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溝通》:情商是硬傷?學會這幾點,好人緣沒那麼難

2020-09-25 一個人的聖經

文/安若兮

用溫暖的文字 點亮孤獨的靈魂

如果你天生不是那種「人見人愛」的體質,又不具備「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能力,在跟父母、上司、同事、戀人的相處中,總是充滿各種各樣的矛盾,糟糕的人際關係常常讓你感到十分苦惱和孤獨……

那麼,這本《共情式溝通》就像是為你量身打造的一樣。


它如同一把鑰匙,精準地知道哪裡是人們心靈的「後門」,本書作者——日本心理學博士、資深心理諮詢師古宮昇,用一套簡單易用的操作方法,讓你可以像黑客一樣,快速穿越人際關係的迷霧,直抵別人的心靈,有效治癒情商的「硬傷」。




「高情商是讓別人舒適,低情商是讓自己痛快」

想要成為真正的人際關係高手,首先要透過人際關係的表象,去到自己和他人的內心,去窺探人類普遍的心理活動機制,才能真正把握問題的關鍵,對症下藥。

弄丟了錢包,會讓人非常沮喪;失戀會讓人十分痛苦;甚至哪怕僅僅只是坐公交車被搶了座位,都會令人感到氣憤,所以,「厭惡損失」幾乎是人的普遍心理。

與之相對的,則是「獲得」:意外得到一筆不義之財;被男朋友送了禮物;抑或是商家促銷被送了一件廉價的小禮品,都格外讓人愉快。

這就出現了一對「矛盾」——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到底是該取悅自己,從別人那裡獲得,還是該「取悅」別人,讓別人有獲得感?


我想,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這也暗合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人際交往也遵守能量守恆定律,你想得到別人的喜歡,單單靠展示自己是不夠的,因為即便是你再優秀,對別人來說可能也是無價值的。

相反,你單純地向對方表達關心和善意,讓別人在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受益」,總想著「為他做點什麼呢?」「怎樣做,他才高興」,與你交好能讓別人有獲得感,而不是損失感,他們有什麼理由拒絕這種讓自己愉快的體驗呢?

而那些總把意識朝向自己的人,往往越是渴望獲得別人更多關注和喜愛,越事與願違,因為方向不對。

同樣,正因為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對的、不喜歡被指責、不喜歡被誤解、不喜歡負能量、不喜歡糾結矯情的人,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如果只追求自己爽,就比較容易讓別人不爽。

所以,想要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學會以己度人,去體察別人的情緒和想法,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大概率與別人輕鬆相處,甚至成為更「懂」別人的人。





你以為的溝通只是「會說話」?錯,從來套路得人心

總是聽到這樣的感慨: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就人際關係而言,似乎更是如此,很多內向的、靦腆的、不善於表達的人,社交都是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更不要提成為八面玲瓏的「社交達人」。

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中,同樣介紹了多種簡單易操作的溝通小技巧,這些極易被我們忽視的小「套路」,如果能被重視起來,並下意識地進行強化,雖然多少有些「日式」的客套和面面俱到,但至少是不被討厭的。


比如記住別人的名字、學會表達感謝、學會讚美他人、學會使用肢體語言、展露笑容、溫柔沉穩地說話,尤其是最後一條——感謝傷害你的人,甚至多多少少會有些雞湯的味道。

但是,你要明白,溝通的目的一定是為了構建一段健康而穩固的「關係」,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關係」當中,而這份關係也是「自我」的延展和投射。


在與環境和他人的互動中,自我從「一元關係」到「二元關係」再到「多元關係」,不斷地在關係的構建中變得成熟。

相比之下,我更欣賞「構建雙贏關係」的建議。

想要與某個領域中卓越的人交往,你自己也需要具備對等的實力。你越成長,越能與自己相配的人結識,畢竟你總能為對方提供什麼吧!那樣,你可能會進階成為被人期望「想要與之相處」的人。


共情式溝通,人際關係高手的殺手鐧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帶的系統,總有些程序無法與別人的兼容,人們總善於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的「對錯」,所以人與人之間才會產生矛盾與隔閡。

共情式溝通,並不是讓我們懷有目的性地去刻意迎合對方,而是試圖訓練出我們這樣的能力:摒棄掉自己那套刻板的印象和僵化的思維,學會設身處地感受對方的情緒、體諒對方的處境,讓自己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一個讓人能夠放鬆和信任的人。

誠信待人、溫柔待己,記住,你越是無條件地喜歡並重視你自己,周圍人跟你相處時越能夠放鬆,而這种放松的人際關係,同樣可以對自我形成反哺,療愈心理的創傷。



後記:

《共情式溝通》這本書我用了2天便讀完了,它不同於晦澀的心理學著作,更多地使用心理諮詢中的案例來做解析,通過場景化的模擬,化繁為簡,極具實操性。


對於在人際關係構建中存在困擾的人來說,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實用「教科書」。點擊下方連結,可直接購買。


期待你的華麗蛻變!


END

相關焦點

  • 學會共情式溝通,讓自己成為更受歡迎的人
    共情式溝通,是人際關係高手的殺手鐧。身處好的人際關係中,你會感覺到如沐春風,同事相處融洽,朋友之間真誠,家人相親相愛,孩子暖心;反之如果人際關係比較差,那麼你就會過得很辛苦:被人欺負、被上司苛責、與家人不和、沒有溫暖,感覺自己像生活在一座孤島上。學會共情式溝通,這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共情呢?
  • 為什麼你那麼難過,我也感覺很難過?|聊聊《共情式溝通》
    近日研讀的一本書《共情式溝通》,這本書是由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所著,全書基本上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共情」理論為基礎,比較實用地對共情式溝通進行了說明。這是一本非常典型的「日式書」,每一個分析點都說得很細緻,但其實歸結起來也很簡單:真誠待人、仔細聆聽、平和表達。
  • 你和高情商之間,就差了本《共情式溝通》
    這就是情商高低的區別。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情商在先天上並無顯著差別,情商的高低,更多的是與後天的培養相關。高情商,並不是一味地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真正的高情商,是在讓自己舒適的前提下,也讓別人舒適。想讓彼此都舒適,你得先成為讓人放鬆的人。
  • 共情式溝通是最高級的善良!學會這樣聊天,你一定會成為人際高手
    也是《共情式溝通》一書的作者。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兩個人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 ,成長的經歷各不一樣,還有就是塑造的性格也是不盡相同,那麼如何在後天的努力中收穫自己的美好人生呢?這 對自己的成長進步是大有好處的。話又說回來了,在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中學會共情是必要的,但是怎麼樣才能很好的共情聊天呢?我的建議就是讀一讀心理諮詢師,心理學博士古宮昇《共情式溝通》,他總結自己20年間,在日美兩國為5000多人提供心理諮詢的案例。經驗豐富,而且案例真實有效。我覺得在書中尤其提到共情式的方法很實用,懂得共情的人是受歡迎的人。
  • 「相處輕鬆」與「相處心累」只差一步之遙,共情式溝通贏得好人緣
    《共情式溝通》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微妙的答案。事實上,一個人是否能夠變得受歡迎,贏得周圍人的好感,僅僅差了一步之遙!只要,你能夠掌握人際交往的微妙細節,即能擺脫個人局限,提升共情能力,真正成為受歡迎的人!沒想到,輪到一位女同事的時候,她緊張地竟然說不出話來。只見她雙手不停摩挲,眼睛游離不定,聲音像蚊子一般大,說話含糊不清,周圍人根本就聽不清她在說什麼。很遺憾,她的拘謹未能給周圍人留下積極的印象。可是,很多人在很多場合都會如此!這種狀態卻很難使周圍人感覺輕鬆。那麼,為何會有類似的狀況呢?
  • 《共情式溝通》:想要提升幸福感,請記住這幾點
    在這個快餐時代,我們更應該提升幸福感,那要記住這幾點。就像我們喝咖啡,第一次喝時,嘴巴裡難受的要吐掉,你再喝第二次時,就沒有第一次苦,慢慢的,你就會覺得咖啡沒有想像的那麼苦,甚至會愛上喝咖啡。還有榴槤,很多人聞到味道就躲的遠遠的,其實強吃下一塊後,那種美味佔滿喉嚨,讓你還想著吃。因此,請你有意識地關注幸福的事物,有意識地回想令你感到幸福的事物。如果養成了這個習慣,人生中幸福會增多,而這將提升幸福的基準。
  • 《共情式溝通》:比黑科技更有效率的8種溝通思維
    於是乎,溝通的隔閡產生,人際關係中的溝通機制一旦斷裂,很有可能這個人就會消失在你的關係圈裡。日本籍心理諮詢師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中指出:我們想做到更好地與人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最重要一點就是學會&34;。
  • 共情式溝通,快速了解對方和自己
    我們如何更好的做好人際關係的交往,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共情。這也是《共情式溝通》所要闡述的核心觀點。《共情式溝通9》是由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所著,全書基本上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共情」理論為基礎,比較實用地對共情式溝通進行了說明。
  • 學會共情式溝通,人生就會過得更快樂
    最近,讀了一本書《共情式溝通》該書的作者古宮昇,是一名心理學博士,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在他工作的這20多年間,他不僅為日美兩國提供心理諮詢,而且曾經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心理學系。在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怎麼成為「讓人放鬆的人,全書基本上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共情」理論為基礎,比較實用地對共情式溝通進行了說明。
  • 何炅生日半個娛樂圈都來祝福,學會共情式溝通,成為更受歡迎的人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天性、成長環境和人生經歷都各不相同,但是處在人的社會,必定就少不了要去跟他人溝通。如果你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自說自話的人,多數情況下,別人都只會對你「無感」。那麼,如何才能將兩個毫無相同經歷的人,瞬間拉近並建立起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呢?
  • 共情式溝通:從「談話死」到「交流狂」,需要牢記這三點
    共情式溝通也成為了人際交往過程中,最高效的溝通手段。  這本由日本作家所寫的《共情式溝通》就是這樣一本,教你學會共情式溝通的書籍。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如果評選出一份「最令人討厭的溝通方式」榜單,你會怎麼選?  沒想到最高贊的答案是「講道理」。每個人都渴望在溝通的過程之中,感受到他人的善意,付出的真誠。你可以想像沒有共情力溝通是多麼糟糕。  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中,作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社會福利人士木崎先生,接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 《共情式溝通》,學會人際交往,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
    那麼,如何做一個讓人放鬆的人呢?具體的方法,古老師在他的新書《共情式溝通》中,從以下四個方面一一做了相應的闡述。她不知道的是,因為自己孤僻不合群,平時又愛發牢騷,一點兒小事就能爆發滿滿的負能量,這導致同事們都對她退避三舍,曾經玩得好的同事,也不再喜歡和她靠太近。在親人、朋友和同事的眼中,小君就是一個沒有親和力的女孩。那麼如何成為一個有親和力,讓人喜歡的人呢?文中,古老師主要介紹了兩種方法。
  • 《共情式溝通》從社恐變得廣受歡迎,我們需要學習一下共情式溝通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當我們正視總是,認真對待之後,就會發現,其實溝通這件事,也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難。針對這個問題,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學會共情,掌握共情的思維理念。
  • 聊天高手的秘笈,就在於「共情式溝通」
    怎樣才能讓自己擁有好人緣?怎樣才能進入到更高端的人際圈子中,擁有更好的人脈資源?相信,這些問題是很多人心中的困惑!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人際交往的秘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享有更多的人際支持、並且不會在人際交往當中受傷呢?
  • 《共情式溝通》:成為受歡迎的人,不需口才好,只需共情就夠了
    《共情式溝通》的作者——日本的古宮昇教授曾說,「決定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際關係!」其實很多時候讓我們感覺心累的不是生活的瑣碎,而是讓人喘不過氣的人際關係。那麼,怎麼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定要口才好、會演講才能成為溝通的高手嗎?
  • 《共情式溝通》:走進對方心裡的溝通,才是真正的溝通
    嘴上說著不管,沒過多久, 老媽便出門買了葡萄糖,敲碎瓶梢,兌了熱水,給老爸醒酒。老媽向來如此,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明明分外關心,說出來的話卻句句傷人。大半輩子了,父母的婚姻並不幸福,不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兩人的說話方式。很多時候,老媽的關心總是讓人不那麼舒服,「吃不吃,不吃餓死你」。
  • 共情式溝通:人際關係高手的殺手鐧,擅長閒聊的人都是自嘲的高手
    最近有幸看到《共情式溝通》這本書,這是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所著,作者以自身為案例,從小細節入手,內容通俗易懂,用案例講解能讓人產生共情,感覺就像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一樣。看他的書,猶如和你話家常,他的文字親切、自然,很有代入感。
  • 《共情式溝通》靠溝通技巧徵服對方的心
    因為一次聚會,中途被下屬口誤沒有叫稱呼現在的領導職稱而是錯叫了升職前的崗位名稱,在敬酒中立馬大發雷霆,丟掉酒杯就是:你他媽的把我沒當回事?最終其他下屬和被罵員工一起道歉好久人家才來句:你們他媽的,不是我給你們面子你們怎麼可能和我一起吃飯?」
  • 《共情式溝通》:以歡喜心看世界,打破自我局限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這本由日本心理諮詢師古宮昇著作的《共情式溝通》,能夠讓我們學習到如何去很好的和人溝通,打破局限於我們自身存在的界限,領悟到人際交往中的精髓,融會貫通於平時一點一滴的言行舉止中,使我們輕鬆的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共情式溝通》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得從以下幾點做起:1、適當放下身段,做到讓人放鬆,以善意為出發點,和顏悅色的去交流。
  • 共情式溝通:婚姻幸福,人際融洽的人一般都把握這3點
    學習這本書,我們主要來學習這三個要點:一是,懂得人性弱點,做個受歡迎的人;二是,從實踐中,掌控共情的溝通方法;三是,克服自身的心理創傷,輕鬆去做好共情溝通。學會感謝我們現在會教小朋友受人恩惠時要感謝,而自己往往容易疏忽,這樣的後果將要損失慘重。拾金不昧的人,沒有感受到謝意,他們會失去無償付出的熱情;給你幫助的人,沒有體會感來自你的感謝,下次可能不會那麼熱情待你;在群裡發紅包的人,那些人搶了紅包,一句話不說,整個群慢慢就沒人發紅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