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平臺化的浪潮已經影響了汽車媒體的方方面面,伴隨著業內亂象的滋生,如何選擇更大的格局,把握好媒體潮流的方向,對平臺和內容進行得當的取捨,是每一個運營者應該謹慎思考的問題。
分享嘉賓
吳佩:《吳佩頻道》創始人
我之前做過兩本紙刊:《汽車導報》和《汽車雜誌》,以及做過一個新媒體公司「啊車」。經歷過多少老媒體,就理解多少新媒體,這是今天我站在這裡和大家分享的原因。
而今,隨著傳播形態的變化,我們所處的汽車行業的新媒體也不可避免出現了亂象,我們把介質當做是新媒體的全部,把社交媒體和新媒體混為一談,汽車之家是電商,而滴滴現在是媒體了,KOL不再是Key Opinion Leader而是King of Low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本該嚴肅對待的一些內容,在我們行業裡用低智化的閱讀進行了一番包裝。
一個字,亂。
● ● ●
平臺化是當下媒體不可逆轉的趨勢
渠道為王還是內容為王?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不必要討論的話題,因為流量走向哪裡,媒體就走向哪裡。我們今天所處的機會是,平臺化的風口即將到來。
我們的行業有五個平臺正在成為新的傳播介質。閱讀類移動App、汽車之家等垂直PGC平臺、微博、優酷、喜馬拉雅等視頻音頻平臺,以及我們熟悉的微信。
微信公眾號正在替代雜誌, UGC、PGC、OGC(用戶原創內容)開始整合垂直資源,閱讀類移動APP相比傳統門戶有更強的參與度……一切一切都向我們表達一個趨勢:讓平臺屬於平臺,讓內容屬於內容。
有人說,今年是PGC元年,我想說的是,內容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是:不再是平臺的附屬品。今日頭條、騰訊自媒體、新浪自媒體計劃、汽車之家PGC計劃等都驗證這一觀點。
我們都在參與社會分工,從刀耕火種到現在我們坐而論道。媒體也在分工,一方面承載媒體的平臺在進行著「分工」,有人在做高的內容,有人在做低的內容;另一方面內容和平臺之間也在分工,做平臺的專注於平臺,做內容的專注於內容。
未來汽車類媒體的形態將是一種融合的內容生產方式,最頂層品牌內容基於自採,其次基於OGC、PGC和UGC,自媒體深度參與其中,而底層的新聞內容和常規內容由其自身來生產。
所以,平臺和內容本質是依存關係,只是當下平臺發展太快了,以至於內容跟不上,於是稀缺的就是內容了。
吃雞蛋,是不是一定要養雞?傳統媒體人是很害怕把渠道交給別人的,長久以來傳統媒體人缺乏對渠道的安全感。但我想說的是,我們當年幹傳統媒體也不見得有多少安全感啊,只要停掉了浦東機場的特殊推廣費,我們就不可能出現在機場,只要停掉了上攤費我們就不可能出現在書報亭。
我們今天的傳播依然基於這樣一個模型:基於信息傳遞,廣告主B向消費者C提供反覆的信息,我們引導他們的消費。然後媒體M站出來說:我能代表C,我可以替C端說話,於是媒體誕生了。但有趣的是,媒體把大量的利潤留給了各種A(Agency)。這個模型到現在值得反思了,當B在制定傳播策略的時候,A和M的溝通能變成一篇稿子、一張圖片,當M開始影響C的時候卻發現C端已經不如當年聽話了。
所以,機會點出來了,一批新的渠道,正在聚集流量,只要抓住他們,我們是不是就得到了機會?
● ● ●
新媒體會帶來潮流方向的轉變
我不敢妄談潮水方向,但我看到了三個趨勢,這三個趨勢是:
1.個人影響力正在替代媒體影響力,並呈現出品牌化的發展方向;
2.以前的傳播裡每個媒體都是一臺推土機,但是現在來看,推土機的效率完全跟不上定向爆破的速度;
3.我們延續多年的表達方式,現在統統要被打破了。
平臺,是實現這三個趨勢最好的方式。這是機遇。
我想從內容、運營、社群和產品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進程。
● ● ●
內容打造品牌
先說內容,我們需要用內容來打造品牌。
我們需要用新的內容思維來打造新的品牌,而不能再在老媒體的故紙堆裡跟自己較勁,這就像是十八歲少年那樣,證明「我還能」,是不成熟的表現。但我要澆一盆冷水:自媒體並不能承擔起平臺時代的內容生產,內容必須由組織來製造,並且帶有強烈的品牌特質。
這個掃興的觀點一定會被人罵毒舌,恕我直言,大部分自媒體的主體依然是當年的記者,我不是偏見,而是說一個記者的視野裡更多是業務,而不是商業模式、團隊構架、部門分工等,受制于格局、膽識、戰略等,他們在風口飛了一段時間後,又要面臨下一個問題:飛向何方?
我們看到,藍鯨也罷,水皮也罷,能在新媒體裡折騰成大自媒體的,依然是當年的主編和總編們。
我記得之前做雜誌的時候,我可以保持和讀者的距離,每次微博上有讀者挑我錯別字,我的做法都是把他拉黑,因為我覺得他很無聊,因為他明明能讀的懂,卻挑戰我們做雜誌的權威,因為我不需要互動,一互動,我的神秘感就沒了。那個時代裡,我說你聽就夠了。
後來我們做新媒體,我們都保持著內容更新的頻率,只要讀者不嫌我煩,我都儘量展示我的喜怒哀樂,因為我需要有血有肉的個人形象,我甚至會故意留出十個錯別字等人在微博裡罵我,每一次他們罵我,都替我完成了一次傳播,這時候我在演,他們在看。
我們最終會回到一個品牌的內容裡去,靠品牌的聚合力,讓他們和我們在一起,我搭平臺的,你們來玩。我相信,生產內容的一定是一個組織。
● ● ●
信息是無法聚合社群的,但利益可以
說起運營,我想說的是KPI真的是運營出來的,平臺千差萬別,我不展開細說,我再拋一個毒舌觀點:百萬獎勵能籠絡的不過是低端自媒體,對於高端內容生產者,一句靠譜的承諾就能換來千萬個「百萬」。
只可惜,我們目前的情況是,汽車行業的內容運營,我只看到了約炮和包養的關係,一些平臺的想法依然是:我可以整合你,而絕不願意被你整合。我們需要的是更開放、更合作的關係。這才能長久。
最終我們會走到社群,因為我們希望改變我們和受眾的關係。
我們都讀過黎萬強的《參與感》,可我們也總覺得這似乎和汽車行業並不能對接。我今年會開始做安利,並不是我要給大家賣東西,而是我很好奇安利的構架。我相信信息是無法聚合社群的,但利益可以;利益不解決良性發展,但品牌情懷可以做到。
我們今天做媒體,是為了有一天不做媒體。我們早晚需要有自己的可控渠道,但那時已經是「出媒體化」,不再是媒體。
- The End -
以上內容使用新榜編輯器發布。新榜編輯器,多平臺一鍵分發、海量在線圖片搜索、大數據幫你了解「什麼值得寫」、豐富的樣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國最好用的編輯器。
| 新榜熱文 |
代認證 | 大神keso | papi醬拍賣
友誼小船 | 網紅排行榜 | 評論區網紅
網紅報告 | 57例融資 | 山寨號
白皮書 | papi醬 | 短視頻風口
QQ百萬粉絲 | 投資石榴婆 | 石榴婆說
特稿大電影 | 選題之源 | 視頻自媒體
形勢分析 | 閱讀來源 | 政商參閱
政治第一 | 十萬點讚 | 頭條紅利
本地號運營 | 爆文分析 | 投資觀點
奇女咪蒙 | 展望2016 | QQ公號
公號買賣 | 侵權投訴 | 魯豫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