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兒女不孝順,可怎麼辦?

2021-01-12 珊桃和露

有兒女不孝,是指兒女們不常在身邊,還是常在身邊卻對老人不理不顧?這是有區別的。

因果報應

在老人身邊,對老人不管不理的兒女確實是不孝。

陳小剛在街上開了一家摩託車修理鋪,態度好,技術也過硬,所以生意也很好。

家裡寡居的母親就在離他幾裡路的鄉下,大家都說,他什麼都好就是不待見自己的媽媽。怎麼會這樣呢?

原因就是他覺得父母偏心大哥,大哥家裡是2個兒子,自己是2個女兒。孩子們小的時候,在一起玩,自己的女兒和大哥的兒子同時摔倒在地,母親都是趕忙抱起大點的孫子,對小一些的孫女卻是不理或者吼著讓她自己起來。

對這些,最初自己只是想到小孩子嘛,沒有必要計較,就忍著不出聲,後來這樣子的事情多了,就讓他們兩口子感覺很彆扭,隨後決定搬到街上租房子,一是為了做生意,二是孩子們一天天的大了,上學方便。但是對於母親的做法卻記恨在了心上。

從他在街上做生意以後,即使他媽媽來街上趕場,都不會留他媽媽吃飯或者讓她進來喝口水,更別提給什麼吃穿用度了。大哥一家隨兒子搬走了,老家只剩老母親,小剛也從來當沒有這個媽一樣。

老人的生老病死,小剛都當做沒有看到一樣,有時老人來要點錢去看病,還要被兒媳婦罵,沒有辦法,他老媽就只有到處撿破爛去掙點零花錢。街附近住的人,都對他們兩口子指指點點。

不孝之子

這種兒子,以老人過去的行為,作為藉口,不贍養老人,可以稱之為不孝。

有些老人,是不願意跟遠處工作的兒女住,但是兒女還是時常牽掛和請人照顧的,就不能說不孝了。

吳姐的媽媽有4個女兒,1個兒子。兒子在省城教大學,女兒一個比一個嫁的也好,平常她走路都是昂首挺胸,說話底氣十足,都說她真是命好。

每次她想在女兒家裡面玩,女兒們也都是很高興的歡迎她,兒子家裡也是給她準備了房間。

平常她的家裡沒人的時候,就請了鄰居幫忙照看。有一次,鄰居發現有3天沒有見到她人影了,以為她去了女兒家裡,就給她女兒打電話,女兒就請鄰居打開門去看看,結果老太太死在了家裡,無人知曉。當時正是三伏天氣,人已經都有臭味了。後來還報了警,通知兒女回來。

孝與不孝,怎麼做?年輕人有工作有壓力,不可能像老伴一樣長期守在身邊,能夠做到的就是讓老人在有生之年過的快樂,不留遺憾。

分清楚是不是真的不孝順?

若是真的和父母相處在一起,對父母不管不問,而且還是非打即罵的,是對父母不孝順。

1,尋求親友幫助

看親友當中,兒女和誰比較好,就請他去幫忙解開心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加以勸說。

2嚴重的可以尋求司法幫助

國家法律有明確的規定,對於有些不贍養老人,不孝順老人的行為,都有法律援助,可以申請予以強制執行,嚴重的還會被判刑。

3,政府機構幫忙

對於兒女不贍養老人的,除了強制執行以外,還可以通過當地的老年協會,申請低保,老齡補助,這些錢加起來,也夠了一個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費。

對於單身老人,雖有兒女但是不孝順,首先就是查找根源,是小時候溺愛兒女養成的惡習?還是因為老年人自己生活中的厚此薄彼造成的?還是老年人自己脾氣不好,讓子女敬而遠之了?還是老人自己年輕的時候,對自己上面的老人不孝順,兒女學了榜樣?

母慈子孝好

【珊桃和露】結語:

生活就像是栽花和種樹,種下去的是因,結出來的就是果。父母怎麼剪枝修葉,子女就怎麼長大成人。

相關焦點

  • 孝順父母才有孝順兒女
    你要想做一個非常好的慈父,首先你在做兒子的時候,就要做一個好兒子、孝順的兒子。古人告訴我們一直流傳下來的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現在我們應該怎麼樣去理解呢?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社會只生一個,王鳳儀先生在很久以前就說過了,不管是男孩、女孩,有後代就不算無後。所以我們是為了人類的繁衍生息和留下更好的後代,才去結婚,娶妻生子。作為一個慈父,你首先應該是一個孝子,然後你才能做慈父,你才能有良好的後代。
  • 67歲的老人說:手裡有錢遇事不慌,兒女還孝順
    王大爺笑而不答,有一次上公園,他的老夥計孫大爺向他討教經驗,問他有什麼秘訣?因為孫大人遇到了煩惱的事。他也對兒子兒女非常好,前幾年幫著兒子買房,女兒買車也出錢,過去有錢的時候兒女很孝順,經常上門問寒問暖,他原來有一套房子,自己住一小間,另外三間租給別人,每個月還能換點租金。
  • 為什麼兒女不孝順?從飯桌上菜開始,就做錯了
    來源:晚讀書房(ID: DC001234)1為什麼兒女不孝順? 從飯桌上菜開始, 就做錯了。雖然說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出於天性,多數並不求回報,但是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有孝心。可希望和現實總是兩碼事,生活中,不孝順父母的兒女並不少見。某地一位80歲的老婆婆,老伴過世得早,她一個人含辛茹苦拉扯大了5個兒女。如今兒女都已成家,有的甚至有了孫子,卻沒有一個人願意照顧母親。天寒地凍,兒女把老母親趕到走廊住,說家裡實在住不下。
  • 如果兒女不孝順怎麼辦?老人應該為自己存點兒錢。
    雖然說談到錢總有有點俗氣,但是錢卻是生活的基礎。作為一個老人,如果有一定的養老金,那是自己的依仗。雖然我們都期待兒女有孝心,但並不是每一個兒女都知道如何去孝敬老人。我們見過這樣的情況,老人為了兒女把自己一生的財產花的精光,到最後卻被無情的拋棄。如果能夠自己獨立的生活,養老問題能夠自己有所保障,怎麼會活的如此的可憐呢?
  •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兒女是孝順的
    爹媽辛苦把兒女撫養長大,然而兒女長大後參加工作,娶妻生子後有多少人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多少,也許家裡沒發生什麼大事看起來都是很平常,但是如果家庭成員當中父母那天生病住院了,能陪在病床的不一定是兒女,而是護士,所以說有車有房不如家裡有個爹娘,爹娘在家就在,爹娘不在了 所有的親戚可能走動的也就少了,最能檢驗人性也許就是生病,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我是親眼體會了一把
  • 兒女「陪伴式啃老」,算不算是孝順?聽聽這位老人的看法
    有的人說,兒女在父母身邊陪伴父母、照顧父母,一家人關係親近,不分彼此,兒女花父母的錢是理所應該當,不應該說是「啃老」,應該是孝順。還有的人說,兒女長大了,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但還是繼續生活在父母身邊,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就是「啃老」,不孝順。我看見網上的爭議很大,就問了身邊的一位老人:兒女對父母「陪伴式啃老」,算不算是孝順?
  • 老人有兒女,晚年卻無人孝順?多半是年輕時做過這4件「虧心事」
    導語很多時候,人到晚年,要是我們的老人存在於有兒有女的情況,可老人卻依然「淪落到」無人孝順等的狀態,那麼我們一些不知內情的人就覺得,這肯定就是老人的兒女不孝順了等等,要不老人怎麼可能沒人孝順?因此,我們的老人要想在晚年,得到兒女真正的孝順,那麼就要在年輕的時候,孝順自己的父母,若要是我們的老人,自己都不孝順父母的話,那麼我們就又有什麼臉面或者是理由,讓兒女來孝順自己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 有退休金的老人,被兒女爭著養,是孝順還是「新型啃老」?
    他們雖然有退休金,但是兩口子平時勤儉慣了,大部分錢都攢著,想留給孩子們。孫大媽和老伴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遠嫁不常回來,二兒子在別的城市定居,現在和她一起住的是大兒子一家。老伴去世後,兩個兒都想接孫大媽一起生活,但人老了不想離開生活多年的城市,加上自己懷舊,沒事兒想去老房子那兒轉悠轉悠,考慮再三,她選擇了大兒子家。
  • 人到老年,讓他說話最有底氣的資本,莫過於孝順的兒女
    當愛情被老伴兒帶進了墳墓,友情隨著時間淡忘,唯一讓他們感到驕傲和溫暖的就是兒女的親情。很多人都會深有體會,和老人家聊天,或者聽老人家聊天,出現內容最頻繁的莫過於過去和現在。過去是自己年輕時候,吃過的苦、受過的罪;現在是年老時候,享受的福、兒女的孝。
  • 一位七十歲的老爺爺說,最孝順的兒女,往往是「沒出息」的兒女
    王爺爺的兩個兒子都在他鄉,再孝順父母,也只是說一說而已,真的有事情了,都是靠王鳳忙前忙後。家裡的親戚,也是王鳳去交往,人情往來,都是王鳳掏錢。王鳳常常對別人說:「雖然我沒有讀多少書,但是孝順父母的事情,總是沒錯。父母在身邊,也是一種福氣。」
  • 為什麼越孝順的兒女,越不受老人待見?2個老人說出了大實話
    老人含辛茹苦將兒女養育成人,到了老年,也希望兒女孝敬,讓自己過上晚年的幸福生活。小時候,父母看著我們長大;等我們長大後,卻看著父母老去。作為兒女,總是希望能竭盡所能孝順父母,在他們老年的時候多陪陪他們,可有些老人卻不接受,兒女越孝順,越不待見他們,這是為什麼呢?兩位老人說出了大實話。
  • 一位90歲老人的哭訴:兒女越孝順,我越想離去
    01在一個偏僻的農村,有一座小木屋,裡面住著一位90歲的老人。她有三個女兒,兩個兒子。她這一輩子沒出過遠門,跟老伴一直生活在這裡,交通不便,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可她卻將五個兒女養大成人,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生活。
  • 3位70歲老奶奶真實感悟:想要兒女孝順,先從"言傳身教"做起
    過去人們常以&34;的故事來教育兒女如何孝順老人,現在時代不同了,單從言語說教已經起不了作用,年輕人的孝順觀念,孝順方式,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想要得到兒女的孝順,父母要從言傳身教做起,讓孩子親眼看到父母對爺爺奶奶孝順的樣子,只有這樣以身作則,以自己為榜樣,才能讓兒女從潛移默化中效仿,並自然而然地建立孝順父母的觀念。
  • 為什麼兒女越孝順,老人越不待見?三個老人說出了答案
    導語常常會有一種現象,老人們在對待在身邊的孝順的兒女,總是不待見,而總是偏心那些遠在外面的兒女們,不管那些遠在外面的兒女是否孝順,都讓他們牽腸掛肚。為什麼兒女越是孝順,老人越是不愛他們呢?聽聽這三位老人怎麼說.
  • 沒有愛自己的父母,也沒愛自己的丈夫,兒女也不孝,該怎麼辦?
    最近看到,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沒有愛自己的父母,也沒愛自己的丈夫,兒女也不孝,該怎麼辦? 如果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子女很難長大成人。 即使個別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那也是迫於無奈。 或者生育多胎女孩,想要一個男孩,就把生的女孩送人。 或者生育有嬰兒有缺陷,就發生棄嬰現象。
  • 護工直言:那些不被兒女孝順的父母,大都有以下特點,不是因為錢
    為此李大娘覺得很痛苦,她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孝順。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看著別人的兒女來探望,她的心裡都不是滋味。李大娘說起自己的家事,可是周圍的人都覺得她做的不對,難怪兒子女兒不願意來看她。原因就是,李大娘的兒子結了婚以後,總是各種看不慣兒媳婦。覺得兒媳婦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節省。並且還覺得兒媳婦不夠勤快,生活太懶散。因此,李大娘和兒媳產生了很多矛盾。
  • 3位70歲老奶奶真實感悟:想要兒女孝順,先從「言傳身教」做起
    引言:在每位中國老人心裡,錢財都是身外物,兒女孝順才是最大的期盼。過去人們常以「二十四孝」的故事來教育兒女如何孝順老人,現在時代不同了,單從言語說教已經起不了作用,年輕人的孝順觀念,孝順方式,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
  • 父母老了,把他們送養老院的兒女,算孝順嗎?老人的話讓兒女臉紅
    前幾天,隔壁鄰居因為送老爺子去養老院的事情,幾個兒女大吵一架。老爺子生有3個孩子,2個女兒和1個兒子。因為老伴去世得早,老爺子賣掉自己的房子後一直跟大兒子一起過,女兒們很孝順隔三岔五的會買東西過來看爸爸,一家人相處得也比較和諧。
  • 有退休金兒女就很孝順嗎?看看這三位老人的回答,孝心是否等於錢
    ——戴維·德克爾《海燕》有個詞叫「安享晚年」,可真正能安享晚年的又能有幾個。​中國人講究養兒防老,可如今養兒有時候也不能防老,反而不如老伴和退休金來得靠譜。所以現在很多人才拼了命地想擠進編制內,為的就是以後有個保證,雖然工資不高,但貴在穩定。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孝順?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孝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周圍不孝順的人多了,有的讓老人住儲藏室;有的整年不回家看望老人;有的甚至打罵老人;有的因為給老人看病的藥費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我們不禁要問,這是怎麼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哪裡去了?為什麼他們不孝敬父母?歸納起來,有這麼幾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