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寫「祖龍」的一首詩,只有短短28字,卻說出了農民的心聲

2021-01-11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有一個觀點,不知道大家怎麼想:

想要徹底地徵服一個人,究竟應該從精神入手還是從物質層面入手?

這個問題放在個人層面可能不太直觀,畢竟殺傷肉體與毀滅精神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但是,如果將徵服的對象擴大到一個群體,一個民族呢。

動精神還是動物質?

這個問題,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各種各種的思想家與統治者一直思考的問題,我該怎樣讓我的臣民永久忠於我,讓我的統治世世代代以至千秋萬代,可以無憂無慮的延續下去?

從皇帝的角度,應該是精神上的封鎖更加徹底。因為在我的理解中,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的農民對於政治並沒有很敏感,相反,即使改朝換代甚至外族入侵,擺在他們面前優先級最高的問題仍然是「如何吃飽飯,活下去」,再次一個是「如何娶媳婦,讓家族延續」。

所以一個皇帝要做的,不過是輕徭薄賦,吏治清明,讓老百姓年年都能夠活得下去,這樣的統治理論上是可以無限「續杯」的。

然而,歷史是真實不是理論,封建王朝換了一個又一個,沒有一個能夠長存。活得最長的竟然是一開始的周朝,八百多年的時間跨度傲視群雄,開始即巔峰,這話對中國的朝代更迭來說一點沒錯。

以封建王朝來說,幾乎是從確立制度起,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秦漢,唐宋,元明清,各種制度上的表現一代不如一代。

【臨其詩境】

統治者們似乎搞錯了一個重點。一個是君,一個是民,兩者的關係並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依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真心待民,讓他們「幼有所養,老有所終」,誰閒的沒事會想到造反呢?

但有些東西是刻在人性中的,統治者們很少想到君民關係,他們只在乎如何維系統治,如何控制子民。

大多數人都得出了相同的答案,思想控制。

專制者們前赴後繼,從周厲王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直到清朝猖狂已甚的「文字獄」,對思想的控制縱貫整個封建王朝。

歷史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次思想控制,大概就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了。

關於焚書坑儒這件事,歷史上的評價不知凡幾,對此的詩歌文章也不計其數。但是其中表達的觀點大同小異,很少有人能講出什麼新意,講出深度。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首唐代詩人羅隱的《焚書坑》,裡面闡述了羅隱本人對於祖龍焚書的觀點,以局外人客觀而輕鬆的態度嘲諷了秦始皇的目光短淺不擇手段。

【經典原文】

焚書坑羅隱 〔唐代〕千載遺蹤一窖塵,路傍耕者亦傷神。祖龍算事渾乖角,將謂詩書活得人。

【條分縷析】

詩歌的內容很簡單,加在一起只有28個字,不過作者在這28字中下了功夫,讀起來也是逸趣橫生,仿佛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猜測著作者的心思。

上來第一句就很有震撼力,一千年的那場大火,本來應該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烈,是足以不衰不朽的神跡,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現實一如既往的殘酷,千年前的痕跡,無論曾經有多麼輝煌,現在不過是一抔塵土罷了。往事如此,英雄梟雄亦如此,在歲月面前,終究只能塵歸塵,土歸土罷了。

看著那一抔土,人們還能回憶起千年前的那場大火,所以路旁的耕者也為之傷神。可能我們會奇怪,為什麼偏偏要寫到農民呢?

這其實是作者的刻意布置,整個兩句中沒有出現自己,但是自己的態度已經通過這個「耕者」表達出來了,連不知詩書為何物的耕者都為此而傷心,又何況羅隱這位讀書人呢,實際上是借農夫的反應來表達自己的態度,看似「無我」,實則「有我」。

最後兩句羅隱更是「我不裝了,我攤牌了」,開始了對秦始皇的嘲諷。他的嘲諷與其他人相比也是獨具一格,是那種「陰陽怪氣」的嘲諷,比直接的諷刺更加傷人。

好一個秦始皇,他的算盤打得還真響啊!不會真以為控制住詩書的流傳就能讓自己的王朝永垂不朽吧?不會吧,不會吧?

祖龍要是能聽到,估計直接都上去揍他了。

秦始皇為了統治天下真的做了很多努力,以至於後來人們起義只好「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連正經的武器都沒有,但失去了民心的政權總歸是活不久的,再加上後來沉迷於長生不老,都導致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慘澹收尾。畢竟是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要讓秦始皇一下子做到完美,也是不現實的。

相關焦點

  • 朱淑真很霸氣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成了「剩女」們的座右銘
    她的作品除了吟風弄月,尋愁覓恨外,還有不少詠史詩,感悟詩。更有反映自然災害和民間疾苦的作品。她看問題的角度,已經跳出了性別的局限。很多見解,令人折服。比如,她寫了一首《黃花》詩,雖然明著寫菊花,實際卻在抒懷。千百年後,仍能令人產生共鳴。很多大齡未婚的姑娘們讀後,都驚嘆道:「不錯,我也這麼想的。」黃花宋代: 朱淑真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卻句句經典
    這首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詩人杜牧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所作。當時杜牧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離揚州奔赴長安,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整首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卻字字璣珠,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讚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 南宋詩人的這首「失眠詩」,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首詩也是關於孤獨的,寫於詩人被放鴿子後,只有28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這首詩名為《約客》,入選教中學課本,作者是南宋詩人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是南宋著名詩人,和徐照、徐璣、翁卷並稱「永嘉四靈」,南宋後期興起的「江湖詩派」便是受了他們的影響。
  • 古代最著名的一首新婚詩,只有短短4句,卻道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
    對於這樣重要的時刻,文人墨客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並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優秀作品,比如唐代詩人朱慶餘便寫過一首名為《近試上張水部》的洞房詩。雖然這個作品非常直白,並且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卻道盡新婚夫妻旖旎風光。《近試上張籍水部/近試上張水部/閨意獻張水部》唐代·朱慶餘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 蘇軾慫恿歌女向高僧表白,高僧回敬一首詩,短短28字卻驚豔了千年
    道潛也是北宋著名的詩僧,寫文作詩不在話下。蘇軾的弟子陳師道曾盛讚他「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得知道潛要來,蘇軾便設下酒宴以招待好友。酒宴上,蘇軾玩心大起,慫恿一位歌女向道潛表白,大獻殷勤。面對歌女的示愛,道潛卻是面不改色,淡定地吟出一首詩,而這首詩也成了千古名作。
  • 和尚在小溪邊閒逛,於月光下寫了首禪詩,短短28字美得令人陶醉
    在古詩中有一種分類很特別,這些詩很多看起來都是明如白話,但是細細品讀卻又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們就是禪詩。如果說上一首禪詩是讓人學會去發現和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柔某天夜裡他在小溪邊散步,月光柔柔地灑下,他見此風景在月光下寫了這首禪詩,雖只有短短28個字卻美得令人陶醉。
  • 唐代女道士的一首哲理小詩,短短6字道出夫妻間相處智慧,精闢!
    有的詩詞沒有什麼唯美的意象,在字詞等方面也沒有刻意錘鍊,卻用最質樸的語言,總結出最深刻的人生道理,這類詩多出自僧人或道士,如唐朝詩僧王梵志的《城外土饅頭》。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 袁凱關於家書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卻讓他鄉的遊子熱淚盈眶
    從祖國的南海來到渤海,來到黃河入海口,竟然只需要短短的三個小時。下午上飛機的時候還是大太陽,十幾度二十度的溫度,等傍晚到濟南就已經是零下了,一方面感嘆祖國的地大物博,氣候多樣,一方面也感嘆現在的技術發展真是不可思議。用《三體》中的描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皇帝想要去個避暑山莊還得上轎子顛噠好幾天呢,要是去一趟廣東那就更是曠日持久了。
  • 李白最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美得令人心醉!
    而說到描寫洞庭湖的詩,就不得不提李白的《遊洞庭湖五首·其二》。它可以說是所有描寫洞庭湖的詩中最浪漫的一首。眾所周知,李白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李白詩中的浪漫主義手法,最主要的便是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素材,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從而構成瑰麗絢爛的色彩。《遊洞庭湖五首·其二》便是其中代表之一。《遊洞庭湖五首·其二》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最暖心的一首春日詩,只有20個字,卻浪漫了一千多年
    陸凱忙折下一枝梅花,遞到信使手中,「兄弟,幫我傳給我朋友,等會,我寫首詩, 一併帶去。」他回身拿出紙筆,寫下四句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短短20個字,卻如一股清泉,甘甜清爽。這首詩,流傳了一千多年,依然是那麼動人。許多人佩服古人,不是沒有道理的。誰能有他們有創意呢?
  • 韓愈夜裡在宮中值班,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短短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特別是這首《題百葉桃花》,整首詩看似很普通,可是同樣寫得很唯美。韓愈寫這首詩時正是在宮中值班,由於有些無聊,正好看到了窗外的桃花,於是有感而發,匆匆寫下了這麼一首生動有趣的作品,通篇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寫得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韓愈作為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很多作品,那也是流傳極為廣泛。
  • 蘇軾這首詩短短28個字,卻寫盡人生感悟,開篇2句就驚豔了時光
    蘇軾一生作詩頗多,其詩風時而悠揚豪邁,時而溫情婉轉,每次品讀都讓我們心馳神往。蘇軾的一生始終在奔波,從黃州到儋州,再到惠州,一路輾轉蹉跎了歲月,驀然回首,人生已經過了四十載。翻來覆去度過了四十個清明,如今的蘇軾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當他看到雪白的梨花、青色的楊柳和那漫天飛舞的飛絮時,他的思想開始活躍了起來。
  • 張祜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四句蘊含人生哲理,杜牧看後讚嘆不已
    俠客最愛打抱不平,張祜也一樣,他的成名作就是一首為深宮女子鳴不平的《宮詞》。《宮詞》 其一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這是張祜最出名的作品之一。這首詩寫得很悲傷,記錄了一個宮女在宮中悽涼哀怨的情景,杜牧曾評價「可憐故國三千裡,虛唱歌詞滿六宮"。《宮詞》是組詩,一共兩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原名其實是《何滿子》。
  • 一首流傳兩千多年的肉麻詩,其中一句常被人掛在嘴邊,卻不解其意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詩經》中的一首肉麻情詩,詩名《國風·王風·採葛》。《詩經》收集的是西周到春秋時的民間作品,也就是說這首詩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全詩只有短短36個字,作者為無名氏,卻直到今天仍經常被我們用來表白,其中一句更是常常被人掛在嘴邊,只是很多人理解錯了意思。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首詩:《國風·王風·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 張籍鮮為人知的一首詩,情感真摯,短短四句話,卻涉及三位詩人
    下面介紹張籍鮮為人知的一首詩,情感真摯,短短四句話,卻涉及三位詩人。贈王建唐代:張籍白君去後交遊少,東野亡來篋笥貧。賴有白頭王建在,眼前猶見詠詩人。中唐詩人張籍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曾經是和州的一位小吏,叔父和從兄卻都有文名。
  • 王之渙最寫景的一首詞,雖然只有20字,確卻抒發作者寬廣之胸襟
    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個字,祖國大好河山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雖然王之渙今僅存六首詩,但是他有兩首詩極負盛名。一首便是是《登鸛雀樓》,下面讓我們來具體欣賞一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王昌齡很著名的一首詩,短短4句送別知己,最後14字已家喻戶曉
    這些詩人中間的送別詩,也是最令人慷慨激昂的一派。或者送朋友去邊塞幕府,或者朋友送自己去邊塞從軍,總之是為了搏一個功成名就的機會,彼此之間是說不盡的豪情壯志與相互祝福。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詩家夫子」王昌齡的送別詩,是一首七絕。
  • 杜甫最有情趣的一首詩,短短幾句寫出了生活最美的樣子,令人神往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一首《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說不出的心酸苦楚。 在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又被叛軍抓到了長安,關押了大半年才得以逃脫。 這首詩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了夏日江村的美景,和杜甫一家閒適的生活,這樣充滿生活情趣的詩歌在杜甫的作品中真不多見
  • 發生在一首詩裡的愛情
    發生在一首詩裡的愛情/李威風兒說:真假難辨和所有的愛一樣你認真了就輸了可是你若不認真就錯過了錯過了什麼錯過了不是每個人都配遇上的輸 2020.9.15晨6:23和她聊天/李威她家門前擺了個賣小百貨的攤回家過節的她替母親守兩天門外灑掃得一塵不染的街面上行人寥寥我坐在她家攤位旁一邊喝茶一邊與她談到了詩
  • 李白最肉麻的一首情詩,只有短短30字,卻道盡了男女相思的苦楚
    唐代的愛情詩,便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唐詩是我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載體,不僅有著優美的辭藻,豐富的節奏韻律,往往還包含了詩人深厚的感情,尤其是一些情詩,能夠很好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有些詩句雖然短,但是字字句句都是血淚,刺痛人心尖的地方。在唐朝有很多寫情詩的著名詩人,比如說李商隱和他的《無題》詩集,還有張九齡以及王維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