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傳非法佔有司徒雷登珍貴文獻的顏明先生真的於2016年出版了一本名為《大愛無疆》的傅海瀾傳記嗎?

2021-02-08 我查查看

——這是2020年第17篇「我查查看」(總第51篇)——

【寫在前面】

我也看到了近日有關司徒雷登遺物去向不明的新聞——司徒雷登先生的私人秘書的後人發公開信指古董商人顏明將以借閱名義借走的司徒雷登遺物據為己有並企圖進行公開拍賣。

雖然我對此話題有點關注,但事實上我並沒有發現其中可以「查查看」的內容;是倪憶同學啟發了我。他最近在公眾號《普林小虎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到「其四,顏明說他為傅海瀾撰寫的個人傳記《大愛無疆》已於2016年出版,不過網上無法搜索到此書的消息,只有資深作家董煜所著《司徒雷登和他的孫女傅海瀾》2015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並在2016年被《新民晚報》以《傅海瀾傳》之名連載。」。

這引發了我查查看的興趣。平日裡,我就敬仰於數學家倪憶的科普(BaGua)功底,這一點在公眾號《普林小虎隊》的多篇文章中顯露無遺;這篇文章更是讓我見識了他的資料收集能力。所以這篇「查查看」由倪憶和我共同撰寫。

「網上無法搜索到此書的消息」,是真的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倪憶對司徒雷登日記風波、對比張恭慶院系兄妹將祖上諸多收藏捐贈給上海圖書館的事例,講出書藏於私,不如藏於公的真諦。最後附上我對其中疑點的檢索過程。


【來自公眾號「普林小虎隊」的文章】

「普林小虎隊(PUTigersJr)是普林斯頓校友創辦的公眾號。我們相聚在公眾號裡,集百家之長,寓教於樂。我們的目標是:「科普號裡最會帶娃的,育兒號裡最會科普的」。歡迎跟我們一起親子科普,科學育兒!」


近日,一則關於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遺物的新聞引爆文物圈。一封署名為司徒雷登私人秘書傅涇波後人Priscilla Hays、傅鐸若、李景漢的信件在網絡上流傳,指稱古董商人顏明非法竊取司徒雷登日記、信件、護照等珍貴文獻,並欲將其拍賣。拍賣公司在北京市文物局和代理傅家的律師事務所的壓力下暫停拍賣。隨後涉事的古董商人顏明發布聲明,稱司徒雷登的有關文獻是他合法所有。雙方各執一詞,但目前都沒有出示令人信服的證據。



司徒雷登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毛教員的一篇《別了,司徒雷登》,把司徒雷登當成美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失敗的象徵,司徒雷登也作為新中國成立前的最後一任美國駐華大使永遠留在中國人的記憶之中。

然而,司徒雷登的身份並不止是外交官。他原名John Leighton Stuart,是美國傳教士之子,本人也是傳教士。他出生成長在杭州,中文比英文還好。他創辦的燕京大學在短短的三十三年時間裡培養出了黃昆、張文裕、譚其驤、侯仁之等五十多名兩院院士,冰心、費孝通、周汝昌、孫道臨等眾多文化名人,和黃華、周南等新中國的高級幹部。燕京大學的原址則是今日北京大學的校園。


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學校園(圖源|知乎)

司徒雷登回到美國後,被美國右翼勢力認定有「親共」嫌疑,受到騷擾導致中風,半身癱瘓。他餘生一直居住在自己的私人秘書傅涇波家中,由傅家人照料。司徒雷登去世後,他的遺物由傅涇波保管,後來又傳至傅涇波的小女兒傅海瀾手中。這些遺物包括大量的珍貴文獻,對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歷經風波後,司徒雷登的骨灰於2008年歸葬杭州。(圖源|騰訊網)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傅海瀾多次回國,代表傅氏家族向杭州司徒雷登故居、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單位捐贈與司徒雷登相關的遺物和文獻。傅海瀾多次訪問北京大學,向北京大學圖書館先後捐贈了四批文獻,包括司徒雷登與他人之間、其父傅涇波先生與友人的往來書信及其私人藏書、以及傅海瀾自己收藏的圖片等共約3000件(冊)。公開報導中,傅海瀾最後一次訪問北大是2015年9月30日,出席北大圖書館舉辦的「心系華夏——美國大華府的華人」傅海瀾珍藏圖片展。

司徒雷登與傅涇波一家(圖源|中讀)

近日流傳的以傅海瀾女兒Priscilla Hays身份寫作的信件(見附錄一)中,稱古董商人顏明在2013年前後騙取了傅海瀾的信任,「借閱」了司徒雷登在國共內戰期間的日記、信件及護照,並承諾幫助轉交給北京大學。然而顏明並未兌現承諾,並與傅家斷絕了聯繫。傅海瀾於2016年逝世。司徒雷登的這批文獻在今年10月現身杭州,並將由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

拍賣會前夕,專家參觀司徒雷登、羅家倫文獻展覽(圖源|南方都市報)


顏明隨後發表回應(見附錄二),說司徒雷登文獻是他從傅海瀾手中合法購得,有人證、攝像和傅海瀾點錢照片為證,並稱有關爭執起源於拍賣行業私人恩怨和傅氏家族內部糾紛。

雙方的說法都有疑點,且均未出示支持證據。關於傅氏家族的受騙說法,傅海瀾並非不諳世事,她本身就是一名成功的古董商人,明白司徒雷登文獻的價值,怎麼會輕易託付給沒有深交之人?而且傅海瀾在那之前和之後都曾到訪北京大學,捐贈過四批文獻,跟北大的溝通渠道是暢通的,有什麼必要通過顏明轉交?

傅海瀾(左五)2013年9月訪問北京大學圖書館(圖源|北京大學圖書館)

顏明的說法不合理之處更多。其一,顏明說他購買司徒雷登文獻有人證、攝像和傅海瀾點錢照片為證,可是最具說服力的難道不是雙方籤名的交易字據?作為「開啟中國拍賣行業第一人」,不應該連這一點都不明白。其二,顏明稱在2016年傅海瀾去世後又與其女Priscilla Hays籤訂了補償協議。如果最初購買合法合理,為什麼還要籤補償協議?其三,顏明說此事件是幕後黑手為了打擊報復永樂拍賣的趙旭,然而傅氏信件原文沒有隻字提及趙旭,要不是顏明把趙旭拋出來,吃瓜群眾根本就不知道還有趙旭這個人。這幕後黑手的打擊也太不精準了吧?其四,顏明說他為傅海瀾撰寫的個人傳記《大愛無疆》已於2016年出版,不過網上無法搜索到此書的消息,只有資深作家董煜所著《司徒雷登和他的孫女傅海瀾》2015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並在2016年被《新民晚報》以《傅海瀾傳》之名連載。其五,顏明稱網絡上流傳的電子信沒有籤名,但大多數人看到的版本上有著傅家三人籤名。如果籤名為真,則傅家內部糾紛之說難以成立。其六,傅氏家族以前多次將司徒雷登文獻捐贈給國內公益單位,為何獨獨這一批要賣給顏明?因為他出價特別高?而且傅家的訴求並不是拿回這批文獻,而是要交給北京大學,並沒有從中牟利的動機。

孰是孰非,在雙方拿出進一步證據之前,外人只能暫且觀望。



司徒雷登日記風波使得小編想起幾年前的一樁往事。2013年,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恭慶與其妹張怡、弟張恭慈一同將他們曾祖父張佩綸與李鴻章、李鴻藻、張之洞、王懿榮、柯逢時、陳寶琛、黃國瑾、于式枚等數十位近代名人來往信札計100餘冊4800餘通無償捐獻給上海圖書館。


張氏兄妹在捐贈儀式上,左起張怡、張恭慶、張恭慈(圖源|頭條百科)

張佩綸(1848—1903),字幼樵,是晚清名臣。他任翰林時為「清流」名士,與李鴻藻、張之洞、李鴻章、陳寶琛等人交好。張佩綸才華出眾,跟吳觀禮和陳寶琛一起被章士釗稱為「同光三士」。袁世凱曾說:「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裡只有三個半,張幼樵(張佩綸)、徐菊人(徐世昌)、楊蓮府(楊士驤),算三個全人,張季直(張謇)算半個。」 張佩綸因罪罷官流放歸來後,李鴻章憐惜他的才華,將自己的長女李菊耦嫁給他作續弦。著名作家張愛玲就是張佩綸的孫女,出自李菊耦一房。

張佩綸與李鴻章,在同一布景道具中拍攝(圖源|搜狐網)

以張佩綸的身份與交遊,他的往來信件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對於後人了解晚清政壇運作、社會生活、洋務運動、對外戰爭等情況有著非凡意義。尤為難得的是,張氏後人從很多通信對象家中回購了部分張佩綸寄出的信件,將它們按時間順序整理,使得研究者可以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特別是張佩綸跟李鴻章的來往信件,由於兩人特殊的翁婿關係,收集得比較全,跨度達二十八年,非常珍貴。

張佩綸家族精心保存這些信件一百多年,歷經諸多劫難,即便在抗戰期間舉家吃不飽飯的情況下都沒有賣過一張手稿。早在二十一世紀初,就有人願以一千萬元起拍價承接拍賣,但張家都沒有動心。2013年,張恭慶院士同家人商議後,將這些信件全部捐獻給上海圖書館。這是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上海圖書館獲贈價值最高,數量最大的一批歷史文獻。(相關報導見附錄三。)



張恭慶院士之所以興起捐贈家族百年珍藏的念頭,是因為他2012年參觀福建師範大學陳寶琛書室時,看到其外祖父、「末代帝師」陳寶琛的名言「書藏於私,不如藏於公」。(註:張恭慶的母親是陳寶琛的九女兒陳京貞。)捐獻給上海圖書館,則是因為張家在八十年代初就曾向上圖捐贈善本古籍449種3247冊,加上這次的信件可以構成完整的收藏。


上海圖書館沒有辜負張氏兄妹的善意。2016年,經上海圖書館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共計十六冊的影印本《張佩綸家藏信札》。2018年,經姜鳴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排印本《李鴻章張佩綸往來信札》。這些信札是清史研究領域的重大第一手資料,已經引起史學界的高度重視,有多篇相關學術論文發表。


《張佩綸家藏信札》(圖源|搜狐網)

《李鴻章張佩綸往來信札》(圖源|搜狐網)


回到我們開頭所說的司徒雷登日記。其實傅氏家族早在八十年代就將他們保管的部分文獻以各種方式提供給學界研究。司徒雷登1945年至1949年的日記經陳禮頌翻譯,傅涇波校訂,以《司徒雷登日記:美國調停國共爭持期間前後》之名在1982年由香港文史出版社出版,2009年由黃山書社再版。2014年,北大圖書館印行《夢回燕園:——傅海瀾捐贈司徒雷登書信選輯》。這些珍貴史料的公開,為相關研究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起到的效用遠超不公諸於眾的收藏。


當然,對於這些歷史文獻的合法持有者來說,是無償捐贈、公開出售,還是繼續收藏,都是其應有的權利。從學術研究的角度,我們還是希望這些歷史文獻能夠以適當方式公開,發揮它們的最大效用,不使明珠蒙塵。










【鄭重聲明】顏明關於司徒雷登日記、信件等文獻的聲明




後人捐贈張佩綸日記信札 稱"有隱私也可以解密了"


  一封近現代名人手書信札,在拍賣公司的估價動輒數萬元。若是張佩綸、李鴻章、李鴻藻、張之洞、王懿榮、柯逢時、陳寶琛、黃國瑾、于式枚等數十人來往信札計100餘冊4800餘通,市場價值是多少?身為張佩綸曾孫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張恭慶卻無意於求解這道簡單的乘法題。他說:「有些事情,不必非要和市場接軌。」


  今年初,張恭慶與其胞妹張怡、胞弟張恭慈向上海圖書館盡數捐贈其所藏曾祖張佩綸尺牘、日記手稿等珍貴歷史文獻。經上圖數月來的精心分類清點,初步完成編目工作。吳建中館長表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上圖所接受的數量最大、價值最高的歷史文獻捐贈。這批尺牘,揭示了晚清政壇大量內部運作的秘密。雙方於昨天下午舉行了捐贈儀式。


  張恭慶、張恭慈兄弟向本報記者 回憶了從收藏到捐贈的心路歷程。「幼年時我們家居住在靜安區南陽路70號,家裡有七口樟木箱,父母每年逢晴好日子便開箱整理、晾曬。父親張子美去世前囑託要將這批信件、手稿保管好,將來要妥善處理,我們才知道箱子裡是什麼。」從此,收藏的任務落在了第四代人肩頭,他們也戴起了口罩,在濃濃的樟腦氣味中清理近百年前的紙張信箋。歲月荏苒,三兄妹上了歲數,父親生前囑咐的「妥善處理」縈繞心頭——拍賣?早有商家尋上門來,起拍價是一組天文數字,但父母在抗戰期間舉家吃不飽飯的情形下都沒有賣過一張手稿,子女更不會將傳家之藏作價外流。整理研究?三兄妹都專攻理科,恐怕無法完成這項大工程。說也湊巧,2012年,張恭慶到福建師範大學講學,見到校圖書館專門修建的陳寶琛書室,念及外祖父陳寶琛「藏書於私不如藏書於公」的名言,他立刻和家人商量,「還是捐贈吧」。想法一旦明確,捐去何處,便也清楚了。早在1980年初,張子美就曾向上圖捐贈善本古籍449種3247冊,「現在把手稿和信札也捐給上圖,就配套了,也很自然」。張恭慶的胞妹胞弟對此也表示支持。


  信札捐贈後,自然會引起相關研究者的興趣。而此中不免涉及通信雙方不為外人所知的內容,作為後人想得開嗎?張恭慶思索片刻回答記者說:「寫信的人、收信的人、信中談論的人,已經全部是歷史人物。只要談論的事情客觀真實,哪怕涉及隱私,100多年過去了,可以解密了,讓世人評說吧。」(首席記者吳越)



【我查查看的檢索】

我的檢索圍繞著顏明先生所寫「三、2014年11月12日,傅海瀾女士授權(有正式授權委託書)我撰寫其個人傳記《大愛無疆》,該書已於2016年出版。」而展開,真的有這本書嗎?


一、在「」中進行檢索,提示「報紙」中有相關信息,顏明在2016年曾在《新民晚報》上發表一篇名為《傅海瀾印象》的文章,具體日期是2016年7月30日,A13夜光杯版。

二、《新民晚報》2005年至今的報紙均可以通過報社官方網站的歷史數據(https://xmwb.xinmin.cn/html/2018-12/31/node_1.htm)查詢。刊有顏明先生文章的這一版長這樣。

根據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可知

1.的確有一本書名為《傅海瀾傳》。即顏文開篇,「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謀劃,《傅海瀾傳》終於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拿到樣書,我便迫不及待翻閱起來。」 「 為了還原一段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我開始為傅海瀾出版傳記奔波。作家董煜女士為此專程到美國採訪,完成了《傅海瀾傳》的書稿。」

2.並沒有一本名為《大愛無疆》的書,如果有,也應該是《大愛無言》。即顏文所說,「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發起創始人之一、顧問餘慧文得知此事,欣然為本書題寫了『大愛無言』。」

三、到底是《傅海瀾傳》還是《司徒雷登和他的孫女傅海瀾》?豆瓣和讀秀均顯示有一本2015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司徒雷登和他的孫女傅海瀾》,但事實上,使用這本書公布出來的ISBN 9787532156795檢索任何的圖書館目錄,均指向了《傅海瀾傳》這本書。推測是出版過程中有些信息發生了變化,但並沒有重新申請ISBN。

四,《傅海瀾傳》長啥樣?我們或者到圖書館借一本,或者自己買一本。這種舊書,就優先查一下孔夫子網。在「已售」商品欄目中,很容易就查到了相關圖片。目錄顯示,顏明先生在本書中寫了一篇序《與司徒雷登先生的靈魂之約》。

【檢索總結】

顏明先生在《【鄭重聲明】顏明關於司徒雷登日記、信件等文獻的聲明》一文中所提及的信息「三、2014年11月12日,傅海瀾女士授權(有正式授權委託書)我撰寫其個人傳記《大愛無疆》,該書已於2016年出版。」,並不準確。並沒有一本名為《大愛無疆》的傅海瀾傳記,他所指的傳記應該是《傅海瀾傳》。

  題名  傅海瀾傳= The biography of Fu Hailan / 董煜著  並列題名  Biography of Fu Hailan  責任者  董煜著  出版項   上海 :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6  載體形態  199頁, [4]頁圖版 : 圖(部分彩圖), 肖像 ; 24cm  主題  傅海瀾, 1931- -- 傳記  主題  紀實文學 -- 中國 -- 當代  中圖分類號  I25  中圖分類號  K828. 5  ISBN  978-7-5321-5679-5 CNY38.00

【閱讀《傅海瀾傳》的收穫】

Calis館藏目錄顯示北京大學圖書館有《傅海瀾傳》一書。我今天趁上課前的一點點時間衝到了北大圖書館,經由專業圖書館員的多方指點,借到了這本書。從書架上拿下來時,我發現書還很新,保留了未被翻閱過的硬朗感。  

我快速翻閱了書中的內容,有幾點發現。

1.扉頁處的確有署名餘慧文的題字,「大愛無言」。

2.顏明為此書作序,《與司徒雷登先生的靈魂之約》。序後作者介紹指顏明系上海百老德育講師團名譽團長。

3.《傅海瀾傳》有非常強的可讀性,文筆和史實俱佳。因對傅海瀾女士有較長時間的觀察採訪,行文中也透露了很多細節。我就發現了一條可以補充到我的課件中。

傅海瀾女士後來成立了大華公司,主要經營就是進出口圖書,每年她都會和合伙人一起在全球各大高校收購舊書,然後再根據高校不同的需求進行銷售。這個大華公司後來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幫了很大的忙。《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歷時15年,於1993年出齊,共74卷。海瀾「為收集全世界的工具書四處奔走,照著中國開來的書單全球搜索,一批批買來,再一批批寄走。」

「傅海瀾女士:對你犧牲自己,為幫助我們租房子、請人義務幫忙、支付一切費用,並將購書的折扣給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支持我們的事業,我們是非常感謝的,我們將永遠銘記。」

這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後來寫給傅海瀾女士的感謝信,寥寥數語,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巨大的文化工程中既凝聚了幾千位國內學者的智慧,也勾畫了海外華人的無私付出。


相關焦點

  • 魂歸故鄉杭州——司徒雷登側影,認他鄉做故鄉
    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回到美國。此時的司徒雷登開始撰寫自己的回憶錄——《在華五十年》,自傳開篇 寫道:「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以中國為家,精神上的縷縷紐帶把我與那個偉大的國家及其偉大的人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 顏明談鑑藏:不要做古書畫的職業讚美家
    顏明:近現代以來,中國書畫鑑定的奠基人是吳湖帆先生,在2016年上海博物館舉辦【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的研討會上,由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先生提出來的學術定位,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認可。當代最著名的書畫鑑定家徐邦達先生,著作等身,實踐經驗和學術成果都很豐厚,但實際上他完全是受吳湖帆影響的,許多鑑定思想和結論成果都直接繼承自吳湖帆。
  • 非法出版發行「個人志」主犯獲刑四年 網際網路亦非法外之地
    唐某將自己撰寫的非法出版物,通過網店出版發行。湖北省「掃黃打非」辦公室供圖中新網武漢8月21日電(記者 應妮)漂亮的漆皮燙金封面、大量精美的插畫、沉甸甸的手感,可是仔細審閱後才會發現,這樣一本賣價高達135元的書,不僅沒有出版社出版書號,而且書中也充斥這大量色情細節。
  • 女孩非法出版發行「個人志」獲刑四年 出書夢不該這樣實現
    2017年12月10日20點32分,網絡小說《鮫人餌》最後一次更新。雖然第二天下午,這部小說的作者「深海先生」發微博稱「爬起來碼字,今天依然是黑鮫和師尊的戲份」,但新的章節再也沒有出現在網站上。直到幾天後,消息傳出,「深海先生」因涉嫌非法經營,在上海被武漢警方抓獲。「深海先生」是武漢某高校在讀研究生唐某的筆名。
  •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2020-08-19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史文獻上記載的真實的孫祿堂先生
    摘自《近世拳師譜》第65頁,1935年出版。 2、文獻二《北派國術家掌故》光緒時,有蒲陽孫氏祿堂,以拳勇獨步一時,舉世無敵。
  • 濰坊作家鄧華2018年出版四部新著作
    本書是鄧華將十幾年來在全國各地拍攝的15000多幅照片精選1000幅,配上100多首詩,著成的一本歷史文化專著。主要內容有全國各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名勝古蹟、人文遺產及自然風光,用最直觀的大量照片,展示了中華民族史詩般厚重的歷史文化,足以提高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審美價值。二、《醫門宗師黃元御傳奇》23萬字,小16開,雙膠紙印刷。
  • 涵養身心,倡樹「大愛無疆」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編輯:李錫巍 組版:李騰 校對:鄧超B03  本報濟寧12月21日訊(記者 孔茜 通訊員 張勇 丁夢依) 17日,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舉辦「大愛文化講堂」第五講,本次講座特邀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
  • 杭州下沙奧特萊斯向國家圖書館捐贈唐《陀羅尼經》等珍貴文獻
    饒權表示,金亮先生將自己的珍藏捐獻國家圖書館,是對國家圖書館堅持「傳承文明、服務社會」初心使命的支持,是公私藏家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切實舉措,國家圖書館一定會將這些珍貴文獻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我們熱誠地希望更多社會賢達參與到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保存保護的偉大事業中來,共同鑄就文化自信,以中華文化的發展繁榮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時間交替的新年,收錄一本鐘錶好書致意光陰
    在年與年交替、年代與年代更迭的時間點上,不如收藏一本關於鐘錶的好書,細細品讀,致意此刻光陰。揭幕制表傳奇恢弘之路《百達翡麗傳記》中文版作為制表行業的傳奇,自1839年以來,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不斷為鐘錶行業乃至人類社會帶來靈感與革新。
  • 索·恩2021年出版計劃 人物傳記、前沿話題(錦鯉倒計時1天)
    希特勒傳:獨裁者的一生[德] 託馬斯·贊德科勒(Thomas Sandkühler)這本書是對20世紀反猶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中心人物阿道夫·希特勒的最新研究成果4.轉眼又到辭舊迎新時節,索·恩推出新年錦鯉禮盒,一取吉祥幸運之願,二取乘風破浪之意,三取魚書往來之盼,向讀者真誠獻上一份2021年見面禮。索·恩錦鯉禮盒從品牌成立近三年來的已出版圖書中精心挑選了6本好書,它們雖然小眾,卻有獨特的魅力,一定可以為您的書架增添一道與眾不同的風景:
  • 文史學者劉夢溪先生新著《王國維與陳寅恪》出版
    近日,著名文史學者劉夢溪先生新著《王國維和陳寅恪》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王國維與陳寅恪》是夢公(學界對劉先生的尊稱)「王陳並治」的結晶,是三十年辛苦經營的傾心之作。王國維為何以五十歲的盛年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陳寅恪緣何在晚年轉而「頌紅妝」撰寫《柳如是別傳》,本書在鉤沉索隱各種材料的基礎上提出了新說。圖:新書實拍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王陳關係最近,蓋因氣類相投也。
  • 京劇珍貴資料《郝壽臣臉譜集》出版始末
    《郝壽臣臉譜集》出版於1962年。這部既完全恪守舞臺臉譜勾畫和扮裝規範,又有詳盡勾臉程序、手法及經驗法度的藝術專著,是郝壽臣先生在數十年舞臺實踐中砥礪磨光、不斷創造而形成的郝派藝術的組成部分。序文寫就後,又委託許姬傳先生恭楷譽錄,鈐上印章。兩個月後,梅先生就與世長辭了。又過了兩個月,郝壽臣先生也駕鶴西去,遺憾的是,郝壽臣先生最終未能親眼看到自己多年的心血結晶,這本「迄今為止,已經出版的臉譜集中最成功的一種」(《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語)。
  • 中國教育電視臺《大愛無疆—全國青少年春節聯歡晚會》視頻展播,童星大道四位優秀學員在晚會中表現出色
    童星大道官方  由陳耀東總導演,星光演義國際傳媒傾力製作的《大愛無疆全國青少年春節聯歡晚會》於2016年1月31日完美收官
  • 通訊:救死扶傷 大愛無疆——記疫情下的中國援衣索比亞醫療隊
    新華社照片,阿迪斯阿貝巴,2020年8月19日 (海外抗疫故事·圖文互動)(1)通訊:救死扶傷 大愛無疆 ——記疫情下的中國援衣索比亞醫療隊 8月17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附近的蒂魯內什-北京醫院,中國第21批援衣索比亞醫療隊隊員給患者看X光片。
  • 珠海附加補充醫療保險「大愛無疆」項目「愛健康」發布會
    2020年12月17日,珠海市醫療保障局聯合珠海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珠海市社會保障(市民)卡中心、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珠海分公司),在珠海市電視臺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珠海市附加補充醫療保險「大愛無疆」項目「愛健康」行動》方案。
  • 《鳳穿牡丹》:大愛無疆
    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戰亂紛飛的民國初期蘇州刺繡世家鬱府和北平紡織望族霍府兩大家族,圍繞「鳳穿牡丹」這一刺繡絕技傳承與超越展開了一場爭奪,在經歷了一場興盛衰落,聚散紛爭,家國變遷之後,鬱霍兩家終於終於放下了恩怨情仇,領悟出了「鳳穿牡丹」的大愛真諦。
  • 《鳳穿牡丹》:大愛無疆
    這部電視劇講述了戰亂紛飛的民國初期蘇州刺繡世家鬱府和北平紡織望族霍府兩大家族,圍繞「鳳穿牡丹」這一刺繡絕技傳承與超越展開了一場爭奪,在經歷了一場興盛衰落,聚散紛爭,家國變遷之後,鬱霍兩家終於終於放下了恩怨情仇,領悟出了「鳳穿牡丹」的大愛真諦。
  •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獲贈張元濟手跡等珍貴史料
    《文賦》行楷軸,以及一批世界書局相關的珍貴史料文獻。此外,本批捐贈的珍貴史料文獻還包括沈思期代表世界書局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的函、1948年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現任董事及監察人一覽表》、1949年世界書局總管理處職工名冊、世界書局臨時管理委員會清估小組會議記錄等,共計五件。
  • 菊圃寶冊《尚賢閣珍藏民國孤本臉譜圖典》即將出版 收錄珍貴譜式600餘幅
    《尚賢閣珍藏民國孤本臉譜圖典》繪製於民國時期,出自內行手筆,共收錄臉譜600餘幅。這部臉譜圖典是天津收藏家車志強先生30多年前偶然所得,因無法考證繪者,車先生即以自己的堂號「尚賢閣」為這部孤本文獻定名,珍存至今。多年來,車先生不斷聯繫出版單位,希望使這部堪稱「菊圃寶冊、臉譜珍籍」的煌煌巨製重光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