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婦女所佩戴的頭飾.

2021-02-23 道具Prop


古代頭飾精巧華美,介紹一下古代婦女頭飾的種類,頭飾的發展演變,以及古代婦女根據身份,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 


笄,簪,釵,華勝,擿,花鈿,步搖,梳篦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我們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但是細細想來,電視劇中呈現出來的只是崇尚簡潔的現代人參考史料對古代頭飾的仿照品。這就不難想像真正的古代頭飾有多麼的巧奪天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古代婦女所佩戴的頭飾。

1、笄 
「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用來固定髮髻的笄叫「鬠笄」。 從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髮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玉鳳形笄

 

 

2、簪
簪是笄的發展,同樣起固定髮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花草)、動物(鳳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並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

鳳簪

木簪

明·帝後簪

鑲寶鳳蝶鎏金銀簪

明·累絲嵌寶銜珠金鳳簪

3、釵
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釵與簪主要區別在於簪是作成一股,釵則作成雙股。釵用來綰住頭髮,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髮上。 
髮釵的安插有多種方法,有的橫插,有的豎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數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支,視髮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




4、步搖

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是古代婦女插於鬢髮之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髮髻的作用。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步搖。

南唐·金鑲玉步搖 唐·四蝶銀步搖

明·步搖

明·步搖

5、華盛
華盛是製成花草之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的髮飾。

6、鈿
鈿【拼音】[diàn] [tián] :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簪釵是用來綰住頭髮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髮髻起裝飾的作用。

清-銀鎏金九鳳鈿子冠

7、扁方

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形制與作用與漢人婦女髻上的扁簪類似。清代貴族婦女梳「兩把頭」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連接真、假髮髻之中「梁」的作用。裝飾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控制髮髻使其不散落下來。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初是把真頭髮分成兩把,依靠扁方來固定。到了晚清「兩把頭」改成青緞製作,安在頭頂上,這時與「兩把頭」與真頭髮連接梳成頭座的工具也是扁方。 
在清代的北方民間,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喪事,妻子為丈夫戴孝,放下兩把頭,將頭髮集攏於頭頂束起,分兩把編成兩個辮子,辮梢不系頭繩,任頭髮松亂一頭頂上插一個三寸或四寸長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兒媳為公婆戴孝,則要橫插一個白銀或白銅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蒙裹而成,俗稱「鈿子」,佩戴時固定在髮髻之上便可,上面還常繡有各種花紋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 

白玉嵌蓮荷紋扁方

8、梳篦
梳篦【拼音】[bì]:古代簡稱「櫛」【拼音】:[zhì] ,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八大髮飾之一,昔為宮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的髮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梳篦兩者的主要區別在齒部,梳子的齒粗而稀,篦子的齒細且密。梳篦多為木製或竹製以及名貴物料製作,如金、銀、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錫、嵌玉鑲珠等材質。 

唐·玉花鳥紋梳

9、鳳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婦女出嫁時也可佩戴。明朝鳳冠是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明-孝端王皇后鳳冠[六龍三鳳冠]
 
明-孝靖王皇后鳳冠[十二龍九鳳冠]

明-孝端皇后鳳冠[三龍二鳳冠]-正反面

明-孝靖王皇后鳳冠[三龍三鳳冠]

相關焦點

  • 古代女子頭飾,看完你會很遺憾為什麼這些美失傳了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我們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
  • 滿清婦女頭飾的靈魂——扁方
    而劇中後宮女子的髮型更是比較客觀地再現了清中期滿清貴族婦女的髮式。        劇中後宮嬪妃的髮式稱為「兩把頭」,「兩把頭」是當時滿族婦女最具有代表性的髮式,也叫「二把頭」、「叉子頭」。其特徵為頭髮束於頭頂,然後以一支「扁方」為基座,分成兩縷向左右纏梳。
  • 中國古代頭飾文化:滿頭珠翠或是一簪一珥,皆可伴一生
    再加上古人傳統觀念中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毀之,為此,留髮結鬢是古代男女的習俗,這也就催生了種類繁多的髮髻式樣,其中髮髻高大的高髻一直在古代女子的髮式中獨領風騷,而為了讓高髻更加高聳嫵媚,各種簪釵頭飾也就相應而生,不過,古代的頭飾並不只是襯託女子容顏的單品,更重要是頭飾是區分身份、地位,體現時代發展變化的標誌。
  • 古代女子頭飾文化,什麼是步搖髮飾、髮簪輕搖、鳳冠?
    愛美自古以來都是女人的天性,現今的妹子有美顏濾鏡化妝品,以及各種衣服、飾品跟包包,而在古代的女人則比較「簡單」,主要的打扮都是花在髮飾上面。我們經常看古裝劇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的古代女子戴著許多髮釵或頭飾,那麼歷史上的古代女人真的如劇中一樣,喜歡戴那麼多頭飾嗎?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頭飾文化,頭飾與成人禮、婚禮
    這如我們前面所言的,或拔牙墨齒,或梳辮扎繩,或包頭扎巾,或加冠戴帽,亦或恰恰相反。「凡生活活動愈是重要,為完成此一生生活活動的禮俗也愈多、愈繁。」固結婚,男女之大事,蓋人類之繁街,人倫之始基均繫於此舉,故與之相伴的禮俗也異常豐富,表現在頭飾中亦是如此。
  • 明代女子頭飾,其實頭飾也有不同的意義!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古人們,尤其是一些富家的達官貴人們,在穿著漢服的時候,是肯定要佩戴美麗的漢服頭飾的。古時候的頭飾呢,更是十分的精緻,完全不輸給現如今的金銀首飾。另外,大家也都知道,明代的女子們,看起來就是端莊富貴的。這樣的看法自然是和明代的頭飾和漢服分不開啦!
  • 從古代女子的頭飾可以看出,她們對於美的追求非常高
    古代女子的頭飾很美觀,但同時也很複雜,常常讓人分不清它們都有些什麼構造。比如分心和挑心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它們卻起到了女性盤發的關鍵作用。一、挑心這是明代傳統婦女的一種髮式,在明朝初期時,女子們的髮髻式樣基本上保持了宋元時的形式。但是到明代嘉靖以後有所改變,婦女們喜歡把頭髻梳成扁圓形狀,還要在髮髻的頂部,配上寶石製成的花朵,就將這種髮型稱為「挑心髻」。
  • 古代頭飾,你認識幾個,來來來,小編帶你飛.....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我們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青絲漸綰玉搔頭,簪就三千繁華夢,在這麼多巧奪天工的頭飾中,你能認識幾個呢?《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幞頭紅繡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幞頭,紫繡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
  • 歷史館 | 雲鬢斜簪,萬種風情:古代女子髮簪最全解密!
    近看現代,我們綁頭髮用的都是各式各樣的皮筋,雖然樣式很多,但相較於古代髮飾就顯得相形見絀。古代那些看起來相似的髮飾,實則有著不同的名稱和不同的使用場合。
  • 中國古老的頭飾文化:滿是珍珠和翡翠,或是一個髮夾和一個髮夾
    另外,在古人的傳統觀念中,受毛髮和皮膚之苦的父母不應輕易被摧毀,因此留髮、扎鬢是古代男女的習俗,由此產生了多種髮型,其中,高高的髮髻一直是古代女性的髮型獨領風騷,為了讓高髻更具高聳的魅力,各種髮夾頭飾也隨之誕生,然而古代的頭飾並不僅僅是單品襯託出女性的容顏,更重要的是,頭飾是區分身份和地位、反映時代發展變化的象徵。
  • 古代頭飾DIY的作品
    2014年一部範冰冰版本的《武媚娘傳奇》讓小編一飽眼福,我已經忘了故事說什麼了,我只記得這古裝劇真是太美了,每個皇宮裡的女人都太美了,都是那服裝、還有頭上的頭飾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也掀起了現在古裝飾品的流行,更多的是能自己來DIY下,那就更不一般了。
  • 中國古代女子髮飾:笄、簪、釵、華勝、步搖、篦、鈿
    皇宮貴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髮飾,而一般小戶人家只能戴荊釵,「拙荊」 便是古代男子對外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笄,簪,釵,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髮髻。
  • 古代女子如何裝扮自己?首飾設計精緻特別,連梳子也能當頭飾呢!
    在古代,對很多東西的稱呼都是非常講究的,比如女子的頭飾就有很多不同的讀法,就像通常女生頭部別的簪和釵。那麼它們之間的區別究竟在哪裡,今天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吧。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古代對首飾的稱呼,古代的時候,女孩成年叫做"及",它也是一種首飾名稱的概括,其中包括很多種類的材質。
  • 古代首飾之女子髮飾(學問很多,圖片很美)
    所插數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支,視髮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扁方】扁方是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形制與作用與漢人婦女髻上的扁簪類似。為華麗的首飾,華麗的頭飾。
  • 中國古代髮型發展史及樣圖
    中國古代髮式上的演變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一、遠古先民的「披髮」時期;二、紡織技術發明後至春秋戰國的「辮髮」時期;三、戰國至明清的「髮髻」時期。歷史髮髻雖然款式眾多,但依人而定,髻的部位不同,約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位於頸背的垂髻,另一類是結於頭頂的高髻。垂髻流行的時期較早,以戰國、秦漢時代為主。高髻則以東漢、魏晉開始流行,至唐宋達到巔峰,變化之多,令人眼花繚亂。
  • 頭飾冠履——頭飾
    束髮與髻古代服裝,似乎比現代人要複雜得多。而且在衣服之外,還有冠、履。《紅樓夢》中明寫男女冠、戴、頭飾的地方並不很多。男人除寶玉而外,幾乎都未寫衣著,更不要說冠戴了。這顯然是為了避免露出時代的痕跡。寶玉的紫金冠是戲文當中的,清代道士登壇作法,什麼真人、法師之類的人,也戴這種冠。這種冠在明朝一般不戴,認為是戲裝。
  • 品種繁多、華麗奢靡、設計獨特,品「大國風範」下的唐朝頭飾文化
    在我國古代眾多封建帝國王朝時期,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朝代都有它獨有的飲食文化和服裝特色,也受其統治思想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時代風格。但實際情況下,真正的唐朝頭飾,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遠不止我們在影視作品中所接觸到的那樣。那麼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唐朝的頭飾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呢?造成這個特點的原因又是如何?這也是我們將在本文一一探討的問題了。
  • 古代髮飾文化:女性頭戴髮釵興起於何時?聊聊古代的「髮釵」文化
    但當髮釵變成女性專用頭飾之後,便進入了裝飾美的歷史階段。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簪或釵都是由笄發展而來。《西京雜記》中曾記載一件趣事,漢武帝時期李夫人曾用玉簪搔頭,自此之後宮人皆用玉簪搔頭,這也是玉簪又被稱為玉搔頭的起源。從這段故事中所描述的內容來看,早在西漢時期,玉簪就已經被廣泛使用。
  • 中國古代假髮文化:首飾不過是一縷髮髻,他有一種繪畫情懷
    當然,古代婦女也不例外,為了追求美,他們窮困潦倒,窮困潦倒。從史文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女性「滿頭翡翠,環鬢金珠」,其中一些「梨花淡妝,宛若仙子」,以及「「門前一尺春風髻」的獨特美。無論是金銀珠寶還是淡妝高髻,都是裝飾女性美的的一種方式,但這些遠遠不能滿足古代女性的時尚需求。因此時尚假髮的新元素應運而生。假髮的加入讓一直引領時尚的高髮髻更顯高翹更具魅力。
  • 古代女人沒有皮筋怎麼扎頭髮?看完我想扔掉我所有的頭飾,穿越回……
    在古代,扎頭髮的也有貴賤之分~有些是無論百姓還是貴族都一定會用到的「頭繩」,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一下古代基礎款的頭繩有哪些吧!△商周時期的金笄不同家庭所使用笄的材質也不一樣。像平常老百姓家一般會使用木頭做的笄,而稍微有點身份的家庭則會使用金笄、玉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