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溝通的重要性,但在溝通的過程中,傾聽很重要。重要,這個詞現在已經被濫用,我在這裡說「重要」的時候,並不是平時說的那種「重要」。在日常語境中,我們說「某件事情很重要」,往往的意思是說,這件事情很冠冕堂皇,換句話說,在私底下,一點都不重要,比如某些領導開會的時候就常這麼幹。
為什麼「傾聽」重要呢?因為它是人性的潤滑劑,通過一個人講述,一個人傾聽,能夠實現一種心靈的真正交流。這種交流的感覺是極其美妙的,它能讓雙方變得更為寬容、體貼且擁有自尊。
當然,傾聽的「重要」相對來說,也更體現在一些和人性息息相關的事情上面。什麼是和人性息息相關的呢?比如你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就是這樣的。在這樣的關係中,權力、地位或者名聲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販夫走卒和達官貴人都是平等的,感受到的情緒也是一樣的,這是因為人性根植於動物的基因之中,差別不會太大。
就拿追星族來說吧,狂熱的粉絲把自己的精神灌注到明星身上,得到的只是一點點十分廉價的回應。看上去,是很沒有性價比的行為,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該個體的心理之源接近枯竭,所以需要製造一個永遠不會和自己說不的偶像的存在。
這種行為大體上可以被稱之為「逃避」,逃避的東西是現實和活生生的生活。
我這麼說,可能會有些刻薄,也會遭到反駁。比如,有些人追星,但日常生活和常人無異。但假如不允許追星呢?他的生活又會如何呢?我們可以預料,將會有一大部分的真空出現。那為什麼不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把這一部分填滿呢?畢竟,自己的生活不才是更重要的嘛?原因,我認為,就是他們缺少傾聽他們的人。
傾聽是什麼?它指的是不作評價、評估、評判,也不試圖給出建議、方法或者技巧。看上去很簡單,但實際上極難做到。現在的人都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也從各種書籍資料中學習溝通技巧,但問題不是出在溝通不夠,而是溝通太多了。也就是傾聽佔的比例太少,而說的太多。在這少部分的傾聽中,真正的傾聽更是少之又少。
比如,對待孩子,我們習慣於指導。這也很微妙,一方面,我們做父母的當然需要引導孩子;但是,當我們習慣於講道理、方法的時候,其實是扼殺了孩子自我體會的機會,同時也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的表達。至於家庭關係、夫妻感情、朋友感情以此類推,大同小異。
我給出的辦法就是要學會少說話,這是一個硬性的標準,只有少說話,才能給傾聽留出客觀上的時間來,這是第一步。認真去體會對方的感受,而忽略掉事情的對錯,不提出任何建議,這是第二步。當我們真的弄懂了對方的感受,而對方也體會到了我們懂了他們意思之後,我們可以提出一些方法,幫助他們,這是第三步。
而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只需要做到第二步就好了。因為,和人性息息相關的很多事情,很難區分出對錯,所以,更多的只是一種情感的宣洩。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才可能真正的懂的「傾聽」的含義;做到這一點,才可以被稱之為掌握了「傾聽的」方法。
這是我在看卡爾·羅傑斯《論人的成長》中得來的一點啟示,分享給大家,歡迎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