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除了獸性,還有愛,還有希望

2021-02-22 Now 歸心之旅

作者:劉磊(創意之旅特約作者)

編輯:生命是一場創意之旅(版權獨享,拒絕未經許可的轉載)

又哭成小狗,還是因為這部《高地戰》

也許是南北韓常年對峙的歷史對韓國人的影響,從《脫北者》到《實尾島》,從《太極旗飄揚》、《海岸線》到《登陸之日》,韓國描寫政治、戰爭的電影總是那麼的精彩至極。我沒看過韓劇,韓國電影倒是沒少看,如果我只能推薦一部的話,那一定就是這部《高地戰》。它本身並沒有《太極旗飄揚》那麼催淚,也沒有《登陸之日》那麼政治化,但其中對敵友、對大國勢力下弱小民族被撕扯的無奈命運、對官僚主義、對戰爭本質等等元素的各種隱喻、表達極多,真可配「經典」二字。

在此,只想透過戰爭,談談人性。

面對上世紀的屢次大戰,我曾有一個困惑,那就是既然我們已經文明了那麼多個世紀,人類歷史上為何還會頻繁的出現諸如納粹主義、種族滅絕、大屠殺等等如此殘忍血腥的反人類獸行?20世紀是一個各種思潮洶湧澎湃,人類整體財富呈井噴式爆發的世紀。在這樣一個崇尚文明與理性的時代,邪惡卻為何愈演愈烈?難道這個世界真如弗蘭克爾所說,所謂文明只不過是塊薄薄的遮羞布,絲毫不能阻止人類定期發作的獸性瘋狂?

那獸性,便是人性中殘忍、殺戮、嗜血的部分,暗藏在每人的心中。進入20世紀,上帝已死,人們為了逃避信仰真空而匍匐跪倒在國家主義之下。個體泯滅在愛國主義的熱情裡成為「大眾」。當我們不再具有個性,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便不再具有人性。這個時候,每個人心底那潛藏的獸性魔鬼便會如出籠之虎,帶著骯髒的血汙和殺性降臨人間。很快,獸性便以其狂暴的力量凌駕於所有人之上,裹挾著所有人,在戰場上對另一批所謂「敵人」進行殘忍無情的殺戮。

影片開頭時,北朝鮮軍官抓了一批南朝鮮(韓國)俘虜,對他們說:知道你們為什麼會戰敗麼?就是因為你們不知為何而戰。

是呀,他已被自身的獸性所掌控,他以為自己所信仰的國家會給自己一個戰爭的理由,自己只需要成為野獸去執行就夠了。但是,當雙方在戰爭之餘互相為對方留「禮物」的時候;當停戰協定生效,雙方愉快的微笑互相致意的時候;當所謂的「敵國士兵」在某些時刻還原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的時候,他也迷茫了。所以他在死前說:我曾經記得我為什麼要打仗,但現在忘了。

是呀,他忘了。但人性中的群體獸性一旦被召喚出來,不為它獻祭上足夠多鮮活的生命,它又豈是肯那麼輕易退場的?

荒唐的戰爭。L高地被雙方反覆爭奪無數次,無數人投入自己的血肉之軀,無數媽媽從此傷心欲絕,只為了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去爭那一小塊荒涼無比、周遭滿是地雷和屍體的焦土。

荒唐的戰爭。當停戰協定籤署,還是有那麼多的士兵不相信戰爭已經結束。獸性的最終歸宿就是死亡和毀滅,它又怎會僅僅因為一紙協定就停下它那收割人命的腳步?士兵們在獸性的長期控制下早已喪失了良知、同情和最基本的信任,他們殺了那麼多活生生的人,也親眼看著那麼多活生生的戰友被殺,所以他們不相信戰爭會結束,他們認為自己應該追隨那股獸性燃燒到底,在獸性的狂暴力量中徹底毀滅一切。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根本不配再作為一個人而活著。

荒唐的戰爭。最荒唐的一幕來臨了:正當士兵們在得到戰爭終於結束的消息而歡欣鼓舞之時;正當雙方士兵互相開始熱情的鼓勵,互相感慨自己竟然還活著,可以回家,甚至雙方間的愛情也開始變得可能之時;正當慶祝、狂喜和對未來的希望終於又再次燃起的之時,雙方的指揮部都發布了同一個命令:

停戰協定是籤署了沒錯。但是,協定的生效時間是在12小時以後,所以,我們還有最後12的小時!

去他媽的戰爭!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荒唐的麼?如果說之前戰士們還是在為國家而戰,還有著愛國主義這一脆弱的、卻也是僅有的理性支撐。那麼現在,雙方的國家都已停戰,徹底徵服敵國已經變得完全不可能,那些高大上的說辭因此而瞬間變得蒼白無力。在那一刻,所有士兵都看到,這個曾經被自己頂禮膜拜、言辭堂皇的國家在下一秒變成了一個為了營營小利,為了能多侵佔對方哪怕一寸國土而不惜犧牲掉其所有子民性命的小人!

而這一切,都僅僅只是因為停戰協定還未生效而已。。。。。。

於是,那蒼白可憐的戰爭理由便再也無法說服任何人。於是,理性徹底崩潰,獸性接管一切。

隊長說,再撐12小時吧。

我猜,那一個個活在獸性地獄中的戰士們,這時,嘴角終於可以露出一絲苦澀的,得償所願般的微笑了——什麼停戰,不可能停戰,這樣才對,我們這些人,根本就不再是人,根本就不配活著。

但是畢竟,人性中除了獸性,還有光明的一面,還有愛,還有希望。

在此,我只能說編劇真的是天才。就在雙方的最後大決戰即將開打之前,前線卻突然下起了大霧,不得不暫時休戰。這時,不知從哪一邊傳出了陣陣歌聲:

「無法入睡,輾轉難眠,時在耳邊。媽媽的聲音呀,思念那個聲音。把槍聲當作搖籃曲,在夢裡奔向我的故鄉,我的家,我甜蜜的家,看著媽媽銀光的白髮,我哭了」。

那一刻,當雙方將士不約而同的唱起這同一首歌的時候,我無法不再一次淚流滿面。人性,那飽含溫暖、愛與希望的人性啊,它總會在獸性肆虐到最極致的時候,彰顯出自己最偉大、光明的一面。在那一刻,它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利益,超越了仇恨和獸性、超越了那該死的戰爭,它讓我們回到媽媽身邊,回到一個正常的人,回到那久違的、溫暖的家中。。。。。。


在那一刻,我總會想起另外一個故事:二戰後期,日本人為了對抗數倍於自己的美國航母,發明了一種叫「櫻花彈」的原始飛彈。這種飛彈威力巨大但航程很短,而且那個年代還沒有精確的制導系統,無法控制飛彈的飛行軌跡。於是,櫻花彈的攻擊流程便是這樣的:先用飛機將櫻花彈空運至有效射程內,然後飛行員從飛機裡下到櫻花彈的彈體內部,然後點火,然後用這個活人進行制導,撞向美軍航母,玉石俱焚。

在一次行動中,有一顆櫻花彈偏離航向,落入海中僥倖未炸。美軍將其打撈上岸,發現「駕駛員」竟然還活著(駕駛員一般會在撞向美軍航母的前一刻自殺),只是一個年紀還不到18歲的孩子,處於半昏迷狀態,只是在不停的嘟囔著:媽媽,媽媽。。。。。。

媽媽,媽媽。。。。。。人性中那永恆的光明和溫暖,請您照亮那獸性的愚昧,還這個世界以光明吧。

回到影片高地戰。只可惜,最後霧還是散了。雙方士兵擦乾眼淚,收起脆弱的眼神,回歸野獸,在衝鋒號中再次互相廝殺成一團,直至片甲不留。

最後,直到最後的最後,在那個雙方無數次爭奪的高地上,最終停戰協定的廣播終於響起。雙方指揮官滿身傷痕,老朋友一樣的笑作一團,荒唐達到頂點。

行文至此,想起甘地的那句老話:歷史上很多暴君和兇手在短時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最後永遠是真理和愛得勝,永遠是。真的是嗎?

而我想說的則是,無論在任何時代,當人們心甘情願甚至唯恐落後的交出自己的自由和獨立思想,將自己心安理得的淹沒在群體非理性之中時,獸性、暴力、血腥的魔鬼就一定會在這種強大的集體無意識場的催化中粉墨登場。而它一旦出生便會有著自己的生命和意志,操縱著人們在人群中分出派系,劃出一小撮敵人,無盡的殺戮和恐怖就此開始,直至毀滅一切方止。


而只有自由和獨立思想,只有在自由和獨立思想前提之下個人意識的充分發展,才是人類中和獸性這個魔鬼,防止被其裹挾的唯一方法,千百年來無不是如此。這個自由和獨立思想是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全部尊嚴之所在,是一切良善的出發點和阻止一切魔鬼肆虐的最後封印。而歸根結底最重要的是,它永遠不能來自外在。我們永遠不能期盼哪個神佛、救世主、英明領導來向我們兜售它,它只能由我們自己肯定自己,自己給予自己。

最後,猜你也想到了,我以胡適的話結尾:

爭你自己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爭你自己的權利,就是爭國家的權利;因為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The end)

劉磊,天津人,一個執著的期望將存在主義精神引入佛學的小朋友。在世界靜默如迷之下,深信萬物有靈且美。歡迎連接。個人微信號:chrisliuzen

—投稿或商務合作—

請發郵件至:153837074@qq.com

THANK YOU

相關焦點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性和獸性在星空中交融在一起,構成人性
    但是他們一家卻經歷了一次類似鐵達尼號式的沉船事件,除了派,家人全部遇難。派獲救之後老虎就消失在叢林中,救派的人們也並沒有看到,暗示派其實就是老虎。救生船上只有猩猩是在派的幫助下上船,以及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後,老虎才突然出現反撲了鬣狗,這暗示派和母猩猩之間的某種親情關係。或許你覺得這種殘酷的事情只能出現在虛幻的電影中,但你錯了,人的獸性真真實實的發生在世界中。
  • 2021展望:品牌的神性、人性與獸性
    其實,從1981年「品牌」這個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中國,這40年來,東方傳統的經營思想與西方的市場理論交織,在不斷衝突和融合的情況下,早已形成了一套「中國式」的品牌哲學,那就是品牌傳播的神性、人性、獸性的「三位一體」。而在2021年,我們會看到行業超級品牌的誕生,「三位一體」的它將用「叫好又叫座」的表現來引領全場。
  • 金思維:人性與獸性之間到底是什麼!
    這起影響全國的案件中,多名被告人以強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至15年不等,大眾紛紛開噴,說千刀萬剮都不為過!看了報導,很氣憤,寫了這篇短文。有人會說是道德是人品,有人會說是法律觀念,有人會說......我覺得是「念頭」,一念之差就是惡魔,一念之差可能就是英雄!孔子說,我未見過好德者比好色者多!
  • 劉慈欣的語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將會失去一切!
    其實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不信,但現實中真有人就是這樣走到這個地步的。就好比說,有些人出社會後,喜歡盲目攀比,愛面子,打腫臉充胖子,處處都喜歡爭,好勝心強。最重要的是養成了花錢如流水的習慣,喜歡請客,喜歡大家都圍著自己轉的感覺,哪怕自己請客的錢刷的是信用卡,也要吹自己月賺幾萬,不缺這個錢。甚至沒有錢,還去貸款買很好的車,說是全款付的,讓朋友一個個羨慕。
  • 人性與獸性,愛情和親情,美與醜,雨果如何表現掙扎中的人物?
    他本來對於愛斯梅拉達的感情只是希望能看到他,可是他的養父克洛德卻想要佔有她,佔有不成就想要殺死她。這讓她看清了自己養父的本質,面對這種失望和憤怒,他殺死了自己的養父,抱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跟隨她一起死了。2除了這些明面上的衝突,小說還暗含了很多其他的衝突,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的本體是由兩種特性完美的融合而製造的,這兩種特性就是動物性和人性。
  • 《全職獵人2011》嵌合蟻身上的人性就是獸性
    我當然沒資格宏大敘事到人類或所有物種層面,但就獵人這部動漫而言,大多影評還是把獸性歸於惡,人性歸於善,即使合理,也可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人類中心主義。其實,我想提出的觀點是,嵌合蟻身上所有的「人性」,便是「獸性」。(試圖用螞蟻篇當素材,去消解「人性」「獸性」的絕對化邊界,但我太垃圾了,嗐!
  • 劉慈欣: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孩子該有獸性嗎?
    當人類竭盡全力,維護代表著人性的女主程心,卻被歌者文明的二向箔擊潰最後希望的時候,是男配殘留的一絲獸心,拯救了女主。故事很長,而劉慈欣向我們表達的意思卻很簡單:人性很美,是人類文明最燦爛的花朵,值得所有人不惜一切代價去維護。獸性很醜,卻也應有一絲保留,因為它是脆弱的人性最後的護身符。
  • 動物世界裡:人性 OR 獸性?
    全世界都惡,老子也要善良"暑假檔已過半,我相信近來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動物世界》、《我不是藥神》還有劇情設置,直擊人性深處的貪婪與背叛"如何在困境中堅守底線"是《動物世界》探討的一大主題。人性本複雜,變成怎樣的自己,關鍵在於自己的選擇。有的人選擇遵循自己內心的善念,然而有的人選擇讓自己變成小時候自己討厭的模樣。
  • 周國平:性慾體現獸性,藝術體現神性,愛情體現人性
    如果說性慾是獸性,藝術是神性,那麼,愛情恰好介乎其間,它是獸性和神性的混合——人性。為了使獸性和神性徑渭分明,思特裡克蘭德斬斷了那條連結兩者的紐帶。也許思特裡克蘭德是有道理的。愛情,作為獸性和神性的混合,本質上是悲劇性的。獸性驅使人尋求肉慾的滿足,神性驅使人追求毫無瑕疵的聖潔的美,而愛情則試圖把兩者在一個具體的異性身上統一起來,這種統一是多麼不牢靠啊。
  • 孔子竭力喚醒「人性」,但現實還是敗給了「獸性」
    何宴在《集解》中說道:「野如野人,言鄙略也。史者,文多而質少。彬彬,文質相半之貌。」這也便是文質彬彬謂為君子的由來。因此,作為今人的我們心中能存有感恩之心,得益於孔子對「人性」的竭力喚醒。而傑克遜之所以遭受了「恩將仇報」的結局,是因為他們國家並沒有像孔子這樣的聖人。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殘酷的現實,人性和獸性往往只在一瞬間
    在派17歲時,他們舉家遷往加拿大,與他們同船的還有動物園的動物,派的父親想把它們帶到異國他鄉賣個好價錢。但是他們一家卻經歷了一次類似鐵達尼號式的沉船事件,除了派,家人全部遇難。派僥倖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與他同處一艇的還有一條鬣狗、一隻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隻母猩猩,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電影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了。
  • 《行屍走肉》第十季:人物分析,人性與獸性的角逐
    阿爾法,一個愛女至深的女人,在殘酷的末世下,她用暴力和冷血打造了她的低語者王國,為的是給女兒莉迪亞一個安全的港灣,卻不在乎這個港灣是否為女兒所願;後來與弩哥打鬥、身受重傷,女兒選擇救治弩哥而不是她,她殘存的希望也沒有了,把責任歸咎於奪走女兒心的亞歷山大社區一眾人身上,誓要通過大屠殺來復仇(之前殺死卡媽的養子等人也是洩憤);最終竟然想把女兒殺死變成喪屍,好留在她的身邊。
  • 《飢餓站臺》,沒有獸性,只有人性.
    下面是電影海報,上面寫的是「人類獸性空前見證」。看到這幾個字,你應該可以聯想到這個電影的口味了,絕對的限制級的重口味。但是我不同意這個評價,我沒有看到什麼獸性,我只看到了人性。下面說說個人的觀感,算是對朋友推薦的一個回應。先說一下,在寫這個觀感之前,我沒有看過任何一篇影評。下面這個3千字也只是個人感觸,一家之言。
  • 生而為人,獸性永存——電影《盲山》
    電影《盲山》裡的演員除了女主角外,全部由當地民眾或非職業演員扮演,在得知這是拍電影之後,有人上來問「那個女娃娃(女主角)長得不錯,乾脆就賣給我吧」。在沒有人性的環境成長的人,就沒有人性。在獸性大於人性的環境成長的人,獸性就會大於人性。在這個層面來說,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很多拐賣婦女的人是婦女,很多拐賣兒童的人有兒女。很多重男輕女的人是女人,很多物化女性的人也是女人。
  • 《動物世界》:善良和狡詐的博弈,人性跟獸性的較量!
    周五由韓延執導,李易峰跟周冬雨出演的電影《動物世界》上映,我看了,對於這部電影我的感受是:善良和狡詐的博弈,人性跟獸性的較量!《動物世界》改編自日本漫畫家福本伸行作品《賭博默示錄》,把一群身負巨債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關到一艘船上玩石頭剪刀布,贏者安然下船,輸者失去一切。聽劇情簡介會不會想到《飢餓遊戲》?但這兩部是完全不同的風格,顯然《動物世界》更節奏緊湊,也更毫無顧忌的揭露了複雜人性! 2.導演韓延,可以說是內地80後導演最出類拔萃的代表人物。他上一部導演作品是《滾蛋吧!
  • 電影《少年派》賞析,在「人性」與「獸性」之間的奇幻漂流!
    關鍵詞:影像敘事;狀態性鏡頭;人性與獸性的衝突李安導演是如何利用用影像語言講述《少年派》的故事的,其中想要表達故事思想又是什麼?影像敘事是如何運用體現的,它與解說、連接性鏡頭的結合發揮了什麼作用?通過影像敘事分析對其影視的敘事結構,拍攝過程中的鏡頭運動和拍攝剪輯語法探討,讓電影充分發揮其「通過一種「可經歷的過程」給觀眾一種仿真的人生體驗」的這種功能。
  • 日本動畫電影《阿修羅》——當身處地獄,你具備的是人性還是獸性?!
    這六道中,天道和人道為善道,阿修羅本性善良,也屬於善道之一,但因為常常帶有嗔恨之心,也被認為並非真正的善類。然而這名和尚卻從中看出了這個野獸般的阿修羅內心深處還有未被喚醒的人性。也許對於阿修羅而言,和若狹在一起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吧。不知阿修羅是否懂得什麼是愛,至少阿修羅似乎已經習慣了有若狹在身邊的日子,如果他不懂愛,那麼這可能是一種依賴,一種極為自私的畸形的依賴。
  • 《蘋果園》文明與獸性
    除了表面上所展現出來的女權,獸性與文明,背叛與原諒……還有一些細思極恐的細節,「法院不是判斷公正的地方,而是看誰的故事講的好。」這一點和《羅生門》很像,事實的真相不會絕對的還原,每個人都會展現一個不同的故事。還有最後女主側臉對著鏡頭的淡淡一笑,在黑暗的寢室裡看,真的嚇的心頭一緊。特別是想起來《唐人街探案》裡面那個小女孩的笑,更是覺得毛骨悚然。
  • 《猩球崛起》:人性與獸性的衝突對立,警示的是人類自身的未來
    其實,除了該劇之外,有一部電影也在某種程度上預料到了現實,它就是好萊塢科幻電影《猩球崛起》。《猩球崛起》是系列性電影,第一部拍攝於2011年,第三部《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上映於2017年。在這樣一部人性與獸性衝突對立的電影中其實蘊含著許多不同倫理層面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品味一下。
  • 性癮者:掙扎在獸性與人性之間
    2012年,GQ曾貼身採訪了四個坦誠面對自己「性癮」問題的人,他們是對性上癮的男孩、濫用性的母親,抑或享受性慾烏託邦的男同性戀者、一個在酒精和性中放逐自己十年的美國人。文章記錄了他們揮霍的欲望和與之牽纏的理性,以及他們每個人如何以不同的理由和方式處理自己身上的獸性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