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奧利弗出生在濟貧院裡,出生後不久他的母親便去世了。
在濟貧院裡,奧利弗常常忍飢挨餓,挨打受罵。因為不堪慢性飢餓的折磨,有了奧利弗要求添粥的故事。這樣一個小小的請求,激怒了董事會,他們認為這是大逆不道罪不可恕的行為,奧利弗的處境因此變得更加艱難了。狄更斯在書中以諷刺的手法這樣寫到:
在寒冷的冬天,他被允許每天早晨在邦布爾先生的監督下,到圍著石牆的院子裡去,在那的水泵下完成沐浴。邦布爾先生頻頻地用手杖抽打他,讓他全身產生火辣辣的感覺,以免他受涼。
董事會費盡心思地想要甩掉奧利弗這個累贅。在多方努力下,奧利弗最終被棺材鋪的老闆以五英鎊的價錢買走了,奧利弗搖身一變成了棺材鋪的男僕。
棺材鋪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奧利弗一個人睡在陰森森的棺材鋪裡,吃著狗吃剩的食物。因店鋪夥計對奧利弗母親的侮辱,奧利弗與其大打出手,卻無辜遭到老闆的一頓毒打謾罵,這成為了奧利弗前往霧都倫敦的直接導火索。
於是,奧利弗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帶著僅有的一便士資產和一塊乾麵包片上路了,走了七天七夜,終於到達夢想中的大都市倫敦。
懷揣著憧憬和嚮往而來,卻被殘酷的現實打的支離破碎。在諾大的城市,奧利弗舉目無親,身無分文。他癱坐在階上,口乾舌燥,飢腸轆轆。
無計可施之時,機靈鬼出現了,他用一頓飯菜就輕而易舉地將涉世不深的奧利弗騙入賊窩。賊窩裡有許多和奧利弗年齡相仿的孩子,他們已被磨滅了是非價值取向,小小年紀就被訓練成職業扒手。
奧利弗面對費金的威逼利誘,賽克斯的恐嚇威脅,絲毫不曾屈服,他被迫與賊人為伍,卻能始終如一的保持心底最純淨的底色,不容浸染。奧利弗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和不容侵犯的純良本性,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艱難險惡,他始終不改初心,一心向善。
機會總是青睞有所準備的人,好運總是偏愛善良的孩子。上天憐憫,奧利弗有幸結識了好心的布朗洛先生,又陰差陽錯地遇上了親姨媽羅斯小姐,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奧利弗終於擺脫了賊人的擺布,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們從來無法選擇出身,但至少能為改變命運而奮鬥和抗爭。不要總是抱怨生活給了我們什麼,而要多思考我們能為改變現狀做些什麼。少一些抱怨和悲觀,多一些堅守和適當的改變,生活才會按照理想中的軌跡一步步推進。
狄更斯把所有的好運和偏愛都給了奧利弗,卻把人性的殘忍和社會的陰暗留給了南希。《霧都孤兒》中,描寫南希的筆墨並不多,卻是整部作品中塑造最為成功,形象最為飽滿的人物。正如毛姆所說:
我不知道在真誠裡含有多少做作,在高尚中有多少卑劣,在邪惡中又有多少的善良。
南希就是這樣一個邪惡與善良的複雜結合體。
一方面,南希自小在賊窟長大,整日與賊人強盜為伍,各種矇騙手段用來得心應手,精通姦詐和偽裝的一切技巧,當初便是南希和賽克斯用計在街頭將奧利弗強行帶回賊窟。
另一方面,南希的善良本性並未泯滅。在費金要毒打奧利弗時,是南希挺身而出上前制止;在得知賽克斯的卑鄙計劃後,是南希冒著性命之憂通知羅斯小姐,奧利弗才最終獲救。
南希是奧利弗徹底擺脫賊窩,通往幸福生活的關鍵一環。因為善良,南希解救了奧利弗;同樣因為善良,南希卻害死了自己。
南希厭倦憎恨那樣的生活,卻又離不開這種生活。她是一個有感情的人,縱使對方是小偷、騙子、強盜。在布朗洛要求南希說出費金賊窩的下落時,南希一口拒絕了,她不能出賣同伴,在解救奧利弗的同時,她要保全同伴的安全,並要羅斯小姐親口做出承諾。
對魔鬼般冷血無情的賽克斯,南希居然抱有一絲僥倖的愛意。她以為那些朝夕相處的陪伴,那些病床前的照料,那些她放棄的美好生活,會讓賽克斯給她時間解釋,會讓賽克斯對她多一些信任。
可她終究是錯了,對魔鬼不忍,就是對自己殘忍。賽克斯根本沒有絲毫猶豫,他用手槍在南希的頭部狠狠擊了兩下,南希瞬間血流如注,他又用一根大棒徹底將南希擊倒在地,南希倒在一片血泊中,而賽克斯早已逃之夭夭。
人性裡最大的愚蠢,就是無條件無底線的善良。我們接受的教育,我們的父母師長總是教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可從未告訴我們善良應該有所區別對待。並不是對所有人都要善良,對惡人歹徒善良,無疑是一種縱容,是對自我的一種殘忍。
南希與賽克斯好比農夫與蛇,農夫好心救了蛇,蛇卻要了農夫的性命。如果當初南希願意接受羅斯小姐的好心安排,她也有機會擺脫這不恥的生活,開啟一段嶄新的人生。天助自助者,人最重要的要懂得自救與取捨。
《霧都孤兒》中的人物個個形象鮮明,躍然紙上。如果用一句話概括作品的主題,那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在故事的最後,壞人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或終身流放,或被活活絞死,或死於自己手中,活著的也是窮困潦倒。好心人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笑容滿面,樂善好施,沐浴著陽光雨露,悠然愜意。
狄更斯是一位浪漫的現實主義者,他一邊向我們揭示著社會最底層的醜陋,一邊把善良與歡笑帶給我們。
讀狄更斯的作品,是一種愉悅的享受。縱然路途坎坷,歲月艱難,唯有保持心靈最純淨的底色,保持人類最純良的品質,適當取捨,忠於初心,才能在無聲歲月裡得到幸福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