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農村,會跟父母漸行漸遠?

2020-09-04 林UU同學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節奏。或許,在疫情來臨之前,我們還在計劃著去海邊旅行,跟許久未曾謀面的朋友好好聚一聚。但是疫情面前我們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與父母一起「苦中作樂」感受親情的「溫馨」。而現在疫情的浪潮正在漸漸褪去,許多在家賦閒數月之久的人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這段生活,但是在反思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逃不開一個問題,那便是家庭關係。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什麼時候你覺得跟農村父母漸行漸遠?」或許是在家呆的太久的緣故,關於這個問題的很多回答都是比較負面的。有人說:「當自己在大城市生活習慣了,就會覺得跟老家的父母越來越沒有話說」也有人吐槽:「自己的父母受農村的一些老舊思想影響太深,有些話壓根就講不通。」說實話,回答中所講的一些問題確實存在,但這是否就代表著自己跟農村的父母會漸行漸遠呢?我看未必!


小陳來自福建的某個農村,目前正在一線城市當程式設計師。

」今年年初,當知道由於疫情影響沒法回公司上班時,我心裡其實挺高興的。畢竟當碼農沒什麼假期,能趁著這個機會在家裡陪陪父母,放鬆一下也挺好的,但是剛不到一個月我就發現家庭矛盾越來越厲害了「

小陳表示,隨著跟父母相處的時間變長,兩代人之間的代溝也越來越明顯。在家的這段時間裡小陳把自己相處了兩年的對象仔仔細細的給父母介紹了一遍,一開始父母對他女朋友的各方麵條件非常滿意,但是當提到對方的屬相是雞時,母親卻顯得格外在意,因為小陳是屬相是狗,在他們的村子中普遍認為雞和狗是相剋的,如果兩個人結婚那便是不詳的徵兆。

」當時聽到我母親一本正經的說這些話時,我心裡是又可氣又可笑,在此之前我想了好幾種母親可能會反對的理由,比如離家太遠,我女朋友家裡條件比較好,但是我實在沒想到半路殺出的這個程咬金竟然是生肖。「


不止是戀愛觀方面,小陳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自己跟父母也越來越難溝通了。小陳說,父母會下意識的抵制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小陳工作的時候與家裡人一般都是電話聯繫,小陳非常希望父母能夠學會使用微信,這樣以後聯繫起來也會比較方便。為此,小陳還拿出半個月的工資為父母買了智慧型手機。可是當小陳把手機擺到父母面前時,引來的卻是父母的責備。在他們看來把錢用在買手機上就是浪費,更不要提讓他們拿出時間來學習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了。

「說實話,很早以前我就覺得自己跟父母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了,只不過平時不怎麼在家也沒有太在意。可是這次在家裡呆了這麼長時間有些問題也總算是暴露出來了。但即使是這樣我也並沒有覺得我們越走越遠。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父母辛辛苦苦的把我養大,如果親人之間都會越走越遠,那世界上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相信呢」

其實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總會有人抱怨自己的父母越來越不了解自己,甚至想儘可能的擺脫。但是等長大一點就會發現:你曾經想擺脫的那一切,最終卻成了你心中嚮往歸宿。沒有人會與自己的父母漸行漸遠。父母上了年紀就要給他們多一點包容,多一點陪伴,因為終有一天你會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叫陰陽相隔。

相關焦點

  • 鄉愁:回家的路漸行漸遠
    父母在,人生尚有去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我離開老家整整25年了。在外工作的這二十多年裡,對家鄉的思念從未停止過,因為這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有我童年難以忘懷的往事,有親密無間的小夥伴,有困苦生活的永恆記憶,更有生我養我的母親存在。
  • 又一個不能回家的中秋,與父母漸行漸遠的我們
    01與父母漸行漸遠的我們網上有個問答:」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和父母漸行漸遠答案有很多,但我覺得歸根結底其實是:從我們選擇對父母報喜不報憂那一刻,我們就開始與父母漸行漸遠了。從此,我們和父母開始從無話不談,變成每周通話三分鐘談話的內容也從各種趣事變成:」吃了嗎?"「吃了。」"累不累「「不累!」「注意身體。」「嗯」。從此我們和父母聊天不再是安慰,而是應付任務?兩個世界漸行漸遠。
  • 父母是今世不斷目送,兄弟姐妹則是漸行漸遠
    龍應臺《目送》中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從小父母耳提面命的告誡我們,這個世上除了父母最親的便是你的兄弟姐妹,如果說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那麼兄弟姐妹在,便是父母留給我們在這個世上最後的溫情。
  • 感情上一旦產生隔閡,便會跟你漸行漸遠
    感情的世界裡,總是相愛容易相守難,一段關係的建立,往往需要長年累月的相處,可若是想破壞一段關係,可能只需要一瞬間,感情上一旦產生隔閡,便會跟你漸行漸遠喜歡你當初愛的人,嫁給他,發誓要和對方生活一輩子。愛情中,男女雙方都要用心經營,只有一方不能進行下去了,說明你們的關係已經開始漸行漸遠了,你就不要自欺欺人了
  • 漸行漸遠的閨蜜
    我們曾經相約一起養老,卻漸行漸遠隨著我家先生事業的直線上升,她的衣服再也沒有給過我,她弟弟我也認識,跟我同歲,比她小一歲。雖然也上了大專,但是是一個非常沒有能力的人。畢業後一直是她介紹的工作,然後一直沒有換過,也沒有晉升,去年被裁員了。都說隔行如隔山,先生給他介紹工作也只能是從基層幹起。每個月最多5000塊,但是她說這點錢難以養家,其實我知道她是嫌少,以為我們沒有盡力找。因為我弟弟也是我老公找的工作,現在年薪也二三十萬。
  • 漸行漸遠的父親
    我的動手能力非常差,直到現在,很多電器之類的都不怎麼會用。之後,父母出門打工。過年就成了我和弟弟最期待的事。過年父母會帶回來吃的玩的和圖書,我到現在還記得《世界未解之謎》裡的一些內容。說到書,就不禁想起有一年暑假。那年我坐大巴到爸爸所在的城市,爸爸騎著電瓶車載著我,穿過小半個城市,他一路上和我訴說這個城市的故事。華燈初上,美麗的耀眼。不用父親介紹,就已喜歡上那座城市,因為,我知道,這座城市有父母穿梭的影子。
  • 最後,漸行漸遠
    有時候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喜歡你,就看他會不會主動找你,如果他每天都找你,有話沒話都聊幾句,哪怕看起來平常,也代表心裡想著你。因為愛就是主動,愛就是急不可待。怕過於主動換來也只會更加卑微,所以人們寧願以冷漠收場,哪怕會難受。有時候人和人錯過就是這樣,我們都在猜著,對方是否會想自己,我們都在心裡,期待著對方先主動。於是,我們各懷心事,就這樣到最後,漸行漸遠。其實吧,誰也沒有多愛主動找一個人聊天,也沒多愛給別人說晚安,只是如果有人願意對你做了這些事,只能說明他很愛你。
  •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文:火養 編:Kuange、李強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群裡因為一些事,彼此熟悉的人吵了起來,當事人只能沉默。最後還是實在沒忍住,在朋友圈寫了這麼一段話:「相隔的不僅是歲月,還有漸行漸遠的價值觀。從年少到現在還能保持三觀一致太難太難了。相忘於江湖,才是最好的結局。」有人以為是同學聚會後的感言,其實不是,聚會一般只聊過去,只喝酒,只談青春,而在朋友圈,在微信群,才能把這些基本的觀點暴露。沒過幾天,一位朋友就說,這段話,她借用了。
  • 當一段感情漸行漸遠……
    聽過一句話說:「在一段漸行漸遠的感情裡,沒有人是無辜的。」當一段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逃避,而是面對它,解決它。點個「關注」,愛是彼此守護,不是漸行漸遠。
  • 好朋友為什麼會漸行漸遠呢
    不,朋友,我們好像已經漸行漸遠了,過去的我們在一起很快樂。可現在,我們不能兼容了,我們應該分道揚鑣了,這就是人生,人生!懂嗎?也許將來我們會再次重逢,請你忽忘我,海綿寶寶先生。為什麼美好的過去會消失呢?
  • 當一段感情,漸行漸遠
    聽過一句話說:在一段漸行漸遠的感情裡,沒有人是無辜的。當一段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逃避,而是面對它,解決它。如果兩個人吵架了,那就冷靜下來再好好溝通。這個天底下,沒有人絕對的懂你,所有的懂得,理解,都是在願意溝通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兩個人的相處過程中,你不說,我不問,關係就遠了。你沉默,我冷戰,感情就涼了。如果喜歡,就好好珍惜,才不辜負當初堅定的選擇了彼此。想你的第無數個夜晚。
  • 長大後,讀懂「漸行漸遠」這一詞的含義
    ——寫在開篇之前以前覺得,父母變老,自己長大,我們會永遠在一起,後來才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長大後,我們或為理想或為生存或者其他的原因在其他城市生活,即使與父母呆在一個城市,也往往見面的機會相較之前變少。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聯繫也隨之而減少。
  • 漸行漸遠的友誼
    可能她真的沒有時間過來,只是公司派過來出差的,從杭州來蘇州還是有些麻煩,畢竟還是有2小時的路程呢,可能真的是太長時間沒見了……可能她已經忘了我這個朋友……甚至可能……是的,距離過遠,慢慢的交情也消失了,加上我讀完高一就輟學了,她是一路讀到大學本科,後來還自己考了研究生,我們之間的距離相差越來越大,她有了更高層的朋友,而我早早步入社會,早已不是同一圈子的人,從自己輟學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局
  • 我們愛父母,卻與他們漸行漸遠
    」她說:「爸爸媽媽,我一定要改我的脾氣,跟你們好好說話!」「爸爸媽媽,對不起!」 「我以後,再也不擅作主張,給你們安排一些我自認為你們會開心的事情!比如一些旅行。所以,多年後,最讓我淚崩的關於父母子女關係的文字,出自龍應臺。龍應臺說: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 曾經再好的朋友,註定會漸行漸遠
    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一文中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其實朋友之間亦是如此。即使我們都知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可再好的友情,最終也都會漸行漸遠。
  • 南轅北轍,你追求什麼,什麼就將離你漸行漸遠
    人性底層原理~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射法則(五):所有你所追求的或者不切實際的都將離你漸行漸遠。通過以下三個案例來剖析這條法則:第一個案例是關於家庭教育。很多父母都在追求讓自己的小孩聽話按自己的意思去做,他們對子女施加一條又一條的標準去要求他們一定要這麼做。
  • 漸行漸遠的父子關係
    此時,你再用老的眼光看待新的問題,去責備現在的孩子們會適得其反無濟於事。因為,他們沒有體會貧困飢餓打砸搶略的浩劫,只會根據自己的喜好,生活體驗去思考去行動。此時好多人可以無欲無求,可以自由散漫,可以聽不進父母的嘮叨無休無止。
  • 父母的奢望是我們漸行漸遠的腳步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我們還有家,每逢節假日我們還能有個心心念念牽掛相聚的地方,可以思念家,父母不在了,我們就成了無根的浮萍,忙忙碌碌無人喝彩,最後只剩下歸往人生最後的歸宿。
  • 「朋友」的漸行漸遠,才是人生百態
    1漸行漸遠我的一位朋友在去年10月份見過一面之後就沒有見過了,最近見到她發微博是一張電影票的圖片原來這就是漸行漸遠,原來漸行漸遠這麼容易就會發生,原來有些友情真的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我想維持我們之間的友誼,她卻選擇先行離開。
  • 當一段感情漸行漸遠之後
    都說曲終人散不會出現友誼身上,只會在愛情身上,後來才發現,曲終人散這個詞用在哪裡都是合適。人生,就像一場漸行漸遠漸地告別,每一次的遇見,就會迎來下一場的告別。而告別卻為了下一次更好的遇見,每一次次的告別,每一次次的遇見,組成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