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樹上落下的毛毛蟲、
躲在鞋子裡的蜈蚣、
藏在曬過太陽的被子裡的馬蜂……
如今,各種蟲咬傷害並不罕見,
如果不小心惹到了「蟲蟲特工隊」,
應該怎麼辦?
(圖片來源於網絡)
蟲咬攻略強推收藏,
有備無患哦!
蜂蟄傷攻略
衝洗傷口、擠出毒液、塗小蘇打!
居家生活,收取陽臺上晾曬的衣物被子時,要小心夾帶蜜蜂或馬蜂。在野外儘量穿長袖、戴帽子,避免使用香味濃烈的化妝品,如香水等,可以噴一些防蚊藥水。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慎被蜜蜂或馬蜂攻擊,怎麼辦?
1.被蜂群攻擊後,不要過分反擊,找安全地方蹲下,用衣物遮蔽重要部位,避免激惹蜂群。
2.馬蜂蜇人後,不會把刺留在人身上,但蜜蜂會留刺。因此,被蜇傷後要首先檢查傷口處是否有毒刺殘留。如果有毒刺殘留,應該用鑷子拿出來。
3.附近如有乾淨水源,馬上用清水反覆衝洗傷口,並用手擠壓傷口附近,擠出毒液,注意要擠壓傷口直至流出鮮紅的血液為止,再用小蘇打水塗抹傷處,減輕中毒後的紅腫。不要用髒水清洗,更不要用泥糊在創面上,這樣容易感染傷口。
4.如果出現發熱、頭暈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應及時就醫。出現神志不清、心跳呼吸驟停的情況,應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甦,並撥打120。馬蜂蜇傷易出現休克前兆或休克,需要及時搶救。
隱翅蟲皮炎攻略
千萬別直接用手拍!
隱翅蟲白天喜歡棲居在潮溼的草地等處,夜晚有很強的趨光性。它雖然不咬人,但體內有一種強酸性的毒汁,被拍死在皮膚上會迅速釋放出毒液,引起過敏性皮炎,出現條索狀或斑片狀的水腫性紅斑、水皰或膿皰,又癢又灼痛。皮炎的嚴重程度與皮膚接觸到的毒液多少有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防治隱翅蟲皮炎?
對付隱翅蟲千萬別直接用手把它拍死,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用手指將其彈走、吹掉或將它抖落在地。
1.接觸了蟲體毒液後首先應該立即用肥皂水或流水衝洗,然後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薄荷腦膏或者糖皮質激素軟膏。嚴重的還可以加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或選擇糖皮質激素全身用藥。
2.同時要避免細菌感染,出現發熱、頭疼、噁心、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毛蟲皮炎攻略
用透明膠帶粘除毒毛!
桑毛蟲皮炎是指由桑毛蟲毒毛接觸人體後,引起的皮膚炎症反應。桑毛蟲是桑毒蛾的幼蟲,蟲體有無數毒毛,毒毛中心為空心管道,中有毒液,毒毛脫離後隨風飄揚,接觸人體後即可發病。
刺毛蟲皮炎是刺毛蟲的毒毛刺傷皮膚引起的炎症反應。我國常見的是黃、綠刺毛蟲。皮損多發生於面、頸、手、前臂等暴露部位,皮膚被毒刺刺傷後一般先有刺痛、灼熱感覺,隨即在刺傷部位出現紅腫或大片腫脹,一般全身症狀較輕,重者可能引起死亡。
(圖片來源於網絡)
被毛毛蟲蜇到了,怎麼辦?
1.要儘可能用膠布或透明膠帶反覆多次粘去皮疹處毒毛,及時用肥皂水或鹼性水溶液衝洗局部,以中和毒素。
2.局部可外搽爐甘石洗劑、氧化鋅洗劑或1%薄荷溶液,也可用馬齒莧搗爛敷於患處,消炎止癢。
3.如果症狀較重,要及時就醫。
蜈蚣咬傷攻略
不要試圖擠出毒液,勿用碘酒、消毒水!
蜈蚣毒液呈酸性,蜈蚣咬人的傷口是一對小孔。蜈蚣咬傷的主要表現為局部的急性炎症:紅、腫、痛癢,嚴重者可發生局部皮膚壞死等;更嚴重者可見渾身麻木、頭痛、眩暈、發熱、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防治蜈蚣咬傷?
老舊小區的居民應儘量避免光腳穿拖鞋到長有青苔的地方,不要輕易搬動磚塊,否則很可能會搬出一窩蜈蚣。蜈蚣喜潮,因此要做好室內防潮工作,保持清潔乾燥,避免堆積物品。
1.一旦被蜈蚣蜇傷,不要試圖將毒液擠出,用力擠壓會使血液循環加快,從而導致毒液擴散,引起傷口腫脹蔓延。
2.蜈蚣的毒液呈酸性,如被蜈蚣咬傷,應該在傷肢上端2-3釐米處,用布帶紮緊,每15分鐘放鬆1-2分鐘,傷口周圍可用冰敷,腫脹明顯者可用抽吸器或拔火罐吸出毒液,立即用鹼性溶液(肥皂水等)反覆多次衝洗傷口,以中和酸性的毒液。
3.蜈蚣咬傷的痕跡是一對小孔,毒液就是順著小孔流入的,所以一定要用鹼性溶液反覆衝洗,忌用碘酊或酸性藥物衝洗或塗擦傷口。
蜱蟲叮咬攻略
不要拍打、不要硬拔、不要捏爆!
近年來,在上海被蜱蟲叮咬的患者逐漸增多。在野外工作、旅遊時,一定要做好防護,穿長袖長褲、噴灑驅蚊液等,同時注意檢查身上有無不明原因傷口。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防治蜱蟲咬傷?
外出踏青可塗抹驅蚊水,避免在草地上坐臥或長時間接觸木材、落葉堆。野外散步時,穿長袖和長褲,把褲子塞進襪中。結束戶外活動回到室內後,及時衝澡,仔細檢查手臂、耳後、腿、膝蓋和頭髮。特別要注意檢查寵物和幼童。
1.蜱蟲前端長有倒刺,發現身上有蜱蟲,千萬不要用拍打、硬拔、捏爆等生拉硬拽的方式刺激它,要及時去醫院處理。
2.如不便就醫,可用酒精塗在蜱蟲身上,使蜱蟲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蟲,注意要垂直向上拔出,不要左右搖動。也可用菸頭、香頭輕輕燙蜱蟲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再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潔傷口和手,進行消毒。
3.被蜱蟲叮咬後出現發熱、乏力、噁心、嘔吐等症狀,尤其體溫高於38℃的,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並主動告知醫生蜱蟲叮咬患處及處理情況。需要警惕的是,蜱蟲有一定概率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或感染其攜帶的病毒,嚴重時可致命。因此,被蜱蟲咬傷後需密切觀察,一旦出現高燒等症狀立即就醫。
END
科普來源:
@上海新華醫院
原標題:《馬蜂蜇傷、蜈蚣咬傷、蜱蟲叮咬……如何化解現實版「蟲蟲危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