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兵的奔襲!一鏡到底的《1917》到底有多硬核

2020-09-04 李茶電影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已經結束了,最大的贏家無疑是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一共榮獲四項大獎。

在大家都為《寄生蟲》歡呼的時候,卻忽略了這樣一部戰爭片,名字叫《1917》,它獲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甚至一度被認為非常有可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但是很遺憾,還是與奧斯卡失之交臂了,很多人說它是繼《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今天呢,就讓我們看看這個戰爭片有多好。

影片的故事非常簡單,講的就是在一戰時期,有兩名英國士兵接到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徒步穿越前線,簡稱就是穿越火線,並且在8小時內將一封停止進攻的信送到一個叫做麥肯齊指揮官手裡。如果8個小時內,沒有送到,那麼將會犧牲1600名英國士兵的性命。

這個劇情是不是有點眼熟,套路和《拯救大兵瑞恩》有點像,瑞恩講的是8個人拯救一個人的故事,這個講的是2個人拯救1600人的故事,這麼看在救人的數量上是贏了前一個電影。除了數量上的勝利,這個電影還有一個勝利的地方那就是技術的使用,採用的是一鏡到底的手法拍攝的這部電影,導演別出心裁的選擇了這種方式對故事進行敘述,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影片的開始用了一鏡到底的產生的效果就完全顯示出來了,導演用跟鏡頭跟著兩個士兵,將處在戰爭中休息的英國士兵以及他們身處的環境展現的淋漓盡致。

兩個士兵走過長長的、擁擠的戰壕,其他的士兵在疲憊的休息,就這樣鏡頭一直跟到他們走進將軍的帳篷中。

在黑暗的帳篷中兩個士兵接到了去送信的任務,觀眾肯定很好奇為啥偏偏就選他倆呢?原因就是這個士兵甲方向感很好,就是地圖能看明白,他還有個哥哥,就在他要去的那個地方打仗。而士兵乙因為跟士兵甲的關係好,比較可靠,所以就派他倆去了。

但是呢,士兵乙他是一個對戰爭很冷漠的人,只關心自己的死活,不想管其他的閒事,並不是很情願的接下這個任務,是一邊走一邊抱怨。

任務一下達,士兵甲就想馬不停蹄的趕過去,但是士兵乙卻不同意他這個想法,其實說白了,就是對這個事並不是很上心,想天黑之後再出發,這樣更安全一些。在士兵甲的堅持下兩個人還是即刻出發了。

因為要穿越敵人也就是德國軍隊的地盤,所以啊,這個任務不僅僅是個單純的在路上的任務,很有可能不下心就喪生在德軍的槍口之下。雖然路程最多只要8個小時,卻要經歷81難。在不間斷的鏡頭上,讓觀眾看到了前線戰場的慘狀,幾乎是一步好幾個屍體,甚至士兵乙在穿越水溝摔倒的時候手也按進了德軍的屍體裡。

兩個人終於在穿越前線後,來到了德國的戰壕,還發現了德國士兵住的寢室。寢室整的挺不錯,還有上下鋪,有點大學寢室的意思。就在兩個人四處查看的時候,一個耗子掉下來引爆了德軍藏著的炸彈,兩個人是差點就掛了。

士兵乙被埋在了石頭裡面,寢室炸彈的衝擊之下,搖搖欲墜。士兵乙讓士兵甲先走,但是士兵甲並沒有放棄他,而是費勁全身力氣將他救出來。倆人是一路過火光帶閃電的踉踉蹌蹌逃了出來。

士兵乙大難不死之後還跟士兵甲抱怨,甚至產生了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是出都出來了,再回去也不太合適,於是士兵乙不情不願的跟士兵甲繼續上路了。

雖然說剛才鬧了點彆扭了,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啊,畢竟兩個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別想歪啊,我說的是完成任務。於是兩個人邊走邊聊八卦進入了下一個區域,並且親眼見證了一場飛機大戰,還是二打一,沒一會那個一就墜毀在他倆跟前了。

士兵甲是個好心人啊,看見這個情況就把飛機上的飛行員救了下來,哪曾想這個飛行員是德國士兵,恩將仇報的將士兵甲捅了一刀。

士兵乙是連託在拽,想把士兵甲救活,那臉都給拽的煞白,最後也沒成功,士兵甲還是死了。士兵甲臨走之前,還惦記任務怎麼樣才能完成,在走之前囑咐士兵乙,讓他一定要把信送到,完成任務。

沒想到啊,沒想到,這個士兵甲在開局30分鐘就掛了,開頭整的那麼重視,居然還沒有光環,看來這個士兵乙才是有主角光環的人。

正在士兵乙傷心的時候,碰到了另外一隊英國士兵,由於他們去的目的地是同一個地方,於是士兵乙就跟著上車了。

此時我們可以看見士兵乙的眼神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士兵甲的去世讓他的心靈收到了感染,現在也只有他一個人能救下1600個士兵了,重擔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

車子沒走多遠,就陷入了泥裡,就在大家懶洋洋的,不慌不忙的商量對策的時候,他召集大家把車子一起推出來。因為對他來說,時間是就是生命,他現在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的生命,而是1600個英國士兵的生命。

車子好不容易繼續前行,又碰到被炸斷的橋,只能繞路前行,繞路就意味著花費的時間更長,士兵乙再也沒有從前的猶豫,選擇立刻下車選擇徒步穿越火線了。

正在橋上走平衡木呢,子彈就噼裡啪啦的上來了。士兵乙也不是吃素的,找準自己的位置,就開始還擊,最後士兵乙成功的將敵人打死,自己也昏了過去。但是眼睛一閉一睜就到了晚上了。

剛躲過一劫是又來一劫,這是個連環劫,還沒等徹底清醒,又被敵人的大飛機和士兵瞄上了,士兵乙用了好幾個疾跑加閃現才躲到了一個不知道什麼地方去。

在這個地方,士兵乙碰到了一個有孩子的德國女人,兩人溝通雖然很困難,但是還是勉強英語夾雜這德語嘮了一會。一個是英國士兵,一個是德國的平民,但是他們卻沒有想著殺掉對方,德國女人幫著士兵乙包紮頭上的傷口,士兵乙看到德國女人的孩子餓了,把身上所有能吃能用的東西都留給她。這一幕在戰爭中顯得是格外的溫情,德國女人告訴他,他要去的那個地方要穿過河流。

在德國女人的指導和德國士兵的追殺下,士兵乙是連滾帶爬的掉進了河裡。老哥也是命大,在經過和河水的搏鬥,以及淌過了一堆屍體之後,是終於上了岸。

就在他筋疲力盡的時候,聽見了熟悉的歌聲,士兵乙順著歌聲就找到了自己國家的隊伍。

地上坐著即將赴死的士兵,大家靜靜的聽著歌曲,沒有發出一點聲音,沒有微笑也沒有哭泣,戰爭已經將他們折磨的變成了失去感情的武器,在歌聲的襯託下顯得格外的悲涼,因為很有可能這是他們人生中聽到了最後一支歌。

一支歌唱完,大家那上槍,準備繼續前行。士兵乙經過打聽才知道,這個隊伍就是自己要找的,但是他們分兩波走了,自己找的指揮員已經跟著一隊走挺遠了。

折騰了這麼久,天也慢慢亮了,士兵乙用迅雷不接掩耳盜鈴的速度跑向第一隊,還沒等找到指揮員,戰鬥就打響了。

士兵乙一看這也不行啊,在戰壕裡雖然安全,但是跑的太慢了。於是他翻出了安全的戰壕,冒著生命危險在戰場上奔跑,找到了指揮員並阻止了這場戰爭,救下了1600名士兵。

士兵乙帶著士兵甲的遺物在混亂的戰場上找尋士兵甲的哥哥,鏡頭一直跟著士兵乙,透過長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到處都是受傷的士兵,士兵們在痛苦的呻吟著,真實的向我們展現了戰爭過後的慘烈。士兵乙在傷員中尋找著,卻始終沒有找到。最後在帳篷外見到了正在指揮救助傷員的哥哥,並且將士兵甲的死訊告訴了他。

影片到這裡就結束了,電影用兩個看似在戰場上微不足道的小兵作為主角,展示了戰爭的殘酷性。導演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使得觀眾好像是與這兩個士兵一同上路去送信,感受到了戰爭的緊張和殘酷。由於是一鏡到底,給觀眾的代入感也是很強的。故事必須跟隨鏡頭一直向前,沒有後退的路,就像我們的人生。攜裹著猶豫、惶恐、膽怯一路走來,不曾知道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就像這個奔跑的是士兵甲,跑著跑著就見到了那個期許的自己。

相關焦點

  • 《1917》:兩個小時一鏡到底,繼《拯救大兵瑞恩》後最好的戰爭片
    《1917》這部影片帶給人的視聽享受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真實」。戰爭電影對於真實感的要求非常的苛刻,失去真實感的戰爭戲,就像一具失去靈魂的軀殼,看戰爭片給我的一個巨大的感受,就像看紀錄片,雖然兩軍對壘的大場面燃燒著經費,奮戰的保衛者熱血澎湃,但總覺的缺少了什麼,《1917》給了眾多電影人答案。《1917》帶給觀眾的感覺就像是在玩第三人稱射擊遊戲一樣,這種長鏡頭跟拍模式,讓觀眾飽涵沉浸感,是一種無與倫比享受。
  • 《1917》:一部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1917》是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該片於2020年1月10日在美國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國上映。《觀察者》讚美《1917》是「自《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
  • 電影《1917》一部偽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已經逐漸成為歷史書上的一行冰冷鉛字,一個必要的常識。 一個多世紀過去,當親歷過這場災難的倖存者們都相繼離去。 這個人類歷史上無法原諒的愚蠢錯誤、這場奪走了超3500萬條生命的慘劇。
  • 《1917》:「一鏡到底」的野心和魄力
    作者:劉雨涵作為全國影院復工之後第一部上映的重量級新片,《1917》自8月7日開畫以來,前3日票房已經突破3300萬,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一鏡到底」是《1917》全片的最大亮點,在沉浸式的觀影體驗中,讓人獲得了奢侈Vlog跟拍或是大成本VR遊戲的既視感。但同時,《1917》也陷入了「技術大於內容」的質疑。
  • 《1917》一鏡到底
    其實在《1917》拍攝過程,並不是真的一個鏡頭拍到底(也不可能),而是運用了巧妙的運鏡和特效,把22個鏡頭完美地拼接在了一起。所以《1917》敢用「一鏡到底」來呈現,我不禁要為大洋彼岸的薩姆·門德斯導演起立鼓掌——能有這樣一部作品的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歸功於現代電影技術的發展,但同樣要感謝是導演和劇組的不懈努力。那接下來是我個人對使用「一鏡到底」這個拍攝手法所拍攝的電影,在表現力上出現的優點和缺點的個人見解。
  • 全片「一鏡到底」,《1917》活該封神!
    布雷克(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飾)和斯科菲爾德(喬治·麥凱飾)兩位年輕的英軍士兵奉命去前線傳達命令,與時間賽跑,冒險進入敵區要求停止襲擊德軍,這不僅僅是為了拯救1600名英國士兵,而且布雷克的哥哥也在前線……與其他戰爭片不同,《1917》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讓我們仿佛置身戰場,與片中角色一同經歷槍林彈雨。
  • 全片「一鏡到底」,《1917》活該封神
    》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讓我們仿佛置身戰場,與片中角色一同經歷槍林彈雨。導演薩姆·門德斯曾感慨,一鏡到底的難度是一般電影的5倍,從演員走位、說臺詞的時間、攝影機調度、自然光的捕捉,再到群演配合,錯一步就要推翻重來。
  • 整部《1917》只用一個鏡頭展現,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到底有多牛?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十項奧斯卡提名,兩個小時一鏡到底的《1917》有多厲害?
    這是一部以一戰為背景的片子,導演薩姆·門德斯與攝影師羅傑·狄金斯坐鎮,用全場自然光和長達一百多分鐘的偽·一鏡到底長鏡頭(類似《鳥人》),拍出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老實說,在近些年文藝電影時常用長達X分鐘的長鏡頭「炫技」後,《1917》這個一鏡到底讓人難免在看片之前有些擔心,是不是同樣的炫技路線。
  • 「一鏡到底」的《1917》
    有不少觀眾說:忍了這麼久,就是在等這一天。畢竟,坐在電影院欣賞電影不僅關乎自身的愉悅和享受,更是對一部電影最高的愛和尊重。 截至8月9日,英國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執導的《1917》,在中國內地電影院上映了三天,相信不少觀眾已經在IMAX中體驗過了其聲名在外的「一鏡到底」。在豆瓣,已經有超過24萬觀眾,為該片打出了8.5的高分。
  • 「一鏡到底」給《1917》帶來了什麼?
    《1917》到底是一部出神入化的高沉浸感電影?還是一個狡猾的RPG遊戲?今天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思考和感受。#《1917》的「偽一鏡到底」,究竟是虛擬的遊戲還是浸入式真實?自從獲10項奧斯卡提名的《1917》在中國上映以來,對影片「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的讚美和批評再次成為人們走出影院時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沒有被給出明確的答案:當我們把對《1917》的評價同「一鏡到底」聯繫在一起時,我們究竟在討論什麼?
  • 《1917》:一鏡到底的平庸
    漫長的婚約《1917》的答案是一鏡到底:兩個士兵穿越死亡地帶,傳遞一條取消進攻的命令,拯救1600江山代有才人出,但一種文體達到一個耀眼的高度,後人要想突破唯有另闢蹊徑。就好像唐詩聳入雲霄,蘇東坡、辛稼軒、李易安才大如海,也只能在長短句上下功夫。
  • 薩姆·門德斯新作《1917》首映口碑大爆,110分鐘一鏡到底!
    電影《1917》將於12月25日在北美上映。近日,《1917》面向媒體舉行了首映,口碑大爆。外媒評價這是一部讓人嘆為觀止的電影。甚至有評論稱本片是繼《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也被認為是明年奧斯卡的頭號種子。
  • 電影《1917》「一鏡到底」是到底是如何完成的?
    曾以《美國麗人》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Sam Mendes (薩姆·門德斯),這次找上老搭檔攝影指導Roger Deakins (羅傑·狄金斯),將以「一鏡到底」的方式呈現他2020年最新的一戰電影《1917 》。
  • 「偽一鏡到底」的《1917》,必須到影院一看到底
    拯救大兵瑞恩》以來最好的戰爭片」,其實沒什麼勁爆的戰爭場面,但對人性的挖掘同樣震撼。它獲得奧斯卡三項技術大獎,院線重啟開,稱作首部視效大片,還是擔當得起的。首日票房超過1200萬元,可見被壓抑的觀影熱情,由這部片找到了一個宣洩口。
  • 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血戰鋼鋸嶺》《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些大製作大投入的電影,大多都啟用的是大明星參演陣容,但門德斯認為觀眾對戰爭片需要有新的體驗,需要觀眾對他的兩位主演有陌生感,於是大膽啟用了新生代演員,這對《1917》這麼龐大的製作規模來說,是一項冒險的挑戰。
  • 從《1917》的「偽一鏡到底」看《俄羅斯方舟》的「真一鏡到底」
    相信今年看過奧斯卡最熱門的幾部電影的朋友們,都會對有一部電影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最佳攝影與最佳視覺、音響獎的《1917》。而且本片在之前也是被認為最有希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之一,只可惜惜敗於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影片《寄生蟲》。但儘管如此,《1917》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電影。比如,在劇情上,它以兩個普通士兵的視角來為我們展現了戰爭的殘酷等等。
  • 「一鏡到底」的《1917》,究竟有多神?它告訴你
    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將「一鏡到底」運用得淋漓盡致,通過長長的鏡頭渲染出來,戰爭的殘酷和人物之間傷感的憂愁。對於一部優秀的電影來說,《1917》整體的故事,都比較簡單。講述的是,在1917年的春天,在一戰的法國戰場上,兩個士兵通過傳遞一項重要的情報,最終挽救1600多名英國士兵的故事。
  • 「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它,就是戰爭題材影片《1917》。8月7日,電影《1917》登陸國內院線,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首周末票房3686萬元,豆瓣評分8.5分,淘票票評分8.8分。和其他同類型影片不同的是,「一鏡到底」成為了《1917》最大的賣點,也成為了最大的爭議。
  • 「一鏡到底」有何玄機?專家解讀電影《1917》
    有網友評論,「這才是讓人真正感受到『一鏡到底』魅力的電影」,但也有網友評價:這部電影 「除了假的『一鏡到底』還有什麼?」那麼,長鏡頭為何如此受爭議?「一鏡到底」的運用,又是否真的讓觀眾「身臨其戰」呢?「一鏡到底」與「偽一鏡到底」談到電影《1917》的「一鏡到底」,首先得有對這一名詞的清晰技術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