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世界的「不完美」(散文 心理篇)

2020-10-09 心之靈

接受,是我們愉悅生活的關鍵,是悅納一切的根源!

大觀心理說,接受有三個層次:黯然接受、淡然接受、欣然接受。「欣然」——是最好的「接受」。



每個人都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七味真火的猛烈烘烤之中,所以生活總是充滿煙火味,烘烤出五味俱全的人生,酸甜苦辣鹹,不同的人嘗到的味道,自然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種味道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我們每個人其實就是活在一味味的「體會」之中,活的便是一種「心情」!



每一個人都是活在一個個的「事件」當中,像小時候迷戀的冰糖葫蘆,中間那根連結兩頭事件的,便是時間。時間是一根長長的、沒有盡頭的「軸線」,將你所有的事件——串聯。事件裡有人、有事,有主角、有配角......,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上演不一樣的故事。只是,每件事留給我們的「滋味」各不相同,無論你喜不喜歡,都得「嘗」,都得接受。



那麼,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你是否接受呢?是黯然接受,淡然接受,還是欣然接受呢?

我們都說活在當下,大觀心理說「當下即是!是,就是接納一切」。所以要讓自己活得愉快的一個根本就是悅納一切。



接受你曾經經經歷過的每一件事,你遇到的每一個人……,你才能放下一切過往,輕裝前行,甚至呈現最好的狀態——喜歡自己,喜歡全世界!(歡迎關注我的文章「喜歡自己,即是喜歡全世界」)

那麼你是怎樣接受你所經歷的一切呢?是「黯然接受,淡然接受,還是欣然接受」呢?



對於眼前這個不完美的自己,你接受嗎?對於曾經經歷過的所有過往,恩恩怨怨,事事非非,你接受嗎?或者,你還在糾結某一人、某一件事?因為過去,影響現在?影響未來?這樣的自己,你喜歡嗎?

無論什麼恩怨情仇,什麼功名利祿、什麼輸贏成敗......、我們都要接受,總要接受!如果你「卡」在過去,你便失去了未來,只有接受,我們才能放下。



接受自己,才能接受世界,所以一切的關鍵環節,必須接受自己。

接受不完美的過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接受所有身邊不完美的人、不完美的事,從黯然到淡然,再到欣然!從不愉悅,到愉悅!

2020.10.5.晚

相關焦點

  • 我的世界,你曾經來過(散文 心理篇)
    ……[害羞][害羞][害羞]人生沒有完美,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因為完整。我想我做不到「欣然」,但我也不想「黯然」,那麼我就只好淡然接受了。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壞,要求好像都不高,目標好像都不遠!每個人都是「我世界」(心理世界)的王,在你的「我世界」,是你統治整個世界,規則由你制定,想親近誰,不想親近誰,自然也是由你自己決定。
  • 夜晚的救贖(散文,心理篇)
    她繼續告訴我因為婆婆的關係,和老公離婚了,現在就連看孩子也會受到婆婆的阻攔,這讓她痛苦不堪,簡直讓人看不到希望,抑鬱到藥也不想吃了(重度抑鬱症),停了一段時間,似乎受到停藥的影響,現在的症狀比以前更嚴重了,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受到極大的挑戰,痛苦持續升溫,讓人難以忍受的苦痛就快將她壓垮,我聽到了她來自內心的哭泣和吶喊
  • 肯定別人,愉悅自己(散文 心理篇)
    今年年初(二月份),書記就要退休了,工作了40多年,終於要退休了,這本來是一件可喜可賀之事。再加上近幾年又遇到黨風黨紀的嚴查死守,日子似乎一點也不輕鬆。上級領導經常到下面來開會,指導工作,領導們也經常接受上級的「指導」,有的直接,有的間接,有的猛烈,有的清淡……對於這些「指導」,無論領導們自身處於什麼狀態,也都必須「照單就收」,不敢說半個「不」字,上級的意見,能不接受嗎?這是「該不該」(角色),而不是「想不想」(自我)的問題。
  • 原諒別人,就是放過自己(散文 心理篇)
    一個喜歡幹預別人的人,其實不太聽得進別人的話,因為ta不太能接受別人的觀點,是一個很「執」的人,「執念」太深,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所以才會有「剛愎自用」這個詞的由來。大觀心理說,獨處是自我,共處是角色。因為她是給我生命的人,是我的重要他人,我不能為了自我(想不想)而放棄了角色(該不該)。這是一種痛苦的過程,也是一種「值得」的過程。做過,不悔。
  • 喜孤獨,寵自我(散文 心理篇)
    在生與死之間,就是你在這世界的生命,生與死有多遠,你的生命線便有多長,你的生活就會持續多久。生活的持續,便是你與這世界連結的廣度與深度,是社交的持續,亦是獨處與共處的持續,除非你生活在真空裡。也因此,很多人不喜歡共處,可是我們不能生活在真空裡,人具有社會性,每一個人的方方面面都必須依靠社會的力量,我們稱作社會化,每個人從小時候就要開始接受社會化的訓練,學習,讀書,寫字,做家務、工作……,這一切卻都是為了訓練孩子的社會化,通常教化的程度越高,這個人就會越有成就。
  • 相信——即是美好(散文,心理篇)
    相信,是一種來自心理的能量,是對一個人最大的承諾,也是一個人給另一個人最大的「安全感」。不管你說的對不對?不管你做的對不對?不管別人說的是怎樣的一個是非,我都選擇相信你,這便是世界上最美的承諾,所以,相信——即是美好。
  • 幸福的「根源」(散文,心理篇)
    ta們不抱怨,不否定,不頹廢,不消極……相反,你會感受到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樂觀的生活態度。幸福是大家百聊不厭的話題。那麼什麼是幸福呢?從大觀心理的角度來說對自己的滿意度;對ta人的滿意度;對世界萬物的滿意度。首先,幸福來自對自己的滿意度。
  • 兒子的兄弟(散文,心理篇)
    無獨有偶,老公的哥哥不幸在五十幾歲,因意外而身亡(10年前),留下了三個可憐的孩子。老二正好跟兒子差不多,比兒子大一歲。老公是有責任心兼同情心的人,打早就想好了,要帶一個孩子來養。他父母已經不在了,我沒有選擇,這種情況,再有困難,我也必須克服。於是,在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他的堂哥來到了我的家。成為我的家人,是兒子有血緣的哥哥。
  • 我愛你——只能風輕雲淡(散文詩 心理篇)
    >你都在那裡,不躲不藏,不悲不喜我的愛幸福著你的幸福如果,做不到那樣或者,我可以淡然接受)我同樣愛你的——你不想、你不要、你不喜歡(嫌惡)還愛你的——該不該、可不可以、行不行(角色)我不會,因為我喜歡——就強迫你也喜歡
  • 爸爸的兄弟(散文,心理篇)
    物質匱乏的年代,什麼東西都很珍貴,伯伯不敢掉以輕心,在急於抓到背簍的瞬間,被小河裡瀰漫的洪水捲走,不經意間生命消逝殆盡,留下了無盡的傷痛和遺憾。奶奶為此悔恨不已。如果不是對他那麼嚴格,如果不是害怕丟了背簍被懲罰,伯伯也不會為此冒險,並喪生。
  • 快樂方程式(心理散文)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為缺憾,因為悲苦,所以快樂來得尤為珍貴,讓人倍感珍惜。人有一種趨樂避苦的本能。所以我們會無意識的迴避身邊那些常常帶來負能量的人,而接近那些讓我們感覺舒服、愉快的人,也就是給我們帶來正能量的人。
  •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本周我們一起共讀的書籍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武志紅的經典作品之一《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相信通過一周的閱讀,這本書會帶給你前所未有的思辯衝擊,繼而引發沉思和反省。接受不完美,學會接納自己,悅納真我是作者希望讀者可以在讀完這本書後領悟到的真諦。
  • 生命在於「折騰」(散文,心理篇)
    女漢子其實一點也不「漢子」,她有病,心臟方面的問題,不能累、不能劇烈運動,只能慢慢養。但每次,她都激情澎湃,把自己累趴下,勸都勸不住。我們津津有味的在美妙的自然界咀嚼那特製的「幸福」滋味,引來一路羨慕、讚嘆的眼神。這地方雖然偏僻,沒有開發,但知道的人也很多,網絡時代的特殊待遇,必須「欣然接受」(欣然接受是接受的最佳狀態)。
  • 一個人的「兩套標準」(散文 心理篇)
    對於成功與運氣這兩個命題,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不自覺的踐行「兩套隱形的標準」,而不自知。為什麼這麼說呢?顯然,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成功的時候,我們會向世界宣告,我是靠自己的努力爭取的,那個時候我們嘴上還是會說假裝謙虛地說我是運氣好,其實只是一種託辭而已,那時那刻心底一直在說,我是靠自己的努力爭取得來的,我付出了相應的成本和代價,但是如果換成另外一個不太相干的人,我們會毫不猶豫的說,ta運氣好唄!那個時候我們往往不會承認,人家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也付出了自己的成本和代價。
  • 最近的你是我最深的痛(散文,心理篇)
    也許,她是想讓自己的心理平衡一點吧!或者說她在用一生來治癒童年。她老公軒怎麼勸解都沒有用,她還是一意孤行,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裡,只有想不想(自我),沒有該不該(角色)。後來沒有辦法,雨的母親就只能被送到敬老院了,那時候母親已經患上阿爾茲海默症了。
  • 無處安放的「愛」(散文,心理篇)
    生活中無數的事例讓我們看到了愛的偉大力量,可以驚訝到不敢相信。可好景不長,沒多久,王先生便又在不經意間發現了妻子的外遇依舊在延續。這一次,他沒有猶豫,痛定思痛,迅速跟妻子辦了離婚,兩個兒子都跟自己,他不放心把兒子給妻子。所以一個30多歲的中年男人,帶著兩個兒子,一個十幾歲,一個幾歲,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 朋友(散文 心理篇)
    圖文/怡心理人的一生充滿了親情、愛情、友情、人情四大情。無論缺少哪一種,都將是你人生的缺憾,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四情」充分呈現了你人生的廣度和深度。你認可ta的喜好(欲望),也接受ta不喜歡的嫌惡(自我),你會寵ta的自我,但應該做的事(角色),也絕不會手軟。ta有時候時候寵著你,喜歡著你的喜歡(自我);有時候會罵你,應該著你的應該(角色)。自我=欲望+嫌惡,概括起來其實就是想不想,要不要,喜不喜歡。真正的朋友其實是自我與角色的「兼而有之」,你會喜歡ta的自我,也會喜歡ta的角色,同樣ta對你也是如此。
  • 風雨飄搖中的家(散文,心理篇)
    幸福的孩子,能夠充分感受父母的愛,可以衣食無憂地在愛中長大,不經風不經雨,按照父母設計的方向,幸福而快樂地生活,他們只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有快樂、有成長,只是,沒有陽子今年剛好18歲,個子不高,165左右吧,也不知道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沒跟上,還是遺傳的原因。
  •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散文 心理篇 )
    我也不例外,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心底的某一根弦就被輕輕的觸了一下,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我們說的盛開,其實就是心存善念,「說好話,做好事,想快樂的念頭」(快樂三寶)。你若心存美好,你看到的世界自然是美好的
  • 自我與角色的日夜「鏖戰與廝守」(散文,心理篇)
    有時候,我們想去做一件事,但不能做,因為不應該;有時候,我們不想去一件事,可我們必須去做,因為應該。這就是想不想與該不該的PK,也就是自我與角色的「鏖戰」。自我分為兩個部分,一半是欲望,一半是嫌惡,欲望是我想我要我喜歡;嫌惡(嫌棄厭惡)是我不想我不要,我不喜歡。角色是該不該、可不可以、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