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第六交響曲》末樂章的大錘
今年是 馬勒逝世110周年
他的九部交響曲浩瀚而深刻
充滿了對生死、自然、宇宙的終極思考
他的每一部交響曲中
都會有幾件 不尋常的樂器
雖然只有寥寥幾筆,卻注入靈魂
大鑼是一種銅質的東方打擊樂器,在浪漫主義時期很少出現在管弦樂隊編制中。直到印象派音樂、浪漫主義晚期音樂中才開始發揮其錚亮雄渾的音色。
馬勒的多部交響作品中都使用了這件樂器,譬如《第一交響曲》著名的第三樂章,描繪了一個怪誕、悲愴、諷刺的葬禮場景。伴隨著定音鼓沉重陰鬱的葬禮節奏,隱隱鋪展開來的鑼聲,迴蕩著一層沉鬱頓挫的金屬質感,增添了凝重的氣氛。馬勒《第五交響曲》是他知名度最高的交響曲,第四樂章的「小柔版」那深情、哀痛、朦朧的旋律令人過耳難忘。
但整部交響曲中,藝術性最高的是第三樂章,展現了一種由激情滿懷,到悲傷落寞,不斷起伏波動的心境,幾經輾轉奔向昂揚樂觀。
馬勒《第五交響曲》第三樂章有使用樂鞭,產生馬不停蹄的催促感。在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開頭短促清脆的一聲擊打,使用的也是樂鞭。
馬勒《第六交響曲》的標題為「悲劇「,馬勒曾說:「我一生所忍受的不如意遭遇,都集中了這部作品裡。」
末樂章的三次暴力錘擊,象徵著摧毀一切的命運悲劇,悲壯感極強。馬勒對妻子敘述這是表現「英雄所遭受的三次打擊,在第三次像大樹一樣倒了下去」。
實木大錘狠砸在木箱上,那種震撼力在現場聆聽是令人心生敬畏的。首演時馬勒安排了三次錘擊,之後的版本刪掉了一次。
牛鈴最初並不是樂器,只是掛在牲畜脖子上,方便農人知曉其下落。它的聲音聽起來粗糙簡陋,像易拉罐搖晃發出的聲響。
馬勒在《第六交響曲》和《第七交響曲》中多次使用牛鈴,增添自然和淳樸的氣息。
作曲家對於交響樂作品中管風琴的使用是非常審慎的,聖·桑的《第三交響曲》和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中有絕妙地用管風琴,勾勒出龐大而深邃的空間感。
馬勒《第八交響曲》中使用了多種鍵盤樂器,包括簧風琴、鐘琴、管風琴等以豐富樂隊音色,這部氣勢宏大、具有宗教世界觀的巨作,一開場就由管風琴莊嚴奏響。
馬勒《第九交響曲》
馬勒《第九交響曲》是他生命最後的時光,對生死超脫的體悟。他的配器回歸到了最傳統的配置,也沒有任何聲樂的輔助。阿巴多指揮琉森節日管弦樂團演繹馬勒《第九交響曲》,結束後,長達兩分鐘的全場寂靜,是這部作品最令人感動的延續。傾聽,寂靜。這個春天,在大劇院與我們共同聆聽
音樂「巨人」馬勒夢境中
這萬物復甦的自然之音
演出陣容
許忠是享譽國際樂壇的中國指揮家和鋼琴家。現任蘇州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義大利維羅納夏季音樂節、歌劇院首席指揮,上海歌劇院院長,蘇州大學音樂學院院長。
多年來,許忠一直以指揮家和鋼琴家的「兩棲」身份活躍於國際樂壇,與許多國際一流樂團和大師有過良好的合作,在鋼琴以及指揮領域尤其是歌劇指揮領域得到了歐洲各大歌劇院以及國際古典音樂界公認。「激情、細膩、極富感染力」,這是多年來世界各地媒體對許忠的評價。
旅意女高音歌唱家。義大利威爾第音樂學院歌劇演唱和室內樂聲樂雙碩士。上海歌劇院獨唱演員。
200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2006年作為國家訪問學者派往義大利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學習,同時就讀於義大利米蘭音樂研究學院聲樂專業。榮獲第十一屆阿萊桑德雷、佩爾提雷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等多項比賽優秀演唱獎。
2014年受北京國家大劇院邀請出演歌劇《玫瑰騎士》,至今分別在歌劇《卡門》《丑角》《唐璜》《茶花女》《瑪儂.萊斯克》《蝙蝠》《阿提拉》《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法爾斯塔夫》《原野》《風在哪一個方向吹》《納布科》等十幾部歌劇中擔任女主角。
2016年11月18日,由蘇州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合力組建的蘇州交響樂團正式成立。樂團由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優秀樂手組成,是一支年輕的職業交響樂團。
在音樂總監陳燮陽與首席指揮許忠的帶領下,蘇交策劃並完成了兼顧古典音樂藝術與普及推廣的音樂季。成立至今,蘇交已與眾多國內外一流藝術家合作,如羅伯特·阿巴多、丹尼爾·歐倫、克裡斯蒂安·阿明、艾森巴赫、安妮-索菲·穆特、譚盾、李雲迪、王健、劉詩昆、盛宗亮、和慧、楊光、夏維爾·梅賽特、呂思清、寧峰、秦立巍、楊雪霏等。
演出信息
紀念馬勒逝世110周年
巨人的夢境
許忠&蘇州交響樂團音樂會
110th Anniversary of Mahler
XU Zhong & Suzhou Symphony Orchestra
指揮:許忠
女高音:宋倩
演出:蘇州交響樂團
Conductor: XU Zhong
Orchestra: Suzhou Symphony Orchestra
馬勒 G大調第四交響曲
馬勒 D大調第一交響曲 「巨人」
MAHLER Symphony No. 4 in G major
MAHLER Symphony No. 1 in D major, Titan
2021/3/28 19:30(周日 / Sun)
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Lyric Theatre, Shanghai Grand 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