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思維:人性與獸性之間到底是什麼!

2021-01-11 作家金詩元

題記

湖南祁東一個12歲的女孩兒受到同學邀請,一起找人輔導作業,結果該女孩兒被同學帶去了KTV做陪酒服務,期間,被6位有頭有臉的人性侵長達9天,其中包括兩名公職人員。這起影響全國的案件中,多名被告人以強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至15年不等,大眾紛紛開噴,說千刀萬剮都不為過!

看了報導,很氣憤,寫了這篇短文。

有人會說是道德是人品,有人會說是法律觀念,有人會說......我覺得是「念頭」,一念之差就是惡魔,一念之差可能就是英雄!

孔子說,我未見過好德者比好色者多!孔子這話是在兩千年前說的,您覺得儒祖的論斷,是不是在今天甚至在以後永遠都符合人性?為什麼?因為人性中的善與惡,是一體兩面,念頭一動是善,念頭再一動,可能就是惡!

人說到底是什麼?是獸,只不過是比人以外的獸,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思維具有連續記憶性,並且隨著文明的進化,其文明素質已經成為人與獸的最大區別,這個區別就是理性。理性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是自律。與理性相對應的是感性,理性與感性在成長中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理解為美德。

我是這麼看待獸性、感性和德性的,請繼續往下看。

其一,制約獸性的,是理性。

如果沒有理性,人性與獸性之間,就是一念之差!那些強姦幼女的人,是在失去了理性之後的亂性,如果把他們拉回到理性狀態,他們會冒著名聲掃地和法律制裁的危險做獸嗎?

其二,牽引獸性的,是感性。

一個人的理性一旦被感性牽引,獸性就會完全暴露,一覽無餘!看看那些曾經冠冕堂皇的貪官汙吏事發之後,幾十個情婦和淫蕩的夜晚錄像,就不言而喻了。

其三,掩飾獸性的,是德性。

如果沒有德性,這裡的德可以理解為道德,獸性就是洪水猛獸,一瀉千裡!獸性需要自我掩飾甚至掩蓋,要把獸性關在理性和道德的籠子裡,我們說這就是修養和文明。

獸性不分性別,但在性慾方面,雄性更瘋狂,更容易在一念之間爆發,所以啊,老爺們兒要更加認真地修行理性,得不償失的事,遠離!

2020.12.29

相關焦點

  • 劉慈欣: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孩子該有獸性嗎?
    當人類竭盡全力,維護代表著人性的女主程心,卻被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擊潰最後希望的時候,是男配殘留的一絲獸心,拯救了女主。故事很長,而劉慈欣向我們表達的意思卻很簡單:人性很美,是人類文明最燦爛的花朵,值得所有人不惜一切代價去維護。獸性很醜,卻也應有一絲保留,因為它是脆弱的人性最後的護身符。
  • 人性中除了獸性,還有愛,還有希望
    20世紀是一個各種思潮洶湧澎湃,人類整體財富呈井噴式爆發的世紀。在這樣一個崇尚文明與理性的時代,邪惡卻為何愈演愈烈?難道這個世界真如弗蘭克爾所說,所謂文明只不過是塊薄薄的遮羞布,絲毫不能阻止人類定期發作的獸性瘋狂?那獸性,便是人性中殘忍、殺戮、嗜血的部分,暗藏在每人的心中。進入20世紀,上帝已死,人們為了逃避信仰真空而匍匐跪倒在國家主義之下。個體泯滅在愛國主義的熱情裡成為「大眾」。
  • 孔子竭力喚醒「人性」,但現實還是敗給了「獸性」
    我們心中固有的感恩之心,得益於孔子對「人性」的竭力喚醒第一眼看到這個報導,除卻對傑克遜抱打不平以外,心中更是不自覺地萌發了這樣一個疑問:人與人之間交往即便可能存在誤會,但對於恩人的感激之情,難道不是第一時間應萌發心底的嗎?怎麼會不僅不懂感激,反倒倒打一耙、以此謀求脫貧致富呢?
  • 電影《少年派》賞析,在「人性」與「獸性」之間的奇幻漂流!
    關鍵詞:影像敘事;狀態性鏡頭;人性與獸性的衝突李安導演是如何利用用影像語言講述《少年派》的故事的,其中想要表達故事思想又是什麼?影像敘事是如何運用體現的,它與解說、連接性鏡頭的結合發揮了什麼作用?通過影像敘事分析對其影視的敘事結構,拍攝過程中的鏡頭運動和拍攝剪輯語法探討,讓電影充分發揮其「通過一種「可經歷的過程」給觀眾一種仿真的人生體驗」的這種功能。
  • 《全職獵人2011》嵌合蟻身上的人性就是獸性
    我當然沒資格宏大敘事到人類或所有物種層面,但就獵人這部動漫而言,大多影評還是把獸性歸於惡,人性歸於善,即使合理,也可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人類中心主義。其實,我想提出的觀點是,嵌合蟻身上所有的「人性」,便是「獸性」。(試圖用螞蟻篇當素材,去消解「人性」「獸性」的絕對化邊界,但我太垃圾了,嗐!
  • 2021展望:品牌的神性、人性與獸性
    其實,從1981年「品牌」這個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中國,這40年來,東方傳統的經營思想與西方的市場理論交織,在不斷衝突和融合的情況下,早已形成了一套「中國式」的品牌哲學,那就是品牌傳播的神性、人性、獸性的「三位一體」。而在2021年,我們會看到行業超級品牌的誕生,「三位一體」的它將用「叫好又叫座」的表現來引領全場。
  • 劉慈欣的語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將會失去一切!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劉慈欣的語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了獸性,你將會失去一切!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劉慈欣#劉慈欣語錄#讀完劉慈欣的語錄,很多人可能有疑問,為何說失去獸性,就失去了一切呢?其實這句話不難理解。因為人性與獸性從來不是對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繼承和發展的,沒有獸性就沒有人性,但是人性不同於獸性。你看失去獸性的人,很多人認為很好,心地善良,是個正常人。
  • 動物世界裡:人性 OR 獸性?
    裡面打怪的場景可謂是很真實了,而且為了符合鄭開司的角色,裡面他本人與小丑的來回切換,以及與神秘人手下之間的武打場面都炫酷無比劇情設置,直擊人性深處的貪婪與背叛人性本複雜,變成怎樣的自己,關鍵在於自己的選擇。有的人選擇遵循自己內心的善念,然而有的人選擇讓自己變成小時候自己討厭的模樣。
  • 性癮者:掙扎在獸性與人性之間
    文章記錄了他們揮霍的欲望和與之牽纏的理性,以及他們每個人如何以不同的理由和方式處理自己身上的獸性和人性。作為禁忌的「性」,除了喚醒我們自身的「獸性」,也是通向神聖意識的手段。在巴塔耶之前,小說家薩德侯爵就告訴同代人:「你必須要詳細地坦白你的性,我就能判斷出你的道德和人性」。 法國思想家福柯在20世紀繼承了巴塔耶和薩德對「性」的道德顛覆。他將權力、性話語的生長譜系都納入批判的對象。
  • 周國平:性慾體現獸性,藝術體現神性,愛情體現人性
    這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我只懂得情慾。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對她們提出什麼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伴侶這些要求非常討厭。我不想去評論那個結婚十七年之後被思特裡克蘭德「平白無故」地遺棄的女人有些什麼不可原諒的缺點,平庸也罷,高尚也罷,事情反正都一樣。勃朗什的痴情夠純真的了,思特裡克蘭德還是拋棄了她。他對女人有一個不容違拗的要求:別妨礙他搞藝術。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性和獸性在星空中交融在一起,構成人性
    父親沒有錯,獸性沒有情感和憐憫,與神性是毫不相容的。但這教導也頗為諷刺,因為在派漂流的日子裡,飢餓之下,老虎和他已經融為一體,此時的派已經淪為野獸,可當派獲救之後,野獸也離開了。主人公這樣的設定其實是讓觀眾們對於宗教引起思考,爸爸教導派,說一個人不能同時信仰這麼多宗教,如果你什麼都信就代表什麼都不信,然後告訴他一個人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即人要有自己的神。但也正是因為派被自己心中的神引導,才能讓他最終擺脫獸性,回歸人類世界。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殘酷的現實,人性和獸性往往只在一瞬間
    影片的開頭父親給他的關於老虎的教訓就是來告誡派,人和動物是不同的,因為人有思考能力,有信仰,絕對不能和獸性的動物混為一談,父親告訴他,在老虎的眼睛裡,你只能看到自己。父親沒有錯,獸性沒有情感和憐憫,與神性是毫不相容的。但這教導也頗為諷刺,因為在派漂流的日子裡,飢餓之下,老虎和他已經融為一體,此時的派已經淪為野獸,可當派獲救之後,野獸也離開了。
  • 人性與獸性,愛情和親情,美與醜,雨果如何表現掙扎中的人物?
    在卡西莫多的身上,雨果寫出了兩種矛盾,一種是他外表的醜和內心的美的矛盾,另外一種則是他對於養育他的克洛德和善良的愛斯梅拉達的情感之間的矛盾。另外,他知道自己對愛斯梅拉達的愛情,但是他是一個極度自卑的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擁有這份感情,這種感情給他帶來的矛盾更深,他知道自己的醜會讓這個女孩害怕,他深深的憎惡自己。
  • 《動物世界》:善良和狡詐的博弈,人性跟獸性的較量!
    周五由韓延執導,李易峰跟周冬雨出演的電影《動物世界》上映,我看了,對於這部電影我的感受是:善良和狡詐的博弈,人性跟獸性的較量!腫瘤君》,雖說這部代表中國去申奧確實有點扯,但如果你看過大概就能明白他多熱衷於用影像在漫畫跟現實之間來回穿梭,也就能明白,為啥說將日本漫畫改編成中國電影非他不可。 3.這些年中國翻拍日本IP最終撲街的代表作數不勝數,比如矯揉造作的《解憂雜貨店》,比如生搬硬套的《深夜食堂》,比如尷尬至極的《麻煩家族》等等。
  • 《飢餓站臺》,沒有獸性,只有人性.
    下面是電影海報,上面寫的是「人類獸性空前見證」。看到這幾個字,你應該可以聯想到這個電影的口味了,絕對的限制級的重口味。但是我不同意這個評價,我沒有看到什麼獸性,我只看到了人性。下面說說個人的觀感,算是對朋友推薦的一個回應。先說一下,在寫這個觀感之前,我沒有看過任何一篇影評。下面這個3千字也只是個人感觸,一家之言。
  • 《行屍走肉》第十季:人物分析,人性與獸性的角逐
    阿爾法殘存人性的喪失,也觸發了尼根的殺心,被一刀割喉、身首異處。卡媽和阿爾法,本質上都是可憐的媽媽,看著心愛的孩子被人奪走,觸發了母愛最有力量的一面(憤怒)、也同時觸發了母愛最軟弱的一面(悔恨),為了擺脫讓人崩潰的無力感,她們拼命想要做點什麼,不管是什麼,不惜一切代價復仇,以彌補心中被刀剜掉的那塊肉,但是,失去的,始終再也找不回來了。
  • 生而為人,獸性永存——電影《盲山》
    是的,我不是想看這樣一部文藝作品,我是想看看把拐賣人口當家常便飯的人的模樣,看看這些人與我見過的那些人有什麼不同。片長: 95分鐘 / 103分鐘(DVD)我看的是後者,未刪減。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 閱讀手札 | 失去人性,失去許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但是為了文明的生存,人類付出太多,也失去太多,集中全社會的資源去發展科技,導致人類生活水平下降,各種人性深處的惡也就隨之浮出水面,人群相互猜疑,星艦為了生存的資源而攻擊友軍,人類付出了所有,失去了人性,文明只剩生命。
  • 日本動畫電影《阿修羅》——當身處地獄,你具備的是人性還是獸性?!
    然而,已經長大了的阿修羅,到底是人類還是野獸?因為沒有人撫養,阿修羅與野獸無異,不會說話,沒有情感,像一頭野獸,見人就吃。沒有絲毫的人性可言。,無論若狹在做什麼,他都會在不遠處默默注視,不說話,也不打擾。
  • 《猩球崛起》:人性與獸性的衝突對立,警示的是人類自身的未來
    在這樣一部人性與獸性衝突對立的電影中其實蘊含著許多不同倫理層面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品味一下。其實在這個時期的凱撒是最具有「人性」的時期,它被當作人類孩童撫養長大,受到來自人類親人的關愛,「人性」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