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婦女頭飾的靈魂——扁方

2021-02-08 噩蘭若處
      《延禧攻略》中服飾、道具之製作精良、嚴謹,是近年來清宮影視劇中少有的,為觀眾所稱道。而劇中後宮女子的髮型更是比較客觀地再現了清中期滿清貴族婦女的髮式。

        劇中後宮嬪妃的髮式稱為「兩把頭」,「兩把頭」是當時滿族婦女最具有代表性的髮式,也叫「二把頭」、「叉子頭」。其特徵為頭髮束於頭頂,然後以一支「扁方」為基座,分成兩縷向左右纏梳。

       在其他清宮劇中,還常常可以看到後宮嬪妃們頭上頂著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一個黑色寬大頭飾,上面有各種裝飾,十分引人注目,這個頭飾俗稱「大拉翅」,也叫「旗頭板」。

       大拉翅實際上是一種假髻,樣式種類不一,佩戴也很有講究,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越尊貴的假髻上的裝飾也更奢華。一般有五種配飾,分別為花、鈿、頭簪、點翠、珠寶。級別不同,上面的配飾也不同。公主格格可以佩戴「三鑲」和「兩鑲」的,指可在五種配飾裡選擇二、三種。後宮嬪妃們則按位分高低來劃分,嬪可戴「三鑲」,妃可戴「五鑲」,皇后和太后也是「五鑲」,但極品大東珠、鳳凰點翠是她們的專屬,妃子不可佩戴。

      但「大拉翅」實際上在清晚期才出現,它的發明者相傳是慈禧太后,其實不然,「大拉翅」是在「兩把頭」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來的。即用真發梳成「兩把頭」,再在上面加戴假髻。只是到了晚清時期,由於慈禧太后年老頭髮逐漸稀少,為了美觀,假髻便演變成了較大的扇面狀,看上去更加突出。

      到了民國初年,大拉翅變得更加誇張、俗豔,不但面積更大,而且通常在「旗頭板」正中部分還用碩大的頭花兒作裝飾,是這一時期「大拉翅」的顯著特徵。

       所以,不得不說《甄嬛傳》在服飾道具這方面還是不夠嚴謹,在雍正時期就出現了「大拉翅」,不但年妃喜歡梳,尤其是安嬪的大拉翅十分誇張,明顯是晚清民國風格。

      同樣問題更突出的還有《還珠格格》,頭飾不但風格不對,而且做工更加粗糙。

      而無論是梳「兩把頭」還是「大拉翅」,都離不開的一樣東西就是「扁方」。扁方是梳旗頭的主要首飾,是一種特殊的大簪,作扁平一字形。扁方的作用是,不僅能控制髮髻,防止散落,還具有裝飾效果。

      晚清宮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長達一尺二寸。那麼,扁方具體在什麼位置呢?英國記者約翰·湯姆遜於1870年左右拍攝了一組照片,十分清晰地展示了扁方的位置。

「雙把頭」扁方位置

「大拉翅」扁方位置
       可以看出,「兩把頭」與「大拉翅」的扁方位置還是有區別的,「大拉翅」扁方一般插在上端。 下圖為慈禧太后「大拉翅」扁方位置。

      清宮御用的扁方有各種各樣的材質,多採用銀鎏金鏨花、鑲嵌珠寶、玉雕等極盡奢華之能事。民間婦女所用扁方材質以銀質常見。

銀鎏金鑲珠寶鏨花扁方

銀鎏金鏨花扁方

白玉透雕福壽綿長扁方

鎏金鏨花鑲碧璽翠珠扁方

銀鏨刻花扁方

進來坐坐,茶葉沒了,有酒~🍶

相關焦點

  • 古代婦女所佩戴的頭飾.
    古代頭飾精巧華美,介紹一下古代婦女頭飾的種類,頭飾的發展演變,以及古代婦女根據身份,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
  • 頭飾冠履——頭飾
    《紅樓夢》寫到女人的冠戴、頭飾,有第三迴風組「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第六回鳳姐「帶著紫貂昭君套,圍著攢珠勒子」。第八回寫寶釵「頭上挽著黑漆油亮的䰖兒」,未寫頭飾。同回寫寶玉「戴著累絲嵌寶紫金冠,額上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這同第三回寶玉的「寫眉勒著二龍戲珠金抹額」一樣。但「抹額」是女人頭飾。用在寶玉頭上,亦難想像。
  • 古代頭飾,你認識幾個,來來來,小編帶你飛.....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我們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青絲漸綰玉搔頭,簪就三千繁華夢,在這麼多巧奪天工的頭飾中,你能認識幾個呢?髮簪金屬的光澤閃耀在發間,加上小而巧的墜飾,長發的風情便又是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了。 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髮髻或冠的長針。
  • 古代頭飾DIY的作品
    2014年一部範冰冰版本的《武媚娘傳奇》讓小編一飽眼福,我已經忘了故事說什麼了,我只記得這古裝劇真是太美了,每個皇宮裡的女人都太美了,都是那服裝、還有頭上的頭飾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也掀起了現在古裝飾品的流行,更多的是能自己來DIY下,那就更不一般了。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頭飾文化,頭飾與成人禮、婚禮
    固結婚,男女之大事,蓋人類之繁街,人倫之始基均繫於此舉,故與之相伴的禮俗也異常豐富,表現在頭飾中亦是如此。在我國各民族的社會生活中,以婚禮前後作為生命的兩個歷程,幾乎每一個群體的男女都要在普遍一致的頭面裝飾習俗中,選擇合乎自己身份的頭飾、髮式與髮型來昭明自己的婚姻角色,使外域文化的人也包括本民族的全體成員憑藉頭飾這種最外化的標籤,就能判斷出某一社會成員的婚育狀況。
  • 明代女子頭飾,其實頭飾也有不同的意義!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古人們,尤其是一些富家的達官貴人們,在穿著漢服的時候,是肯定要佩戴美麗的漢服頭飾的。古時候的頭飾呢,更是十分的精緻,完全不輸給現如今的金銀首飾。另外,大家也都知道,明代的女子們,看起來就是端莊富貴的。這樣的看法自然是和明代的頭飾和漢服分不開啦!
  • 如懿傳|如懿的珠寶首飾:鑲寶石鎏金銀扁方、金鏨花連環簪
    如懿在進冷宮前,安靜地整理自己的梳妝檯,首飾匣裡琳琅滿目,看見了在首飾盒裡的簪子、扁方和耳飾。此次就重點寫一下鑲寶石鎏金銀扁方和金鏨花連環簪。鑲寶石鎏金銀扁方
  • 中國古代頭飾文化:滿頭珠翠或是一簪一珥,皆可伴一生
    古代頭飾概況01 步搖步搖是古代漢族婦女的一種首飾,其名的由來也是趣味十足,「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由此可知,之所以名為步搖,是因人走動的時候,綴著的垂珠隨著搖動,一步一搖。雖然社會的發展和時代風尚的盛行,各種頭飾不再局限於宮廷、貴族,開始遍及各個社會階層並被廣泛使用。但頭飾的製作工藝和材質還是赤裸裸地昭示著不同的等級地位。
  • 連滿清皇帝也覺得醜!從金錢鼠尾到陰陽頭,滿清辮子變化史
    不過在滿清入關以前,咱們中國人是不留辮子的,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如果是頭髮長了就梳成髮髻。不過女真人信奉的薩滿文化中,頭髮裡可是貯存著人類的靈魂,如果是全部剃了,以後肯定就成了行屍走肉,所以面對著生活的更簡便還是宗教信仰,矛盾的女真人選擇把前半頭全部剃掉,只留下後腦勺一塊用來保存自己的靈魂,為了避免頭髮太長耽誤事兒,於是乎女真人便把後腦門子的頭髮纏了起來,這也就是辮子的由來。
  • 古代女子頭飾,看完你會很遺憾為什麼這些美失傳了
    但是細細想來,電視劇中呈現出來的只是崇尚簡潔的現代人參考史料對古代頭飾的仿照品。這就不難想像真正的古代頭飾有多麼的巧奪天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古代婦女所佩戴的頭飾。  笄,簪,釵,擿,華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