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貿易戰:直擊臺商的遷徙!

2021-02-07 芯榜


近日,郭臺銘稱若被大陸關廠「關就關誰怕誰」,被媒體解讀為郭臺銘富士康將撤出大陸。郭省長被外界一番解讀後,不得已今天發文稱不會撤出大陸。(撤離大陸?富士康突發聲明!)



去7天,臺灣CEO們發出異常警訊……


當世人看著貿易戰打打停停,快要信息痲痺的時候,身處經濟最前線的企業家們,已在為「最壞的時刻」做準備。


「這時候別講成長,先講生存!」臺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在一場20多位CEO的聚會裡,直言他已精簡1成人力,若「訂單掉一半,也要能活!」


「這次是兩隻大象打架波及到你,當然比較嚴重!」郭臺銘解釋他預言將有「比金融海嘯更大的海嘯」理由。


「影響會是全面性的。」臺塑董事長林健男擔心美中僵持不下的後果。


「現在進入系統性經濟危機的狀態了。」更嚴峻的看法,來自全球最大汽車飾件製造商秦榮華。


逾百家代表性企業調查,高達46%告訴我們,情勢「與金融海嘯時一樣嚴重,甚或更嚴重!」


5月底,美國總統川普加開多個戰場,先威脅對墨西哥分階段課徵25%關稅,又決定終結對印度的關稅優惠。雖然墨西哥很快就在移民問題上讓川普滿意、取消關稅令,但這些動作已顯現出,川普的目標不只中國。


6月9日,G20財長與央行總裁們在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直指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加劇。與會代表說:「會議室裡每個人都認為貿易緊張情勢威脅成長,」除了美國政府。國際貨幣基金(IMF)也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將因此少掉0.5個百分點。

金融海嘯時互助,現在卻互相傷害


「川普不是只打中國,他打全世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曾博升轉述,美國資誠(PwC)貿易政策分析主管麥肯雷(Scott McCandless),早就建議企業界必須認清這個事實,他認為,企業面臨的將是一場4年到6年以上的硬仗。



每年供應全球超過1/3新車零組件的敏實集團創辦人秦榮華比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全球採合作模式,是「你幫我、我幫你」度過危機,中國還推出人民幣4兆元投資計劃創造需求,對全球經濟復甦有很大幫助。但現在完全是「互相傷害的模式」,跟金融海嘯時不一樣。


「我這國的東西不賣你,你就要想其他方法,培養自己的供應鏈,等到事情過後,我想再賣東西給你,也沒辦法了。」他預言,一邊不能賣,另一邊為了培養新供應鏈,將成本墊高,最後大家都沒有利潤。這將帶來供應鏈重組,「反正這波就是會很長時間,大家都別想賺什麼錢。」


資誠創新整合公司董事長劉鏡清也同意,這是場長期抗戰。


根據他對臺商們的觀察,前一波美對中關稅課10%,有些客戶還願意跟臺灣供應鏈對半分攤,但增為25%時,這些國際客戶改要求臺灣供應鏈自行找產能轉單,自己想辦法解決。


他舉例,有家零組件廠的客戶,仁寶跑到越南、緯創到菲律賓、和碩回到臺灣,變成要同時供應這3個地方。供應鏈過去都在中國,很短,現在拉得非常長,不只新增海運、關稅等程序和成本,海運時間也讓備料、在途存貨都變高。


組裝廠也一樣,有臺商原本生產基地在東莞,為了避開銷往美國所增加的關稅,把半成品運到馬來西亞加工生產,在途存貨所積壓的資金大增,運費增加了10%,「這10%對於這些(美國客戶)大廠來講,那是你的事。現在這一波你要小心了……,長期(企業經營)成本都會增加。」劉鏡清說,對於一些低毛利的企業,壓力很大。


逃離美中貿易戰場,富士康、仁寶、瑞軒等大廠搶進北越


去年5月31日,特地選在中國蘇州市的香格裡拉酒店,他席開8桌,宴請所有瑞軒中國蘇州廠經理級以上的陸籍幹部。席上,他先幹為敬,謝謝大家16年來的共同努力,然後,感性又難捨地向大家正式宣布:「不是傳言,瑞軒是真的要去越南設廠了。」


不只瑞軒,過去一年來,只要被列在中美貿易戰課稅清單上的中國廠商,都面臨和瑞軒同樣的緊繃壓力:外有營運上的課稅時間進逼,對內不只要面對中國員工的浮躁情緒,許多公司甚至還要面對中國地方政府的各種「留人」招數。


說是留人,更多是百般刁難,查稅、各種巧立名目的檢查事項,花招盡出,要吃敬酒還是罰酒?業者吃了虧也不敢吭聲,畢竟,要從中國將資本移出,哪有那麼簡單?


瑞軒算是其中較幸運的廠商,因為臺灣母公司營運資金充足,因此海外設廠可以從臺灣直接轉投資,不用撤出中國資本;再者,瑞軒算是蘇州當地老牌、績優的大型臺商,「即使不得不裁員,也在他(蘇州市官員)眼皮子底下進行,他看得到公司在轉型。」


「去越南!」董事長吳春發拍板確定後,課稅倒數在即,逼得瑞軒必須選擇最快、最具效率的方式。去年8月,瑞軒公告成立越南子公司,正式前進越南;12月就正式公告,宣布花1800萬美元,買下日商Y-Tec公司在海防市VSIP越南新加坡工業區的廠房。



到底有多趕?「不好意思,這裡還有點紛亂,上星期,臺灣總公司主管和客戶才剛來檢驗過。」說話的蘇州樂軒科技人力資源處處長邱德彥,他掏出來的名片竟然還是中國蘇州廠的名片,職銜也還是蘇州的主管,連越南手機都來不及辦,可見時間有多緊急;然而當辦公室還在裝修,一切亂紛紛之際,越南第一條試營運的生產線已正式上線。


偌大的廠房還很空曠,空氣中還有油漆混雜著裝潢工程的味道,目前只初步招募150位員工,裝設了第一條生產線,經過一個月訓練就直接上線;許多員工的制服上還貼著「新人」的字樣,代表還在一個月試用期內,但一臺臺大電視已出現我們眼前,在越南這個簇新的生產線檯面上,一臺臺生產、裝箱、入櫃。


就這樣,邊搬家、邊裝修,也邊生產,在中美貿易戰火的延燒下,臺灣科技廠的海外遷徙,就在我們眼前,活生生上演。


「我老婆至今還沒答應要跟我來越南。」邱德彥有點無奈地笑笑,一句話又把我們飄遠的思緒拉回現實;其實這是許多徵戰海外的臺籍幹部都會面對的難題。


富士康越南負責人神秘現身,更大投資計劃在潛水?


5月下旬是越南河內有名的雨季,位在北越的桂武工業區辦公室卻來了一位神秘貴客,185公分的瘦長身高格外顯眼,他是富士康在越南的負責人卓憲宏,他的到訪,讓工業區行政人員立刻高規格接待。


「鴻海目前在越南共有3萬多名員工,有北寧、北江兩個廠區,未來更多的投資計劃現在還不便對外說明。」卓憲宏面對《今周刊》詢問,謹慎發言,不敢透露更多鴻海即將在越南的投資。



據了解,在中美貿易戰的強大壓力下,鴻海近期已經與河內幾個重要的工業區密集聯繫,包括這一天拜訪的桂武工業區在內,富士康希望能拿到更好的條件、更大的土地設廠,配合品牌客戶的需求,未來鴻海將在河內有更大的投資計劃。


何止鴻海,同一時間,電子五哥另一位大將──仁寶也來了,而且動作更大、更直接。


去年底,科技圈就盛傳,仁寶重慶廠的筆電代工準備要搬家了!果不其然,沒多久,重慶廠生產線開始打包,生產筆電的機臺一部部拆卸下來,裝進40呎的鋼製大貨櫃中,十幾個大貨櫃走陸運,從重慶一路南下,經過貴州到中越交界的廣西友誼關,進入河內。


這段將近一千公裡遠的筆電生產線搬家之路,從重慶到河內,經過二天半的日夜奔波,十幾個大貨櫃車就這樣一路顛簸,把仁寶的筆電代工廠,載進越南,駛入永福工業區內的仁寶廠區內。雖然仁寶的機臺都已裝置完畢,一切就緒,但尚未正式量產,正在等待聚落的逐漸形成,才能正式啟動。


巨變! 貿易戰讓越南大翻轉,網通先行,聚落形成中


過去在越南的臺商,多半以紡織業、製鞋、食品等傳統產業為主,主要在以南越胡志明市為中心擴散的工業區;但去年以來,過去不曾見過的科技大廠紛紛進駐,讓3C產品的出口突然爆發性成長,而這個巨變,幾乎都選擇以北越為設廠基地,過去相對不被重視的北越河內,躍為主角。


「我們的客戶都來了,我們當然要提前進駐。」業務與電子上中下遊幾乎都有客戶關係的電感大廠奇力新副總經理廖雲煥說。除了奇力新、瑞軒,同在這座VSIP工業區內的,還有國內電子組件與模塊大廠光寶,去年開始也在此整地蓋廠,水泥車進進出出,正在日夜趕工,預計今年底可以完工。


還有已經整地完成、隨時可以動工建廠的網通廠仲琦,也在工業區的另一端角落,整裝待發;此外,同屬網通大廠的正文、啟碁都已在北越設廠,正文也是在去年火速用併購的方式,買下一座新廠,目前已經小量試產,今年下半年就可正式量產,「越南廠將成為正文未來3到5年的重要生產基地。」日前正文董事長陳鴻文曾公開宣示。


直到今天,甚至還有人鴕鳥心態地說,也許明天中美就坐下來和談了,不課稅了。這些「自我療愈」的想法語言,恐怕註定是下一個戰場的敗者。只有走出去,勇敢迎接挑戰,讓企業處於隨時變動滾動之中,成為企業養分的一部分,才是永續之道。


繼鴻海、廣達後…緯創擬赴美設廠 地點3選1


緯創股東會昨天舉行,董事長林憲銘(右)透露,考慮前進美國設廠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昨天透露,原先內部對因應衝擊「老神在在」,沒想到發生美墨課稅事件,儘管虛驚一場,但已讓緯創考慮前進美國設廠,由於未來美國可能針對所有電子產品課稅,所以生產的業務可能不只涵蓋伺服器。


緯創目前持續在美國探尋新廠計劃,目前考慮三個地點,一個在德州、一個靠近東岸、一個在西岸,未來將三選一。一旦成局,緯創將是繼鴻海、廣達後,第三家在美國建立產能的臺灣電子代工廠。同時,菲律賓廠也將啟動,同步布局東南亞。


緯創昨天舉行股東會,開宗明義點出今年重點,認為美中貿易戰衝突將持續,未來有更多不可預測因素存在,因此如何從生產大本營中國大陸,進行海外產能轉移及布局是今年營運主軸。


緯創目前的北美主要製造基地坐落墨西哥,生產伺服器及部分IOT裝置,而在美國達拉斯設有營運中心,約有一千名員工,但主要用在售後服務,現階段廠房設備不適合大規模製造。


此外,撇除大陸生產基地,緯創在歐洲捷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都設有工廠,至於臺灣廠區則在竹科。林憲銘透露,公司初期對美中貿易戰是「老神在在」,尤其很多客戶偏好轉往緯創墨西哥廠生產。未料聽聞美國總統川普突然宣布對墨西哥課稅,公司高層當下就開始做應變方案。


林憲銘透露,儘管最後美墨達成協議,但客戶認為如果川普又心血來潮(課稅),「心臟可能受不了」,所以要有備案。緯創目前內部規畫,可能先開一個實驗性廠房,一旦真的又有新的關稅問題,緯創可以三個月內馬上轉移產能。


此外,國內金屬機殼廠可成昨天也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洪水樹表示,因應美中貿易戰,可成未來如果要增設海外生產基地,會以臺灣或東南亞為優先;可成目前在臺灣有三座廠,若要擴增將是局部性,而需要大量人力的擴廠則會以東南亞為主,但現階段都在評估中。


洪水樹指出,遷廠要考慮的問題很多,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但相信組裝廠以及品牌客戶在下半年就會有方向,而零組件廠才會有動作選擇跟進或者其他因應方式。


相關焦點

  • 蔡英文說今年臺商回臺投資能有5千億元
    文章指出,先看看「中央銀行」最新公布的金融帳,攸關外資赴臺直接投資的金額在當局口中龐大臺商資金回流潮帶動下,今年第1季卻不增反減,僅8.4億美元,為上一季15.1億美元的一半左右。若與去年陸美貿易戰還沒正式開打前的同期相較,銳減57%。如果臺商回流真如臺灣當局所說已經超過3千億新臺幣,為何外資直接投資出現負成長?
  • 《旺報》: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
    《旺報》19日頭條發布評論文章「還大陸臺商一個公道」。文中提到,依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報告,2019年臺灣整體上市公司認列大陸轉投資事業收益新臺幣3744億元,繼2018年創3695億元歷史新高后再攀高峰,也是近10年來第5次刷新紀錄。事實證明,大陸市場依然甜美。
  • 臺商大舉回臺,為何臺灣企業卻在大陸賺更多?
    美中貿易戰打了2 年,臺商紛紛回流臺灣地區設廠,但從數據看,臺灣企業2020 年出口大陸金額,以及從大陸取得的投資收益卻雙雙創下新高。為何兩者數字互相悖離?數據顯示,大陸大陸持續在狂吞臺灣供應鏈產能。2020 年臺灣出口傳來好消息,全年出口總金額為3,452.8 億美元,打破紀錄為歷年最高。
  • 貿易戰中國自古有之
    近年來,中美貿易戰越打越激烈,美國的出爾反爾,毫無誠信可言,讓更多的國人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同時全國上下也做好了打貿易戰的準備。2018年6月15日,川普宣布將如期在7月6日對總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
  • 遷徙的鴻雁,紫色霞光裡留下它最美的身影
    它們最先感知春秋,知情冷暖,從北方飛向南方,從南方飛向北方,伸展的脖頸直擊雲霄,張開的羽翼舞動時空,清脆的鳴啼唱響凱歌,紫色的霞光裡留下它們的最美身影。遠飛的鴻雁,在四季輪迴中,從不放下展開的翅膀。高空中飛翔,難免遇到狂風暴雨,但它們團結一致,奮勇向前,緊跟在一起戰嚴寒、鬥烈日,不讓它們中的一個雁掉隊,不讓它們中的一個雁落伍。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拜登推薦戴琦代表美國貿易 對華態度明顯據了解,拜登此舉很有可能是在向外界表示,即便他上臺,也可能會將「中美貿易」的戰爭延續下去。據有關人士透露,拜登前不久在公開場合上推薦戴琦成為下一任的美國貿易代表。
  • 中美貿易戰,究竟是為何而戰?
    音頻本來是真的不想說中美貿易戰的,但看到後臺有個朋友跟我說:這麼大的一個熱點,你都不來蹭一下流量,這點新聞敏銳度都沒有?還做什麼公眾號?搞什麼自媒體?趁早棄號停更,免得我們眼巴巴的望穿秋水。哎,說的我真是,那個鼻涕泡都差點哭出來了。。。其實這次貿易戰分析的文章真的是夠多的了,各種原因也都分析的透透的。
  • 時政英語|中美貿易戰
    今天就讓我們根據一則cnn新聞來學習一下中美貿易戰中的相關表述吧!許多分析人士稱這是兩國之間的貿易戰,而好述舉措是兩國在貿易戰中的最新一次交手。這可能導致太平洋兩岸的進口材料和原料價格上漲。So why is this happening?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blamed China for unfair trade practices.
  • 歹年冬 臺商先求活再發展
    中國因香港、南海、印度及中美問題而自顧不暇,加上中國就業問題非常困難,因此之前困擾臺商的ECFA十年到期「存廢」問題,大陸表示不會處理,還積極端出「惠臺商」政策,希望先穩住包括臺商在內的外商,大陸政府對臺商基本上是友善的。問題是臺商先要「存活」,擁有充沛現金,才能「剩者為王」。
  • 《Stone小百科》美國打貿易戰,圖了個啥?
    《Stone小百科》美國打貿易戰,圖了個啥? 2018-09-27 18:01 (原題為《<Stone小百科>--美國打貿易戰
  • 趣科普 | TA的遷徙,是地球上最大的蝴蝶展?
    它是一種外形出眾但不張揚的蝴蝶然而當它們聚集在一起遷徙時 每年秋天,環境刺激都會促使它們從位於美國北部各州和加拿大南部的夏季大本營逃離在到達墨西哥的奧亞梅爾森林中棲息之前它們頭頂上會有大片橙色的雲朵昆蟲中最著名的遷徙莫過於這場超過4000公裡的「生命接力」了這些生命周期只有十幾天到幾十天的蝴蝶
  • 黃國昌——罵臺商反遭打臉
    老實說,兩岸交流頻繁而密切,高熙治在大陸投資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百萬臺商的投資項目、金額比他多的人,比比皆是。然而,讓黃國昌避談嶽父的投資,以至於以嶽父的投資為恥的,正是「黃國昌們」毫無理性的汙名化臺商,甚至刻意羞辱、阻礙兩岸之間的互動往來,才會讓黃國昌無法面對嶽父投資大陸的事實。
  • 來,國際貿易專業的奇怪君給大家講講中美貿易戰
    這場貿易戰是誰挑起的呢?當然是美國政府!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當然要應戰,要反擊!東風吹,戰鼓擂,這個世界誰怕誰?!中國自1840年開始,就被西方列強欺負,那麼多強大的西方列強後來都被中國人民打跑了,現在就你一個美國,中國會怕你?那這場貿易戰打的是什麼呢?
  • 臺商對現代農業讚譽有佳
    臺商對現代農業讚譽有佳 時間:2013-07-31 12:48   來源:銀川日報      「銀川不論氣候條件、地理優勢,還是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都讓我感興趣,回去後,我會派對口的專家、客商來這兒進行具體對接和洽談合作。」
  • 動物的遷徙,馴鹿:遷徙動物的冠軍
    文/張國雄動物的遷徙為尋找食物或追隨伴侶,或是受到環境的影響,這些動物,每年都會在異地間遷移,並樂此不疲。有的一生會遷徒兩次,有的會每年都浪跡天涯。作為遷徙動物的冠軍,馴鹿每年,都會展示一次長途跋涉的壯舉。整個行程達好幾百公裡。大遷移那天,數萬隻馴鹿會聚集在一起,由雌鹿領頭,分成大小不同的群體。少,有數百上千;多,則成千上萬。秩序井然,日夜兼程。過程中,它們會脫下一身絨毛,並以此作為後序隊伍前行的路牌。旅途漫漫的長途跋涉,馴鹿並不急著趕路,總是邊走邊吃地行進。但有時,也會遇上狼群的騷擾。
  • 壘球賽事架起長三角臺商溝通平臺 林埭舉辦2020首屆長三角青年臺商慢速壘球邀請賽
    近日,2020首屆「平湖杯」長三角青年臺商慢速壘球邀請賽在徐家埭棒球基地舉行,共有來自上海、崑山、吳江及平湖的5支隊伍100餘名臺商選手參賽。  平湖、臺灣兩地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近年來共同舉辦了多場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在淮臺商生活掠影:他們是臺商,更是「新淮安人」
    謝學煥表示,作為淮安臺資企業協會執行會長,他將通過自己的感受宣傳淮安、推介淮安,讓更多的臺商來淮安辦廠興業。    李正為生活六年今成家鄉    「我在淮安已經生活工作6年了,最開始的時候這裡是異鄉,如今變成家鄉了。」在水渡口大道弘輝首馥銷售大樓裡,李正為愜意地坐在寬大明亮的辦公室裡,品著茶,細說從臺灣到淮安的創業史。
  • 不認同臺當局宣稱的臺商回流效益
    近日,在臺當局祭出租稅、土地、勞力及水電等專屬優惠措施下,臺商回臺投資意願有些提高。根據臺經濟管理部門最新統計,目前臺商回臺投資金額已超過2500億元(新臺幣,下同),數量則高達50家以上。民進黨當局視其為重大政績,擴大宣傳。蔡英文更直接加碼,將今年臺商回臺投資目標拉高到5千億元。
  • 「臺商3.0」開創新事業(圖)
    「臺商3.0」開創新事業  雖然跟徐巍年齡相差無幾,但莊為傑是名副其實的「三代臺商」。莊為傑爺爺莊士淦,是最早「登陸」的一批臺商,20多年前來到廈門設立農正房地產,從事房地產開發;父親莊大正則經營IT數碼商城;到他來接手經營大正電腦城時,被冠以「臺商3.0」的標籤。
  • 《命運2》遷徙任務怎麼做 遷徙任務完成的具體流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命運2》遷徙任務怎麼做 遷徙任務完成的具體流程 【《命運2》遷徙任務怎麼做 遷徙任務完成的具體流程】《命運2》遷徙任務有著很繁瑣的步驟,玩家完成後會獲得一把異域金槍--旅者天   原標題:《命運2》遷徙任務怎麼做 遷徙任務完成的具體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