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扯貿易戰了!美國和印度聯手在玩更大的局

2021-01-18 槓桿遊戲

摘要:美國部分企業,需要他們的祖國為其撐腰

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撰文|張銀銀

似乎,中美貿易戰就要開打。

美國當地時間8月14日,Donald Trump加大了在貿易領域對中國的施壓力度,要求助手們研究對中國「不公平地」獲取美國高科技的做法,採取制裁的可能。

這是他上任以來,首次對我國採取正式的貿易行動。在此之前,他一直說我國存在不道德技術和商業行為,在競選期間一再說要從貿易上制裁我國。但上任大半年以來,其實他一直是嘴炮居多。

而其此次籤署的指令背後充滿矛盾。籤署這份文件之前3天,他和我國老闆通了電話。此份備忘錄更是拖延了長達一周才籤署,他一直在等待聯合國以及我國,對朝X出臺新的制裁措施。

恰好,就在這個周一,我國宣布將禁止進口朝X的煤炭、鐵和海產品,此舉是為了執行聯合國針對朝x核武器計劃的制裁決議。

Trump真是得了便宜立馬翻臉不認人。槓桿遊戲注意到,此舉背後,Trump還深埋了好幾處危險、討巧的槓桿,以期讓自己和美國獲益。

1、中美貿易戰幾無可能,但姿態是一定需要的

最新的消息,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6月份,我國持有美國國債較前一個月增加逾440億美元,至1.147萬億美元。日本持有美債減少205億美元,至1.09萬億美元。

我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上一次中國成為美債最大持有國是在去年10月。

與此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過去三個月來走強。其實,人民幣企穩、美元弱強,這對美國貿易順差是有利的。美元適當強,能夠吸引資金回流美國;弱強,又利於美國商品和貿易出口。加之Trump一再強調美國優先,賣力吸引製造業回流,客觀來說,目前的美國貿易形勢並不算最差。

更不用說,中美之間的貿易總量之巨,工商業來往之密切。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貿易上,誰都有牌可打。

拋開大局觀不談,技術和時間層面,這份備忘錄,只是要求研究對中國「不公平地」獲取美國高科技的做法,採取制裁的可能。不開玩笑,按照美國人的程序和套路,一研究動輒就是一年,然後再要考慮是否對華制裁,走法定程序,Trump第一個任期,差不多到時就過大半了,甚至尾聲。

可隨便怎麼說,資本市場最怕中美不和,還是讓一些人嚇尿。

圖1.美國收入佔比較高的A股公司 資料來源|wind、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製圖|網易研究局

有機構就做了100家美國收入佔比較高的A股公司清單。槓桿遊戲當然認為,影響一定是有的,摩擦增加是必然。對做生意而言,這就是成本。

有意思的是,在Trump考慮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貿易政策之際,我國卻極為克制和開放。商務B的表態是,我國政府一貫注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並呼籲美國在貿易問題上保持合作。絲毫未提報復言辭。

勢態完全還在掌握中。而Trump明知不可為,卻要這麼做,一方面是兌現競選承諾;另一方面,則是其試圖利用中美貿易矛盾,來擺脫國內的困窘,以及其他國際衝突的難以處理。

所以,我們至少可以把Trump籤署備忘錄,劍指中國智慧財產權政策,貌似要打貿易戰,理解成一個不吃虧的姿態。

2、美國部分企業,需要他們的祖國為其撐腰,Trump因此可以獲得不少國內支持

除此之外,Trump此次精準打擊我國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問題,也是為一些美國企業撐腰。

近年,我國大企業、巨頭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位置越來越明顯。這完全不同於過去。彼時,我們以低端加工業為主,美國、歐洲企業則更多處於產業鏈的上遊。這是一個完美的平衡,衝突極小,大家都獲益。

而今天,我國技術進步、資本積累也超乎想像,謀求世界產業分工中的更高地位,是為必然。比如我們提出了對標德國工業4.0的「中國製造2025」,在AI、晶片、機器人、面板、消費電子等領域,大有後來居上的意味。

這些領域的進步,一是靠買技術,二是合作共享、研究技術,三是自主研發。不少領域的美國大企業要在我國做生意,必然就要接受合作、合資。

在一些美國企業眼中,與我國企業公開的合作或私底下的做法,讓他們的技術流失。但他們又沒辦法,要換取我國市場。

譬如,此次出席Trump對華智慧財產權政策調查備忘錄籤字儀式的,就有美國軍工巨頭雷神(Raytheon Co., RTN)首席執行長Tom Kennedy。他一直批評我國竊取智慧財產權。

WSJ報導的細節顯示,Trump籤完字後,把筆遞給了Kennedy。Kennedy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對Trump採取必要措施,保護美國國防工業及整個國家的做法表示讚賞。

而美國分析人士注意到,與白宮舉行的其他類似活動相比,參與其中的公司非常少,尤其是在抱怨聲音極其普遍的情況下。原因之一是,許多公司擔心受報復而對投訴猶豫不決,這凸顯出展開調查的難度。

那麼,白宮要調查捍衛美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很多企業接下來是否配合呢?

整體而言,美國主要利益團體是支持Trump此舉的。

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要想讓美中關係為兩國帶來互惠的增長,美國企業就必須享受同樣全面、安全的中國市場準入待遇,就像中國企業已在美國市場享受的那樣。同樣重要的是,中國必須停止強迫技術轉讓並在中國保護外國智慧財產權。」不過美國商會也敦促川普「謹慎行事」。

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Senate Finance Committee)主席、共和黨人奧林哈奇(Orrin Hatch)稱,瞄準中國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做法,是「朝著要中國負起責任邁出的有力的第一步」。

其實,Trump也只是個姿態,要真想打貿易戰,還搞什麼調研研究一年以上?但槓桿遊戲認為,就是一個姿態,起到的槓桿效應是明顯的。

也不否認,Trump政府比前幾任政府更重視這個問題,對一些美國企業而言,是個好的開始。只是,今天美國和美國企業面對的我國和我國企業,已經不同以往。我國正在謀求更高的世界地位,自然包括各大領域的企業地位。

3、除了貿易上針對我國,在捍衛美國經濟、政治影響力方面,Trump已經在打組合拳

1、針對我國智慧財產權政策的貿易調查同時,Trump要求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他希望對美國更有利。

2、一方面貿易上向我國施壓,另一方面朝X危機上爭取我國的合作。在我國的協助下,聯合國對朝X出臺新制裁措施,並施行。

實際上,此次美朝對峙,已經快到臨界點,危險一觸即發。而遊戲升級,我國必須出來應對局面,畢竟,發生戰爭,或J家覆滅,一些事情不確定。所以,形勢越緊張,對我國的壓力越大,我國主動去化解危機的動力也就越足。

最終Trump以通牒收尾,逼著遊戲升級。美中朝都各有各的被動,但根本上Trump自信,逼到萬一不怕打。底氣,讓美國在此問題上或許扳回一局。

3、聯手印度,牽制我國。就在中印J隊持續在洞朗地區對峙之際,印度政府於當地時間上周三(8月9日)宣布,對93種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反傾銷稅。

和中美貿易一樣,中印貿易中,印度也是赤字方,500億美元左右的出超。而印度的經濟增速迎來較好時光,這位總L準備大幹一場,但印國內通脹及其他危機不斷。貿易和邊界紛爭,配合美國的支持,可以轉移其國內注意力。

客觀而言,槓桿遊戲覺得,如果沿著當前軌道行進,印度未來一定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老大和老三合作,看不慣老二,是正常的。

顯然,朝X、印度問題等會長期困擾我國。就看Trump接下來的牌怎麼打了。

「槓桿遊戲」文字類已入駐以下平臺

微信公號、天天快報、大魚號、一點資訊、網易新聞、百度百家、新浪財經頭條、今日頭條、界面、財新網、知乎、搜狐新聞、WiFi萬能鑰匙、脈脈、新浪微博、房產圈、環球老虎財經、雪球、同花順財經等

「槓桿遊戲」音頻類已入駐以下平臺

喜馬拉雅FM、考拉FM電臺、蜻蜓FM、懶人聽書、荔枝FM、企鵝FM、鳳凰FM

「槓桿遊戲」問答類已入駐以下平臺

分答、問房

分享,也是另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相關焦點

  • 逃離貿易戰:直擊臺商的遷徙!
    去7天,臺灣CEO們發出異常警訊……當世人看著貿易戰打打停停,快要信息痲痺的時候,身處經濟最前線的企業家們,已在為「最壞的時刻」做準備。「這時候別講成長,先講生存!」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在一場20多位CEO的聚會裡,直言他已精簡1成人力,若「訂單掉一半,也要能活!」
  • 一個打不贏,兩個一起上,美國印度又打中國壞主意,還沒長記性?
    印度一直是美國「印太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美印不僅極力搞好兩國關係,還試圖「聯手」對抗中國。據印媒報導,美印最近舉行了第三次「2+2」會談,雙方外長、防長在印度首都新德裡舉行了對話,印媒將這場會議描述為:美國大選前,美印共跳的一支華爾茲。
  • 唱「我在東北玩泥巴」的印度歌手,要去監獄玩泥巴了
    其實唱這首歌的印度歌手達雷爾·馬哈帝是一位流行歌手,作品在全世界影響力都很大,尤其是在美國。《Tunak Tunak Tun》在美國成了網絡爆款,年輕人爭相模仿MV中的印度舞蹈:視頻網站Youtube截圖不過最近外媒傳來一則消息,這位印度流行歌手可能要去監獄玩泥巴了。
  • 《Stone小百科》美國打貿易戰,圖了個啥?
    《Stone小百科》美國打貿易戰,圖了個啥? 2018-09-27 18:01 (原題為《<Stone小百科>--美國打貿易戰
  • 郭臺銘示警貿易戰恐全面開打,鴻海再度陷入市值保衛戰
    作者|芯科技    校對|詩詩集微網·愛集微APP,各大主流應用商店均可下載芯科技消息,鴻海董事長郭臺銘3日召開記者會,表達中美貿易戰恐將全面開打,甚至可能釀成戰爭,引發投資人擔心鴻海能否逃過一劫的疑慮,壓抑鴻海早盤再度陷入市值1萬億元新臺幣的保衛戰。
  • 川普的貿易戰成功了嗎?4年為數不多的「功績」,如今又成大選熱點
    眼看距離美國大選最終投票日僅有兩周不到,這個讓整個美國社會上上下下都吵翻天的老問題又被美國人拿出來說事了。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次至少美國的相關業內人士終於達成了一項共識:貿易戰雖然被川普本人視為「功績」,但其實是一柄雙刃劍,美國民眾和經濟在部分領域受惠的同時,卻也在別的領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 日美貿易戰:日本若戰勝美國會如何?現在的世界大國是誰?
    據悉,日美貿易戰:肇始於1960年代,激化於1970年代,高潮於1980年代,從60年代一直打到90年代初。90年代中期之後,大型貿易對抗基本偃旗息鼓,背景是日本已經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的深淵,美國憑藉信息產業再度繁榮。日本輸了這場貿易戰關鍵:日美的廣場協議。假設日本穿越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會如何?
  • 貿易戰中國自古有之
    近年來,中美貿易戰越打越激烈,美國的出爾反爾,毫無誠信可言,讓更多的國人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同時全國上下也做好了打貿易戰的準備。2018年6月15日,川普宣布將如期在7月6日對總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
  • 中美貿易戰,究竟是為何而戰?
    一開始,川普以鋼鋁恐嚇,整個世界都戰戰兢兢,巴巴的跑去和美國搞貿易談判,除了中國以外,日本表現的也比較強硬,它強硬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和美國搞貿易談判吃過虧嘛,比如廣場協議什麼的;第二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都是些特殊鋼鋁,美國造不了。
  • 美貿易戰變本加厲 中國將有力反制!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發起貿易戰,違背市場規律,不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傷害中美兩國人民和企業利益,傷害全世界人民利益。中方的應對既是為了維護和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也是維護和捍衛自由貿易體制,維護和捍衛人類共同利益。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中方都將按照既定節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推進改革開放,堅定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
  • 中美貿易戰再升級:看美國寶寶如何懟川普!
    因為這段鏗鏘有力的中國聲音,「新聞聯播」一時登上熱搜榜首。至此,我們對於貿易戰的態度已經十分鮮明,而作為戰端挑起者的美方,又是如何反應的呢?《紐約時報》也在第一時間刊登了中國將對美國進行加徵關稅的反制措施的報導。
  • 美國甩給印度一難題:大國二選一,為何最終還是在為難自己?
    而現在,印度又想走土耳其的老路,美國又會如何制裁「土耳其2號」呢?在美國對土耳其實施制裁之後,美國駐印度大使肯尼思·賈斯特(Kenneth Juster)說,美國法律允許對那些購買俄羅斯武器和非美國及其盟國生產的武器合同的國家,實施嚴厲制裁。對此,賈斯特要求印度在購買俄羅斯S-400或與美國建立關係之間做出選擇,一旦選擇前者,印度將會受到懲罰。
  • 日韓博弈或為中美貿易戰縮影?
    作者:螳螂 來源:開盤叮叮2020年,是風起雲湧的一年,除了疫情之外,中美貿易戰就是國際局勢的絕對主題。在主角整裝待發之前,日韓則先來了一場貿易戰預演。在日韓貿易戰中,作為弱勢方的韓國成功逆襲日本,這對於同樣處於弱勢方的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
  • 宿敵對決:若韓國和日本開戰,誰的勝算會更大?
    2019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主動出擊,挑起貿易戰,結果一招「鎖喉」,卡住了韓國財閥的「脖子」。韓國和日本的關係越來越差,如果韓國和日本打起來,誰的勝算會更大呢?很多人認為,韓國不是日本的對手。韓國和日本雖然都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小弟」,但是誰都很清楚,美國在日本駐軍,不是日本花錢請來的。
  • 熱映丨《大黃蜂》《奎迪.英雄再起》《來電狂響》《海王》《印度暴徒》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9-01-04(中國大陸) / 2018-12-21(美國)片長: 114分鐘又名: 大黃蜂大電影 / 大黃蜂獨立電影 / 變形金剛外傳:大黃蜂 / 變形金剛外傳大黃蜂 / Brighton FallsIMDb連結: tt4701182 本片故事設定在
  • 美國打貿易戰,是有歷史前科的
    那美國是啥性格----典型暴發戶,做生意不肯吃虧,一吃虧就找人麻煩。為啥那麼說,來來,我們來說下美國大蕭條前後的歷史中美國兩次使用關稅大棒,你就會發現,其實老美打貿易戰是有前科的。一、柯立芝繁榮的關稅保護想一戰當年,美國其實還是個沒錢的小弟弟。但是他們抓住了一戰的機遇啊。跑到歐洲,誰也不想得罪,就想保持中立,兩頭賣武器澆油,打發戰爭財。
  • 9.24美國【局內人2】美國聯儲局被一幫厲害又聰明的賊給搶了
    類型: 動作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9-09-24(美國)片長: 105分鐘又名: Inside Man 2IMDb連結: tt7832848局內人2的劇情簡介 · · · · · ·  丹澤爾·華盛頓、克裡夫·歐文、朱迪·福斯特主演,斯派克·李執導的
  • 貿易戰兩敗俱傷,媒體戰溝通雙贏——關於「孫子說法」的說法
    水皮雜談     一家之言     兼聽則明     偏聽則暗中國時間5月30日世人關注由美中貿易戰而引發的一次媒體交鋒。美國FOX電視臺和中國CGTN電視網兩位女主持通過4G進行了一場唇槍舌戰。由於事先已有她倆在社交網絡上打了幾個回合,加之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廣告效應」,多數人都將此視作為美中貿易戰導致媒體戰的開端。誰勝誰敗?眾說不一。都說貿易戰是兩敗俱傷,川普發起貿易戰時明知如此,但他更相信「媒體戰」全是贏家-沒人會自己打臉認輸。川普2016選戰策略之一就是,「All news is good news」(任何新聞都是好新聞)。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近期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稱,即將上任美國總統一職的拜登曾經表示過,他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琦或將把矛頭指向中國不當貿易行為。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
  • 印度汗顏、美國很慌!
    相比於美國、俄羅斯和印度等國的被打臉,中國的嫦娥五號可謂是最漂亮的以行踐言!不禁要問,16年前,相對落後的中國航天人許下的諾言都兌現了,為何早有成功經驗的美國反而被打臉?到這份上,你還會跟我扯GDP?」所以,中國會爭,美國更會爭,連印度都在爭(吹牛)!美國在1969年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雖然意義重大(美蘇爭霸天平上的重磅砝碼),不過,阿波羅登月前後燒掉了2000億美金,代價太大,令美國一度「望月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