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從常規意義的角度來說,兩個人的關係好不好,只取決於兩個人是否懂事,是否懂得尊重,是否願意跟彼此處好關係。
除了這種常規的情況之外,還有一種關係,雖然也是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但其實涉及到的是三個人,比如婆媳關係,表面上看只是婆婆和兒媳之間的關係,而實際上,這種關係是三個人的關係,中間還夾雜著男人,婆媳之所以有關係,是因為有男人從中連接著。
既然男人是「三點一線」的中點,足以看出男人在婆媳關係中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婆媳關係好不好,完全取決於男人。
阿湛就是個把婆媳關係經營得很好的男人,而且他不是等到結婚以後才開始經營婆媳關係,而是在結婚之前,甚至在跟妻子小怡戀愛之前,就已經開始經營婆媳關係了。
很早之前就有「先見之明」的他,從別人的婚姻中吸取教訓之後,開始衡量自己的母親將來做了婆婆,會不會是好婆婆。他不僅自己衡量,還花了很長時間跟母親聊這種問題,他一直表達好婆婆在婚姻中的重要性,無形中就對母親提出了要求,這種鋪墊對他之後的婚姻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鋪墊好母親這一塊之後,他開始經營自己,而且在經營自己的同時開始尋找愛情。對於一個把婚姻幸福與否看得很重的人來說,既然提前想到了婆媳關係,肯定不會只鋪墊婆婆這項內容,兒媳這項內容同樣需要鋪墊,可以說,他在選擇愛情的時候,不僅想要選擇一個真正的好妻子,而且想要選擇一個好兒媳。
在這方面,他所下的工夫比之前和母親溝通時所下的工夫多得多,最終選定了小怡這個在他看來各方面都符合他要求的女人。
感情發展到這一階段之後,他並沒有懈怠,而是在婆媳關係即將開始的時候,繼續雙向溝通,對他母親,他依舊要求母親要做個好婆婆;對小怡,他依舊要求小怡要做個好兒媳。
因為相比之下他跟小怡溝通的更為徹底,兩個人是同齡人,不像他和母親溝通時,因為存在代溝而稍顯費勁,所以他在結婚前提前提醒小怡:「該溝通的,該交代的,我都已經跟我媽說過很多次了,可能她還會提一些看似很無理的要求,不過我敢保證她沒有惡意,而且有我在,你什麼都不用怕,也不用太在意。」
小怡本身人就很懂事,再加上她和阿湛提前溝通過那麼多關於婆媳關係的事,所以她很清楚阿湛想表達什麼,而且做好了應對所有婆媳問題的心理準備。
她和婆婆之間其實沒什麼大問題,唯一的一個問題就是帶孩子的問題。在她和阿湛剛結婚沒幾天的時候,婆婆就表示自己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說提前溝通好,省得以後鬧矛盾。
小怡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想鬧出婆媳矛盾的她,早就決定以後不讓婆婆帶孩子,所以當婆婆主動提出這個要求時,她笑著回應婆婆:「正合我意,謝謝你提前告訴我,知道了你的想法,我也能全身心準備自己帶孩子了!」
小怡說她婆婆跟她說那句話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表態;二是為了試探小怡,想看看小怡是否是個好說話的人,是否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最後試探出的結果讓婆婆很意外,她沒想到小怡會欣然接受她的提議。在那之後,兩個人就不再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了,因為該鋪墊的都已經被阿湛提前鋪墊好了,阿湛又一直經營著一切,所以就婆媳關係這一塊而言,在他們婚姻中一直都是一種很美好的狀態。
結合阿湛對婆媳關係的經營,我們重新回到前面提到的那個話題上面:所謂「婆媳關係好不好,完全取決於男人」,具體指的是:男人有沒有以下這4種「覺悟」。
這項工作應該放在男人還是單身的時候去做,在那個時候了解婆媳關係,從別人的婚姻中吸取教訓,認識到制約婆媳關係好壞的關鍵,提前有的放矢去鋪墊,才能讓婆媳關係有個良好的根基。
了解過婆媳關係之後,首先應該跟自己的母親溝通,因為她早晚會成為婆婆的身份,你想要她成為一個好婆婆,就要把你了解到的婆媳關係,和她理解的婆媳關係放到一起去溝通,從而確定好婆婆應該怎樣做,要求母親要朝著好婆婆的方向努力。
上面兩點是鋪墊「婆媳關係」中「婆婆」這一項內容,但這還不夠,從「三點一線」的層面考慮,男人還要鋪墊好自己,經營好自己,選擇跟一個好妻子結合,像要求婆婆成為好婆婆一樣,要求她成為好妻子,這樣才能確保婆媳關係「三點一線」中的每個點都沒問題。
鋪墊是為了更好的經營,男人能把上面三項工作鋪墊好,基本上就可以讓婆媳關係有個很好的開始,不過,光有好的開始還不行,還需要在結婚後繼續重視,繼續經營,確保婆媳深入相處之後依然關係很好,此時再放手也不遲。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你覺得婆媳關係好壞的關鍵在於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