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王婆曾說:「駿馬卻馱痴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雖然王婆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但這話還是有現實道理的。自古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門戶不一定非要指家庭狀況,還指兩個人的眼界學識,如果女大學生嫁給沒文化的農民,結果會怎樣呢?
白啟嫻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身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白啟嫻竟然在27歲那年因為眾人慫恿稀裡糊塗嫁給了看起來老實巴交、少言寡語的農民畢振遠為妻,這段婚姻最終結局如何呢?熱情做媒的人是辦了好事,還是辦了壞事呢?
原來,白啟嫻是一名女知青,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1968年下鄉,到了河北滄州相國莊大隊。白啟嫻的母親早逝,父親辛辛苦苦養大了兩個女兒,父親不希望白啟嫻長期留在農村生活,他希望自己老了之後,女兒能在自己身邊陪伴著。
白啟嫻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又多才多藝,在農村排節目、給鄉親們唱歌、下地幹活、吃粗糧都能適應,很快就跟村民們打成一片。當時她未來的丈夫畢振遠正和她在一個生產隊裡,畢振遠當記工員,看起來老實憨厚,但家裡一窮二白,又沒什麼文化,沒人願意將女兒嫁給他。
而在村民們看來,身為大學生的白啟嫻既然下了鄉,就應該真正紮根在這裡,嫁個農民,成個家,表示自己的決心堅定。某天,村民們聚集在一起開玩笑,提到了白啟嫻的婚嫁,越說越熱鬧,他們紛紛慫恿白啟嫻嫁給畢振遠,一句接一句地套。
白啟嫻只當說玩笑話,順著他們的意思不假思索回道:「行啊。」誰知村民們來了勁兒,立馬簇擁著白啟嫻和畢振遠去登記,白啟嫻完全沒回過神來,就已經和畢振遠結為夫妻。1970年2月2日,白啟嫻新婚,為此她哭了很久,但還是振作起精神來決定長留農村。
婚後的生活遠沒有白啟嫻想像的那麼美好,白啟嫻無論如何也預料不到自己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畢振遠聽不懂白啟嫻說的很多話,也不知道要疼惜妻子,只要脾氣一上來,就會打罵白啟嫻,打得白啟嫻身上傷痕累累。
而當初誇讚白啟嫻「勇敢」的眾人,也轉變了態度,紛紛嘲笑白啟嫻傻,缺心眼,嫁了個醜農民,連父親也因為太生氣與白啟嫻斷絕關係。白啟嫻想過離婚,但每當她流露出離婚的念頭, 畢振遠便會哭著求她不要離開,讓她非常不忍心,更何況她還為畢振遠生下2個孩子。
結婚4年後,白啟嫻一度被當成正面模範人物宣傳,以至於夫妻倆的矛盾暫時被掩蓋,白啟嫻忙得不可開交,要到處參加活動,她很快累垮了身體,不得不回到家中,畢振遠仍然對她拳打腳踢,而白啟嫻已經沒有力氣反抗了。
不過,白啟嫻還是得到一些關照,被安排了教師職務,且進入80年代後法院同意了她的離婚申請。只是白啟嫻考慮到孩子沒有離婚。她原本準備和丈夫將就一輩子,誰知她的命運比預想的還慘澹,1982年11月的一天,白啟嫻因為煤氣中毒離世,年僅39歲。
白啟嫻是個女大學生,與畢振遠從來就不算「門當戶對」,他們的婚姻竟然是因眾人起鬨結成,一開始就註定了是個悲劇。當初慫恿白啟嫻的人裡,沒有誰想過要為她的婚姻負責,對比之下,如今可以自由婚戀的年輕人比她幸運許多,結婚前謹慎一些原本是應該的,起鬨做媒的人很容易好心辦了壞事,真正的婚姻決定權,還是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