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是他人造成的,《關鍵對話》告訴你,情緒可以選擇

2020-08-22 風輕聽

朋友又向我抱怨:

  • 我婆婆老是針對我,處處挑刺,總是做一些讓我煩心的事
  • 老公總是遊手好閒的,不做家務,不帶孩子,還總是跟我對著幹,太讓我傷心了,他就從來沒有做過讓我開心的事。
  • 我家那熊孩子在學校又惹事了,在班主任請喝茶的時候,我生氣的想要把他吊起來打一頓。

我朋友覺得她過得太辛苦了,婆婆,老公,孩子都讓她很不開心。她覺得自己的負面情緒就是一個炸藥包,隨時都可能被他們引爆。


實際上,能引爆她情緒只有她自己。我們總會說「你讓我心情不好」,「你讓我難過」,「你讓我生氣」,認為自己是情緒是對方造成的,但是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的,情緒是自己創造的。

情緒並不是籠罩在你周身的一層薄霧,它們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不管你多麼振振有詞地指責別人,實際上其他人是無法讓你陷入某種情緒的,是你製造了自己的情緒,是你讓自己感到害怕、煩惱或氣憤。讓你產生情緒的只能而且永遠是你自己。——《關鍵對話》

這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明明是對方做了不好事,讓自己不開心了,情緒怎麼可能不是對方造成的呢?

下面我將用《關鍵對話》這本書的部分內容,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


一、情緒的創造過程

1. 情緒是由自己的想法創造的

從表面上看,確實是對方的行為讓自己不開心,問題是,行為本身無法也不會造成情緒反應。有三個理由:

(1).同一個行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比如說,聚會時,朋友告訴大家,她升職加薪了,有的朋友會為她高興,有的會嫉妒,有的會討厭,每個人的情緒波動都不太一樣。

(2).同一個行為,不同的場景,對它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心理學有個詞叫做「屁股決定腦袋」,當你步行過馬路事,會覺得不守規則的汽車很討厭,當你開車過馬路時,會覺得橫衝直撞的行人很討厭。


(3).同一個行為,在已知事實不同的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

電影《人在囧途》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王寶強被女騙子騙走了身上的全部現金,看到這裡,我們感到憤怒,接下來看到騙子是為了幫助受傷的孩子,沒辦法才去行騙,我們的憤怒立馬不見了。

可見我們的情緒並不是由他人行為的本身造成的,在他人的行為和我們的情緒之間存在著一個中介環節:想法

《關鍵對話》裡說道:我們會對觀察到的事實賦予某種意義,在觀察到對方行為之後,產生某種情緒之前,我們在大腦中構思的想法或情節。

我們會去猜測對方做出這種行為隱藏的動機,大腦會構思出很多個對方要這樣做的理由,同時,對這些理由加以判斷,然後這些想法使我們的身體做出情緒響應。


我們情緒形成的過程是這樣的:

我們觀察到他人的行為,大腦對這行為產生想法(主觀臆斷),形成感受(情緒),然後通過身體表現出來

主觀臆斷是指完全憑自己的想像作判斷。通俗的說就是你想什麼就是什麼,不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的判斷。

情緒是由我們的想法創造的,有能力主觀臆斷的是且僅是我們自己

2.主觀臆斷是快速無意識的行為

可能有人會有疑惑,因為完全感覺不到這個過程。實際上,主觀臆斷是在轉瞬之間完成,速度快到自己不能察覺。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眨眼之間:不假思索的決斷力》中告訴我們,「我們不會有意識地去做這些瞬間決定,這些決定是無意識的」。

網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一個修車師傅用一個後空翻抱起兩個孩子,從車輪邊飛身一躍,搶在死神降臨前0.1秒,救下兩個孩子。

從發現危險到救下孩子的過程也就短短的幾秒鐘,很多的目擊者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孩子已經得救了,修車師傅的大腦反應的速度明顯大大的超過了蝸牛似的意識。


其實,我們的大腦就像一臺設計精密高速運轉的計算機,它能在一秒之內接受11,000,000條信息,而我們的意識能夠記錄的有四十條左右,真正被關注並處理的只有三到七條。

所以,大腦可以在瞬間完成許多想法,而且不被我們的意識所發現。儘管這個過程我們沒有任何的記憶,但它確實發生了

二、消極的想法使自己成為情緒的俘虜

產生負面情緒後你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控制它,要麼被它控制。也就是說,在出現強烈情緒時,如果你無法駕馭它,就會成為它的俘虜。——《關鍵對話》

我們很少會去懷疑自己的情緒是否既合理又正確,也不願意嘗試改變,即使成為情緒的俘虜也毫不知情。


就像很多沉迷遊戲的人一樣,以為自己在玩遊戲,其實是遊戲在玩你。只要你一進入遊戲界面,遊戲就帶著你往設計好的方向前進,直到結束,全程絲毫由不得你控制。

負面情緒也一樣,只要你一打開負面情緒的盒子,它就牽著你的鼻子走,直到它恢復平靜。

在大腦構思想法或情節時,我們的身體會馬上做出相應的感受或情緒反應。——《關鍵對話》

當我們的大腦在構思想法或者情結,為自己錯誤行為辯護或是讓自己在後果嚴重的事情中擺脫干係時,自己就在不經意間成為了情緒的俘虜。

我們經常使用三種方式進行主觀臆斷:受害者想法、大反派想法、無助者想法。


1.受害者想法

顧名思義,受害者想法就是把自己想像成無辜的受害者,總是別人做出錯誤或者愚蠢的行為,結果自己成為替罪羔羊。

這類想法的思維模式基本上這樣的:對方是邪惡的、錯誤的、愚蠢的;自己是善良的、正確的、聰明的。

我們都知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讓別人知道你是受害者,意味著不需要負責任,把自己想像成弱勢群體,理直氣壯的責怪其他人,大有一種「我弱。我有理」的姿態。

有個同事,有一次老公在吵架,吵到白熱化狀態時,老公氣不過忍不住推了她一把,讓她崴傷了腳。

事後同事哭訴老公不講理,還動手打人,是個十足的大壞蛋。


同事把自己想像成無辜的受害者,是對方犯錯還傷害了她,其實她掩飾另一半事實,是她無意間挑起事端,且不依不饒的把老公逼到了失控。

2.大反派想法

反派是指那些與正面人物作對的人物,為了襯託出正面人物的形象反派通常是無惡不作,而且反派大都有十分強勁的實力。

在虛構這種想法時,我們會把理智而正常的人變成十惡不赦的壞蛋。

大反派想法,是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別人,看到的結果只會是你想看到的,並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就像影視劇裡的反派角色,總是要給主角使絆子。在大反派想法中,會把自己想像成影視劇的主角,是正義,積極向上的代表,而對方就是大反派配角,一肚子的壞水,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傷害主角為目的。

3.無助者想法

無助是指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產生這種想法的人,認為自己勢單力薄,改變不了事情的結果,且對方不會願意配合,自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有個朋友,她比較愛乾淨,總是把自己收拾的美美的,她自己的房間也被打掃的乾乾淨淨。可是她有點懶,屋子的其他地方就不願意去收拾了。


婆婆有點邋遢,她收拾屋子就是象徵性的收拾一下,跟沒收拾沒什麼兩樣。

朋友對此總是說:「我也沒辦法的,她是我婆婆,她收拾不好,我也不好去說她呀,而且她也不會聽我的。」

朋友她把自己想像成了無助者,她認為婆婆做的事,她沒有能力去改變,只好隨她去了。只是她忽略了,她自己可以勤快一點,把事情做好。

三、構思不同想法,選擇積極的情緒

如果能構思不同的情節,我們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有辦法控制內心產生的想法(通過重新思考或重新解讀等方式),我們就能管理自己的情緒。——《關鍵對話》

選擇情緒是為了能夠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動,不讓負面情緒影響到決策和行為。


事實是一成不變的,而我們對事實的想法卻是千變萬化的,我們只需構思不同的想法就能選擇積極的情緒。

1.把受害者變成參與者

當你發現把自己想像成了受害者,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在這個問題裡是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回顧問題發生的全過程,認真思考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擔當什麼樣的角色,自己是否同樣犯了錯誤。

當然,犯錯並不意味著你是有意破壞,有可能你只是無心之失,自己沒有意識到犯了錯,不管怎麼說,你也是參與者,多少還是有責任的。

正所謂「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你既然參與進來了,那你就不會是無辜的。


把自己當成參與者,在描述裡添加自己參與的重要事實,客觀分析自己對問題的影響,承認自己的錯誤,擔起自己該負的責任。

當你做到了這一步,自己的情緒就會平復下來,不再像之前那樣憤怒,責任心會讓你找回理智。

2.把大反派變成正常人

如果你發現自己情景代入,把對方想像成了陰險的大反派,那麼問問自己:現實中的正常人,真的會有大反派嗎?

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但不會花很多的心思去充當別人的配角,尤其是去當一個大反派。

就如同心理學的焦點效應,心裡總覺得自己的萬眾矚目的焦點,可事實上,別人對自己掉了一根頭髮的關注程度都比對你的關注多。


當你把對方當成一個正常人,你就會停止想像他邪惡用心的畫面,繼而會用正常的思維去分析他的行為。

同時,你之前以為的對方在故意使壞,有心作惡的想法會消失,憤怒也會隨之消失。

3.把無助者變成行動者。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抱怨無力改變事實,產生了無助者想法時,可以通過反思初始目的的方式改變錯誤想法。

你可以認真的思考一下:我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什麼?換句話說,自己的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

想清楚這個問題,你就會從已經偏離的方向,回到最初的原點,你會去尋找新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局限於別人的不作為。


這時,你就變成了一個行動者,會改變之前的沉默狀態,採取積極的行動。

當你行動起來,不再把自己當成無助者時,之前抱怨的情緒會變得不重要,將不會再影響到自己的行為。

結語:

壓抑情緒都是非常危險的舉動,它們早晚會從你的心底悄無聲息地蔓延出來,以極具破壞力的方式體現到對話當中。——《關鍵對話》

跟負面情緒對抗,無異於在心裡埋下定時炸彈,輕輕一碰觸就會被引爆,傷人又傷己。

選擇積極情緒,用良好的心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更明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情緒,掌控你命運的關鍵所在
    不要總是想著對方如何得罪了你,給你造成了多少的損失。想想對方是不是值得要你去如此發火。他是故意的還是無心的?平日待你如何?給對方一個機會,就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對於一些人,原諒,遠遠要比懲罰來的有效。也許只是一時的失誤,也許只是一閃而過的歪念。人總有犯錯誤的時候,不要過於苛刻。五、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若要改變別人,需先試著改變自己。不要總是認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你的不幸,其實是你的情緒造成的
    什麼都是相互的,你對別人什麼態度,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回報給你。情緒是一把雙刃劍,你砍傷了別人,也會波及自己。一個人的情緒,決定了他的人生。很多時候,你的不幸,其實是你的情緒造成的。沒想到的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場比賽,竟因一隻蒼蠅而輸掉。1965年,路易斯和對手相比,分數遙遙領先。當他準備拿下這場比賽時,一隻蒼蠅落到了母球上。
  • 《關鍵對話》:掌握2大原則,挽救你的溝通危機,掌控人生關鍵時刻
    本書作者告訴我們,關鍵對話的能力也是可以被鍛鍊和培養的。只要我們掌握了這兩大原則,即可圓滿地解決關鍵對話問題。其實並不是只有這些生死攸關的對話才是關鍵對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關鍵對話有以下三個特徵。 首先,對話雙方的觀點有很大差距,例如,你正在和老闆討論升遷的問題,她認為你還沒準備好,而你卻覺得自己早該被提拔了。
  • 《共情溝通》:如何敏銳的捕捉對方的情緒和反應?5個方法告訴你
    情侶之間女生最常對男生說的話就是「你不懂我」、而男生最常對女生說的話是「你能不能理解理解我」,每當這麼話說出口的時候,關鍵對話就發生了,能夠迅速捕捉對方的情緒和反應,開啟溝通,這樣的對話就可以成為進一步了解彼此的機會,兩人的感情在這樣良性循環的溝通中,會很自然的產生一個較好的結果。
  • 情緒定律:情緒影響一切
    沒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曾因自己的情緒變化,差點兒造成他人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後果。有一天,德國著名的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由於牙病,疼痛難忍,情緒很壞。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來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覺得滿紙都是奇談怪論,順手就把這篇論文丟進了紙簍。
  • 壞情緒造成的影響
    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強大。  藏在內心的不良情緒在生活中時時湧現:   從前,在一個水池裡,住著一隻壞脾氣的烏龜,他和來這裡喝水的兩隻大雁成了好朋友。
  • 你讀一讀《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就夠了
    在這本《關鍵對話》書中,作者提出以下進行關鍵對話的四大步驟:思路一、拒絕妥協或者是對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的行為通常有一些是受到本能所驅使的。當我們面臨危險的時候,我們對危險的處理通常會有兩種本能反應,要麼戰鬥要麼逃避。關鍵對話,往往對我們的生活或者工作產生重大影響,我們逃避或者是對抗,都不是最優解。
  • 因為敏感,總是受到他人負面情緒影響,你可以這樣做
    所以,我們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不需要照顧他人的情緒;並且,我們也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雖然佔世界五分之一的我們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但是和其餘的五分之四來說,我們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每個人都有照顧好自己的義務,你的關愛是饋贈而不是責任。
  • 你的情緒是否被他人左右過,你有想過嗎?
    ,情緒的幾個主要表現為如下。圖片來源於網絡《你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這本書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理性行為療法之父本書圍繞「情緒」二字深入探究了是什麼在操控我們的情緒,以及不良情緒的過激反應造成的傷害,並在書中給出了調節非理性思考的方式,本書能夠教你把情緒失控造成的影響降到最小,不讓不良情緒影響你的生活。一. 不良情緒的誘因主要有三種病態思維災難性思維方式,代表方式是&34;,絕對論者思維方式,代表方式是「我應該……,我必須……,否則……」合理化思維方式,代表方式是「那又怎樣?
  • 關鍵對話|專注練習,做到這5步輕鬆溝通不是問題
    生活中我們在關鍵對話時,常常會出現突然情緒憤怒,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時刻記住自己此次談話的目的和意義,然後深吸一口氣,重新開始調整好心態。我們需要做的是回歸事情的本質解決事,而不是責怪他人責怪孩子。吃飯的時候,三人先調整了情緒,了解了鄧超一定要上市的原因,然後調整了這個情緒之後,整頓出發回到會場。回到會場後,佟大為先扔了一盒月餅給美國人。美國人就問為什麼送月餅?佟大為幽默的回答,待會如果談壞了的話,我可以拿這個月餅砸你的頭,然後美國人就樂了,說你太幽默了。
  • 想做情緒的主人,學會5個方法,讓你不再被情緒控制!
    但杏仁核與大腦皮層僅僅是處理情緒的關鍵部分,並不是全部,這其中還牽扯到我們的感官。比如有一隻蛇在靠近,雙眼失明的人因為看不到它,所以不會感到恐懼。具體來說,在情緒產生之前,我們的感官,比如眼睛、耳朵收到信息後,會通過兩條路徑進行傳遞。
  • 《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失敗的人生,從不會說話開始
    再比如你因為工作不順利的事情,跟自己的愛人抱怨。因為沒有產生有效的溝通,又導致你和愛人大吵一架。這樣的事情,一件件一樁樁累積起來,最後產生結果就是你工作黃了,跟愛人分歧越來越大,最後落到過不下去的地步。也許到最後你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因為你不會說話,沒有掌握關鍵對話的原因。
  • 3大原則5個技巧,學會《關鍵對話》:利用溝通,解決婚姻情感難題
    1.什麼是關鍵對話?那些結果會對你的生活質量造成巨大的影響的對話,都可以稱作關鍵對話。比方說,你去跟老闆要求升職加薪,這就是一次關鍵對話,談不好,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你的薪資維持不變,這對你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是有重大影響的。2.
  • 心理學: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不是善於隱藏情緒,而是有這種能力
    小孩子才把情緒放在臉上。情緒就像是在坐過山車,會有欣喜、沮喪、悲傷、壓力、失望、焦慮、解恐懼和憤怒等情緒產生,讓我們的內心也跟著跌宕起伏。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起,我們逐漸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不讓別人看出自己內心的變化。大多的時候你選擇隱藏情緒,都只是因為,你希望事情可以變得簡單,不想讓它變得更加複雜。
  • 「心靈對話OH卡」與情緒對話,傾聽來自內心的故事
    工作緊張、心靈創傷、適應困境、孤獨感等等,都會令身心感受到各種負面的情緒的侵擾。「情緒來的時候,我整個人完全沒法思考。我不知道我怎麼了,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我拼命的告訴自己,快點好起來吧,但似乎完全沒有用,我都快要瘋掉了!」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時的感受怎麼樣?
  • 請看《關鍵對話》解讀
    所以打或者逃使得我們大家在關鍵對話的時候,往往會陷入一種要麼是憤怒得罪對方,要麼是忍受,然後就默認這樣一個結局。所以普通人處理這個關鍵對話,一般的兩種不好的結局。就是要麼得罪,把這個事談壞了,自己變得特別失態,喪失了我們的風度。還有一種狀況就是算了,假裝沒發生,然後避而不談。那麼有沒有人能夠做得很好呢?這本書的作者就告訴我們說,其實是可以做的很好的。他說原則是什麼呢?
  • 管理好情緒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情緒是思想和行為的種心理和生理狀態,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的表現。比如,高興的時候會手舞足蹈,發怒的時候會咬牙切齒,憂慮的時候會茶飯不思,悲傷的時候會痛心疾首....這都是受情緒而在身體動作上的反映。情緒最可怕的就是「失控",有人樂極生悲,有人絕望自殺,原因何在?主要是情緒失控!
  • 不是把話說清楚就能溝通好,重點是掌握關鍵對話
    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搞定溝通中的《關鍵對話》這是一個書名,也是一個解決溝通問題的技巧。什麼是關鍵對話呢?特點1,對話雙方的觀點有很大差距。比如你在一個單位時間足夠長、能力也比較突出,自己認為到了該升級的時候。而你的老闆總認為時機未到,這就是觀點有很大的差距。特點2,對話存在很大的風險。
  • 學會控制情緒,你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因為情緒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其他人是無法讓你陷入某種情緒的,產生負面情緒後不同的人控制能力不同。所以我們會看到有的人很難被傷害到,因為他不會庸人自擾,或者天生擁有鈍感力。而有的人看到別人一個眼神就會受傷害。
  • 成年人,什麼情緒什麼命
    也就是當一個情緒來臨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去面對他。只有做情緒的主人,才能發揮情緒的積極作用。在《情緒力》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要從情緒的本源出發去認識情緒,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本書作者薩姆·阿利布蘭多博士是組織顧問、心理治療師和協作調解員,同時也是美國心理諮詢公司總裁,芝加哥心理學院教授。他對情緒的三維度模型進行了35年的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傳授給了上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