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歲老人,拿兒媳兩土豆被汙為賊後,她拒絕了兒子的贍養

2020-08-25 冰冰情感夜話

張奶奶今年八十七歲了,身體依然很硬朗,不見絲毫老態。

早上習慣早起,總在透出第一縷晨曦前就能看到她村前村後溜達的身影。這幾十年如一日的良好習慣,她始終堅持著,只為能呼吸到第一口最純淨的空氣。

上午會打掃衛生,收拾院落,再到玩得好的老姐妹處串串門,一吃完中午飯,總見她坐在牌桌上,玩起了腦力遊戲。

一個農村老人過得好不好,看她的吃穿難窺其貌。但如果每天敢於上牌桌的,一定有足夠的經濟底氣。賭桌上沒有絕對的輸贏,如果老年人經費不足,自然不會從有限的贍養費裡擠出錢來拱手送人。而張奶奶卻從六十歲那年,洗腳上田後,一直是村裡老人牌友中的常客。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牌齡。

老人一共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務農,小兒子和女兒在外經商多年。老人的贍養費,大部分來源於小兒子和女兒。至於那務農的兩個兒子,每年都是象徵性給老人200塊錢,兩百斤糧食。

張奶奶是一名老共產黨員,年輕時在村部任過三十九年的婦女主任,待人和藹可親,任何事都以群眾利益出發,可謂從沒拿過群眾一針一線。所以深受廣大婦女們的擁護,這也是她一直堅持幹到六十歲,達到退休年齡才不得不退下來的原因。就算現在八十多歲了,每年村部黨委大會上,她都是資格最老的那一位,德高望重的她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多年的幹部生涯,讓她的老年收入也相應增加,民政部對已核實過的曾就職村幹部人員,每月發放150元的生活補貼。她的另一渠道的收入,緣於年輕時其家公所傳授的一門獨門絕技,專治無名腫毒、皮膚騒癢。此技無需成本 ,但效果奇佳,解除了很多人的痛苦。這也是她頗受尊敬的另一面。此絕技愈是年老,便愈享盛 名,總有求醫問藥者上門,自然所獲醫資頗豐。

這種多渠道的錢財進帳,讓她的養老生活相比其他老人格外滋潤。她也笑稱,打牌消遣,可以有效防止老年痴呆。

如此一位在村民中深受愛戴的老人,前幾天卻因為與大兒媳的一些紛爭,陷入口水大戰中,引起很多人背後的竊竊私語和討論。

事情的起因源於大兒子家裡的土豆大豐收,滿滿一籮筐。大兒子對獨居的她說過,自己沒空給她送,想吃讓她自己去拿,兒媳婦也還乖巧,同樣說過類似的話。

一天清晨她偶然饞嘴想吃碗土豆湯,於是往大兒子家中走去。卻發現大人都外出,只有小孩在床上睡覺。便叫醒小孩,讓他們告知其爺爺奶奶,自己拿走了十二顆土豆。

待到中午吃過飯,她象平時一樣去固定地點打牌時,一位向來同她要好的老人問她吃什麼菜。她說做了一碗土豆湯。對方卻說,想吃土豆乾嘛不自己買,非得趁兒媳不在時去偷。她當時聽了還一頭霧水,不明牌友話裡所指。後來等到那位牌友告知,兒媳婦同一位與她素來不睦的長舌婦說她偷了二十斤土豆後,經過添油加醋的一番渲染,已經無人不知她偷土豆的行徑。

老人一開始還是不太在意,畢竟兒子兒媳都親自說過讓她去拿,再說她也就拿了十二顆而已,與二十斤數目是如此懸殊。直到第二天,遇到外村平常那些關心她的人,詢問她是不是生活過得不如意,連土豆都吃不起,言外之意,不是後輩親自送的東西不可染指。

老人這時才想起很多事情並非自己想的那麼簡單。再加上一個外村的侄女見到她也說,外面這段時間全部都是關於她手腳不乾淨的言論,還說土豆幾塊錢的事,為什麼不去市場買。老人一聽,不禁面色蒼白。當了幾十年的婦聯主任,農村長舌婦搬弄是非對人身攻擊造成傷害的事,她屢見不鮮。

想起事情的始作俑者,就是自家的兒媳,平時碰上有客人在她家,吃了她的東西都難免給臉色看,這種嗟來之食,如果不是顧忌客人的面子,她也不想登門。這次的土豆事件就是一次對她刻意的惡搞。

回家後的她,找到那剩下的十個土豆,拿出二元錢,送到兒媳屋裡,陳述清楚只拿了十二顆土豆的事實,已經吃了兩顆,這二元錢就算補了差價。見到了一旁悶頭幹活的兒子,又問他到底丟了多少土豆。兒子不慌不忙當著兩人的面,將筐中的土豆倒入先前的小筐中,再放上她提來的十二顆,剛好滿筐。兒子柔聲對她說:「沒有人偷,就是這麼多,我挖回的心裡有數。」旁邊的兒媳婦沒有吭聲,臉上也沒有表情。

真相就是如此簡單而又直接!於是張奶奶不得不發揮她做了三十九年婦聯主任的優勢,以無比的耐心跟周圍那些無聊而又無腦的女人解釋此次事件的真相。

都說「流言止於智者」,可是有些人人云亦云,以訛傳訛,對於散布的消息不會做理性的分析。

倘若老人真要零落到需要偷土豆的地步,那原因也只能是後人贍養不力,沒有給予足額的養老錢。老人連土豆都買不起,丟臉的也是後輩。

至於兒媳婦的行為,很讓人無語。一位八十多歲的母親,就算兒子沒有開口,她想吃土豆拿些去又何妨,竟然以偷這樣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家婆。想起她對自己的兒子,在外開了一家店,無償投資十萬元,幾年後生意虧損,本錢也沒了下文,竟然沒有半絲埋怨。

父母養育孩子是天性,是一種人性的本能。反過來,父母老了,兒女就不應該反哺父母?難道對他們的生活不聞不問嗎?

春節期間,趁著一大家子的人都在,老人對女兒女婿以及小兒子說了心頭早存的話:「我的年齡太大了,老天不讓我走,口就不能停,就加重了你們的負擔。如果我命短一點,早就不煩你們破費了。如今你們的大哥、二哥都已六十多歲,種田也是勉強而為,我既不忍心花他們的錢,也不忍心吃他們辛苦種出的糧食。你們在外面賺錢相對 容易些,每年就多掏200元給我買糧吃算了,從今後我買他們的糧食吃。」兩人自然應聲不迭。

土豆風波後,老人拒絕了在家裡的兩個兒子的贍養,對於大兒媳家裡的一切東西,都是以金錢購買的形式。大到糧、油,小到菜蔬,不會再白吃白拿。

大兒子家也心安理得地接過她的錢,覺得一切款項都是理所當然,沒有絲毫愧疚心理。二兒子有點過意不去,每年春節會奉上200元的紅包。老人會推辭一番後收下。

也不知土豆事件是大兒媳對贍養家婆心存不滿的蓄意韻釀,還是平時積壓的各種不滿而引發的一次攻擊。總之就算土豆並未丟失後,她也從未搭理過老人,不得不面對時也板著一張臉,好似此生結了難解的梁子般。

老人有時想起這件事,會生出一絲悲涼。行事作風從來都是行得正,坐得端,也從白吃過人家一餐飯。卻因兩個土豆被汙為賊,如果不是澄清了,她不知如何面對那一撥撥熟人詢問的目光。好不容易幾十年建立的正面形象,可能一朝崩塌。更讓她心底涼透的,是兒媳的贍養態度。這麼多年,都是象徵性給點錢就完事,卻好似心裡積了對她無盡的怨恨,這種怨恨年深日久變成了心結,無法再解。也不知當她自己步入風燭殘年,她的兒媳會以何種態度回報她。

都說「出門才知人生苦,養兒才知父母恩。」可是很多人,對子女能做到全身心的付出,對老人連兩個土豆,都會如此計較、吝嗇,讓人看到人性中至深的寡情、涼薄。但不知她那長大成人的兒子,會以何種孝行孝敬她。

莊子說「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也希望天下的兒女「勿以孝小而不為,勿以忤小而為之。」

相關焦點

  • 為討好兒媳,婆婆提前把家產給兒子,3年後卻遭兒媳下逐客令
    ,固執地堅信女兒一旦結婚後便成了外人,養老只能指望兒子兒媳。出於這種心態,所以老人理直氣壯地做出一些重男輕女的舉動。在男女有別的偏見下,兒子兒媳才是自家人,女兒女婿只是客人,很多老人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將家產都留給兒子兒媳。
  • 老人有四個子女,但只有三兒子來贍養老人,三兒媳實話實說
    ,已經80歲了。老人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前兩個是女兒。四個孩子,其中前三個孩子家庭情況都一般,小兒子家庭條件是最好的。小兒子從小學習就好,後來出國留學,現在也定居在國外,四五年回來一趟。老人一直與三兒子生活在一起。其實按理來說,老人要麼就與兒子生活在一起,要麼就單住。老人的三兒子是個孝順人,不想老人單住,他想住一起還能有個照顧,他老婆也是個善良的人,對此並沒有反對。
  • 兒媳不贍養老人,婆婆怒告媳婦後才知道自己錯得離譜
    我也問老公的意見,你媽媽總是說我不贍養他們,是什麼意思?老公的意思是,這些事情不要我管,他們愛說就說,他能做到的就是盡他兒子的本分,拿出工資的一部分給他們,但不可能把全部的工資拿出去給他們。前幾天婆婆到我們家裡,不知道怎麼又吵起來了,說我這個做大媳婦的,沒有做好榜樣,不帶頭孝順贍養老人。
  • 到了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個7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聽聽這3個75歲老人的心裡話傾訴人:顧奶奶,75歲我認為兒媳婦更靠得住。而兒媳對我有贍養義務,也是可以朝夕相處的對象,她對我的晚年生活負有一定的責任。只要善待兒媳,她晚年自然不會虧待我,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人心可以換人心。我現在一直跟兒媳一起生活,年輕的時候我一直善待兒媳,兒媳從懷孕到坐月子的時候,我每天都會給她做各種各樣營養豐富的湯,從來不讓她沾家務,孩子出生後我也一直盡心盡力照顧。
  • 偏心的母親房產全給小兒子,90歲了卻無人贍養,女兒:她熱餿飯吃
    母親贍養難,姊妹心不平。全部家產均歸兒子,如今她卻老無所依。兒子避而不見,兒媳另有說辭。「偏心」的老母親偏要再給兒子一次機會,那麼老母親最終的贍養能否得到解決呢?王家姐妹:希望老六能夠好好履行照顧老母親的職責來自六安的王家兩姐妹說家裡姊妹八個,父親2010年去世,家裡唯一的一套住房和門面房就過戶給了排行老六的小兒子。
  • 大兒子小兒子如何贍養老人才能公平?
    現在女生都不願意嫁有兩個兒子的家庭,以前我還不能理解,現在真得是明白了。一碗水永遠端不平,父母偏向其中一子,另一個兒子吃虧。兩個兒媳夾在中間你爭我吵,二位老人向皮球一樣被人踢來踢去,無人贍養他們。這種在農村發生的較多,清官難斷家務事,兩個兒子誰都覺得吃虧。兩位老人告到村委會說沒人贍養他們,可村委會誰願意管這閒事啊!老人年輕時沒有給大兒子兒媳看過一天娃,沒有幫襯過他們,農村的房子是大兒子自己蓋的。大兒子兒媳在家務農,平時打工。老人一直在外地工作,直到退休後都沒回來。
  • 老人帶大外孫,卻陷入無人贍養的窘境,兒媳:去找你女兒一家養你
    老人有一兒一女,女兒是老大,比自己弟弟年長三歲,兩個子女成家後各自都生了一個兒子,女兒家境比較貧困,女婿是基層工人,朝九晚五,女兒當服務員,夫妻倆根本無力照看外孫,而女婿的父母又比較早亡,外孫沒有所謂的爺爺奶奶。
  • 兒媳沒有繼承權,有贍養義務嗎?
    兒媳婦究竟有沒有繼承權,是需要看她是否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盡到了贍養義務,那麼肯定的說,有繼承權。如果沒有盡到贍養義務,那哪兒還能談繼承權呢?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能拆開看待!好兒媳二十年來如一日,細心贍養老人,老人死後指定兒媳為其財產唯一的繼承人!!一件真實的事,發生在俺的老家,老人一生共育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在女兒八歲,兒子五歲那年,她的丈夫出意外沒了,她只能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把兩個孩子拉扯大。好容易盼到兒女都成家立業,自己還認為自己該享受晚年的時候,突發兒子下班回家途中,發生車禍,人還沒送到醫院,就沒了。
  • 贍養老人的方案大家都認可,為什麼卻是違法的
    弟兄三人和父母立字為證,寫了分單。時間過得真快,眨眼之間20年過去了。老劉去世,只剩下老劉媳婦由老二贍養。又過了5年,眼看著孩子們都長大了用不著老劉媳婦照顧,而她的身體似乎越過越壯實,二兒媳心裡犯起嘀咕,「老劉家好歹不計也有三個兒子,為什麼到頭來我一個人養老太婆,這太不公平了。」。
  • 80多歲的阿婆睡在樓道裡 / 兒媳贍養婆婆是情分不是本分
    而你所有的付出,其實都是在為自己鋪路。01.洪阿婆八十多歲了,由於兒子家住房緊張,只有五十平米,沒有洪阿婆住的地方,她只好在兒子家門口的樓道里舖上被褥,勉強度日。看著洪阿婆坐在地上擇菜的圖片,心裡很不是滋味。
  • 倆兒媳不願和公婆同住,婆家拆遷分房分錢,倆兒媳爭著要贍養公婆
    其實他們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順利大學畢業,留在了一線城市工作和生活。兩個兒子還在本地找了個城市兒媳,日子過得很安穩舒心。一開始張大媽也沒動過去找兩個兒子養老的心思,只是隨著老伴身體越來越不好,她一個人照顧老伴就有些吃力了。再加上老家的醫療條件並不好,張大媽想著帶老伴到大城市看病治療。想到兩個兒子的孝順,張大媽以為他們進城養老,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 家婆年輕時虐待兒媳及孩子,老了卻告外地的兒媳回來贍養
    陳阿姨跟老公都是62年出生的,21歲的時候就嫁給現在的老公了,一開始是在老家生活的。陳阿姨是家裡的大媳婦,老公有個姐姐已婚嫁了,還有個妹妹和弟弟,後來家裡養了兩隻老母雞,養來下蛋的,當時阿姨已經生了兒子和女兒。母雞每天都生蛋 ,但是阿姨從來沒見過雞蛋長什麼樣,只聽到過母雞下蛋後「咯咯咯」的叫聲。
  • 81歲老人養有4個兒子,每個兒子有4套房,卻沒人願意贍養老人
    81歲老人養有4個兒子,每個兒子有4套房,卻沒人願意贍養老人「我有4個兒子,一個女兒。」崔師傅說,三兒子因案被判入獄,為照顧三兒媳和孫子,他將自己的工資卡、醫保卡、老年補貼等交由三兒媳支配。而老伴因老宅子歸老四而由老四贍養,幾年前拆遷,四個兒子分別分到4套房子及數十萬補償款。
  • 八十歲的老人執意要獨自生活 農村老人的養老該如何解決?
    昨天傍晚剛回到家就看見許久未來串門的姨奶正在叫嬸娘賣一點花生油給她,我感到非常不解,因為姨奶一直是和兒子兒媳一起生活的,即使是家中沒有食用油了也不應該叫姨奶過來拿,也應該是他兒子要解決的事,因為姨奶已經八十歲了,而且兩家的距離相距有五公裡,直到聽了姨奶的訴說我才明白姨奶為什麼要走這麼遠的路來買油,因為她要和兒子分家自己單獨開夥。
  • 因贍養問題,老人與二兒子三兒子冰釋前嫌,大兒媳卻無法既往不咎
    老伴四年前離世,老伴離世後,楚老漢就在三兒子家住。但是,他又在一年前被三兒子趕出家門,不得已去了女兒家。但是,長期在女兒家住,他還不甘心。女兒有一個兒子,還在上大學。老漢家幾代都是農民,女兒家也是。所以,養育兒子,照顧老人,還有自己家瑣事,令女兒疲憊不堪。楚老漢一心想回家。那兒畢竟是他的故土,是他打拼一輩子的根據地,也是入土的唯一去處。
  • 別拿「老公去世」來道德綁架我了!——律師:贍養公婆不是義務
    2019年因為一場意外小李的老公離開了,丟下5歲的兒子和年邁的雙親,這麼多年小李老公為了給父母看病用了不少錢,死後還存在借款沒有還清。 家裡的頂梁柱一下沒了,對這個家來說簡直猶如晴天霹靂,當她們還沒有從失去丈夫的、兒子的悲痛中走出來時,要債的已經上門了。
  • 62歲婆婆要再婚,她問兒子兒媳三個問題後,兒子兒媳支持她再婚
    62歲的季阿姨就想跟鄰居張大爺再婚,兒媳很不贊成,兒子沉默著。季阿姨就向兒子兒媳提出了三個問題,結果兒子兒媳都不再反對了。那時兒子馬上要高考了,她不想為了自己的事而影響兒子,想讓兒子一心一意讀書。兒子順利考上大學後,季阿姨一顆心撲在兒子身上,還是沒有再婚。兒子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上大學的城市,因為女友是那個城市的。後來,季阿姨幫兒子兒媳操辦了婚事,小兩口過得很幸福。
  • 婆婆去世後,喪偶兒媳被五個小姑子告上法庭
    在丈夫去世後,朱某帶著兩個兒子一直悉心照顧著婆婆的起居飲食,即便老人身患疾病,也不離不棄。 不料,在婆婆去世後,因為遺產繼承問題,朱某的五個小姑子將她告上了法院,照顧公婆多年,朱某能否繼承婆婆的遺產呢?
  • 60歲婆婆給90歲奶奶洗澡,兒媳看到後心疼婆婆,堅持要幫婆婆
    但如果身體有問題時,任何一件小事都會變成大事的,哪怕是拿一杯水,上一趟衛生間都會是大問題。但如果有子女在身邊,這些事幫助一下老人,老人就會輕鬆很多。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者在能力範圍內要多盡孝,人生不要留下遺憾。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就別指望他會對別人怎麼好了,他只對自己好,是自私自利的人。
  • 養子如親子,兒媳似女兒
    我們學院還未搬遷之前,我住在教師宿舍二號樓五樓,三樓一個老師,夫妻倆現在都八十七歲了。年輕時因沒生育抱養了一個鄉下男孩。雖說是養孑,但對他兩老似如親生。現在一家人過著幸福的日子,認識他們的人都很讚揚和羨慕他們。我一碰到這個養子,總要比著大姆指誇他幾句,稱他為孝子。養子是從小抱來的,小時候聰明活潑,但是過度調皮不聽話,養父母氣得不少,有時生氣了,逼得用棍棒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