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這一代的人,確實不容易,該享受到的待遇一項沒享受到,每一次改革的拐點倒是都遇上了。
三十而立的年紀,身邊都是已經成家和還沒成家的朋友,成與不成,到了這個年紀的,都是一件十分辛苦有壓力的事。
最近好幾個特別好的朋友逃離了為之奮鬥努力紮根十幾年的城市,決心回到老家小縣城去發展生活了。
當初出來的時候,一張青蔥還未被歲月留痕的臉上充滿希望,鬥志昂揚,走的義無返顧,如今決心回去了,鬥志沒了,被歲月印上坑坑窪窪的臉上只剩妥協,一種被社會治得服服帖帖的妥協。
想來也是可笑,那時候寒窗苦讀十年就是為了逃離走出小縣城,沒想到十幾年過去了,還是又回到了那個地方。
很多人之所以用逃離這個詞,因為都知道這算不上榮歸故裡;很多人在離開的時候會放聲痛哭,因為多少還是心懷不甘。
偉哥是我和先生共同的朋友,從學校到工作到成家到生娃,我們兩家的步調幾乎一致,唯獨所處的城市不同,9月中旬他帶著老婆和孩子,還有處理完保留的一些家當,舉家回到老家小縣城了。
因為一直觀望房市,一直在等賺夠工資再買房,這15年來他們一直租房子住,現在有了孩子,原本就趕不上房價的存款也消耗的差不多了,看不到前景的他們真的累了,不願意再過這樣的生活了。
和別人不一樣,不是變賣了北京的四合院回老家,也不是賺了幾百萬選擇回到老家去,更不是因為家裡有一大批遺產等著繼承,只是因為給了自己15年的時間努力證明了,只是最後輸給了金錢的現實。
很多人和偉哥的情況是一樣的,努力了,掙扎了,最後放棄了,都想著回到老家小縣城,也許就輕鬆了,也許就沒有這麼多壓力了。
事實上,像偉哥這樣因為沒錢選擇逃離回到小縣城的,生活過的還不如在外面。
9月開學季,偉哥他們回去的第一件事是安頓孩子進幼兒園,打聽到身邊朋友的孩子都在讀的幼兒園,託親戚關係終於佔到份額,學費➕園服➕材料費➕夥食,親戚和園長熟悉拿到的折扣價12000一學期。
比去年在大城市孩子上小班的學費整整多了一倍,偉哥哭笑不得,這都還不是縣城裡最好的那一所幼兒園了,他說本以為回老家吃住家裡能省不少錢,沒想到孩子第一學期的學費還是父母那邊挪湊了幾千才交上的,沒想到小縣城的幼兒園這麼貴!
孩子順利入園後,有爸媽接送,偉哥和嫂子開始找工作,嫂子找的公司出納兼行政,工資2千多,時間朝九晚五周末不加班,偉哥找的業務員工作,底薪很低,提成很高,但3個月發一次提成,現在都還沒有個數,每月領著2千多的工資。
算很順利的快速的把一家三口都安頓好了,本以為是無壓力任逍遙的日子馬上要開始了,開拓市場請客吃飯的第一餐就被客戶擺的明明白白的。
在小縣城稍微好點的吃飯地方都是大排檔式酒店,海鮮是主打,小縣城又特別講究面子,都好擺一桌吃的看著有排場,八菜兩湯下來吃掉偉哥一個月的基本工資,更費錢的是第二場,最低消費888,多吉利的數字呀,特別有小縣城的味道!
偉哥那天和我們吐槽,說後悔在大城市拼搏的時候沒有多去幾次KTV,我知道他是有對比了,至少大城市的第二場也有窮人可以消費的選擇檔。
那些年我們剛畢業出來工作,唱歌去的都是那種幾十塊包段幾個小時的,我們也不點吃的,一壺水,一點自己偷偷去超市買的放在包裡帶進去的零食,就這樣唱了一下午。
這幾次和偉哥的聯繫,都聽得出他十分後悔回到小縣城,現在的小縣城已經發展變化的不是當年了。
其實我每次回去自己的老家小縣城也都特別感受明顯,具體說不上來,但總有一種陌生感,還不如現在生活的城市來的自在。
先生說我很奇怪,以前的工作常年全國到處飛,最晚的班機返程落地後我就露出一副回家的自在養,但是我每次回去老家都要他遠程遙控我怎麼去哪裡怎麼坐車這些。
這就是對比,不是外面的城市有多好,也不是反對回到老家小縣城生活,只是感覺,逃離回去和現在的堅忍相比,要面對的更多,更難。
至少還在外面城市的時候,有錢沒錢都還可以遮遮掩掩,回到自己的獨立空間,鄰居也都忙著奮鬥;但現在回去了,有錢沒錢別人一眼就看出來了,你也無處躲藏。
小縣城的收入雖然不高,但現在的消費也已經不是你能承擔的了,即使你非常不喜歡他們都是借錢來吃喝玩樂和打扮,也不喜歡他們如此這般裡子破洞面上光鮮的為人處事,但你不得不承認,沒錢的你在小縣城你活不下去。
所以,真的:
有錢的話,在哪裡都一樣!沒錢的話,去哪裡都一樣!
希望我們都能實現來去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