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有的父母虐待孩子致死,有的拼盡全力留下孩子的命

2020-11-21 瑤丹媽730

一個無名無姓的孤兒,母親生下他之後就死掉了,連名字都是孤兒院的掌事根據字母順序取的,註定了這個孩子一生不平凡的艱難路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就是狄更斯筆下的《霧都孤兒》給予我們最深的思考。

生活的環境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我們都曾是茫茫人海中那個迷途的羔羊。

奧利弗在倫敦之前生活的所有環境,對於一個9歲的孩子來說,都是如霧霾一樣的空氣,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只有無條件地服從才能卑微地活著

奧利弗9歲就被安排到了當地的孤兒院,做苦工,做不飽,穿不暖,儘管如此,奧利弗有著與身俱來的倔強,就好像母親帶著肚子裡的他,千辛萬苦磨爛了鞋底生下了他,是要他獨立勇敢面對這個社會的象徵,也是他獨自生活在這個社會的底氣。

奧利弗果然不負眾望,敢向孤兒院的掌事多要一碗粥,因為太餓了。這個舉動既是出頭鳥的下場,是對上層制度的挑戰,也是對下層勞工不公平的發聲,很顯然,因為勢單力薄而遭嫌棄,被孤兒院的管事以5英鎊的價格賣給了棺材鋪做童工。

本來做童工,奧利弗也可以過得不錯,至少比孤兒院強,雖然是剩菜狗食,但可以吃飽。還在棺材鋪老闆的建議下做了兒童出殯人,本來可以過得更安逸,但是卻因為棺材鋪老闆家長工的嫉妒,隨意辱罵奧利弗的媽媽,最終奧利弗忍無可忍,和長工大打出手,最後逃走。

走了一個星期,鞋子磨破,腳流血,終於走到了倫敦,身無分文,饑渴難耐的時候,賊窩的機靈鬼給了奧利弗一個選擇。

賊窩的頭子費金企圖像訓練其他的孩子一樣,把奧利弗培養成一個為他謀利的小偷,但是奧利弗卻始終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獨自開放。

在一次機靈鬼偷絲巾的時候,被發現,最後被眾人送上法庭的人卻是奧利弗,去到警察局,書店老闆為奧利弗澄清了誤會,紳士布朗羅先生收留了無父無母的奧利弗。

不管是孤兒院還是棺材鋪還是賊窩,在奧利弗面前的都是冷酷自私自利的人和黑洞般的環境,一不小心就會是南希那樣的一生,一邊苦苦地掙扎著,一邊努力地活著。

就好像我們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活法,至少,我們還有父有母,還有親情的陪伴,而奧利弗,毫無選擇的餘地,被安排到了這個世界。等待他的是謎一般殘酷的世界。

人生中的重要選擇往往能夠決定人一生的命運。我們都曾是迷茫塵世中的掙扎者,好與壞,善與惡都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人性才是橫亙在人與人之間的一抹濃霧。

奧利弗鼓足勇氣逃離苦難和不公平的生活環境,但是,逃離了生存的環境,我們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那些才是我們應該看清和理解的。

小小年紀的奧利弗可以選擇和同齡同命運的機靈鬼一樣,為了吃飽飯,找一個依靠,心甘情願做費金的幫手,但是,他偏偏教都教不壞,這也是人性最神奇的地方。

我想小奧利弗的善良和堅持一定是她的媽媽胎教的影響,要不然,沒理由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小孩子怎麼可能有這麼明白的是非觀呢?搞得南希一個成年人都忍不住要幫他一把,為的是南希自己的悲情命運不會再發生另外的小孩身上。

在奧利弗的人生中,南希是他的貴人,如果沒有南希的善良和解救,奧利弗從此就一輩子只是一個為了生活而被迫偷東西的賊,儘管南希過著不如意的生活,但是卻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始終在指引著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賊窩裡也有心地善良的好人,有窮兇極惡的壞人,在上流社會有黑白不分的法官,也有仁厚慈愛的紳士,生活中,對人的認識才是我們面前最大的迷團,只有看清了身邊人的真面目,我們才能夠做出更理智的選擇和決定。

比爾就是一個十足的社會產物,為了生存,不惜放棄所有的情感,賊窩裡費金和利益相關的孩子們的友情,甚至是愛情,最後因為南希報信,放走了奧利弗,一氣之下毫不留情地殺死了南希,可憐的南希,還心存僥倖,以為比爾會看在多年情人的份上不會對自己怎麼樣,最多是一頓毒打,這也是南希識人不善的悲劇。

善良在壞人眼裡就是罪惡,跟壞人談感情就是在耽誤自己的性命,好在因為南希的善良解救了奧利弗出了火坑,為南希的善良畫上了一個句號。

南希的死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徹底暴露自己的行蹤,比爾最後在警察追捕途中,失手自己將自己吊死在橋上。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生活中我們總需要到很多新的地方,結識一些新的朋友。新的環境和新的人都像一團團迷霧一樣環繞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都是孤立無援的人,需要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闖蕩江湖。

奧利弗的不斷出逃就是在不斷地在找機會,尋找適合自己生存的優良的土壤,紳士布朗羅的仁善吸引著奧利弗的純善,善良一直奧利弗不變的追求和信念,正是這種個性成為了保護自己的一道光,讓南希有了解救他的念頭。

所以《霧都孤兒》這本書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對自己,生活需要有明確的底線和堅定的信念,在任何的利益誘惑面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決心,才能抵抗命運的洪流。

我們都是有著渺茫未來的獨行者,以自我為圓心,以愛、善良和責任為半徑畫一個生活空間,融入三觀相合,志趣道合的友人為目的,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明朗天空才是智者。

相關焦點

  • 陳數:我拼盡全力也不過是你的起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其中,最讓人影響深刻的、也是讓人聽著最心酸的一句當屬「我拼盡全力這些對於你來說,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我卻要拼了命,才能夠拿到。」聽到這句話,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感觸,有時候自己很努力得到的東西而別人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
  • 《霧都孤兒》人性中的善與惡
    今天,我將繼續和大家分享世界文學名著《霧都孤兒》。同學們,上一期中我們讀到奧利弗被布朗洛先生收養,結束了自己苦難的童年,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霧都孤兒》和大部分小說一樣,結局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它的結局是完美的!
  • 多少人拼盡全力孩子卻成為普通人?不完美父母卻感動人無數人
    多少父母拼盡全力不是想把娃變成天才,而是不想讓他跟我們一樣累,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愛著孩子,並不是每一次都做對了,但沒有完美的孩子,更沒有完美的父母。就算過程中不小心犯了錯,哪有何妨,有不犯錯的父母的嗎?有不犯錯的孩子嗎?僅僅是父母愛孩子的心就已經讓人敬畏。很慶幸有不少家長認同我的觀點,也在不斷努力讓自己和孩子成為更好的人。哪怕每天只成長一點點,對我們來說就是莫大的安慰。讀書是我們這些人改變命運的機會,甚至有時候是唯一的機會。
  • 陳數:我拼盡全力,也不過是你的起點
    這些對於你來說,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我卻要拼了命,才能夠拿到。我沒有光鮮的學歷,也沒有豐厚的背景,我從實習生做起,一步一步一步拼到現在,才走到現在的位置。我拼盡全力,也只是你的起點而已。」這段對話不知道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那麼多公平可言,有的從來都只是自己奮鬥的淚水!
  • 是可忍孰不可忍 親生父母虐待孩子被剝奪監護權
    親生父母虐待孩子被剝奪監護權央視網消息:前不久河南商城縣的一個判決,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名男子與妻子生育了八個孩子,一人丟失,一人被疑似虐待致死,剩餘的6個孩子中,部分孩子經常被這個男子虐待。因為相關視頻被曝光,引發關注,法院也最後剝奪了夫妻倆的監護權,孩子除老大之外都被領到了福利院。那麼接下來在福利院,他們能走出陰影嗎?孩子赤裸著被綁在床板,驚恐掛在臉上。
  • 書鑑——隱藏在《霧都孤兒》裡的階級矛盾!
    說起《霧都孤兒》這本書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但要問此書所傳達的思想,那大概是千篇一律的說揭露社會陰暗面,傳播仁愛思想,而我卻不這麼看。看一本書首先就是要看這本書作者和時代背景,《霧都孤兒》寫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末尾的倫敦,其作者狄更斯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大文豪,其著作多描述底層人民的艱難困苦。
  • 日本版《人生七年》:為什麼拼盡全力,孩子依然勢不可擋地成為了...
    劉瑜說,我的孩子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儲殷說:東方國家的考試是為了決定你畢業以後掙1萬塊錢?5000塊錢?3000塊錢?還是到勞動力市場去打零工!所以,我們普通孩子不能接受教育專家的快樂教育雞湯論,得拼命。那麼問題來了,普通人拼盡全力,就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人嗎?
  • 《白小姐》:相較於離異的孩子,更難過的是被人渣父母虐待啊
    但就算楊冪劉愷威離婚了,他們對孩子的愛不會變,小糯米依然能夠過的比大部分孩子幸福。 真正不幸的,是那些被人渣父母虐待而毫無還手之力的孩子。比如兩歲半女童被親媽虐待致死、後媽虐待孩子用開水燙、父親虐待孩子「用手打頭、卡脖子、腳踢、抱起摔」,這樣的新聞數不勝數。 那些被父母虐待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 失去父母的孩子叫孤兒,失去孩子的父母叫什麼?
    「失去丈夫的妻子叫寡婦,失去妻子的丈夫叫鰥夫,失去父母的孩子叫孤兒,只有失去孩子的父母沒有稱呼,因為那種傷痛是無以言表的。」最近小菌成功地被安麗一部新劇——《你好再見,媽媽!》,當在最新劇集中聽到這段話之後,小菌終於忍不住要寫下這篇文章。
  • 霧都孤兒 Oliver Twist (1948)Part 1 賞析
    霧都孤兒 Oliver Twist (1948)Part 1分享譯製電影 聆聽經典配音共享精神財富 探尋心靈寧靜之道霧都孤兒 Oliver Twist (1948)導演: 大衛·裡恩編劇: 大衛·裡恩 / Stanley Haynes
  • 《小偷家族》:狄更斯的心靈雞湯救不了當代「霧都孤兒」
    眼前這位少年的形象,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狄更斯筆下的「霧都孤兒」。同為無父無母的可憐兒童,同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邊緣人,同樣被迫成為一名小偷,祥太和奧利弗退斯特的人生走向頗為相似。在《霧都孤兒》的結尾,奧利弗經歷千辛萬苦終於和家人團聚,重獲幸福人生。在《小偷家族》末尾,祥太也告別了曾經共同生活的治,毅然決然地坐上了巴士。可等待祥太的,會不會是大團圓結局?抑或是另一段悲慘生活的開始?沒有人能說得清。
  • 《霧都孤兒》:藏在人物命運裡的時代
    這一年,狄更斯出版的《霧都孤兒》成為當時許多社會問題的真實寫照。 因此,了解《霧都孤兒》也不得不提其創作時的社會背景。1834年,英國政府因不堪社會救濟費用帶來的重負,修改了舊《濟貧法》。修改後的《濟貧法》仍舊允許窮人接受救濟,但必須要進行勞動,接受統一嚴格的管控。由於濟貧院的救援聲名狼藉,導致窮人寧死不願尋求援助。實際意義上,修改後的《濟貧法》絲毫沒有改善下層人民的生活,而是形成了另一種層面的剝削。
  • 70歲生第一個孩子:所謂青春,跟年齡無關,是你拼盡全力的樣子!
    丈夫最關心的當然是懷孕生產會不會有風險,如果生孩子要拿妻子的命換,他寧可不要。醫生說,單講生孩子,70歲和20歲女性面臨的風險等同。既然這樣,兩夫婦決定齊心合力,努力養育孩子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待產的過程倒還溫馨,感受腹中胎兒活潑的律動啦,一起去新手父母課堂學習如何給新生兒換尿布和洗澡啦,藉此機會交到了同為新手夫婦的新朋友啦,有期待,很美好。但安全生下孩子,前所未有的危機才剛開始。醫療條件日益完善的當下,老年人只要生活方式健康,保養得宜,長壽很容易。
  • 濱崎步宣布懷二胎,孩子他爸是同一人,稱:我會拼盡全力養育他
    「第二個天使在我的肚子裡降臨,我會拼盡全力的養育他,期待成為一個大家庭,如果大家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並默默地守護他,那我會很高興。」根據工作人員透露,濱崎步已懷孕4個月,進入穩定期,孩子的父親同一胎是同一人。轉眼又有「天使」降臨,粉絲紛紛獻上了祝福,恭喜自己的偶像又如願以償。
  • 電影《霧都孤兒》:光怪陸離的都市眾生相,詮釋著人生的悲喜冷暖
    文:宿夜花電影《霧都孤兒》的譯名,與狄更斯另一部知名小說《遠大前程》改編的電影譯名「孤星血淚」,有著類似的傳譯思維。通過強調主人公孤兒身份、渲染辛酸苦楚的悲慘遭遇,製造一種情感力度與悲劇色彩,同時又給觀者製造懸念,是一種簡潔又通俗化的表達。
  • 狄更斯,就是那個霧都孤兒
    後來創作才能日漸成熟,先後出版了《霧都孤兒》(1838)、《老古玩店》(1841)、《董貝父子》(1848)、《大衛·科波菲爾》(1850)、《艱難時世》(1854)、《雙城記》(1859)、《遠大前程》(1861)等,1870年6月9日卒於羅切斯特附近的蓋茨山莊。
  • 精選英文閱讀|《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Oliver Twist)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在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品。此書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
  • 電影《霧都孤兒》
    《霧都孤兒》是卡羅爾·裡德執導的一部劇情片,由朗·穆迪主演,該片講述的是一名孤兒學當小偷的,跟載歌載舞無緣的故事。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的英國。在一個寒冷的深夜,英國倫敦的平民區裡,一個嬰兒剛剛出世,他母親便離開了人世。
  • 把女孩虐待致死卻只獲刑三年,合理嗎?
    而且,即使最後判了虐待罪,虐待致家庭成員重傷、死亡的,應該處兩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現在這判決,等於是取了最輕的一檔判罰。甚至被告三人都沒有報警也沒有自首,從輕判罰的理由竟然只是「他們悔罪了。」如果不是虐待致死有一個量刑下限,我甚至懷疑當地法院會判這一家子無罪。不得不說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 霧都孤兒與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與遠大前程,狄更斯的人性光輝
    英國社會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生於樸茨茅斯的一個小職員家庭,小時候因為父親欠債進過監獄,後做過童工,受盡苦難與心靈創傷,這些人生悲慘經歷與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各種遭遇,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和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也反映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現實; 代表作: 《霧都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