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的話,逃離回到的老家小縣城,可能你也已經消費不起了

2020-10-03 魚媽也子

最難的一代人

85後這一代的人,確實不容易,該享受到的待遇一項沒享受到,每一次改革的拐點倒是都遇上了。

三十而立的年紀,身邊都是已經成家和還沒成家的朋友,成與不成,到了這個年紀的,都是一件十分辛苦有壓力的事。

最近好幾個特別好的朋友逃離了為之奮鬥努力紮根十幾年的城市,決心回到老家小縣城去發展生活了。

當初出來的時候,一張青蔥還未被歲月留痕的臉上充滿希望,鬥志昂揚,走的義無返顧,如今決心回去了,鬥志沒了,被歲月印上坑坑窪窪的臉上只剩妥協,一種被社會治得服服帖帖的妥協。

想來也是可笑,那時候寒窗苦讀十年就是為了逃離走出小縣城,沒想到十幾年過去了,還是又回到了那個地方。

很多人之所以用逃離這個詞,因為都知道這算不上榮歸故裡;很多人在離開的時候會放聲痛哭,因為多少還是心懷不甘。

決心逃離回到小縣城

偉哥是我和先生共同的朋友,從學校到工作到成家到生娃,我們兩家的步調幾乎一致,唯獨所處的城市不同,9月中旬他帶著老婆和孩子,還有處理完保留的一些家當,舉家回到老家小縣城了。

因為一直觀望房市,一直在等賺夠工資再買房,這15年來他們一直租房子住,現在有了孩子,原本就趕不上房價的存款也消耗的差不多了,看不到前景的他們真的累了,不願意再過這樣的生活了。

和別人不一樣,不是變賣了北京的四合院回老家,也不是賺了幾百萬選擇回到老家去,更不是因為家裡有一大批遺產等著繼承,只是因為給了自己15年的時間努力證明了,只是最後輸給了金錢的現實。

很多人和偉哥的情況是一樣的,努力了,掙扎了,最後放棄了,都想著回到老家小縣城,也許就輕鬆了,也許就沒有這麼多壓力了。

小縣城的幼兒園也不便宜

事實上,像偉哥這樣因為沒錢選擇逃離回到小縣城的,生活過的還不如在外面。

9月開學季,偉哥他們回去的第一件事是安頓孩子進幼兒園,打聽到身邊朋友的孩子都在讀的幼兒園,託親戚關係終於佔到份額,學費➕園服➕材料費➕夥食,親戚和園長熟悉拿到的折扣價12000一學期。

比去年在大城市孩子上小班的學費整整多了一倍,偉哥哭笑不得,這都還不是縣城裡最好的那一所幼兒園了,他說本以為回老家吃住家裡能省不少錢,沒想到孩子第一學期的學費還是父母那邊挪湊了幾千才交上的,沒想到小縣城的幼兒園這麼貴!

還有高昂的生活成本

孩子順利入園後,有爸媽接送,偉哥和嫂子開始找工作,嫂子找的公司出納兼行政,工資2千多,時間朝九晚五周末不加班,偉哥找的業務員工作,底薪很低,提成很高,但3個月發一次提成,現在都還沒有個數,每月領著2千多的工資。

算很順利的快速的把一家三口都安頓好了,本以為是無壓力任逍遙的日子馬上要開始了,開拓市場請客吃飯的第一餐就被客戶擺的明明白白的。

在小縣城稍微好點的吃飯地方都是大排檔式酒店,海鮮是主打,小縣城又特別講究面子,都好擺一桌吃的看著有排場,八菜兩湯下來吃掉偉哥一個月的基本工資,更費錢的是第二場,最低消費888,多吉利的數字呀,特別有小縣城的味道!

回不去的陌生感

偉哥那天和我們吐槽,說後悔在大城市拼搏的時候沒有多去幾次KTV,我知道他是有對比了,至少大城市的第二場也有窮人可以消費的選擇檔。

那些年我們剛畢業出來工作,唱歌去的都是那種幾十塊包段幾個小時的,我們也不點吃的,一壺水,一點自己偷偷去超市買的放在包裡帶進去的零食,就這樣唱了一下午。

這幾次和偉哥的聯繫,都聽得出他十分後悔回到小縣城,現在的小縣城已經發展變化的不是當年了。

其實我每次回去自己的老家小縣城也都特別感受明顯,具體說不上來,但總有一種陌生感,還不如現在生活的城市來的自在。

先生說我很奇怪,以前的工作常年全國到處飛,最晚的班機返程落地後我就露出一副回家的自在養,但是我每次回去老家都要他遠程遙控我怎麼去哪裡怎麼坐車這些。

錢是唯一的正解

這就是對比,不是外面的城市有多好,也不是反對回到老家小縣城生活,只是感覺,逃離回去和現在的堅忍相比,要面對的更多,更難。

至少還在外面城市的時候,有錢沒錢都還可以遮遮掩掩,回到自己的獨立空間,鄰居也都忙著奮鬥;但現在回去了,有錢沒錢別人一眼就看出來了,你也無處躲藏。

小縣城的收入雖然不高,但現在的消費也已經不是你能承擔的了,即使你非常不喜歡他們都是借錢來吃喝玩樂和打扮,也不喜歡他們如此這般裡子破洞面上光鮮的為人處事,但你不得不承認,沒錢的你在小縣城你活不下去。

所以,真的:

有錢的話,在哪裡都一樣!沒錢的話,去哪裡都一樣!

希望我們都能實現來去自由吧!

相關焦點

  • 覺得「小縣城一個月5000很舒服」的人,你為什麼不回去?
    同理,有的人儘管在北上廣拿著好幾萬的工資,卻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趕不上小縣城每個月掙5000塊的人,對此,顏妹只能說:朋友,你對縣城的誤解太深了!必須承認,身在大城市的「打工人」往往是背水一戰,孤立無援,遠比縣城裡無助得多。一位身在上海,年薪30萬的小夥子表達了自己的煩惱:每個月到手不足2萬,8000月供,老婆孕檢專家號一個158,以後孩子出生長大的花銷就更大了。老家的人覺得他風光無兩,他卻很想逃離北上廣。
  • 我在雲南的小縣城曲靖陸良,其實挺好的
    都說雲南人是家鄉寶,想想自身,似乎也是那麼回事,在外輾轉之後,最終還是回到了雲南,回到了一個叫陸良的小縣城。在小縣城,其實也挺好的,在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北方已經飄著雪花,但是在雲南的陸良,幸福公園裡還有青青的草,同樂公園還有嬌豔的花,天空還有緩緩流動的白雲,遠處的山色依舊青翠。
  • 小縣城的女人:我要去北京,逃離這無味的生活
    原本王曉芳也是這麼打算的,可架不住父親連番催促她回家,2009年大學畢業後,王曉芳便回老家鎮上找了份超市收銀員的工作。超市人流量不小,屬鎮上規模最大的一家,每天都有大媽緊盯著打折的蔬菜,也有很多人只看不買,就是帶孩子出來打發時間。早八晚六,一個月工資1200元。
  • 29歲北漂女孩回老家相親,被32歲大叔嫌棄,男子:你真的嚇到我了
    後來慢慢掙的多了,消費水平也提高了,雖然每個月攢不下多少錢,但是在北京生活久了,我就不願意離開了。父母總是催我回家結婚,但是我真的不願意跟一個只認識了幾天的男人過一輩子。轉眼間,我已經29歲,再次回家的時候,我發現父母老了很多,突然很心酸,所以我決定留在老家。在家沒幾天,家裡就給介紹了幾個對象,我都不太喜歡。
  • 你有沒有想過,在小縣城裡結婚?
    去小縣城還是在大城市,其實歸根結底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這裡不包含對小縣城的「歧視」,也沒有對大城市的「敵意」,只關乎個體是否能獲得某種踏踏實實的幸福。小縣城其實不小,畢竟它也沒嫌棄你「窮」。2.有一回他坐著客車回縣城,人們都在指指點點地看著他,原因是他扎了一條很刺眼的辮子。他大學和碩士都學的是藝術,可能是為了讓自己更具備某種藝術氣息,大學開始他就留起了長發。
  • 35歲北漂女子回老家相親,被37歲男方嫌棄,男方轉身就走了
    爸媽便催著回老家相親,以後就在老家發展,但是她們在大城市生活久了,根本不太願意回老家發展,更不接受那種老式相親的方式,雖然35歲,依然嚮往著屬於自己的浪漫愛情。,爸媽已經很滄桑了,年紀也大了,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她決定回老家照顧父母。
  • 大城市打拼:沒錢,沒房,沒車,回不去的老家,融不進萬家燈火
    我回復她: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困境,你現在都存在:不能辭職,因為責任太重。不想離婚,因為孩子太小。不敢逃離,因為家鄉沒有用武之地。又遇上2020大疫之年,那就只能咬牙忍著,誰又不是這樣咬牙忍過來的呢!微信裡,阿朱似乎在自說自話,繼續源源不斷發來文字消息,印證著我上面的話:如果回老家,沒有工作,只有自己創業,可是我們一沒本錢,二沒經驗,失敗不起,消耗不起。老家的教育質量堪憂,對孩子未來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心裡也很擔心。
  • 曖昧很貴,消費不起!
    現在人的感情,不知道是受了什麼東西的影響,揣摩不透,變化無常。 如果說有錢人朝三暮四是膨脹,那麼沒錢的人尋花問柳又如何理解呢?是為生理需求嗎? 婚姻中的男女,玩曖昧,歸其根結就是對家庭不負責任,沒有責任心。分析可能,也沒有能力對自己和對家庭負責。 曖昧很貴,消費不起! 生活中,大家經常打掃家庭環境的衛生。
  • 「縣城裡的蝴蝶效應」沒有贏家
    看到一篇文章講述縣城裡的蝴蝶效應,作者觀察到縣城裡發生的一次結局頗具諷刺的演變過程。農耕時代遺留下來的重男輕女文化,加上計生政策,導致男女比例失調。改革開放,人可以自由流動,加之女孩子意識到只有奮發圖強好好讀書才能順利離開老家。男女比例進一步失調。縣城的光棍越來越多,這不奇怪,多數人的老家如今都有一批光棍,娶一個老婆二三十萬早就不奇怪了。
  • 985名牌大學畢業的我最後回到縣城嫁給了初中畢業的男人
    來到高中之後,我在心裡發誓我一定要逃離這個思想落後的小縣城當你執著於並付出努力去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時間會跑的飛快,三年時光晃晃而過,我寫空了無數隻筆芯,與此同時,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也寄到了我手中,帶我離開了這個生活了18年的小縣城。
  • 高房價副作用已經被證實:年輕人開始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
    【編者的話】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 逃離與回歸,難忘的故鄉
    畢竟離家幾十年了,故鄉人也認不了幾個,或許早就把我忘了。我點頭回應後,才知道她家住在老家鎮上車站旁,曾經認識。心裡不免有些感觸,這麼多年了,還難為她認識我這個久未回歸的故鄉人。少年時,父親在外地教書,暑假到縣城參加學習,從沒出遠門見過世面的我,第一次隨父親到了縣城。真算是開了眼界,長長的街道,街道兩邊直立的電桿,上面牽滿了密密的電線,還有一個挨著一個的商鋪,比老家的街場繁華了不少。我覺得外面的世界就是比家鄉好,只有走出家鄉,哪怕是逃離,才能有美好的生活,才能看到美好的世界。
  • 逃離與回歸——難忘的故鄉
    畢竟離家幾十年了,故鄉人也認不了幾個,或許早就把我忘了。我點頭回應後,才知道她家住在老家鎮上車站旁,曾經認識。心裡不免有些感觸,這麼多年了,還難為她認識我這個久未回歸的故鄉人。少年時,父親在外地教書,暑假到縣城參加學習,從沒出遠門見過世面的我,第一次隨父親到了縣城。真算是開了眼界,長長的街道,街道兩邊直立的電桿,上面牽滿了密密的電線,還有一個挨著一個的商鋪,比老家的街場繁華了不少。我覺得外面的世界就是比家鄉好,只有走出家鄉,哪怕是逃離,才能有美好的生活,才能看到美好的世界。
  • 逃離深圳回老家後,我的姐妹後悔了
    後來,我決定讓我的孩子來這邊上學,也準備把戶口遷過來,順便退了當年我離開省會租的房子後,我再與我的姐妹聯繫時,她卻選擇回老家縣城邊上買了塊地,正準備蓋幾層小洋樓,也做好了生二胎的準備,而她的老公接著留在東莞上班。後來,我也與她聯繫過,她說她幾乎不上QQ,因為生了二孩也忙,所以我們的聯繫就越來越少。因為我覺得她過上了她理想的日子,結束了漂泊,那也挺好的。
  • 那些逃離深圳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現在我回到老家反而覺得不適應了,不僅僅是吃的這一方面,特別是在融入集體這一方面,感覺自己完全脫節,顯得格格不入。很多時候同事說的話,自己也接不上,但是他們又特別熱情的要跟你嘮嗑,我只能硬著頭皮接上,但其實自己心裡想的是,咱別嘮了,就安安靜靜的工作吧。
  • 白靖平:混在縣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縣城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街道在新開,樓房在新起,縣城框架在拉大。在縣城上學時期對縣城的認識也就停留在一碗刀削麵3塊錢的層次了。外出求學及工作幾年後,又回到了縣城,截止現在已在縣城生活了十個年頭。
  • 她喜歡徹夜不眠的北上廣,而他心安於與世無爭的小縣城
    話是這樣的「你就應該去看看徹夜燈火的北上廣,而不是呆在這個十一點連計程車都沒有的小縣城,換句話說,我希望你看的更遠,走得更遠一點。」看到這段話,我突然就想到曾經在我身邊的一個故事。男孩只是笑了笑,對她說「不管你去哪,我都會陪你。」剛開始的時候,不用說也知道非常苦,兩個人擠在地下室。
  • 混在縣城,大城市人所不了解的生活
    隨著社會的發展,縣城的休閒娛樂正在加速向大城市靠攏,大城市的文化潮流抵達縣城,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需要幾個月、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大城市關於小崔手撕馮褲子的話題,縣城的人們也隨時在茶餘飯後談論著。網絡的發達,讓現在的休閒方式就更多種多樣了。
  • 留不下的大城市,回不去的小城市,困在大城市裡的小城中青年們
    但是,隨著歲數越來越大,現在沒人再提退休會老家了。仔細想想,很正常,比起年輕的時候,人到中年,有太多東西會牽絆阻止著你回家的念頭:大城市收入高,但消費也高;攢不到自己想攢的數目;已經買房了,還得還房貸;辛辛苦苦這麼多年,放棄了多可惜;孩子上學怎麼辦?
  • 再也回不去的縣城
    因為不婚,因為離異,縣城成為我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年輕時候,漂泊過一線城市,後來想葉落歸根回到家鄉所在的地級市。現在磕磕跘跘,半定居在二線的省會城市。年輕時候,不喜歡在縣城,逃離縣城,是因為喜歡大城市的豐富和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