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散文 心理篇)

2021-01-10 怡心理

圖文/怡心理

人的一生充滿了親情、愛情、友情、人情四大情。無論缺少哪一種,都將是你人生的缺憾,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四情」充分呈現了你人生的廣度和深度。

親情是血濃於水的溫度;愛情讓你生死相隨,甘之若飴,為之苦,為之甜;友情卻是親情和愛情之外充分的填補,至於人情,有濃有淡、有近有遠。

有些事你不想跟親人說,有些事不能跟愛人說,跟誰說呢?這時候朋友就出場了。

朋友是久旱的甘霖;朋友是雪中送的炭;朋友是你心裡覺得冷時溫的那一壺酒,讓你暖到心窩裡……

朋友,不僅講自我,還講角色。

朋友是喜歡著你的「喜歡」,嫌惡著你的「嫌惡」,應該著你的「應該」。你認可ta的喜好(欲望),也接受ta不喜歡的嫌惡(自我),你會寵ta的自我,但應該做的事(角色),也絕不會手軟。ta有時候時候寵著你,喜歡著你的喜歡(自我);有時候會罵你,應該著你的應該(角色)。自我=欲望+嫌惡,概括起來其實就是想不想,要不要,喜不喜歡。

真正的朋友其實是自我與角色的「兼而有之」,你會喜歡ta的自我,也會喜歡ta的角色,同樣ta對你也是如此。所以說你是喜歡著ta的喜歡,嫌惡著ta的嫌惡。你們之間是同頻共振的感覺,所以才會相互吸引,才會走得近,也走得遠,彼此之間才會涉及的那麼廣,那麼深,這便是你的閨密、你的紅顏知己、以及你的藍顏知己。

有時候,你會利用你的好帶動ta的好;有時候,ta會利用ta的好帶動你的好,你們會一起走向更好。這便是你喜歡著ta的喜歡。

有時候,你很了解ta的不喜歡(嫌惡),會跟ta一起,小小的捉弄一下那個ta不喜歡的人,或者一起數落、擱置、ta不喜歡的事,這便是嫌惡著ta的嫌惡。

都說一個人至少要有一個要好的異性朋友,2至3個患難之交,深以為然。一個沒有密友的人是寂寞的,也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失去了有淚一起流;有苦一起嘗;有痛一起疼;有歌一起唱;有樂一起享……的滋味,人生便少了很多滋味,減了幾分精彩,添了幾分遺憾。

我經常接到的一些個案,負面情緒積累的原因,一個是因為缺乏調整情緒的能力;另一個便是沒有朋友。我經常會問ta們,「你有好朋友嗎?可以深度聊天的那種?」回答總是乾脆而決絕,「沒有」,「一個也沒有嗎?」「沒有」。這些回答瞬間讓我語噎。

交朋友的確是一種能力,ta們因為缺乏能力才會導致心理問題,所以這些人的一個共同特點便是沒有朋友,準確地說,應該是沒有至交好友,快樂沒人分享,苦痛沒人分擔,沒有出口釋放負向情緒。所以,朋友還是你的情緒「垃圾桶」,能夠幫你「收納」負向情緒。

有時候,朋友是你心中的航向。你眼裡看著ta的優秀,心中想著ta的標準,腳步——不自覺地向ta靠近。某時某刻,你突然驚覺,原來你已經被「潛移默化」了。因為優秀,你不自覺地喜歡ta、欣賞ta,不知不覺中,ta已成為你心中的航向。

以上所說都是正向的朋友,還有一種是負向的朋友,比如「酒肉朋友」、「損友」……相信大家都不喜歡,我也不喜歡,所以此處略去無數字……。希望大家的身邊圍繞的都是正向的朋友,希望我們可以有能力遠離那些負向的朋友。

願有情終成友情!

——怡心理

2020.12.30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發其他平臺,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散文 心理篇)
    圖文/怡心理昨日,在一早餐店吃早餐。偶遇一對老年男女,80多歲的樣子,似乎身體都不太好的樣子,或者沒病,他們只是習慣相互攙扶、彼此照顧,80多歲的人,手腳畢竟不能像年輕人那樣隨心所欲了。對於這樣的一對看似夫妻又不像夫妻的耄耋老人,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的我,是如此好奇。我很想知道他們是不是我心中敬佩的那種「模範」夫妻,或者兄妹,無論哪一種,無疑都是值得我們崇敬的對象。他們一邊吃著,一邊聊著,好像興致很濃的感覺,像戀愛中的小男女,小心翼翼地「餵養」彼此的自我,照顧對方的情緒,我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了。
  • 夜晚的救贖(散文,心理篇)
    小麗是一個表面上看很強大的人,工作認真、努力,為人也很不錯,周圍的朋友總是對她讚不絕口。然而,面對家庭的支離破碎,面對年幼的孩子,她總是情不由衷地哀泣。她繼續告訴我因為婆婆的關係,和老公離婚了,現在就連看孩子也會受到婆婆的阻攔,這讓她痛苦不堪,簡直讓人看不到希望,抑鬱到藥也不想吃了(重度抑鬱症),停了一段時間,似乎受到停藥的影響,現在的症狀比以前更嚴重了,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受到極大的挑戰,痛苦持續升溫,讓人難以忍受的苦痛就快將她壓垮,我聽到了她來自內心的哭泣和吶喊
  • 散文,陪伴人生的美好
    古代文典中,堪稱經典的好散文比比皆是。散文家們認為:首先,傾訴是人的一種本能,就像容器裡的水滿了要漾出來一樣自然。而經由文字來將所感所思記錄下來,又遠勝過口頭的表達。與寫作這一外在行為相同步的,是經驗的整理、思緒的梳理,從飄忽的情感煙雲中觸摸到靈魂的真實狀態,由零碎斷片的感悟裡演繹出完整系統的理念。
  • 「跑野馬」的徐志摩,散文寫的形散神更散,好友卻說:跑出了天才
    徐志摩塑像01 為何說《我所知道的康橋》是「跑野馬」從初中開始,我們學習散文的時候,老師就教導我們:散文是「形散神聚」,可這篇文章卻是「形散神更散」。林語堂評價徐志摩說:「其散文尤奇,運句措辭,得力於傳奇。」或許,我們對這篇文章產生「跑野馬」的感覺,恐怕就主要生發於這一個「奇」字裡。這篇文章是徐志摩對母校的紀念文。然而,有多少人敢於設想,一篇獻給母校的文章可以這樣寫?全篇洋洋灑灑六七千字,卻僅用不到1500個字的篇幅交待一下留學經過,便把其餘所有的文字都送給了康河風光。
  • 幸福的「根源」(散文,心理篇)
    從大觀心理的角度來說大觀心理說每個人都由六個「我」組成,兩個自我,四個角色。所以對自己的滿意度就分為對自我的滿意度和對角色的滿意度。
  • 你的笑(愛情散文詩)
    你的笑(愛情散文詩)安石(原創)一你的笑,像一輪皓月,掛在你的臉龐,真想把我的心變成夜空,掛住你的靜美。你的笑,像一縷春風,洋溢在你的面容,真想把我的心變成綠葉,飽攬你的溫馨。你的笑,像一汪清泉,浮動在你甜美的容顏。真想把我的心變成深潭,擁盡你的柔媚。
  • 管與被管,愛與被愛(散文 心理篇)
    文/怡心理(原創)年輕的時候,總以為,愛情就是「權力」,誰愛我,誰就要服從我的管束。結婚後,仍然會有很多夫妻「為權力而戰」。——怡心理(百度) 圖片來自百度圖庫2021.1.6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其它平臺,違者必究!
  • 相信——即是美好(散文,心理篇)
    相信,是一種來自心理的能量,是對一個人最大的承諾,也是一個人給另一個人最大的「安全感」。不管你說的對不對?不管你做的對不對?不管別人說的是怎樣的一個是非,我都選擇相信你,這便是世界上最美的承諾,所以,相信——即是美好。
  • 拿自己「開涮」、追憶故鄉……莫言的散文寫了啥?
    最近,《莫言散文全編》亦結集出版。在收錄的散文中,莫言談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談到了對故鄉的回憶,既有旅途見聞,也有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近200篇散文,寫了什麼?《莫言散文全編》共含三冊,包括《會唱歌的牆》《月光如水,馬身如漆》《感謝那條秋田狗》,全面收入莫言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創作近200篇。資料圖:莫言。
  • 余光中:散文的知性和感性
    蘇轍最敬愛兄長,也確有幾篇傳世的感性美文,亦能詩,堪稱多才。剩下一個王安石,能文之外,兼擅詩詞,當然稱得上多才。不過就文論文,他筆下的感性固然勝於老蘇與曾鞏,但比之「四大」,卻也較為質勝於文。拿《遊褒禪山記》跟《石鐘山記》來比,兩篇都是遊記,也都借題發揮,議論縱橫而達於結論。
  • 暑假經典書單系列:提高作文能力必看——散文
    《回首》《回首: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是林文月最新散文隨筆作品,舉凡閱讀、交談、聽歌、旅行,或訪舊懷人,無不委婉,真摯,最見文心神情於深度刻畫之往事追憶中。而《回首: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同時也是作者回憶師友長者之作,文中多次提到她曾在中文系讀書時的歲月以及當初的同桌、摯友及恩師。
  • 破除光環,拿自己「開涮」 莫言散文作品結集出版
    本報訊(記者 張知依)近期,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散文全編,該系列《莫言散文全編》共含三冊:《會唱歌的牆》《月光如水,馬身如漆》《感謝那條秋田狗》,全面收入莫言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創作近200篇,這也是莫言散文作品首次大規模結集編選。
  • 接受世界的「不完美」(散文 心理篇)
    大觀心理說,接受有三個層次:黯然接受、淡然接受、欣然接受。「欣然」——是最好的「接受」。我們都說活在當下,大觀心理說「當下即是!是,就是接納一切」。所以要讓自己活得愉快的一個根本就是悅納一切。
  • 用英語寫散文得了諾貝爾獎的布羅茨基,為何卻用俄語寫詩?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詩歌創作進入英語詩歌界,但並沒有得到認可,於是開始創作散文表達自己的思想,獲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1987年,47歲的他憑著「廣闊的思想和濃鬱的詩意」以及「為藝術英勇獻身的精神」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這項世界性文學大獎繼加繆之後又一位年輕的獲獎者。
  • 《天府周末》年度圖書榜十大散文隨筆集|毛姆張賢亮閻連科……向...
    一千個讀者可能有一千種方法,但除開他們的小說、劇本、學術研究,記錄他們所思所想的隨筆散文或許是一條更為有效的路徑。2020年,我們看到尼爾·蓋曼、毛姆、張賢亮、閻連科、季羨林等人的隨筆、散文相繼出版,向我們敞開了通往一個又一個有趣靈魂的路。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創辦於1985年3月9日的四川日報《天府周末》副刊,編輯部對一年來新出版或再版的圖書進行盤點,精選出了10本散文隨筆集。
  • 肯定別人,愉悅自己(散文 心理篇)
    在每天工作和生活的瑣碎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正向肯定,這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心理,可是我們也要問問自己,在你希望得到別人正向肯定的同時,你給別人正向回饋了嗎?我們單位是一個縣級單位,領導通常是縣級領導,級別還是蠻高的。
  • 婚禮進行曲——隨想(散文 心理篇)
    大觀心理說,結婚就是找一個可以玩一輩子的玩伴,玩一輩子
  • 張愛玲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
    下面介紹張愛玲的一篇散文,描寫精妙,盡顯才女的風貌。《遲暮》(節選)作者:張愛玲在甜夢初醒的時候,她所有的唯有空虛,悵惘,悵惘自己的黃金時代的遺失。咳!蒼蒼者天,既已給予人們生命,賦予人們創造社會的青紅,怎麼又吝嗇地只給我們僅僅十餘年,最可貴的稍縱即逝的創造時代呢?這樣看起來,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為可羨了。
  • 有一種痛叫自傷(散文 心理篇)
    更有甚者,會因為這一件事聯想到上個月的那件事、去年的那件事、十年前的那件事……ta會無限地擴大、延伸自己的痛苦,直到自己無法承受,需要看心理醫生。大觀心理說
  • 無處安放的「愛」(散文,心理篇)
    後來,一個朋友委託他照顧一下自己的朋友,是一個漂亮的女人,彼此的印象都很好,但他還是不為所動,害怕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