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說話能力的八個階梯詳細闡述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實用方法,用具體的鍛鍊方法告訴你如何在談話中引導他人情緒,佔據主導地位,幫助你成為社交達人。
如何提高說話能力
一、鍛鍊說話能力的八個階梯
1、講述:提升條理性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講述是溝通的基礎,是最基本的說話形式。講述就是對已知事實的一種簡要描述。
講述有三個要點:一是時間,要與要求的時間相符,要求你講2分鐘,最多2分15秒就必須結束;太短也不行,不能少於1分45秒;二是次序,比如按照時間順序來講,或者按照事情的邏輯順序來講;三是事實和細節。這一點可謂重中之重。
我們平時講話,往往最容易急著去講自己的主觀感受,而忽略客觀事實。比如,講述天氣,我們說「今天天氣可是太熱了!」但是呢?怎麼叫熱?怎麼叫不太熱?這都沒有什麼客觀標準。聽的人如果和你一起站在太陽底下也還好說,畢竟感同身受。
但是,假如你打電話給遠方的朋友,對方的感受可能就沒那麼強烈了。不如直接闡述事實:「今天的氣溫達到了攝氏40度,工廠都停工了,學生都不去上學了,這樣的溫度以往20年都沒有出現過了。」你看,事實細節一補充上去,一下子就給人不同的感受。
一段成功的講述應該是流利的,時間恰當的,清晰有序的,而且具有明確的重點。鍛鍊出精彩的講述,你的觀察能力、條理性和理性傾向將會顯著提高。你的話說得好了,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也就不同了。
如何提高說話能力
2、敘述:增強說服力
提高說話能力的第二步是用敘述來增強說服力。敘述也是說話的基本功,然而,敘述和講述不同,講述只是講一個事實,哪怕只是一個片段也可以,但敘述則要求你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怎麼才叫完整呢?就是要在講完事實後,顯示出自己的觀點。
或許有人會問,上面不是說不要加入主觀感受嗎?請注意,我們這裡說的自己的觀點,是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的,是通過客觀事實和正確的邏輯推導出來的看法,和主觀的感受感想完全不同。
為了讓你的敘述支持你的觀點,你就首先要篩選事實,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實,屏蔽掉對自己不利的事實;其次,要有意識地影響他人,當你的敘述能力很強時,甚至不用自己提出觀點,讓聽眾自己得出結論是更好的方式。
比如,你是一位汽車銷售人員,你正在力推的一款車是以強勁動力為賣點的產品,面對客戶,你該如何敘述呢?動力澎湃、貼地飛行、風馳電掣?用了這麼多的形容詞,可是客戶還是不知道這款車子的動力究竟有多強。
那就不妨告訴他:這款車是8缸的,排量達到了4308毫升,壓縮比11.3,最高時速315公裡……如果客戶還是不懂,沒關係,你還可以告訴他,波音747加速到起飛速度需要90秒,而這款車從起步到時速100公裡,只需要4秒鐘。這樣,通過你的敘述,客戶自己會在心裡說,這動力,太強勁了!
每一種反覆持續的行為都可能成為習慣,並引發一系列變化,通過不斷練習敘述,你的目的性思考的習慣、人際交往的動態觀察能力、交談的靈活性都會得到顯著提高。
如何提高說話能力
3、表達:提高影響力
這裡的表達,指的是非語言的配合。比如說話時的動作、手勢、眼神、語氣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等,也包括在說話時採用道具來輔助說明。
比如央視《贏在中國》欄目,有一期一個青年創業者準備創設一個交友網站,這個網站的網址為GBQ.cn,他把GBQ三個字母寫在一張紙上,作為首字母,分別代表Girl,Boy和「酷」,一個簡單的道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們常常說一張好的PPT勝過千言萬語,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表達的本質是強化信息,讓對方記住你的觀點。道具也好,肢體語言也好,表情、語氣也好,與聽眾互動也好,目的就是喚醒聽眾,增強印象。手段為目的服務,養成有目的地表達來配合語言,可以使你在群體中的影響力顯著提高。
如何提高說話能力
4、討論:融入團隊
第四個階梯是討論。前三個說話的基本功都是單人動作,而討論的核心在多人上。討論就是多人進行的講述、敘述和表達。
討論有三種目的,分享信息、發布信息,和改變他人的看法。
我們最常見的討論形式恐怕就是開會了。開一次會,作為發言者,你要發布希麼信息?作為聽眾,你要接受什麼信息?作為討論組的一員,你要從中澄清什麼信息?這都是參與一次有效的會議必須事先思考清楚的問題。
參與討論,最重要的是提問。一般來說,人們說話包括三部分內容,一個是事實,一個是結論,還有一個是聯結事實和結論的邏輯。對這三部分內容,都可以提問。好的提問,尤其顯示出討論者的水平。比如,前一階段,很多人對韓國搶註我們的文化遺產表示不滿,以至於網上出現了各種嘲諷韓國人的帖子。
然而,作為一個提問者,我們可以問,在韓國,究竟是不是大多數人都說孔子是韓國人?到底有多少人支持這樣的看法?如果只是一兩個學者提出的奇談怪論,那麼這能夠代表韓國人的看法嗎?即使在我國,也不乏某些奇葩學者時常拋出奇談怪論,難道這些也代表了中國人的整體看法嗎?
通過對事實和邏輯的提問,我們就能夠澄清問題,不會被一些錯誤的信息誤導,我們獨立思考和融入團隊的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如何提高說話能力
5、匯報:讓人快速晉升
匯報,就是系統地表述一個主題。與講述、敘述和表達不同,匯報要有相應的建議。匯報可能是為了一次決策,一次評估,或者一次比較正式的討論,既然如此,就必須具備目的、內容和建議三項內容。
所謂建議,就是基於事實和傾向而提供的問題解決方案。請注意,建議不是針對事實,因為事實已經發生了,無法改變了,建議是針對事實產生的後果,提出的解決方案。
最常見的糟糕的匯報往往是兩種情況,一種是根本沒有建議,另一種是建議不合邏輯。反過來,能夠做好匯報的人,往往是企業裡晉升最快的。因為他們的領導作為高層管理人士,不見得熟悉基層業務,他們也在期待基層的建議,期待他們給出更好的答案。
如何提高說話能力
6、陳述:練就出口成章
陳述是有條理地說出,將事實和觀點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常見的總結性發言、階段性發言就是陳述。陳述的核心是說出來的話就像書面語言一樣。要做好陳述,就要鍛鍊思維能力,而鍛鍊思維能力的關鍵是書面訓練,讀書、寫讀書筆記和記日記都是非常好的書面訓練。
我們知道,一個文盲往往不會寫字,但是仍然可以說話,日常溝通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假如讓他去系統地陳述一件事情,可能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我們從小學開始,就要求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加入作文這個內容。
先是看圖說話,之後是看圖寫話,後來是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等。作文實際上就是在鍛鍊你的陳述能力。不會寫、寫不好作文的人,往往也說不好。
陳述要求具有次序和層次。次序可能是時間次序、地點次序、人物次序,次序決定了系統化;而層次則決定了深度。
比如,要求你以「我印象中的北京」為題做一次陳述。你說: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文化中心,這是第一個層次;北京是我的故鄉,我從四歲開始生活在這裡,這裡有我兒時的很多記憶,我把北京當作我的家鄉,這是第二個層次;出國以後,接觸到一些外國人,他們問我你從哪裡來,我說我生在南京,後來到了浙江金華,直到我說我從北京來,他們才明白。由此可見,北京是中國的名片。這是第三個層次。這樣講話,就有了縱深感。
一個人擁有高超的陳述能力,他看問題就會很深刻,就更擅長運用邏輯,他的具有條理性和縱深感的說話方式也就更有說服力,更難反駁。
如何提高說話能力
7、解釋:遠離誤解
解釋就是分析與說明,是解決誤解的一種說話方式。解釋包含兩部分內容,就是討論和表達。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需要解釋,比如,你上班遲到了,必須向上司做出解釋。你向客戶推介產品,結果對方發現產品不像你說的那麼好,你就也需要解釋。開篇我們講到的,南京總督對皇帝派來問責的人,也要提供解釋。
解釋有四個要點。一是聽懂對方;二是讓對方知道我聽懂了;三是爭取讓對方聽懂我;四是確認對方聽懂了我。說起來好像繞口令,實際上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聽懂」。
說來容易做時難。作者孫路弘當年在一家電腦公司輔導售後服務人員時就曾遇到這樣一件趣事:一次,一個客戶打電話來說,我在你們那裡買的電腦,咖啡託盤壞了。客戶的這個問題讓接電話的售後人員一臉蒙,於是,
他問:你是說你在我們這裡買的一臺電腦,我們送給你一個咖啡託盤,那個託盤壞了是嗎?
客戶說:不是啊。
他又問:你能說一下咖啡託盤是什麼嗎?我們是賣電腦的,不賣咖啡託盤。
客戶說:就是那個電腦上一按就出來,中間還有一個圓圈,可以放咖啡杯的東西。
售後追問:你說的咖啡託盤除了放咖啡,還能放什麼啊?
客戶說:我們對面辦公室的人,還把CD放上面……
終於,到這裡,售後人員才搞明白,客戶說的是,他的電腦光碟機壞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之所以我們往往認為聽懂對方或是被對方聽懂並不難,是因為我們往往以自己圈子中的朋友作為樣本,而其實那是因為我們和他們已經分享著共同的文化,具有類似的專業背景。而真正能夠順暢地進行「跨界交流」,實在是一種高超的能力。
如何提高說話能力
8、回應:擊敗挑釁
八個階梯的最後一步是回應。回應是一種對抗,等於陳述加上解釋。回應不是一種和諧的對話方式,但卻是我們必須學會,也一定會用到的說話方式。回應意味著你與對方已經不再站在同一立場之上,你要做的是捍衛自己的立場,回擊對方的挑釁。
回應的關鍵就是抓住對方言語中的漏洞予以反擊。要怎麼做呢?首先就是要聽懂對方的敘述。先聽懂才能反擊。這也是很多人常常忽略的一點,問題的癥結在於人的思維常常受到情緒的影響,我們說,辯論的時候,哪一方陷入憤怒,哪一方就有更大可能輸掉這場辯論,正因為憤怒的情緒左右了人的理性,傷害了邏輯性、條理性,所以情緒激動的人很難言之成理。
一些說話能力不強的人,往往對方剛一挑釁,就被情緒所控制,根本不會想要去聽清楚對方的話,這樣,回應也不會有效果。其次,聽懂對方之後,就要組織自己的話語材料與事實進行比對。
如果對方引用的事實是篩選過的,那麼要把對方篩選掉的事實找出來;如果對方的論證存在邏輯錯誤,那就去尋找這些錯誤;最後要找出對方的立場,如果真的是立場不一致,那麼就不要談下去了,因為立場這個東西,很難改變。所謂「人教人,隔堵牆;事教人,隔層紙」,靠說服去改變對方的立場,難於登天,只有對方親身經歷了教訓,甚至碰到頭破血流,自己真心想去改變,立場才可能發生變化。
【學習說話能力,去豆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