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裡的「魚」是道理,是答案, 「漁」是一個故事。答案並不是唯一的,在某些時候總有不成立的情況, 而一個故事卻是開放的,每個聽眾都有自己的思考與想法,從中獲得的啟發也各不相同,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為領導者,會講故事是必備的能力。規則本身沒有溫度,道理本身也是死的,再加上人自己也有偏見。 只要把人帶到幻想的世界,人就會變得更有感情,在這種情況下更加容易被說服。 而且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可以將問題的本身,轉化成雙方關於自身的思考,這也加速了問題的解決。
一、情商低更愛講道理
仔細觀察,其實你可以發現。那些喜歡講道理的人往往情商都很低。
梁寧就認為自己當時創業時,在人員管理上的能力很差。 因為,她只知道一味的講道理。當一個人準備講道理時,他自然把自己放在很高的姿勢。 即使他表現得更有禮貌,和諧的細節,其實這些動作的無不在透露一個潛在的信息, 我比你聰明,比你了解得多,所以你應該得聽我的。
沒有人真的打心底裡願意承認對方比自己聰明,比自己懂得更多,即使這是一個事實,很多人反而有反抗的心理, 為什麼我要聽你的? 有些人還要想盡方法來證明你其實沒有那麼聰明,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講故事啟發對方,讓對方自己思考其道理。
那樣他就會覺得自己很聰明,自然就容易接受了。如果情商低的人總是喜歡張口閉口一句大道理,那麼相對而言講故事就體現了一個人的高情商。
二、好故事誕生的七大步驟
「故事」不一定是小說和電影,從電影和廣告到演講和報告,本質上講故事,只要是敘述性的就行。
許多成功者是講故事的高手。「至少有500萬人使用我們的計算機,假設一個每天節省5 000萬秒,每年加起來節省3億分鐘以上,這個時間相當於10人的生命。那些請你為了挽救這十個人的生命而努力!」。工程師因此感動。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大致分為七個步驟:
其實我們都熟悉的《西遊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目標:向西天,取真經,障礙——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努力:戰勝各種妖魔鬼怪,成果——取得經書
意外: 4人落水後發現是無字經書。
轉彎:返回靈山理論
結果:取得真經,重回大唐。
簡單來說,就是以「主人公」為中心,明確故事主角的目標,圍繞目標設置障礙、反轉、事故,製作起伏不大的劇本。
三、會講故事幫你獲得成功
沒有基本競爭力的公司如果傳達故事的話,可以暫時成功。 因此,對於具有基本競爭力的企業來說,如果能講故事的話,成功確實會更進一步。
故事力被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裡定義為決定未來的六種能力之一。
廣告公司的J. Walter Thompson世界CEO塔瑪拉·英格拉姆也認為,在現如今的商業競爭中,企業發展的關鍵是圓滿地講述故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難。她強調一個品牌的故事必須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而且滿足品牌內的宗旨很重要。
一個好的故事不僅可以讓企業取得成功,還能避免戰爭。《戰國策》記錄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趙國計劃舉兵攻打燕國,謀士蘇代向趙惠王講述了一個故事,引用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鶴蚌之爭,藉此來映射如果趙燕兩國互相討伐,最後獲利的將是強秦。趙惠王通過故事,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願意停止戰爭,從而避免了一場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一旦你明白了講故事的重要性,你就會掌握一個道理,為什麼很多人沒法獲得成功?因為他們缺了一個好故事。
結語
如果你想獲得個人事業上的成功,會講故事是關鍵之一,因此,想要在職場上混得好,我們應該多練習,克服恐懼的感覺,勇敢地講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