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在小溪邊閒逛,於月光下寫了首禪詩,短短28字美得令人陶醉

2020-10-13 美詩美文的世界

在古詩中有一種分類很特別,這些詩很多看起來都是明如白話,但是細細品讀卻又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們就是禪詩

就像宋代有一位不知名尼姑,曾翻山越嶺走了很多地方,只為尋找春的足跡,但是卻始終找不到。最後她回到了住的地方,看著院中的梅花已然開放,才恍然原來春就在自己的身邊,於是她提筆寫下了「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這首禪詩不管是讀起來還是理解起來都是十分簡單,但是我們細細品讀卻會感觸良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都和這位尋春的大師一樣,我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某些東西,但是當那些東西真的到了我們身邊的時候,卻總是被我們忽略。就像很多人都曾覺得父母不夠關心自己,但是等到真的能夠體諒到父母的不易,看到他們為了自己的諸多付出,才知道關心其實始終都在,只是當初的自己太過任性不曾細細去感受。

如果說上一首禪詩是讓人學會去發現和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柔。那麼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禪詩則是讓我們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禪詩。

《小溪》

小溪莊上掩柴扉,雞犬無聲月色微。

一隻小舟臨斷岸,趁潮來此趁潮歸。

這首禪詩的作者是北宋高僧釋曇穎。某天夜裡他在小溪邊散步,月光柔柔地灑下,他見此風景在月光下寫了這首禪詩,雖只有短短28個字卻美得令人陶醉。

關於文學鑑賞有句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對於這首禪詩也有著兩種不同的解讀。

一種解讀是這首詩是釋曇穎這位老和尚去拜訪友人時寫就。前兩句寫的是和尚乘著小舟順著小溪到了友人居住的小村莊,但是友人家中卻是柴扉緊掩,而且此刻的村莊十分地安靜,雞犬無聲本就表明了夜的靜,但是詩人似乎覺得這樣還不夠靜,即便是天上的月亮此刻也不忍打破這靜謐的夜,只敢灑下微微的月光。或許詩人這樣描寫也是表明自己也不願打擾這安靜的夜,雖然未能得遇友人,但是自己卻並不將這件事掛在心頭。

再往回走,只見一隻小舟停在岸邊,自己來的時候本就是趁著潮水而來,現在也可以趁著潮水歸去。這種隨著潮水來去的做法,可謂是頗為從容,和「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邊雲捲雲舒」的意境有幾分相似,由此也不難看出詩人隨遇而安的恬淡心境。

還有另一個解讀則是,詩人居住的地方本來就離小溪和村莊不遠,晚上他在小溪邊閒逛。只見小村莊上柴扉輕掩,雞犬無聲,月色清淡,可謂一派祥和寧靜的夜景,這其實也是契合了佛家清靜虛空的禪心寫意。再看陡峭的溪岸下,一隻小舟被潮水送到岸邊,等到潮水落去它也應該就歸去了。

在這種解讀中,詩人看似寫的是小舟,實則寫的也是人生。人生便如同那隻小舟,隨波逐流,免不了的就是起起落落。但這本就是人生的常態,順其自然即可。這同樣透露出詩人隨遇而安的心境,這也和他和尚的身份很契合,盡顯從容。

其實細細品讀釋曇穎大師的這首28字禪詩,真的是從開頭美到結尾,雖然言語簡單,但是當我們將這些文字反映到腦海中,卻很容易形成一幅月夜溪村圖。而這幅圖整體的意境是幽靜恬淡的,讓人讀之似乎也身臨其境,融入了那樣靜謐而恬淡的環境中。

其實品讀古詩詞,很多時候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件事,對於這首禪詩,大家又有什麼不同的解讀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相關焦點

  • 李白最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美得令人心醉!
    自古以來,洞庭湖就以美麗的湖光山色,吸引了歷代詩人的目光,並在此留下了一首首美得令人心醉的傳世詩篇。譬如,孟浩然的代表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中便有「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之句。劉禹錫也在《望洞庭湖》中留下了「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的千古名句。
  • 短短一行字卻聽得人熱淚盈眶
    說到鄧稼先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我國的兩彈元勳,留美取得博士學位後,不顧導師的挽留,放棄了國外的優越條件,毅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這是鄧稼先先生去世前對愛人說的話,短短一行字,道盡了對祖國的深情和對愛人的眷戀,情深得動人!鄧稼先和許鹿希,一個為國甘願與世隔絕奉獻28年的偉人,一個為愛執著等待28年的中國女人,他們的愛,沒有轟轟烈烈,只有承諾與等待;他們的愛,沒有生死未卜,卻又感人至深。
  • 韓愈夜裡在宮中值班,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短短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譬如中唐時期的大文豪韓愈,無論是他的散文,還是詩歌那都是別具一格,寫得極為優美,也很是有趣。特別是這首《題百葉桃花》,整首詩看似很普通,可是同樣寫得很唯美。韓愈寫這首詩時正是在宮中值班,由於有些無聊,正好看到了窗外的桃花,於是有感而發,匆匆寫下了這麼一首生動有趣的作品,通篇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寫得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
  • 寫的這首詞,以花喻人,最後一句令人心動
    現在當我們去旅遊時看見一朵花時,我們會覺得這朵花長得太好看了,而古人會覺得「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當我們看見一川瀑布時,我們會覺得這川瀑布太壯觀了;而古人會覺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當我們看見一位女子時,我們會覺得很好看 很漂亮時,而古人會覺得「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古人最喜歡把自己眼前所見的事物,所見的人通過自己獨特的眼光賦予給它們不同的情感
  • 蘇軾玩的興起,竟慫恿歌女向和尚表白,和尚回復頗有意味
    堂堂大文豪就被一個小和尚懟的啞口無言。蘇軾在徐州任職的時候,也是趣事連連。他的好友道潛特意從杭州去拜訪他。道潛是北宋著名的詩僧,寫文作詩也很優秀,所以能跟蘇軾玩到一起。好朋友來了,自然要設宴款待,好好喝上那麼兩盅。喝著喝著,蘇軾玩心又起。他居然慫恿著一個歌女向道潛表達愛意。道潛可是個和尚。這不就尷尬了嘛。且看道潛是如何應對的。
  • 唐代女道士的一首哲理小詩,短短6字道出夫妻間相處智慧,精闢!
    之所以取名《八至》,是因為全詩短短24個字,僅「至」字就有8個,且貫穿全詩,妙不可言。語言簡潔直白,細細讀上幾遍,便能領悟出詩人的智慧。總體上來看,詩的前三句都在揭示著一些簡單的物理規律,其中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法。第一句寫「至近至遠東西」,「東西」是指兩個相對的方位,且存在於任何地點,不管在東西方向上的兩個物體的距離是零還是無限遠,它們始終都在一東一西。
  • 人間四月芳菲,詩詞中的美景依然令人陶醉
    該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梅雨唐代:杜甫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茅茨疏易溼,雲霧密難開。
  • 「強推」男主是和尚的小說:那和尚,你睜開眼睛看看我呀?
    作者文筆俱佳 不輸 不負如來不負卿,男主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辯機和尚。。。書名:《(青蛇)我心》作者:照世推薦指數:5星簡介:這講述了某呆青遇上悶騷和尚,然後相愛相殺的故事。結局是HE,所以不要再問我了。不會寫文案!於是放兩段節選:「和尚,那時你其實是想救我的吧?你可別告訴我你那手心的指印,是因為無趣才掐的?」
  • All the beautiful color in Spring丨眼被喚醒 心被陶醉:「醉」美...
    飽覽水光山色,靜觀雲飄霧繞,感嘆峰林奇秀……如詩如畫,亦真亦幻,眼被喚醒,心被陶醉。寶峰湖上,碧水如鏡,遠處飄來的土家山歌,讓人陶醉。溪布老街,張燈結彩,喝下一口攔門酒,土家風情撲面而來,熱情且濃烈,令人流連忘返。
  • 古言蘇爽文,風華絕代的公主,被各路梟雄惦記,迷得和尚要還俗!
    《嫁給一個和尚》,作者:羅青梅 雖然是穿書,但寫得比較像正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講的是傾國傾城的漢家公主,和深情禁慾的西域高僧之間的愛情故事。 這裡面最讓人動容的是,除了愛情線,還有女主和二哥的親情線,比愛情更深入人心。
  • 管理學——和尚的故事
    管理學——計劃(兩個和尚)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兩座山上的廟裡,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河,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河邊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不知不覺五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因此就沒有在意。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
  • 朱淑真很霸氣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成了「剩女」們的座右銘
    很多見解,令人折服。比如,她寫了一首《黃花》詩,雖然明著寫菊花,實際卻在抒懷。千百年後,仍能令人產生共鳴。很多大齡未婚的姑娘們讀後,都驚嘆道:「不錯,我也這麼想的。」黃花宋代: 朱淑真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下邊,我們來賞析一下這首詩。前兩句很平常,就是說了這種平平常常的菊花,除了黃色,還有紅的,白的。
  • 有一種美,叫「極簡」
    一座村莊,白牆灰瓦,線條分明;一本書,白色的是紙,黑色的是字;一張臉,濃妝淡抹總相宜,根本不需要豔麗的化妝;一個好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對夫妻,距離產生美,小別勝新婚......真正的美,是有「留白」的美,太滿了,就不美了。空白的地方,才是最有懸念的,讓人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但凡你能夠想到的,都在裡面。有一種美,叫「極簡」。簡單,而不空洞;簡潔,從不邋遢。
  • 人生無非一邊陶醉一邊自嘲
    很多句子能令人怦然心動,不能心動也能讓人若有所思,讓人有摘抄記錄下來的衝動——小學時候的語文老師經常布置作業讓我們找「好詞好句」,在課外讀物不易得的年代,為搜羅「好詞好句」,我們渴望讀書。芝麻卡上現成的句子,簡直如獲珍寶。我有過很多張芝麻卡,有同學送的,有自己買的。
  • 賈島原本一個和尚,為了追求「詩與遠方」還俗,最後混得客死異鄉
    說白了,當和尚其實並非他的本願,因為實在無處可去,只能去當和尚。所以,佛門容不下他,他估計也容不下佛門。 他一個遁入空門的人卻整日想的是吟詩作賦和學習。他想的是他的抱負、志向。每到夜深人靜之時,賈島或許會在禪房中苦苦思索:這佛門真的是我一輩子的歸宿嗎? 思緒萬千的他最後化作了詩。
  • 一首唐詩寫物是人非,最美風景依舊而斯人何在?意境悠悠充滿含蓄
    這種心理在詩歌當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很多的詩歌當都在努力地塑造出一種欲說還休的感覺。就比如很多的詩歌,讀完我們並不知道詩人寫的是什麼,但是卻總是覺得是寫得很美。不管是環境的描繪,還是情感的抒發,都有過人之處。讀來讓人感覺到清新,讀來讓人感覺到味道的醇厚。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 這14句詩美得窒息,令人動容
    不知你讀著這些美得令人窒息的詩詞時,心裡想到了誰呢?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遊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折桂令·春情》譯文:身體像飄浮的雲,心像紛飛的柳絮,氣息像一縷縷遊絲,只剩下一絲餘香留在此處,心上人卻已不知道在哪裡去了?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 人生最好的境界:智慧之人,以少為美,簡單為佳境
    靜夜,在燈下讀古人的帖,是書法家寫給朋友的便箋。讀王羲之《執手帖》,不足二十字。他寫道:「不得執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愛,數惠告,臨書悵然。」四德裡面第二個是婦言,女子講話以少為美。「簡婉」,「簡」是少,《弟子規》上講 「話說多,不如少」,說得多就錯得多。「婉」是婉轉,很多話不要直裸裸地說,要委婉一點,不要粗聲大氣、喋喋不休,特別是女性,有一種含蓄的美,會令人敬重。6.
  • 羅隱寫「祖龍」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8字,卻說出了農民的心聲
    【條分縷析】詩歌的內容很簡單,加在一起只有28個字,不過作者在這28字中下了功夫,讀起來也是逸趣橫生,仿佛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猜測著作者的心思。上來第一句就很有震撼力,一千年的那場大火,本來應該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烈,是足以不衰不朽的神跡,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現實一如既往的殘酷,千年前的痕跡,無論曾經有多麼輝煌,現在不過是一抔塵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