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你以為離你很遠的原生家庭,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2020-08-19 JIA文藝青年

「原生家庭」這個詞,這幾年被炒的很火熱,大家也紛紛對比,自己是不是原生家庭。

網上流傳的原生家庭故事裡,充滿著各種家庭狗血劇,單親爸媽、壓抑的童年、重男輕女的長輩,還有「扶弟魔」的姐姐。

網上的流傳太快,快到我們沒有時間去思考就把這些東西套入了自己的家庭,然後開始對比,自己是不是也處於原生家庭。

對比之後,我覺得我是正常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切萬事大吉。

可是當我去過一次廣東之後,我發現,我的表哥正在經歷原生家庭,而我的舅舅也成功把他們家變成了原生家庭。

1.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是潛藏在人心底最深處的。

去年國慶假期,我赴約去廣東的表哥家玩,在這七天的假期中,我看到了原生家庭給我舅的家庭帶來的影響,婆媳關係、父子關係。

我舅17歲的時候,身上揣著外婆給的兩百塊錢,隻身去了廣東,舉目無親的情況下,他在工地做過苦力、做過搬運工人、進過工廠。最後他靠一輛貨車起家,慢慢地攢了錢,在廣東買了房,成家立業,有了子女,還有三套房產和三家福利彩票店,彩票店生意興隆,最大的喜事是去年又添了個兒子。

原生家庭是我們生命塑造的原始土壤,也是養成我們性格的重要部分。

從表面上看,過得無比風光,可是骨子裡卻依舊擺脫不了以前因為窮的自卑。我記得我媽說過,小時候他們家裡窮,九姊妹最高興的時候就是把家裡的菜拿到市場上賣了之後能夠買一塊豬頭肉回去,然後熬成一鍋湯,大家一起分吃。

而我的舅舅曾為了補貼家用,初中時期每天晚上偷偷跑到礦廠裡去偷那些細碎的礦石,然後轉手賣給在礦廠外等著的商販,他賣出去的錢一部分自己花了,剩下的一部分全給了家裡。

從小我舅就知道,家裡窮,他作為兒子,必須要有出息,要有錢。

家裡人口眾多,外公外婆不可能每個都顧得上,舅舅小時候調皮搗蛋,挨了外婆不少打罵,這也導致了後來我舅舅對待我表哥也是很嚴厲的棍棒教育。

到廣東第一天晚上,我想和舅舅說說心裡話,向他尋求成功的經驗,便說了句「舅舅我覺得你好厲害啊,當時一個人來廣東,身上就兩百塊錢,這麼多年了,現在買了三套房,還開了那麼多家彩票店,一個人變成了一大家子。」

似乎是我說的這句話點醒了他,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真的很厲害啊,從懷揣200塊錢,到現在三套房產,妻子、兒子、女兒、兒媳婦、孫女,都有了,而且一家還有餘錢,彩票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這些,都是靠他一手打拼出來的啊。

對於舅舅的成功和努力我很認同,在我心裡舅舅是個很厲害的人物,他就是我身邊最直白的一部青年成功奮鬥史。

可是他接下來的行為,讓我明白,即使成功了,他也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

和他聊完的第二天,他逢人就說自己掙了多少多少錢 、自己通過努力在廣東買了幾套房,最令他炫耀的還是他的小兒子和他的孫女同一個月出生。他是老來得子,自然喜不勝收,處處炫耀。


2.面對原生家庭,我選擇叛逆和反抗

網上看到徐靜蕾的經歷,不免覺得自己的經歷和她有幾分相似。

徐靜蕾受的是挫折教育,爸爸管她特別嚴,「我爸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我身上,小時候對他除了怕,沒什麼其他感情。」

那些童年陰影,伴隨了徐靜蕾很長一段時間。

小時候的乖乖女,長大之後選擇的是叛逆和反抗,徐靜蕾通過不斷地追求自己內心的自由,來逃脫原生家庭的枷鎖。

而我為了逃脫原生家庭給我帶來的影響,選擇的也是叛逆和反抗,假裝的順從,實際上只按自己的想法來,即使明知那是一條錯誤的道路,也要往前走下去,因為我想做的就是離這個家庭遠一點,再遠一點。

高考失利,我媽要我別讀書了,直接去打工掙錢吧,既省了學費,又能夠賺錢貼補家用。

我不同意,她說家裡沒錢,供不起,而我寧願選擇助學貸款也要上大學,哪怕是專科也要讀完。

當時賭氣,選擇了那個時候最火熱的計算機專業,卻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

原生家庭給我帶來的困擾是金錢,當時計算機在我眼裡無異於等同為金錢,學了它就一定能賺錢的!

十七八歲的孩子,為了向家裡做出反抗,選擇了一條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道路。

3.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的,你要自己掙回來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有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來了,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的人,一輩子都陷在原生家庭的泥沼裡,日子過得越來越慘。

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對童年最好的治癒就是完成童年最初的夢想,那些簡單而又快樂的東西,玩具、巧克力、蛋糕,小時候想得到卻得不到的,長大後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們擁入懷中。

而想得到那些東西,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達到。

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不能磨滅,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

所以,有的人帶著對原生家庭的恨和恐懼生活著,一直沉溺於對父母的埋怨拒絕改變;

有的人把童年當作助力劑,更加用力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完美生活。

最終決定人生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當下的自己。

哪怕生活給了你一副爛牌,你也要把它打出王炸來。

原生家庭得不到的,你要自己掙回來!


相關焦點

  • 如果你越想逃離原生家庭,你就越離不開原生家庭
    由於發展心理學的影響,我們總以為,原生家庭環境無可避免的決定了我們的人格。那麼我們可以把原生家庭背景當作塑造未來生活的原料,去探究原生家庭中曾經對我們造成傷害的,尤其是我們父母的成長經歷,認知,行為模式,去探究原生家庭裡的那些關係。
  • 原生家庭欠你的,誰幫你找回來?我們該怎麼走出原生家庭?
    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在我們社會學上,原生家庭就是你父母的家庭。父母的家庭給到孩子的最重要的是「社會化」。可是大家請記得,父母給你社會化的時候其實是父母把他們年輕時代所認可的一套社會規範和社會角色傳給你。走出原生家庭不是說你的原生家庭有問題才要走出來,是每一個人的成長都在走出原生家庭。因為「不完美」才可能「完美」那麼我們該怎麼改變呢?尤其是當我們的創傷很嚴重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是不是一個創傷很嚴重的人就是有缺陷的?
  • 關於原生家庭,你了解多少?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小時候所在的那個家庭,有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有一部分人沒有跟在親生父母身邊長大,所以他們的原生家庭通常除了父母,也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其他的養育者,比如,繼父繼母、養父養母。原生家庭非常重要,但是成長過程中,老師、同學、其他關係,以及整個成長過程中自己遭遇的創傷對我們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 原生家庭,無法逃離的「以愛為名」。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無法逃離的「以愛為名」。帶話題談談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有多大吧?但是我相信肯定也會有很多幸福的原生家庭。說起原生家庭,其實已經算是老話了,只不過很多人還是看不到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有時候,你的行為處事,是什麼性格,往往都是在小時候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因為,學校學到的東西只是表面,而家庭成員的「行為」是最直接的指引,所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生活,情感等方面,有著你不可抗拒的影響,很難擺脫。
  • 原生家庭帶給你的是怎樣的婚戀觀?
    這或許就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對婚姻的恐懼。她的媽媽以前是全職家庭主婦,因為身體不太好,就沒有在外邊上班,她從小到大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是為了照顧你,為了這個家庭才沒去上班,媽媽希望你自己獨立,你要努力學習,你要體諒媽媽。她爸爸由於長期一個人承擔著家庭的經濟負擔,其實很多時候回到家都是滿臉疲憊,有時候父母也會爭吵,或者常常相對無言,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她高三。
  • 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
    是的,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巨大,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改變現狀,就必須先轉變思維。性格是每個人自己塑造的,家人提供的只是環境,他們根本無法決定你對這個環境的態度,家庭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該為你的性格形成負責,你需要為你自己負責,即便你無法改變你的家庭,但你可以改變你自己,只有改變了自己,才可能超越原生家庭。
  • 你痛恨自己的原生家庭嗎?
    ​「說句實話,你有被父母刻骨銘心傷害過的經歷嗎?」01 原生家庭對於自身的傷害難以磨滅 幸運的孩子沒有辦法理解童年不幸的孩子那種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是旁人沒有辦法理解的 。 小A是個女孩子,文靜不愛說話的姑娘,有一個異常嚴厲的爸爸和喜歡嚼舌根的媽媽。在校讀書的時候,她在放學的路上只是笑著衝一個班級裡的男同學打了招呼,這場面被她的媽媽看到了。媽媽沒有說話轉頭告訴了她的爸爸,於是小A回到家,連解釋的機會也沒有,被爸爸打了幾個耳光。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 你的「原生家庭」,正在操縱你的婚姻,你卻稱之為命運
    在展開本次話題之前,我想先例舉一個身邊的案例,以便於我們能夠更深入的來剖析家庭和婚姻的關係。「為什麼我會嫁給她?」劉月口中的「命運」其實指的是她曾經的原生家庭,劉月是家裡的老大,後來父親和母親離了婚,父親再婚,她就一直跟著後媽一起生活。
  • 讓你後悔的下意識反應,都是原生家庭的鍋
    原生家庭,最開始被大眾提起的時候,全都是控訴小時候給自己造成的傷害,大家控訴我今天的犯的錯都是原生家庭的鍋。慢慢的,有人站出來替原生家庭申冤了,痛斥你們就是甩鍋,自己不努力,把鍋甩出去,甩鍋的完美藉口就是:都不是我的錯。其實,所有事物都有兩面性,人的性格有先天遺傳,後天環境,而兒童時期的我們是沒有選擇的權利,家庭對性格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 遠離有毒的原生家庭
    藝術來源來源於生活,當你看到樊勝美,房四井的父母,你是否氣的咬牙切齒,你是否竊喜現實生活沒有?錯,現在生活是存在這樣的父母,我身邊閨蜜琳琳就是這樣,她辛辛苦苦存了30萬,平常她的父母不怎麼關心她,只有找她拿錢的時候聯繫她。
  • 心理學:你的「原生家庭」,正在操縱你的婚姻,你卻稱之為命運
    在展開本次話題之前,我想先例舉一個身邊的案例,以便於我們能夠更深入的來剖析家庭和婚姻的關係劉月口中的「命運」其實指的是她曾經的原生家庭,劉月是家裡的老大,後來父親和母親離了婚,父親再婚,她就一直跟著後媽一起生活
  • 放開原生家庭,成為你自己
    雖然童年對人發展有其重要性,但從另一方面看,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程度來自於你個人獨立的力量和家庭影響的力量對比:如果你個人獨立的力量越大,那他們的影響越小;如果你個人獨立的力量越小,那家庭的影響越大。關注自我內在成長,整合自己,超越過去,超越原生家庭,讓所有的經歷與經驗成為淬鍊內在真我品質的助力,活出真正的自己。放開原生家庭,需要結合女性化的愛與理解的能量和男性化的清明與洞察力的能量。
  • 原生家庭,絕不該成為你的遮羞布
    其實,聽別人的描述,他的父母還是很愛他的,只是他的父親嫌他小時過於調皮不好好學習,確實打過他。而他卻像祥林嫂一樣一遍遍向所有同學講述他的兒時經歷,最後必提到借錢,好像,他慘他有理,所以他借錢也就沒什麼不好意思。原生家庭儼然已經成了遮羞布,讓這樣一個上學時靦腆的男孩變成了現在這個賴帳不還到處借錢的男人。
  • 原生家庭欠你的,要自己贏回來
    這個故事聽上去有些奇葩,但這種「爛好人」的劇情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上演。你會發現自己總是重複著父母的人生模式很難掙脫,你在親密關係中也會不自覺延續父母的關係模式。家庭治療師薩提亞說到:「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影響他的一生。」療愈原生家庭,是心靈成長的第一課。
  • 淺談原生家庭
    近年來,出現了很多有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原生家庭這個詞也頻頻出現在人們視野裡,《歡樂頌》的樊勝美,《都挺好》的蘇明玉,都被認為是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青年女性,當然,在對於原生家庭的相關態度得到了很多關注的同時,曲解和反對的聲音也是層出不窮。
  • 別讓「原生家庭」為你背鍋
    最近《以家人之名》的熱播,讓原生家庭這個詞又出現在了大眾面前。其實這個詞並不是個新鮮詞,近些年來時常被提及,人們似乎也習慣了讓「原生家庭」背鍋。我不想結婚,因為我爸媽婚姻不幸;我沒有能力,因為我家條件不好;我脾氣不好,因為我家都是爭吵……等等,諸如此類的。
  • 與原生家庭握手言和
    從小到大,我一直非常愛我的父母、我的原生家庭,但是當我想要踏入一段親密關係並組成一個屬於自己的新生家庭時,原生家庭中的一些烙印就像一雙雙看不見的手,左右著我在親密關係中的認知與言行;與此同時,我也收到了身邊朋友們越來越多關於原生家庭的困擾。因此在這裡我將和大家聊聊:何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對親密關係產生影響的?如何與原生家庭和解?
  • 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好與壞
    實際上,當我決定一開始寫這篇文章時,我並不知道原始家庭的含義,因此我專門搜索了Internet,發現Internet提供了很多不良示例。原生家庭是我們出生,成長並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會影響您的個性和親密感。我們的生活中有兩個家庭。一個是我們一起成長的家庭。有父母,也許是兄弟姐妹。原生家庭影響一個人的生活,也給孩子帶來很多痛苦。個人被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當您未能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時,您可能終生無法真正了解自己。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將反映在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影響是對家庭和婚姻的理解,以及對幸福的定義和認識。
  • 趙小明:真正傷害你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原生家庭」的概念
    最主要的影響來自於,所謂的小時候受家庭傷害,所謂原生家庭所產生的若干案例,通過添油加醋的被公布到網上,由此產生了一個共有的記憶池。然後每一個個體都從這個公共記憶池裡面去抽取,然後替換自己的原有記憶,對外宣稱自己小時候被家庭傷害。
  • 心理學:你的婚姻裡,藏著你在原生家庭受過的傷
    人是群居動物,家庭是最小的單元。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家庭都是一個為之渴望的地方。人們普遍喜歡熱鬧、歡樂的家庭,在這樣的家裡,每個人的能量都可以得到增長和滋養。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對於許多人、特別是女人來說,原生家庭有著各自的不幸。有的是從小缺乏父愛或者母愛,有的是與母親關係不好,有的是遭遇不平等待遇,有的是經歷虐戀與傷害。這種原生家庭帶來的巨大傷痛往往伴隨著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