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是條狗》是大陸第六代導演路學長,在2003推出的一部反應中國社會底層生活現狀的現實主義影片。該影片講述了老二的老婆玉蘭在小區院裡遛狗,因為沒有養狗證,愛犬卡拉被警察帶走。
因為卡拉沒有狗證,也就是沒有在這個城市生存的權利,所以在18小時之後將被送走屠宰,除非在這期間補個證,而且辦證者需要5000塊錢,這對於老二的家庭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
下了夜班回到家的老二,想方設法地想通過不花錢要回自己的狗。在朋友楊麗的幫助下,他歷盡艱難,終於找回了卡拉。期間,老二終於體會到一個男人的辛酸與現實的殘酷無奈,揭示了一個普通人面對殘酷的生活現狀的無奈與辛酸。
該片獲得第1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第四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電影獎。
都市喧囂的生活,把生活在社會角落裡的小人物的煩惱與生活狀態給掩蓋住了。但是,導演路學長卻將鏡頭對準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階層,通過對瑣碎的日常生活的演繹及人性的訴說,再現當代都市小人物充滿困惑與迷茫的真實生活狀態,從最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了最深刻的社會意義,引人深思。
今天我從影片的人物塑造、表現手法、中國式關係、人性四方面來談談真實意義所在。
一、人物塑造的真實
《卡拉是條狗》是以一條狗的遭遇構建起來的電影骨架,影片中的卡拉,將所有人——沒有權利任人宰割的小人物老二,視感情如糞土的李麗,無理取鬧的黃毛父母,以假當真的唯利是圖的商人,學會社會上人情世故的孩子們......看似沒有關聯的這些人,在這十八個小時內串聯在一起。
①老二
老二是一個在廠裡上班的工人,工資不高,偶爾要加班,對工作的熱情並不高,「能躲的就儘量躲」,也沒有什麼理想和目標。他就是城市中底層老百姓的一個縮影。他們靠微博的工資獨立支撐著整個家庭,在這過程中,他們逐漸喪失的不僅是社會地位,還有個體生存的尊嚴。
老二這個名字既沒有內涵,又叫不響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單論老二這個名字就可以得知,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不入流的小人物。影片中的老二,工資不高, 對工作的熱情並不高,也沒有什麼理想和目標,靠微博的工資獨立支撐著整個家庭,他就是城市中底層老百姓的一個縮影。他是個軟弱得喪失自己尊嚴的男人,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這麼說吧,從單位到家裡全算上,每天我得想著辦法讓人家高興,只有卡拉,它每天得想著辦法讓我高興。說白了,只有卡拉面前我才覺得自己有點人樣兒。」 換句話說,社會瞧不起他,妻兒也瞧不起他,如果沒有卡拉,他連基本的人的尊嚴都無法實現。
他的兒子說,「我爸呀,他是個笨蛋。 」「從我懂事開始,他就沒辦成過什麼事。 」關在派出所的兒子對他說:「我告訴你,你不配當我爸爸。 」他也僅僅只是表示吃驚。為了救回卡拉,他向牌友楊麗借狗證想把卡拉「騙」回來,被警察發現時,他也只能在年輕的警察面前恭恭敬敬的「送錢」,並遭到拒絕。
②老二的妻子玉蘭
老二的妻子玉蘭是一位下崗的中年婦女, 她收著丈夫每個月那份微薄的工資,並費盡心思地為家庭生活理財。但是給狗上證這件事確實讓她陷入一種糾結的境地當中,因為老二不養狗就會去楊麗那裡打麻將,徹夜不歸,如果 老二繼續養狗,就要破費5000元 ,在金錢與家庭的選擇上她猶豫了。
玉蘭是社會上的小眾家庭 中普通家庭主婦的一個電影象徵。她們的人性與金錢是直接掛鈎的,所以任何與錢有關的行為,都是她們慎重考慮的方面。當老二與楊麗的關係 「緊密化 」 的到來,她就覺得必須辦狗證,拿來存摺讓老二「看著辦吧」。
二、表現手法中的真實
影片將鏡頭對準了具有代表性的老二一家。昏暗的生活區、飄忽不定的燈光、吵架的人群、微薄的工資、兒子的叛逆......這些都代表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揭示的是一個精神困惑的漂浮在社會底層的迷茫群體,來自生活的各種壓力讓這些小人物難以呼吸,卻又不得不為了生存而生活的真是生活狀態, 同時也將他們的迷茫、無奈、可悲與荒唐裸露於大眾面前。
影片開始,一條昏暗的樓道,光線忽明忽暗,上下移動飄忽不定,其中還參雜著人們的嘈雜聲腳步聲,將這些置於讓人壓抑的夏日夜晚,更顯現出令人難以抑制的躁動不安。導演賦予鏡頭深刻的意義,真實地反映了當下城市平民的生活,如同這吵鬧狹窄的樓道令人窒息,在舉步為難的境地中,他們艱難地做著各種無奈的選擇,進退兩難。
三、中國式關係的真實
當卡拉被警察抓走以後,老二的兒子亮亮充滿信心地說:「去把狗要回來。」「我有辦法,你別管了」。所謂的「辦法」,其實就是關係,他同學的爸爸是警察。 在中國這個社會裡,就連一個未成年人都知道要辦事就要有關係。
在老二說要想辦法把卡拉救出來的時候,妻子的第一反應是:派出所我們又沒人。 再次直接體現了這一社會現實。
老二為救出卡拉,先找楊麗幫忙,楊麗再找前夫的朋友蕭幹事,蕭幹事辦託王調度,王調度找到了黃師傅,黃師傅再託丁師傅, 如此轉了多層關係才終於找到這件事直接有關聯的人,但由於關係很「遠」,還是沒能救出卡拉。
現今這樣的年頭,靠關係上學,靠關係找工作,靠關係進公務員行列等等現象的層出不窮,更說明了「關係」的重要。但是問題在於,關係也分好多種,有關係也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包打天下,就如影片中那樣,即便最終找到了關係也還是救不出卡拉一樣。
關係在中國社會非常重要,其存在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所以中國人活得很累,累就累在「關係」,為「關係」所累,為「辦事靠關係」所累!
四、人性中的真實
營救卡拉達18小時貫穿了影片的始終,以18小時的表達方式帶給觀眾一種緊張情緒。更著重表達在這短短的18小時內,人們所做出的艱難選擇,將人性與現實的矛盾,激發到了極致。老二在這18小時內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幾乎涵蓋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
託關係、假證、黑市、麻將、進派出所.......這些社會的負面問題將觀眾帶進了一個迷茫卻真實的世界。這些真實震撼著觀眾的心靈,讓我們用心感受到,生活在社會底層人們的無奈、消極、得過且過,以及面對現實的無力感,並且在為主人公的生活感到無奈迷茫的同時,也深刻地思考著自己的生活。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從影片中找到些交集,甚至有些就是我們的生活狀態,這就是影片的真實意義所在。
在營救卡拉的過程中,老二一家一直處於矛盾之中,不停地在人性與金錢之間做選擇。老二對於卡拉的感情,我們或許有些不理解,其實老二已經將卡拉當作自己家庭的一份子,將自己對生活的樂趣,全部投放在拉卡拉身上。當老二看到幼小的生命在籠子中掙扎時,他內心最柔弱的部分被觸動了,此時卡拉儼然成為老二的化身,那生活的重擔似乎就是困住自己的牢籠,生命脆弱得可以任人宰割。
影片將老二與卡拉融為一體,老二是卡拉,卡拉是老二,他們的生活脆弱到不堪一擊,隨時都可能成為別人的犧牲品,這也正是社會的殘酷。社會的無奈,讓卡拉與老二選擇了彼此,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無奈與迷茫。當然,影片最後,中國大團圓式的結局,滿足了觀眾的需求,給予了大家一定的心理補償
影片中,生命的存亡與人性得失的兩元性尖銳衝突,充斥著人性的方方面面,從中著力提煉出來,極具典型意義的時代與人性的主題,是主人公老二內心世界的鮮明表現。
影片在反映小人物的真實畫卷中,呈現出人性最真實的東西,那就是善良與愛,以及未被毀滅了良心,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欣喜的部分,愛與正義將會貫穿著生命始終。
結語:
《卡拉是條狗》,通過反映小人物的生活歷程,觸摸到了都市本身的所在,聽到了最真實的聲音。影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畫面,沒有誇張的特效,但是卻把社會現實與人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觀眾能感受到最真實的情感,摒棄世俗的雜念,思考生命的真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