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不但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創造了偉大的軍事業績, 且對後世軍事思想產生重大影響
1、孫武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世界第一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中國乃至東亞軍事學之父,帥三萬步卒入郢,創造了軍事史上罕見的奇蹟。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2、吳起亞聖,其治軍思想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戰國第一名將 軍政兩道奇才,戰國早期改革家之一。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3、李靖唐初第一名將,《李衛公兵法》與《唐太宗李靖問對》的作者。騎兵戰天才,其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間接導致了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東羅馬帝國的滅亡(中國一勝利西邊就倒黴,定式也)。4、少了個成吉思汗,但老成是中國人麼?可議。至少多數老外不這麼想 。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遊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宋開禧二年(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徵服戰爭,徵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宋寶慶三年(1227年)在徵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II、半人半神的名將
4、韓信漢初第一名將,西漢的實際締造者(劉邦老兄,晚上別掐我)。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張良) 。(說實話,老韓實在很勁,但考慮到其缺乏國際影響,兵法也沒傳下來,只能委屈了。而且,老韓最惡劣的影響便是背水陣在後世成就了無數的失敗者,與空城計有異曲同工之妙)ps:垓下之戰與小西皮阿擊潰漢尼巴的扎馬之戰同年,這年好是熱鬧,奠定兩個帝國,上帝不嫌忙啊?5、李世民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瞥了我一眼,繼續喝酒),有史以來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譽為中華帝國第一明君。但考慮到其手下眾多名將的助力,且晚節不保,之前的戰績也不是毫無可議。居韓信之下,宜也。
6、嶽飛長勝的名將,以少勝多的行家裡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掙下了和談的資本,雖然他本人不這麼看。可謂韓信後身(結局也差不多,可見好人做不得)。其嶽家軍組織嚴謹,開後世軍閥部隊先河(別打我,客觀影響,客觀^_^!)
嶽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嶽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評語。
嶽飛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7、劉秀東漢開國皇帝,昆陽奇蹟的創造者(但史家考證其疑點甚多――譬如綠林軍兩大巨頭在場,劉秀一介小卒有何決策權――水份多少不知也,且得天災(暴雨狂風)人禍(難為王莽湊齊這麼些曠世草包之助,不免有些僥倖)。許多勝利的指揮者,也是不少敗仗的製造者。並考慮到其麾下名將的因素,列名第七
8、曹操魏國開國皇帝,《孟德新書》的作者。與光武帝有異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戰勝得實在僥倖,有天上掉餡餅之嫌。常勝將軍兼多敗將軍(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除去官渡。赤壁漢中並皆敗陣),其戰績不如光武,故列第八。9、陳慶之南北朝第一名將,小陳似乎比兵聖嶽聖還囂張,帶著七千白騎便殺入了洛陽,期間陷城四十七,北魏數十萬大軍皆潰。(本以為田中芳樹做廣告,翻了《南史》、《梁書》,信矣)雖則晚節不保,但考慮到純屬不可抗拒力(發洪水),且回到梁朝便以一萬兵力全殲侯景的七萬大軍,只剩他老哥一個,列為第九當無愧。(小陳和嶽聖一樣攤上這麼個主子,功業不濟,命也)花絮:當初,毛爺爺在讀《南史.陳慶之傳》熱血沸騰,擲書而起。
10、柴榮五代十國唯一的英主,北宋的實際締造者――可惜命苦,為人作嫁衣了。一生南徵北討,數年內一統北方。且大敗遼人,收復燕雲十六其二,可惜在策劃大規模北伐之時病故,大業終為趙匡胤所篡――且篡得實在不咋樣,瞧瞧宋太祖太宗哥倆在北頭的表現就成了。這十位梟雄影響頗廣所以排入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