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卻害怕失去你,親密關係中的七種幻覺

2020-09-14 道器於身


在親密關係中,想靠近你,卻又怕在你面前失去我自己;明明渴望你的觸碰,卻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又或者有這樣的擔心,如果我真實做自己,你是否會依然愛我?

與對方的互動時,最重要的要領之一是覺察自己的受害者模式,充分對自己的遭遇負責,要懂得愛自己,接納自己。在Ta面前,我們往往看到的是自己,而對方只是我們的鏡子。要看到真正的彼此,需要我們的修煉。

01

我愛你,所以我要離開你

我們常常讀到一些唯美的關於「一見鍾情」的故事,唯美之處就在於,只是初見,卻非Ta不可,情根深種,卻無法長久。大約就是因為故事的戛然而止,使故事停留在了最美好的時刻,所以才那麼吸引人吧。


故事其實是生活的翻版。在生活中,確實有那麼一些人,當他們面對自己所愛的人時,愛得越深,怕得越甚。當他們感覺對面那個人對他越來越重要時,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恐懼,面對那個對他日益重要起來的人,他的內心會產生強烈的不安:他會不會離開我?他是真的愛我嗎?對方對他越重要,他的疑慮會越深。為了避免那個重要的人將他拋棄,他會先一步離開那個「被離開」的危險



02

我愛你,我害怕失去你

因為害怕失去你,所以我要先一步離開你。這種模式往往會給對方帶來很大的痛苦,因為對方搞不明白,為什麼當他們的關係日益親密時,那個人會在突然之間離去。

這些逃離親密的人,往往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被拋棄的體驗。當然,這個拋棄不一定是現實中真的發生的,但是在當時還是個孩子的他的內心中,他會體驗為被所愛的人拋棄,比如被寄養,比如被單獨留下來住院,比如與父母走失,或者在幼兒園被晚接,再或者因為父母工作忙而與他少有遊戲等等。

因為對於一個孩子來講,他是要完全依賴父母的照顧而生存的,當他需要父母時,父母卻不在他的視線之內,這會給這個孩子的內心帶來強烈的恐懼,在他的感受之中,他可能會把這個看不到父母解讀為被父母拋棄,而這種被拋棄的感覺,對他而言,也可能是毀滅性的。

所以,當他進入一段親密的關係,早年所體驗到的被所愛的人拋棄的恐懼被再度喚醒,當他無法承受被拋棄的恐懼時,他便選擇先一步離開所愛的人。這樣,在感受層面上,他就可以把關係的主動權抓到手裡,從而避免了被拋棄的痛苦


03

對最善待自己的人發脾氣

愛發脾氣的人,內心中往往存在很多恐懼,為了保證自己不被恐懼壓倒,就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壓抑恐懼的感覺。這就像是戰場上的戰士,當他看到戰友被打死打傷後,他內心的恐懼會驅動他勇敢地投入戰鬥,因為他戰鬥得越勇敢,他越有可能保護自己生存下來。所以很多時候,發脾氣,只是為了防禦內心的虛弱感冒出來

內心虛弱的人,在發脾氣時其實心中也是有許多害怕的,他們害怕因為自己的發脾氣而失去那個對他重要的人。所以,他們往往在發脾氣時會先做一個選擇:選擇那個相對安全的人來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因為相對安全的人不會因為他的壞脾氣而拋棄他。而這個相對安全的人,往往是最善待他的人,是他在內心中能確定對方是在乎他的那個人。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一個在家門外常常被認為是大好人的人,回到家裡時會把家裡搞得雞犬不寧。

04

在最親近的人身上,總感受到「你欠我的」

對我們所愛的人,因為愛他,所以往往也會在他的身上投注了很高的期待,當這個期待不被滿足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很憤怒,因為對方沒有滿足我們,因為對方「欠我的」。

在親密關係中,這種「你欠我的」表達方式,可以製造對方的內疚,從而對對方實施強烈的控制,有的時候,這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方式,同時,也具有強烈的破壞性。


我的一個來訪者,就是在父母整日的耳提面命中,體驗到自己如果不能滿足父母的需要,隨時都有可能被父母趕出家門去。所以,在生活中,她努力去滿足父母對她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時,她就會被強烈的內疚所吞沒,久而久之,她對父母產生了強烈的憤怒,因為她不管怎麼努力,似乎也不能完全滿足父母對她的期待,在這個內疚的高壓之下,當她無法承受時,她最終選擇了抗爭,與父母的關係走到了破裂的邊緣。


05

對所愛的人,我們都會有「恨」產生

恨,就是沒有被滿足的對愛的期待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當我們感覺對方對我們越重要時,我們往往越期待獲得他的全部,甚至恨不得將他吞進肚子,從而可以全部擁有他。而現實情況是,我們不可能完全擁有另外一個人,因為那是完全獨立於我們的個體,所以當我們感受到這種現實時,我們也會有強烈的挫敗感,這個挫敗感有可能帶領我們進入到對所愛人的恨之中去。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我的一個來訪者曾經跟我談到過他對我的恨:當他看到我的記錄本上有那麼多來訪者的姓名索引時,他突然感到很憤怒,因為那一刻,他意識到他並不是我唯一的病人,而我是他唯一的諮詢師。


這讓他感受到極大的打擊,在他的感受中,我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而他只是我的病人之一,他一下子覺得自己在我面前一點都不重要,我們之間的關係如此不對等,是讓他很難承受的。

當他意識到他並不是我的唯一時,他感受到自己是弱小卑微、不被重視和不被愛的,這些感覺讓他很難面對,所以他就用憤怒的方式來阻止自己感受到這些內容,當他對憤怒的承受也感覺很困難時,他的怒火就衝我暴發了。 

06

不能完全猜到我對你的需要,你就是我的敵人

當我們慢慢長大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原始全能感曾被比較好的滿足過,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慢慢有能力去接受現實,慢慢在受挫中感知並接受自己的弱小,從而放棄對全能的期待


對於一些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完成這個工作的人,在他們的自我中就會殘存著原始的全能感,他們期待自己擁有上帝一般的能量,從而可以很好的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是他們處理現實壓力的一種方式,他們期待當自己擁有超能力時,就可以避免來自外界的無法滿足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他們有時無法按照現實性的原則去期待對方給予回應,他們會期待對方能夠完全懂得他的需要,當他有什麼想法時,根本不需要講出來,對方就能主動過來滿足他,如果對方沒有這麼做的時候,他就會感覺對方在傷害自己,甚至會因此而暴怒。  


07

你如此完美,我只能小心翼翼

舒服的親密關係中,雙方是平等的,並且都能真實地呈現自己,都能自由地表達自己

對於一些在成長過程中有過比較多創傷體驗的人來說,他可能沒有能力將對方與自己體驗為平等的人,他需要將對方完全理想化,來滿足自己對於完美或是依賴的需要。與這樣的人相處,最初是會讓人感覺很舒服的,當我們被另外的一個人理想化時,我們會感受到來自他們的崇拜,來自他們對自己的肯定等等,那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所以會讓我們覺得很舒服。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害怕親密關係?看看你中了幾條
    我們找伴侶其實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期待能夠體會愛,幫助我們自我重要性,人生的路也可以走得更精彩。很多人藉由親密關係來尋求安全感。但是諷刺的是,我們以為的親密關係是個避風港,但它卻是一面鏡子,你的伴侶不斷地舉著鏡子(還是放大鏡!)照回給你自己看,最後是失望和心碎的聲音,害怕而選擇遠離親密關係!
  • | 親密關係中的七種困擾
    01我愛你,所以我害怕失去你我們常常在一些唯美的故事中讀到些「一見鍾情」的故事,唯美之處就在於,一見之下,情已深,人卻消失了。大約就是因為故事的戛然而止,使故事停留在了最美好的時刻,所以才那麼吸引人吧。故事其實是生活的翻版。
  • 「我害怕長久的親密關係」
    就這樣,我們跨過了高考這道坎,等來了自由擁抱愛與被愛的機會。當我們闖進一段親密關係,卻慢慢發現,愛情似乎不如偶像劇中那般美好——明明很喜歡對方,卻又害怕在關係裡受傷;當激情和新鮮感褪去,生活被平淡和不安佔據;相比於對方帶來的快樂,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反而增多了……於是我們開始逃避承諾,害怕長久的親密關係,甚至想回到一個人的時候。
  • 抱持隱喻中的幻覺與共謀
    當然,我們在參與一種只有部分在現實中象徵性地呈現的共同經歷。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無法讓我們的病人消除對我們有些扭曲的看法;我們甚至可能會被指責在一定程度上不真實。然而,這種把分析師視為理想父母的錯覺有時對我們的病人和我們自己不是很重要嗎?事實上,這種部分的幻覺不是所有親密關係都固有的嗎?當我5歲的兒子對我說,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時,我有必要用更複雜的視角來看待自己,改變或消除他的感受嗎?
  • 究竟懂不懂愛?七種愛情,你是哪種?
    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是指雙方情緒上的互相吸引是建立在生理基礎上的。親密則是情感上的投入和靠近。承諾是指維持關係的堅守。由這三個要素組合成了愛情。但是由於這三個要素的組合方式的不同,總共形成了七種不同形式的愛情。1.Liking 喜歡式愛情。這種愛情只有親密而沒有激情和承諾。也就是跟對方在一起很舒適,想要在感情上親近。但是沒有生理上的吸引,也沒有長期或短期的一個約定。
  • 害怕失去你的人為什麼會先離開?
    一個天天擔心失去你害怕你離開他的人,為什麼在「現實」面前卻先選擇了離開?知友@KnowYourself(心理學話題優秀回答者)「天天擔心失去你,害怕你離開,最後卻先離開了你……」這樣的描述,聽起來非常貼近一個恐懼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
  • 親密關係中,你似曾「善待」
    善待我們最愛的人在婚姻關係中善於發現對方的優點很重要,如果他不會變通,你可以認為他很有原則;如果他油嘴滑舌,你可以認為他很有幽默感;如果對方喜歡打扮,你可以認為他在意你對他的印象……發現對方不僅僅是認識到你沒有認識的部分,看到他的潛能,而是用積極的心態去理解他身上的特點。
  • 為何婚姻中女子害怕親密關係?婚姻幸福從改變自己開始
    武志紅在《為何愛會傷人》裡說,有的人因為被吞沒的創傷,所以懼怕親密。這個提問的女子正是因為被吞沒的創傷,懼怕親密。因為童年經歷過被吞沒的創傷,一個人在愛情中,反而會特別留意是否有個人空間,她會隨時為自己保留一片天地。
  • 親密關係中,不要害怕衝突,而不去溝通
    文/學乃身之寶我們都知道,親密關係中,溝通很重要,但很多人認為,好的溝通,就是要彼此好好說話,不能有衝突,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好的婚姻,衝突是常態,衝突本身也是一種交流方式。也就是說,親密關係中,好的溝通,我們不要害怕衝突就不去溝通,這個原則不能忽視。那麼,怎麼通過衝突這種方式,去更好地溝通呢?
  • 當我們不敢走進一段親密關係時,我們在害怕什麼
    首先應該說什麼是親密關係,有一本書的名字叫《親密關係》,羅蘭米勒寫的關於心理學的書,我沒有看過,但是和一個朋友那聽說當時動機不純買後只看了一部分,發現不是說的講戀愛的。說這個只是想表達,很多人對親密關係這四個字的理解比較片面。親密通常是指密切的私人聯繫和歸屬感,它是通過很深的互相了解和認知形成的一種互相熟悉和喜歡的關係。
  • 真正害怕失去你的男人,才會這樣對待你!
    電影《大話西遊》中有句「愛你一萬年」的臺詞很有名,但其實,令人動容的不止這一句,還有一句臺詞是:「我很仰慕你,豈止是仰慕,我簡直是害怕失去你。」 沒有誰不害怕失去的,因為失去就意味著不再擁有,那些引以為傲,親密無比的東西,一旦遠離自己,內心的無助和傷心便如壞了的水龍頭一般,狼藉了整片心房。
  • 既渴望又很難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害怕孤獨終老怎麼辦?
    ,很害怕將來會孤獨終老,我該怎麼辦?A:好像這個問題裡面可以聽出兩個問題來哦,所以這個問題具體問的是,想要進入關係該怎麼辦還是害怕進入孤獨終老怎麼辦?誠實地來講,我現在呢是有老婆的,我有同樣的恐懼,就是我會擔心如果太太先離開這個世界了,我孤獨終老怎麼辦?
  • 男人只有害怕失去你時,才會這樣對你!
    ,所以只看前面三個字就好-from 花好-電影《大話西遊》中有句「愛你一萬年」的臺詞很有名,但其實,令人動容的不止這一句,還有一句臺詞是:「我很仰慕你,豈止是仰慕,我簡直是害怕失去你。」沒有誰不害怕失去的,因為失去就意味著不再擁有,那些引以為傲,親密無比的東西,一旦遠離自己,內心的無助和傷心便如壞了的水龍頭一般,狼藉了整片心房。因此,當我們愛上誰之後,便少了一份不羈和放肆,總會覺得有所拘束。
  • 親密關係:如何學會愛的能力
    第一個障礙是:害怕不被接納。在進入關係之前,幾乎所有人都會有疑問:這種關係安全嗎?如果他看到我真實的樣子,還會愛我嗎?我會不會被拋棄?建立親密關係,意味著你要把自己託付出去,去依賴別人,信任別人,這同時也意味著你給了別人傷害你的權利。——陳海賢你是怎麼長大的呢?
  • 親密關係中的融合與危機
    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對愛已經有了一些敏感,再遇到新愛的時候,會更加理性對待彼此。這也就是人們為什麼會說,半路夫妻隔層紙的道理。在今天的社會,有一些人會在婚前做財產公證,這樣做的理由,也是害怕在婚姻出現危機的時候,避免在財產上發生過多的糾分。對於這樣的做法有許多人不理解,當然也有持支持態度的人,不管支持與否,最終還是個人的選擇來決定。
  • 愛情雖然是一場幻覺,但我卻中了愛情的毒
    當我死了,山還是山,海還是海。可是,有一點卻發生了變化,那就是,我對你的愛,也將隨著我,沉入黑暗的地下。愛情,是幻覺還是客觀的存在?我把你當作我生命中的唯一,我把和你的相遇,視作冥冥之中的上天註定。沒有你,我也就是沒有愛情了;我把你視作我生命的一部分,沒有你,我活不下去。可是,你怎麼可能是我的唯一呢?
  • 他不愛我——論親密關係中的對等
    文|WeGo_徐玲當人們身處親密關係中,提出控訴「Ta不愛我」的時候,表明關係的存續已經岌岌可危了。因為最終能和你維持長期親密關係的人,一定是和你價值對等的,那些不對等的感情,總會有人在某個地方默默地作出讓步,當為保持關係而妥協帶來的獎賞,比不上承受的委屈時,就會失望離開。
  • 親密關係中,你為什麼總是沒有安全感?
    喜歡我嗎?你愛我有幾分?你有多不喜歡我讓你打分,不喜歡到想打多少分?大無語行為。她問男朋友為什麼事事都要打分,對方說,想要一個確定的回覆。而不是,自己自作多情會錯意,最後難堪。對方是不是真的愛自己,會不會被綠茶帶歪,有沒有背著自己出軌,未來感情能否牢固......如果有一個按鈕,按下去就知道對方有多愛你,很多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按。不是為了看他有沒有變心,而是想要知道,自己在這段關係裡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失去。
  • 別讓假性親密關係,毀掉你的婚姻
    如果你不喜歡直接表達你的想法,總想讓對方猜猜猜...如果你有心事寧願跟別人說,也不願意跟你的另一半講...如果你們看起來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情侶,回到家後卻無話可說...那麼,你可能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因為害怕自己被傷害和拋棄,常常會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他們認為讓別人完全了解自己是可怕的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害怕進入親密關係?
    1為什麼會害怕進入一段親密關係?那就是「我要百分百掌控這段感情,讓它永遠永遠不要結束」。當你陷入絕對化的執念,就會排除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希望現實百分百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相信你會覺得不是一個人去面對所有困難,內心多了很多依靠感,更有信心處理親密關係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