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W星(wxing-pb)發布的第 323 篇文字
在某生鮮超市看到有賣日本產的納豆的,生產日期是兩天前,現在物流真是快,弄點嘗一下。
包裝挺精緻,還有一袋調料。
調好了看一下,拉絲真長,筷子都舉很高了還不斷,這個吃起來有點麻煩。不過就著粥吃還是可以的。聞著是食物腐敗的味道,吃著還挺美味的,並不像老家的臘豆子那麼鹹,也不辣。
納豆這個絲,可是好東西,叫納豆激酶,又名枯草桿菌蛋白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環,軟化和增加血管彈性等作用。
納豆(natto)發音和辣豆相似,據說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會做這種發酵豆子,後來傳入日本也有上千年了。納豆在日本還有一種叫鹽辛納豆(塩辛納豆),是通過麴黴發酵製成的,也稱「寺納豆」或「唐納豆」,類似我國的麴黴型豆豉。還有「甘納豆」,則是用豆類、慄子、紅薯、蓮子等製作的糖漬蜜餞,取其豆形而已。
鹽豆子
辣豆子
關於發酵豆食品,福建有黴豆子,四川有豆豉,北方有辣豆子、鹽豆子,基本做法都是豆子煮熟後讓它長黴菌發酵,然後加調料再曬或直接吃。老家徐淮地區的人小時候家裡都會做辣豆子,主要是當鹹菜吃,偶爾也有人創新用來做佐料,這些無論幹的溼的多少都有點發酵後的臭味,所以也可以統稱「臭豆子」。
之前我寫過一篇《辣些辣豆辣些味》,可以參閱。
豆子還可以用來做豆醬,有名的郫縣豆瓣醬用的不是黃豆黑豆而是蠶豆。前段時間回老家,俺娘要給我帶點蠶豆回來,發現一袋蠶豆都被蟲蛀了,只有綠色的嫩豆粒才沒有蟲子,就給我挑了半天。這個小甲蟲叫蠶豆象,和小麥、玉米、大米裡的米象一樣都不是好東西。蠶豆象成蟲(甲蟲)秋天會從豆粒裡鑽出來,藏起來過冬,春天時跑去吃蠶豆的葉和花。在蠶豆結莢時產卵,到結莢末期產卵結束,當蠶豆鼓莢,幼蟲就鑽入豆粒,然後在裡面吃、長大、化蛹、羽化,然後鑽出來越冬。要消滅它們只能是蠶豆結莢時多打幾次農藥,或者收穫後直接煮熟再曬乾儲存。
大豆除了黃色的還有黑色、青色的、紫色的等,現在不知道為啥都認為小粒的最好,那前些年我在丹陽鄉下稻田邊還發現野生大豆,豈不更珍貴?作為油料作物的大豆,現在美國大豆質優價廉在中國佔比非常大,中國可能真的只有東北的能抗衡一下。
豆地裡會生菟絲子、豆蟲,這兩個寄生物一個是中藥材一個是食材,現在都不便宜。其實大豆真的是太好了,它根上的固氮菌能增加土壤肥力,豆子除了可以榨油,還能做菜,開發出很多食品,豆漿、豆花、豆腐、腐乳、豆醬、豆芽(據說蘇州有精緻的美食家還會在豆芽根裡塞肉)……直接吃可以燉豬腳,最簡單的就是用碓窩子que扁了,下到鍋裡"a糊塗"(燒粥),再撒點麵粉勾芡一下,就是很美味的早餐粥。再來點辣豆子,就更恣er了。
【野果記】八月瓜炸了,它預知了什麼?
【食草記】馬齒莧,你酸起來真好看
【食藥記】薯蕷是啥?原來是你個棒槌!
【花果志】這些花果你認識嗎?
要看更多往期文字均可進入本公號,在下部的菜單裡查詢,點擊藍字亦可。共三大版塊:《風味風物》,是好吃好玩的;《草木花果》,是好吃好看的;《人間雜記》,是千滋百味的。
風味、風物記 花草、花木志 人間事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