親戚暗中保護,他也早就身首異處了。後來,每當有個運動什麼的,都要把他揪出來,帶大尖帽子遊街。平時沒事,他和老百姓一樣,下地上班,倒也相安無事。農村人本就質樸,又沒看他做什麼挖社會主義牆角的事,所以,看不出對他有什麼刻骨仇恨似的,也不能把他當另類看待。由於他識字,有時還讓他在牆上寫寫標語。人們說,從到這個莊,沒聽到他說過什麼話,也不知他笑是什麼樣,總是早出晚歸,深居簡出,收拾莊稼,他就這樣,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裡,一天又一天的生活著,終老一生。

這家的女主人,是個大戶人家的女兒,年輕時長的很標緻,特別愛乾淨,和他生育了三個女兒,但沒有兒子,後來不知在哪要了一個。她脾氣不太好,總聽她嘮嘮叨叨,罵了這個罵那個,可能是生活的反差太巨大,由貴夫人變成家庭婦女,讓她覺得很委屈,也可能拮据的生活讓她不適應,反正,他們家不大消停。老頭子去世後,女兒們早各自成家,他自己一個人過,半夜起來就給老頭子說話,還拿出點心來,嚇的女兒不敢和他做伴了,後來,聽說她也生活不能自理了,眼睛也看不見了,過了幾年,活了九十來歲,就去世了。

他要的這個兒子,是一個私生子。奶奶活著的時候,對他很嬌慣,可奶奶一沒,他的苦日子就來了,養母對他不太好,經常數落他,那時他十五六歲,也許正是不聽話的年齡吧,挨打是家常便飯,總是打的他嚎叫,有時把木棍都打斷了,鄰居們有時聽不下去,也去拉一下,勸勸,看到他,都長籲短嘆的。當他長到十九歲的時候,因為那時家家都困難,這樣的家庭,成分高,也不好說媳婦,他不知怎麼想的,也不知發生了什麼,有一天,就喝了藥了,喝藥後,跑到玉米地裡,折騰了半天,死了。村裡大人都說,這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

鄉情散文:老屋

他的三個女兒,個個長的都如花似玉。一看就知不是莊稼院的閨女。特別是老大,簡直就是個十足的大美人,她個頭高挑,身材勻稱,雪白的肌膚,細如凝脂,鵝蛋型臉龐,白裡透紅,一雙大眼睛似乎會說話,舉止端莊,說話從不高聲,如大家閨秀一樣,真是人見人愛,人見人誇。我們的門上有一幅畫,媽媽說,畫中的那個姑娘特別像她。可是,在那個講究成分的年代,在那個交通閉塞,貧窮落後的山村,縱然她貌美如花,氣質如蘭,可那些根紅苗正的人家也不願娶他,怕影響了下一代的前途。最後,一個娶不起媳婦,長的醜陋的男人要了她。人們都說,可惜了,一朵鮮花,插在了那啥上。不過,丈夫雖沒啥能耐,還算老實本分,日子過的也算安穩。老二的命運和老大一樣,長大後順理成章結了婚,生兒育女過日子,不過,聽說丈夫脾氣不太好,婆婆也有些厲害,二姑娘氣受了不少,但老二脾氣柔順,逆來順受,日子過的倒也安穩。

過了幾年,老三也出落成水靈靈的大閨女。這個女兒,雖然沒啥文化,但長的好,心地善良,心靈手巧,一顰一笑,讓一村年輕人傾倒,而她找的婆家,如平地一聲驚雷,把全村人都震了。

她的婆家,全家是城市人,而且還是一個聽都沒聽說過的大城市---蘭州。聽說要坐幾天火車才能到,不僅如此,公公還懂醫術,曾來此給全村人治過病,公公走家串戶給人看病,連這個沒過門的兒媳臉上都有光了。丈夫呢,雖還沒見到,但也是吃公家飯的,雖然有一條腿是假的。

人們都說,這個婆家,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這是實話,因為,在農村,女人要想改變命運,除了找個好婆家,沒別的法了。可就是想找,上哪找去呢,姓姚的人家有個五姑娘,美的蓋了冒了,是人們公認的村花,只有她,找了個礦上挖煤的,可就這個煤黑子,把個莊稼人都羨慕死了,姑爺來了,和對待皇上似的,全村的小孩子都跑著看人家,想看看城裡人長什麼樣。

農村人一輩子總在方圓十幾裡的地方轉悠,很少出遠門。這姑娘能去這麼遠的地方,聽說還有火車坐,媽啊,死了也值了。三姑娘的兩個姐姐都嫁在本村,幾乎一輩子也沒出過這個鎮,她成了飛出山溝,走入大城市的第一人,到了城市,住上樓房,上茅房都不用出屋,冬天還不用燒火,天哪,這不是到了天堂嗎,況且,她家還有醫生,有個頭疼腦熱的,大夫都不用找,丈夫嘛,雖說有點殘疾,但人家有工作啊。工資國家給發,吃糧國家給本,這樣的日子,可是農村人做夢都想要的。於是,擇個吉日良辰,老三風風光光地出嫁了。村裡大媽大嬸們都說,這個閨女可熬出頭來,要過好日子去了。而那些年輕的小夥們,一個個都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每次回家,總能聽到關於三姑娘的零零碎碎的消息。開始的幾年,說她過的還可以,生了一個女兒,有點智障,又生了一個兒子,還把父母接去住了些日子。

但後來,聽到的就越來越不吉了。聽說她在婆家並不幸福,丈夫脾氣不好,經常酗酒,兩人經常打架,急了的時候,還把她的頭往牆上撞。撞的頭破血流的,後來,聽說她們離婚了,智障女兒判給了她,她帶著女兒四處漂泊,做些買賣什麼的。至於她經歷了什麼,我想除了她自己,沒人知道了。

後來聽說,她又結婚了,第二任丈夫,不知是哪裡的,人們說他是不務正業,品質惡劣的惡棍。根本就不是過日子人,一家人的生計,只靠她做買賣的微薄收入勉強支撐著,跟上這麼個惡棍,日子可想而知,聽說,因為他把智障女兒糟蹋了,兩人大打一場,從那以後,他們是戰爭不斷,逐步升級,她也更是挨打無數,又一次,她回家,看到了不應該看到的一幕,兩人又是打的天翻地覆,後來,聽說,她就死了,埋在哪也不知。

鄉情散文:老屋

失去了母親的保護,這個智障女兒流落街頭,開始了乞討生涯,討回去的錢物,就供這個垃圾男人消費,這樣的日子,也不知過了多久。

也算老天有眼,有一天,這個女孩子正在大街上乞討,一個老家的人去外地辦事,路過正巧看到了她,很是驚詫,就把她帶回了家,然後,聯繫她遠在蘭州的父親,父親把她接回去了。現在什麼樣,就沒人知了,也許是嫁了人,過上了還算正常的日子了吧。

站在老屋矮牆外,看著裡面殘破的門窗,院牆,想著這一家人的命運,不由聲聲嘆息。想當年,翻譯官年輕時,想必也是血氣方剛,躊躇滿志,很想有所作為,誰承想,動蕩的社會,混亂的時局,讓他上錯了船,至使老境如此頹唐。想當年,她和妻子應該也是青春貌美,夫唱婦隨,情深意長。誰能想到,短暫的一生,竟然這樣坎坷,且走著走著,就陰陽兩隔。想當年,他的幾個兒女,也曾爛漫天真,像可愛的蝴蝶一樣。可如今,不是兩鬢成霜,就是零落成泥,命喪它鄉。如今,老屋還在,老樹還長,可這活蹦亂跳的一家人,在哪呢?也許,只有南山的山凹裡,幾座荒冢上,那幾叢搖晃的枯草,能知端詳,可枯草下面,黃土裡面,誰又能知道,掩埋了多少歷史滄桑。

鄉情散文:老屋

不由得想起了《紅樓夢》的好了歌註:「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是啊,人生變幻無常,如戲臺一樣,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人生如夢,夢如人生,是非成敗轉頭空,人生長恨水長東,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鄉情散文:我掛念的老屋
    文:河南雪兒圖:來源網絡老屋,像鳥兒的鳥巢,是歸宿,是家,是疲憊時棲息的窩。老屋,是牽掛,是溫暖,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心靈的安放點。老屋,凝聚著時光深處的愛和關懷,鑲刻著歲月賦予的陽光和笑臉。老屋,更像母親的手,父親的雙肩,耕耘的,擔起的,是歲月,是時光,是子女們的幸福。
  • 鄉情散文:坐落在歲月拐角的老屋
    文:輕語晨曦圖:來自網絡又到年末了,那坐落在歲月拐角的老屋是否又在空中拼命的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讓自己的生命延續地更加長,就是為了等待著我們回去看它的身影,它是否依然還在時光中找尋著那曾經我們與之存在的一抹氣息,找尋我們之間曾經相處的美麗情景。離開老屋已經有了七年了,七年的光陰不算長,也不短,七年我已長大成人,陪伴我的老屋越來越老了。
  • 鄉情散文:老家的感覺
    這使我想到前幾天讀到的一篇文章,題目《老家》,副題「在沒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個匆匆的過客」。作者講述了從西子湖畔的杭州回到皖江流域的和縣參加親戚家的婚宴。出火車站恍惚、惆悵……母親去世三年後回家的路上複雜心情。「父母在時,不管多晚, 打個車直奔縣城20公裡外的家。……一進村子就看到母親將手搭在額頭遠處眺望,期盼的景象。」
  • 鄉土散文:父親的老屋
    文:念人圖:來源網絡人長大後,遠離了故鄉,總會產生起一種對故鄉的懷念之情,特別是對小時候居住過的那間老屋,至今,仍是那片牽掛不斷的柔柔之情。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 老屋的燈光
    老屋的燈光文/呂立華奶奶一直獨自居住在那斑駁逼仄的老屋。走進去的一剎那,什麼都沉浸在陰暗模糊中,依稀可辨的,只有牆角那隻黑乎乎的大水缸,和缸蓋上倒扣的葫蘆瓢。「奶啊,怎麼不開燈?」奶奶聞聲從裡屋走出:「開什麼燈?大白天的,浪費電。」奶奶總是把捨不得開燈。
  • 鄉情散文:老家的「殺豬菜」
    我和老公趕回家時,遠遠就看見老屋煙筒青煙直上。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 鄉情散文:寫給冬天
    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
  • 鄉情散文:留在身上的鄉恩鄉情
    鄉恩難忘,鄉情永記。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 鄉情是一種血脈,鄉情是一杯喜酒
    今又周末,秋高氣爽,起個大早慣例回老屋看望父母。從縣道一拐進村道,便發現有施工車在前面堵了路。鄉情是一種血脈相承。 進村子就大排場:男人們敲鑼打鼓,女人們則扭著秧歌。全是些年齡大的,但都正兒八經穿著表演服。見車過來,夾道而立。
  • 散文:懷念父母,眷戀老屋/馬保瓜
    那裡記載著一個家庭太多的血脈親情和五味雜陳……那天,一起回到老屋時走到老屋門口,一眼看見緊閉的大門上赫然掛著一把大鎖。三哥一下懵在那裡,兩眼掉著淚,瞅著門鎖直發呆。他隻身一人,千裡迢迢趕回來,沒有了老媽在,沒有了門樓裡的歡聲笑語,更聽不到母親呼兒名字的親切聲音……突然,一向高大灑脫的三哥瞬間變得像個孩子,兩手捂在臉上,站在門前的斜坡下失聲痛哭!我也淚如雨下,立在三哥身旁哭得不能自已。不一會,路西巷子裡的馬龍保叔叔在他家門口,遠遠看見了我倆,急忙走了過來。
  • 背井離鄉衛邊戍疆歸來時卻被鄉情撕的粉碎
    退休了,駐立在這喧囂繁華城市高樓的頂層,迷離的目光遙望著遠方雲霞落去的方向,那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那裡有我最親的人,有我的兄弟姐妹和最深的鄉情,最牽掛的故鄉。它有的只是寧靜,藍藍的天、清澈沒有任何汙染的井水,帶著泥土氣息的芳香,還有我那座已經百孔千瘡的老屋,滄桑的陡磚牆,斑駁的門扉和似乎已經滄老了的院落。百裡之外,我常常嗅到故鄉濃濃的芳香。柔弱的燈光映照著夜深人靜的時候,遠處傳來幾聲犬吠,隔窗遠望,似乎母親翻身的嘆息聲傳來…呼喚我,賀江,回來吧!!!賀江,回家!!!又似乎妻子近乎央求的聲音傳來,回來吧!
  • 鄉情散文:我家最好的家風
    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609618366@qq.com,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 鄉情散文:每當憶起爺爺的蒲扇
    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 鄉情散文:城裡的漂泊者
    本號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帶圖片最好,請標註是否原創。鄉愁文學公眾號已開通,歡迎您搜索微信公眾號: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
  • 《老屋》作者:梓墨
    ,後來我爺爺又用它給我的父親娶了媳婦,而我的父親,在老屋裡面一住就是大半輩子。搬離老屋是因為我在城裡買了房,父親和母親就搬到我在老家的婚房去住了,老屋從此閒置起來。我就是在老屋裡出生,然後長大的,所以對老屋的情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相比的。上次回鄉是在深秋,小路兩邊的小草早已枯黃,梧桐樹的葉子幾乎落光,枯黃的草叢中,小路上,路邊的水溝裡到處都是飄落的梧桐樹葉,厚厚的,撩起人們無限的惆悵。
  • 老屋...
    (本文作者:向桂珍) 記不清我有多久沒回老屋了,當我走在蜿蜒曲折的通往老屋的鄉村公路上時,目光所及,皆是回憶,兒時的小夥伴一起上學放學的點滴突然湧上心頭!很多感慨!看著老屋裡的擺設,基本沒變樣,還是小時候的樣子,還是那幾樣家具,每一件媽都擦的很乾淨明亮,小心翼翼的愛護著它們,每一件簡單的家具都有它們的故事,我在這裡出生,長大,這個老屋見證我的生活,承載了我的喜怒哀樂!雖然老屋條件很簡陋,有時候狂風暴雨後需要爸爸修修補補,但是它依然像爸爸媽媽那樣為我們遮風避雨!
  • 鄉土散文:託夢
    文:周曉莉圖:來源網絡昏暗低矮的老屋裡,點著煤油燈。父親一個人睡在老屋南邊的土炕上。我問父親:「大!您咋還不起來呀?」父親說:「今天過節,額想穿一件像樣的衣服。」 我急忙在土炕的另一端那堆衣服裡尋找,卻發現每一件衣服都破爛得上不了身。被子到處都露出白花花的碎棉花,下面的褥子和竹蓆也破爛不堪,我轉頭忙問木墩櫃旁站著的母親:「媽!額大有沒有一件像樣的好衣服?」
  • 久別的老屋
    夢裡又回到了那久別的老屋,沒有回憶中那麼美 ,反而多了幾分悽涼。 老屋經歷了很多滄桑,也見證了 好多人的夢想。再見老屋,已經找不到 曾經爺爺奶奶慈祥的面孔,還有我們掛滿泥土的天真的臉。如今的老屋 只剩下殘垣斷壁,空空噹噹。 黃黃的土坯牆,黑黑的屋頂瓦,坑抱不平的地面,這就是老屋。現在就算是在農村,估計也找不到那樣的老房子了,不過這樣破舊的老屋卻養育了幾代兒女 。
  • 父母的老屋
    老屋坐落於老家的一條小巷內,是父親在八十年代費盡心力與財力建起來的。有四間向陽的正房,四間南房,還有一個不大的小院。 高中畢業後,全家遷進了老屋(當時是新屋)。 老屋是我們青春的見證,也留給了我們美好的回憶。在老屋哥嫂結婚生子,小侄兒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帶給了家人無窮的歡樂與希望。我也從老屋出嫁,走向了人生另一段旅途。老屋承載了三代人的喜怒哀樂與時代的變遷。 過了幾年,我們兄妹三人去往外地生活,留下父母駐守在老屋裡。父親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每年夏天都在小院種下各種蔬菜,施肥,澆水,拔草。
  • 《老屋》~蔡鑫
    一棵高大的蘋棵樹,時常縈繞在夢裡老屋老了,但在我的心裡和眼裡是永遠年輕的。老屋的每一片瓦,每一棵草,都有心的牽掛,情的沐浴。老屋門前的院壩旁,有一棵我爺爺小時候栽的蘋果樹,掛滿了一串串紅紅的蘋果,滿院充溢著甜蜜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