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人們要努力奮鬥事業,還要用心的經營生活。常常的感嘆就是:等老了就可以享福了。可是等到老了才發現,原來老年人也有很多煩惱。
老人要接受日益蒼老的事實,要惦記兒女們的生活,還要擔心身體健康。其實很多老人都會面對這些問題,只是有的老人明白,人到老年該如何做,所以他們的老年生活看起來更從容淡然。那麼如何保證老年生活更幸福呢?答案就是一定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part1、有條件的話自己居住,和子女保持適當的距離,不過分參與子女們的事情。
老李今年68歲了,退休後一直和老伴住在小房子裡。雖然條件簡陋點,但是他覺得這才是屬於自己的家。因為在這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熟悉,而且住著也心裡踏實。
兒女們也經常說要接二老去家裡住,可是都被老李拒絕了。因為他覺得兒女們成年了,已經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作為父母不便太多的去打擾,到了老年和兒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是壞事。
如果經常在一起生活,那難免會有看法做法不一致的時候,如果分歧過多的積壓,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演化成矛盾,到時候反而傷害親情。如果分開居住,那彼此就會保持著安全距離,彼此看到的都是雙方的優點,自然能讓親情更加融洽。
part2、手裡要準備好養老錢,不能提前給子女,到了老年才有底氣。
做父母的最大責任就是要把兒女撫養長大,雖不盼兒女有多大才能,但是起碼要讓他們明白自食其力的道理。
老人要明白給兒女金山銀山,也不如教會兒女們自食其力的能力。不要過分的溺愛兒女,特別是到了老年,更是要時刻鞭策子女。
而且老人手裡要準備充足的養老錢,不要有完全依靠子女養老的想法。雖然子女有這個責任,但是我們也不能做寄生蟲,我們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增加收入。這不是委屈自己,而是為了積攢財富以備不時之需。要知道無論何時,手裡有錢才會讓自己活的更踏實。同理人到老年,也不要把錢財提前分給兒女,自己掌握還有主動權,可以不讓自己在需要用錢時伸手和子女們要。
part3、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培養一門興趣愛好。
人到老年,辛苦操勞了一輩子。這時候有了空閒時間,可以學著培養一門興趣愛好,把以前因為忙碌而沒有完成的夢想繼續下去。
況且因為有了興趣愛好,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的機會就會多一些,這樣可以更好的開拓視野,還可以讓生活過起來更有滋有味。
但是也要掌握好度,要知道興趣愛好可以增加樂趣,但是卻不能過分的投入到其中,要統籌安排好時間,不能自私的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而耽誤生活中的事情。
結束語:最美不過夕陽紅,人到老年應該是最淡定從容的時候。可是這份淡定從容,卻是要靠自己付出得到的,年輕時要努力奮鬥,才能為老年幸福打下基礎。
但是到了老年也要保持清醒睿智的頭腦,不過分參與兒女的事情,不過分凸顯自己的存在感,懂得進退,把握好與人相處的距離感,和氣友善,看開看淡,才能讓晚年生活過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