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時代因眾人慫恿, 嫁沒文化農民的27歲女大學生, 最終結局如何

2020-09-03 小程社會故事365

《水滸傳》中的王婆曾說:「駿馬卻馱痴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雖然王婆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但這話還是有現實道理的。自古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門戶不一定非要指家庭狀況,還指兩個人的眼界學識,如果女大學生嫁給沒文化的農民,結果會怎樣呢?

白啟嫻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身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白啟嫻竟然在27歲那年因為眾人慫恿稀裡糊塗嫁給了看起來老實巴交、少言寡語的農民畢振遠為妻,這段婚姻最終結局如何呢?熱情做媒的人是辦了好事,還是辦了壞事呢?

原來,白啟嫻是一名女知青,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1968年下鄉,到了河北滄州相國莊大隊。白啟嫻的母親早逝,父親辛辛苦苦養大了兩個女兒,父親不希望白啟嫻長期留在農村生活,他希望自己老了之後,女兒能在自己身邊陪伴著。

白啟嫻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又多才多藝,在農村排節目、給鄉親們唱歌、下地幹活、吃粗糧都能適應,很快就跟村民們打成一片。當時她未來的丈夫畢振遠正和她在一個生產隊裡,畢振遠當記工員,看起來老實憨厚,但家裡一窮二白,又沒什麼文化,沒人願意將女兒嫁給他。

而在村民們看來,身為大學生的白啟嫻既然下了鄉,就應該真正紮根在這裡,嫁個農民,成個家,表示自己的決心堅定。某天,村民們聚集在一起開玩笑,提到了白啟嫻的婚嫁,越說越熱鬧,他們紛紛慫恿白啟嫻嫁給畢振遠,一句接一句地套。

白啟嫻只當說玩笑話,順著他們的意思不假思索回道:「行啊。」誰知村民們來了勁兒,立馬簇擁著白啟嫻和畢振遠去登記,白啟嫻完全沒回過神來,就已經和畢振遠結為夫妻。1970年2月2日,白啟嫻新婚,為此她哭了很久,但還是振作起精神來決定長留農村。

婚後的生活遠沒有白啟嫻想像的那麼美好,白啟嫻無論如何也預料不到自己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畢振遠聽不懂白啟嫻說的很多話,也不知道要疼惜妻子,只要脾氣一上來,就會打罵白啟嫻,打得白啟嫻身上傷痕累累。

而當初誇讚白啟嫻「勇敢」的眾人,也轉變了態度,紛紛嘲笑白啟嫻傻,缺心眼,嫁了個醜農民,連父親也因為太生氣與白啟嫻斷絕關係。白啟嫻想過離婚,但每當她流露出離婚的念頭, 畢振遠便會哭著求她不要離開,讓她非常不忍心,更何況她還為畢振遠生下2個孩子。

結婚4年後,白啟嫻一度被當成正面模範人物宣傳,以至於夫妻倆的矛盾暫時被掩蓋,白啟嫻忙得不可開交,要到處參加活動,她很快累垮了身體,不得不回到家中,畢振遠仍然對她拳打腳踢,而白啟嫻已經沒有力氣反抗了。

不過,白啟嫻還是得到一些關照,被安排了教師職務,且進入80年代後法院同意了她的離婚申請。只是白啟嫻考慮到孩子沒有離婚。她原本準備和丈夫將就一輩子,誰知她的命運比預想的還慘澹,1982年11月的一天,白啟嫻因為煤氣中毒離世,年僅39歲。

白啟嫻是個女大學生,與畢振遠從來就不算「門當戶對」,他們的婚姻竟然是因眾人起鬨結成,一開始就註定了是個悲劇。當初慫恿白啟嫻的人裡,沒有誰想過要為她的婚姻負責,對比之下,如今可以自由婚戀的年輕人比她幸運許多,結婚前謹慎一些原本是應該的,起鬨做媒的人很容易好心辦了壞事,真正的婚姻決定權,還是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那個因為眾人慫恿,嫁沒文化農民的27歲女大學生,最終結局如何
    自古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門戶不一定非要指家庭狀況,還指兩個人的眼界學識,如果女大學生嫁給沒文化的農民,結果會怎樣呢? 白啟嫻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身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白啟嫻竟然在27歲那年因為眾人慫恿稀裡糊塗嫁給了看起來老實巴交、少言寡語的農民畢振遠為妻,這段婚姻最終結局如何呢?
  • 當年那位被眾人慫恿,嫁給文盲農民的27歲河北女大學生,後如何
    50年前,一位27歲的女大學生,便因為眾人起鬨,稀裡糊塗嫁給了一個沒文化,且並不熟識的農民,度過了痛苦而短暫的一生,她就是女知青白啟嫻。和溫柔的姐姐不一樣,白啟嫻從小就是個「假小子」,大大咧咧,熱情大方,故而很快就受到了鄉親們的歡迎,加上白啟嫻是女大學生
  • 50年前,因一句玩笑話而負氣嫁給農民的女知青,最終結局如何
    門當戶對、三觀一致,即使是在那盲婚啞嫁的時代,這兩點在婚姻中都尤其重要。如果一段婚姻中缺少了這兩點重要因素,會怎麼樣呢?50年前,那個因一句玩笑話而負氣嫁給農民的女知青白啟嫻與她的丈夫畢振遠之間的婚姻,便是缺少這兩點因素的典型。
  • 女大學生知青一時衝動嫁農民,39歲意外去世,悲慘一生
    女知青白啟嫻和文化水平較低低的農民畢振遠的結合白啟嫻想證明給別人看,知青和農民之間沒有界限。在一個農民就問白啟嫻是否喜歡農民,能否和農民結婚時,她隨口說出一句喜歡。這時候有人說大隊的記工員畢振遠是單身,這句話讓白啟嫻啞口無言,說出的話,潑出去的水,如果不兌現,就得讓人恥笑。年輕氣盛的她,更是不想丟了自己的面子,只能選擇嫁給他。
  • 27歲女大學生,被村民慫恿嫁給農村光棍,39歲不幸離世
    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少有幸福的,就比如女大學生白啟嫻嫁給沒文化的農民光棍畢振遠,註定了這場婚姻是個悲劇。於是就有些村民想要將白啟嫻永遠的留在這個地方,他們對白啟嫻說:你身為有文化的大學生,既然下了鄉,就應該真正的紮根在農村,為了表示你的決心,你應該就在這裡嫁給一個農民,在這裡成家。
  • 50年前那個被刻意慫恿,嫁沒文化農民的河北女大學生,後來咋樣
    然而,一場玩笑話的慫恿,讓她這個大學生嫁給了一個沒文化,大字不識幾個,家境一貧如洗的農民。沒錯,這一切不過是一些玩笑話的慫恿,她根本沒來得及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同意嫁給畢振遠,也沒弄清楚自己到底「愛」他什麼。
  • 50年前,那個因一句玩笑話而嫁給農民的女知青,後來怎樣了
    然而,《中國知青史》顯示,知青與農民組建家庭是插隊知青婚姻的主體,其中女知青嫁農民的比例更高,超過65%。在那個年代,人們重視家庭成分,談婚論嫁並不在乎對方的文化水平及經濟條件。很多嫁給農民的女知青生活幸福美滿,不過也有一些人是因為別的原因與農民成婚。當年的女知青白啟嫻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 還記得嫁給農民的大學生白啟嫻嗎?當初被慫恿下嫁,造就悲劇人生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女大學生被眾人慫恿嫁給沒文化農民,最終卻獲得失敗婚姻的故事。在上世紀50年代,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青年被鼓勵前往農村進行勞動,感受農村生活。但總體來說,生活十分艱難,而白啟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響應號召,前往農村進行工作和生活,她是當時女知青群體的一個代表,她的生活是大部分女知青生活的縮影。1968年,白啟嫻在大學畢業後到農村插隊,在繁忙的農活之餘,她還帶領當地村民積極學習先進思想。
  • 50年前,那個因眾人「熱心」介紹,嫁沒文化農民的女學生怎樣了
    今天要講的便是上個世紀的故事,50多年前,有一個叫做廖曉東的女知識青年,因為眾人起鬨選擇嫁給沒文化的農民,她的噩夢從此開始了。曉東不是大學生,只是高中生,1947年出生於山東青島。盧照東祖輩都是貧苦農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因為幹活積極,大家都對他讚不絕口。一次會上,盧照東訴苦:「我祖上三代都窮得叮噹響,娶不上個好媳婦,爺爺撿了爸,爸又撿了我,如今我雖然趕上好時代,但30多歲了,還是沒個不嫌貧愛富的好女孩願意嫁我!照樣打光棍!」
  • 女知青被眾人慫恿嫁給文盲農民,39歲便離世
    是現今不少人都曾想過的問題,而許多人都認為,兩人相愛,三觀要相同才會幸福長久;而三觀與成長環境、生活環境、個人想法是相關的,但有些人的婚事,卻是眾人慫恿而促成的,最終是好是壞,還是得自己承受在相國莊有一個單身漢,名叫畢振遠,因為家裡一窮二白,沒什麼學識,還長得不行,當地姑娘就不願意嫁給他,村民們就想著,白啟嫻是來為農村做貢獻,紮根在農村也是應該的,並且男未娶、女未嫁
  • 50年前,因一句玩笑話而負氣嫁給農民的女知青,結局怎樣
    50年前,因一句玩笑話而負氣嫁給農民的女知青,結局怎樣? 女知青因玩笑話答應20世紀50年代,有許多知青上山下鄉,在偏遠的農村地區和農民一起做農活。那時的中國還很窮,城市和農村的差距還很大,在教育與醫療方面和思想文化上,兩個群體都還有著巨大的不同,農村相對落後,也還有許多舊社會的陋習未根除。為解決種種問題,成立後的新中國鼓勵有知識文化的年輕人下鄉,與農民打成一片,教導農民們,將他們培養成為具有新思想,新知識的農民。
  • 27歲女大學生,被村民逼著嫁給農村光棍,慘遭家暴,39歲慘死
    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少有幸福的,就比如女大學生白啟嫻嫁給沒文化的農民光棍畢振遠,註定了這場婚姻是個悲劇。於是就有些村民想要將白啟嫻永遠的留在這個地方,他們對白啟嫻說:你身為有文化的大學生,既然下了鄉,就應該真正的紮根在農村,為了表示你的決心,你應該就在這裡嫁給一個農民,在這裡成家。
  • 50年前那位被刻意慫恿,嫁給農村光棍的河北女知青,後來怎樣了
    但是在現代社會「門當戶對」更要緊的是精神上的,如果兩個人精神世界是完全相斥的,那麼這樣的結合往往會造就一場婚姻的悲劇,就比如發生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女知青在被刻意慫恿下嫁給了農村光棍的事跡。在幾位女知青中,就最粗大條沒有什麼心眼,白啟嫻常表示自己捨不得農村,要永遠和農民們站一起。於是個別村民就趁勢慫恿:「你找個村裡人嫁了,不就得了嗎?」
  • 20年前從名校畢業,卻嫁給窮苦農民的女大學生,最終結局如何?
    但在20年前,一個畢業於重點名校的女大學生,卻選擇嫁給窮苦農民,這是為何呢?「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最終結局又怎樣?伍繼紅的家庭條件不算差,且她天生就是學習的料,20歲那年順利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檔案學院(現信息資源管理學院)。身處時代潮流,伍繼紅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她還沒有畢業,「鐵飯碗」就被打破了。在這種背景下,伍繼紅的命運開始改變。1998年5月,伍繼紅快畢業了,她全身心投入到公務員考試的準備中。
  • 當年,那名因一句玩笑話而負氣下嫁農民的女知青,後來結局咋樣
    相反,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婚姻的悲劇色彩卻仍有過去的顏色。愛情和婚姻的自由,並不能完全終結女性婚姻的悲劇。有的女性是因為愛情走入婚姻,有的則不是愛情鑄就的婚姻。就如同我們今天要說的女知青白啟嫻,當初因為一個玩笑,就因此負氣而下嫁給當地農民,如此特殊的婚姻,後來結局如何呢?
  • 50年前,那位因一句玩笑話而負氣嫁給農民的女知青,後來怎樣
    實際上,古人所講究的門當戶對並沒有錯,因不同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決定著一個人的見識和思想,假如兩人階級相差太大,難以有共同的語言。50年前,有一位女知青因一句玩笑話而負氣嫁給農民,十分草率,且門不當戶不對,這樣一段婚姻能圓滿嗎?
  • 當年被人故意慫恿,嫁給文盲農民的女大學生白啟嫻,後來怎樣了?
    就像50年前,一位善良、淳樸的女大學生白啟嫻,就因為一群村民的道德綁架,被人慫恿著,稀裡糊塗地嫁給了文盲丈夫畢振遠。婚後的白啟嫻開始了噩夢般的生活,但當初那群慫恿她的村民,並不同情她、理解她,讓她只能在悔恨中離世。
  • 50年前,那位被刻意慫恿,嫁文盲農民的河北大學生,39歲去世
    60-70年代,有1280多萬知青到農村體驗生活,1968年,河北師範大學女大學生白啟嫻就是其中一個,她被安排到滄州相國莊大隊。別看白啟嫻是北京人,又是女大學生,吃起苦來一點不輸常在地裡幹活的人,插秧鋤地樣樣都幹得又快又好,嘴巴還很甜經常在休息的時候和人聊天,大夥都特別喜歡這個勤快開朗的閨女。
  • 50年前,女知青因玩笑話負氣嫁給農民,她後來怎樣了?
    有的女知青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農村的勞苦生活著實讓她們吃不消。許多知青來到了鄉下後,就永遠地告別了自己是個文化人的過去,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白啟嫻便是其中一個,50年前,她因一句玩笑話便負氣嫁給了農民,那她後來怎樣了?
  • 當年被人故意慫恿,嫁給文盲丈夫的女大學生白啟嫻,結局怎樣了?
    然而,如今看來,新時代的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群體早已將這一理念拋之腦後。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響,年輕人的「婚姻觀」相比過去顯得更為自由灑脫,甚至可以用「任性」來形容。但與此同時,據相關調查顯示,80後乃至90後群體中,離婚率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