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站臺》,沒有獸性,只有人性.

2021-02-26 李媒

今天不談政治和歷史,談一部朋友推薦的電影。---《飢餓站臺》。

這部電影我前後分了5次才看完。對於我這樣一個80後花季陽光少年,平常看的都是《復聯》123這樣的爆米花電影,習慣了好萊塢奶頭樂的甜蜜口味,突然來這麼一個《索瑪多120》和《下水道人魚》這樣的超級暗黑料理,一時間確實難以下咽。但還是忍著看完了,實際上,越往後看的越起勁,到最後結尾已經是意猶未盡了。

下面是電影海報,上面寫的是「人類獸性空前見證」。看到這幾個字,你應該可以聯想到這個電影的口味了,絕對的限制級的重口味。但是我不同意這個評價,我沒有看到什麼獸性,我只看到了人性。

下面說說個人的觀感,算是對朋友推薦的一個回應。先說一下,在寫這個觀感之前,我沒有看過任何一篇影評。下面這個3千字也只是個人感觸,一家之言。

按我個人的理解,整部電影出現的人物,其實只有一個:格倫。其餘出現的所有人物,都是格倫內心世界映射出來的分身。就好比《搏擊俱樂部》那樣,真身是皮特,愛德華諾頓只是映射分身。

這裡面一共出現了5個主要人物,按先後順序:老同伴(獄友),女同伴(半路救的),女管理員(自己進來的),黑人(獄友)和小孩。其實在我看來,這5個人物,都是格倫的化身。監獄,就是格倫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殘酷的想像。

老同伴:代表了格倫的惡。從一開始,老同伴就教格倫在監獄裡的生存之道,包括飯來了就吃,不要挑挑揀揀;不能私藏蘋果,否則會遭到懲罰;不要對別人有憐憫之心,吃完最好吐唾沫再撒泡尿,因為別人也會對你這樣;沒有飯吃的時候,就要學會吃人,而且吃人之前要把人餓7天,因為要把糞便排乾淨。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老同伴在訓練格倫,要適應這個監獄的環境,適應規則,適應社會。老同伴的的所作所為,都透露出一個字---惡。

那麼,惡的合理性在哪裡?為什麼要向惡人學習,向惡人低頭?為什麼說「惡」會推動人去被動接受和適應環境,因為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弱肉強食,優勝劣汰。老鷹會把小鷹直接扔到山崖下面,如果自己飛不起來就摔死了。蒼鷺在餵養小蒼鷺的時候,如果生太多,就只會留一兩個最強壯的幼崽,其餘的全部扔出巢穴外任其死亡。人作為動物界食物鏈的頂級動物,當然保留了動物的本能,這點毫無疑問。所以,惡的本領,是在自然界中生存和立足的法則。在監獄這種環境,你不當惡人,恐怕你的骨頭都會被人嚼三遍才會吐出來。

電影中也給出了最為明顯的明示,老同伴帶進來的金剛不壞刀。刀代表的就是兇器,也代表了惡。正是在最原始的惡的驅動之下,老同伴想殺了格倫,吃格倫的肉。但是不想被格倫反殺,格倫割了他的肉,又吃了他的肉。這不是惡,又是什麼?

女同伴:代表了格倫的善。女同伴在遭到強暴的時候,格倫不管不顧的聲援她。而當格倫遭到老同伴割大腿的時候,女同伴及時出現,救了格倫。導演就是告訴我們:善有善報,不因善小而不為,你的一個小舉動在某個時候會回來幫助你。這也是明示。

我發現這個電影從頭到尾都是明示,沒有暗示,導演壓根就沒有打算用暗示,所有導演想表達的東西都是赤裸裸的用明示告訴觀眾。另外,女同伴上上下下,目的是為了找她的孩子,在吃人的監獄裡找自己的孩子,這又給格倫埋下了希望的種子。請問什麼樣品質會誕生希望,毫無疑問,只有善良的人,才會做好事。只有良善的民族,才有希望。格倫的善,關鍵時刻救了他一命。

女管理員:代表了格倫的理想主義。格倫是自願進來體驗生活,坐牢滿60天可以出去拿個證,而且自己還可以靜下心來讀書,一舉兩得。哪裡知道,這個理想中的生活原來是如此的殘酷,小命都丟了十幾回,不是餓的要死,就是被人活生生的割肉,真的是死去活來,活來死去。

生活中的爭搶,兇殘,無恥,殘酷,冷血,時時刻刻都在格倫面前上演,這和他理想中的生活肯定不一樣。所以很多人說,生活,就是遭罪啊。這裡導演給的也是明示,女管理員給公司服務25年,她自認為監獄裡一切井井有條,有規有矩。但是呢,自己進來一看,連個分餐的事情都搞不定,需要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說教,還是沒用。最後格倫用威脅口吻說,你們不同意,下次老子吃完就拉屎,你們一口都吃不了。一句話就把事情擺平了。請問格倫解決問題用的什麼方法?是女管理員的說教麼?是理想中的制度麼?不是啊,用的是惡的辦法,才解決了問題。所以,最後女管理員的下場是上吊自殺,這也代表了理想主義的失敗。妥妥的明示啊。

黑人:代表了格倫的勇氣和力量。黑人的肌腱是所有人種中最發達的,全世界最優秀的運動員,很多都是黑人。所以導演用黑人來代表格倫的力量和勇氣,太合適不過了。格倫本以為60天的體驗生活就是曬曬太陽喝喝茶,但是沒想到的是天天連飯都吃不上,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所以格倫要反抗,他鼓起勇氣要反抗,不想這樣甘於任人魚肉。但是,在格倫反抗的過程中,他自己被打成豬頭,黑人同伴被切腹失血死掉。

導演告訴我們,人人都想反抗生活,但是反抗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必然會遭到到生活的暴擊。所以,現實社會中,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和自己和解了,安於現狀,過自己的小日子,即使知道是溫水煮青蛙也不跳了,為什麼,還不是被社會毒打過很多次,服了唄。

小孩:代表了格倫的希望。一直以來,小孩的存在都是一會有,一會兒無。在女管理員的嘴裡,小孩是不存在的。女管理員代表了規則,這說明,在規則的世界裡,出格的東西都是要被消滅的。你想想你所在的公司,是不是企業文化和規章制度一大堆,天天背天天考,老闆會輕易允許你做出格的事情麼,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女同伴的嘴裡,這個孩子一直存在,她一直在找。當然了,因為女同伴代表了善,只有善良才懷有希望,這個點我前面也提到了。

90分鐘的片子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最後3分鐘的這個處理。格倫和小孩,一點點墮入黑暗,但是頭上始終有一道光在照射著他們,從未熄滅。當格倫把小孩單獨放下的時候,平臺飛速的逆轉向上。這個也是明示,導演的意思是,當人類嘗試放飛希望的時候,希望總會飛的更遠,飛的更快。

所以我認為,雖然導演安排了5個重要人物出場,但實際上都是格倫一個人在演,一切都是他內心的映射而已。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明示,導演在片中還給了別的明示,比如說33層的格倫用拉屎的方法威脅34層的人,解決了女管理員的問題。這就代表現實主義輕易擊敗理想主義。而且,靠的是暴力,不是空話。

隨便舉個例子,過去中印邊境有衝突,中方喜歡拉條幅,上面寫:這裡是中國領土,你們給我滾回去。但是印度從來都無視,而且是趁你不注意就刨你二畝地,趁你病要你命,反覆無常的小人做派。結果誰得利呢?是中方,還是印方?是印方啊。中方文明,印度暴力,印度得利。洞朗事件,我們可是妥妥的吃虧,高層也認識到我們吃虧了。你想用文明的方法來對付野蠻人,結果就是野蠻人天天來砸你們家玻璃。所以現在中方也不跟你文明了,根本不跟你客氣,直接就是以暴制暴。上一次夜間打架直接間接乾死20人,這一次又把2米高的大刀片子發下去,人手一個,你再來我就直接劈你個狗日的了。所以前幾天的視頻顯示三哥被打的抱頭鼠竄,今天的新聞就出來了,中印雙方達成5點共識,巴拉巴拉的。格倫開始想用文明的方法來說服老同伴,結果他輸了,他和老同伴同流合汙,二人還一起裸體搞日光浴做瑜伽。女管理員開始想用文明的方法來說服樓下的人,結果她也輸了,還是格倫用拉屎的方法來解決了問題。我再強調一遍,現實主義擊敗理想主義,很easy,而且靠的是暴力,不是說教。

片子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雖然一秒鐘閃過,但是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比如說格倫和黑人逐層下去分發食物的時候,有個守財奴馬上跳起來匍匐護住自己的錢,全然不顧自己都快餓死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啊,任何時候,人都是金錢的奴隸。

再比如說,第一天格倫是在第一層,可以享受到包括蝸牛在內的所有最新鮮的食材,處在食物鏈的最頂層,想要什麼有什麼。但是一夜之間,自己就掉到二百多層,變成了整個食物鏈的最底層,連吃的食物殘渣都沒有。導演告訴我們,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真實的社會生活不就是這樣子的麼。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所謂樂極生悲物極必反,都是生活的真諦啊。

格倫進監獄體驗生活,帶的書是《唐吉坷德》。唐吉坷德是什麼人,整天騎著大馬要跟風車決鬥,這不就是理想主義者幻想出來的烏託邦麼。所以格倫在監獄九死一生,就是理想主義害了他。當他醒悟過來,要用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居然就找到了小孩,找到了希望。

整個監獄,就是格倫個人想像的烏託邦。在這個烏託邦裡,充滿了最黑暗的惡,最堅韌的善和最美的希望。三者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我們人類今日生活的全部的世界。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從出生就被標註了一個合理的價碼,你的一生,就是和生活不斷的對價。人分三六九等,有的人在第一層,有的人在第333層。有的人是婆羅門、剎帝利,有的人是吠舍、首陀羅,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階層。正如很多人說的那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很多人就出生在羅馬。

人性是複雜的,永遠不要測試人性,因為人性無底線。

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做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路,辦什麼樣的事情。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心懷善良,心懷希望。

最重要的是,向主人翁格倫學習,即使進監獄也要帶一本書。永遠要擁抱知識,擁抱智慧,也許在人生的某一時刻,那才是真正決定你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的關鍵因素。

全文完。連結我會放在評價裡,想看的可以去存一下。

相關焦點

  • 《飢餓站臺》:告訴你,人性的深度……
    人性、欲望、貪婪、欺騙、殘忍、血腥、飢餓,都充滿了整個深不可測的「垂直監獄坑」……《飢餓站臺》又稱餓室、覺明大臺、臺、Theplatform等,聽了劇名,蕭V直哆嗦,該劇將於6(多倫多)和(西班牙)上映,然而在中國只能在觀看,可能是劇情不同或與中國人的觀念相悖
  • 電影《飢餓站臺》:墜入地獄 深不見底的是站臺還是人性
    最近一部小眾的西班牙科幻驚悚片《飢餓站臺》刷爆了各大平臺,看過的人直呼過癮,豆瓣評分為7.8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西班牙的懸疑力作。這部影片最吸引觀眾的看點就是站臺的設計,因為這個站臺引起了許多讓人驚悚的事情,但相比電影畫面帶給觀眾感官上的血腥和驚悚外,更吸引人的是站臺所隱喻的看不到的,對人性的思考所帶來的驚悚感。
  • 《飢餓站臺》:深度解析是什麼激發了人性的「惡」
    《飢餓站臺》是一部典型的反烏託邦電影,在創意上類似於一部短片——《下一層》,但是張力明顯更強。《飢餓站臺》以新穎而其他的方式揭露了人性的貪婪,在這一種體制下,溫飽解決不了,要用文明來進行改革是不行的,只有在食物鏈頂端的人才有權力或者是機會來制定規則,最起碼也要足夠靠上。
  • 飢餓站臺:人性的等級,真的只有三六九等嗎?
    近些年西班牙懸疑驚悚片佳作頻繁出劇,今年的《飢餓站臺》是加爾德·烏魯蒂亞的長片處女作,雖說導演是新人,但是影片中的引人入勝的鏡頭和精彩的內容,反而算是向電影界提交出具有獨特個性寓意深刻的趣味作品,一定程度上給新人導演和西班牙電影業在電影界增添不少分數。
  • 【心理學電影賞析】|《飢餓站臺》
    我們是一群紮根心理學一線的諮詢師,也許沒有亮眼的頭銜和閃光的背景,但希望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傳播心理學知識,用溫暖、專業和誠信滋養每一個心靈。《飢餓站臺》這部電影其實看了有一段時間,但一直不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寫我的感受,或者說自己怎麼也解讀不好這樣的電影吧。
  • 《飢餓站臺》:一部不能被解讀的電影
    文 | 十一元一部成本不高的西班牙電影風靡全網,《飢餓站臺》講述的是一個殘忍且現實的故事影片將血腥驚悚的畫面直白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因為是小成本電影所有必然會存在一些瑕疵,可仍獲得了無數觀眾的喜愛影片想要表達的核心並不隱晦
  • 西班牙小成本電影《飢餓站臺》:真是太敢拍了
    西班牙小成本電影《飢餓站臺》,最近很火。這部電影是一部寓言式的小品,沒有多麼複雜的人物關係,也沒有過多的場景,只是簡簡單單地講述了男主來到一座監獄塔之後發生的故事。
  • 破滅的主義與赤裸的欲望,《飢餓站臺》在實驗中扒開了露骨的人性
    而《飢餓站臺》並沒有採用這種傳統的劇情範式,而是以隨機的方式讓不同的人輪番體驗不同的階級。在這種設定之下,故事的重心便不再是關於階級矛盾的探討,而是將這一問題推向更加本質的層面:人的本性。破滅的主義與赤裸的欲望,《飢餓站臺》利用有限空間進行了一場有關「自發性團結」的實驗,但它最終扒開的卻是眾人露骨的人性。
  • 今日觀影—《飢餓站臺》
    所有關於人性的實驗,都輸得一敗塗地。《飢餓站臺》既是一場人性的實驗,又是一場對於制度的考驗。(以下內容涉及劇透,建議觀影后閱讀)《飢餓站臺》海報由於《飢餓站臺》屬於開放式結局,所以引發了很多遐想與討論,搜索閱讀了各種解讀和剖析的文章後,我還是更傾向於小女孩兒不存在這一猜測。
  • 《飢餓站臺》,人吃人的監獄,這片一黑到底
    》有著相似的呈現理念,然而卻簡單直白得多,對於核心概念的強調以及背景設置的模糊化處理使得《飢餓站臺》更像是一個主題鮮明的寓言故事。《飢餓站臺》足夠簡單,它甚至沒有《雪國列車》對於人類社會演進規律中的悲劇性的洞察,但對於人性脆弱且糟糕一面的展現更加露骨。
  • 《飢餓站臺》人性除了欲,還剩什麼?人生不能錯過的好電影
    人性除了欲,還剩什麼?詩如遠方一樣遙遠,只有近在咫尺的欲觸手可及!妥協隨大流,花花世界迷人眼,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慾才是最優選?《飢餓站臺》飢餓世界下人性尚未抹滅的一縷光輝,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堅持!看一部電影,品一段人生!關注富貴看電影,解讀經典,聊盡人生!
  • 《飢餓站臺》無底地獄可怕,人性荒謬,譴責不公平社會階級
    來自西班牙的《飢餓站臺》,是駭人的寓言,狠批人性和階級制度。沒有確切答案。《飢餓站臺》側重刻畫人性荒謬,尤其譴責不公平社會階級,高層與低層有天國與地獄之別可以說,《飢餓站臺》是有卡夫卡影子的荒謬寓言。
  • 《飢餓站臺》:以監獄樓層象徵社會階級,人性的醜惡盡顯其中
    引言2018年,一部只有11分鐘的短片榮獲了第61屆坎城電影節Canal+電視臺獎和第33屆多倫多國際電視界評委會特別獎,這部短片叫作《下一層》。2019年,這部短片的加長版《飢餓站臺》步入人們視線中來,繼承《下一層》的精緻和古怪,《飢餓站臺》重磅出擊電影界,成功驚豔全場。
  • 階級社會的縮影《飢餓站臺》,荒誕表象充滿赤裸現實,書寫人性
    電影《飢餓站臺》便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它涉及了很多政治哲理和現實現狀,更是一部反烏託邦電影,是階級社會的縮影。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看一下,情節方面到底有哪些特點?這三種人指的是「上層人」、「下層人」和「掉下來的人」如果你聽不懂,那麼一起來慢慢了解一下《飢餓站臺》就能夠明白。
  • 《飢餓站臺》:「監獄坑」裡的飢餓,等於死亡
    3月20日首先在Netflit平臺推出的西班牙驚悚電影《飢餓站臺》,開播到今天豆瓣評分7.8分,幾萬人參與評分。《飢餓站臺》憑藉它極端環境的刻畫,和對人性的最大考驗一擊脫俗。在《飢餓站臺》中,人被分為三等人,上層人,下層人和掉下去的人。
  • 影評:《飢餓站臺》中的「人食人」階級寓言——鄭龍一海
    《飢餓站臺》這部影片從電影美學的角度來看,是一個高度概念化且充滿大量社會思想實驗的電影,是一部扭曲的現代社會寓言,反映了人性的欲望和陰暗面。本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切入電影文本,對電影的符號、敘事結構模型進行分析,嘗試剖析影片所指涉的人性和體制等多重維度的內在含義。
  • 《飢餓站臺》真的沒有答案嗎?
    最近有部電影叫《飢餓站臺》(The Platform),講述的是在一個虛擬的多層監獄裡,每一層住著兩個人。每一層中間是一個長方形的空洞。每天會有一個升降臺,滿載著食物,從頂層一直降到底層。裡面關著的人可以隨便吃,卻不可以藏,否則會遭到高溫的懲罰。
  • 電影《飢餓站臺》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困境下的人性,善惡如何選擇?
    電影講述了在一棟垂直的監獄裡面,從上到下有不知數量的牢房,一個方形的洞口把它們連接起來,每天有一面裝滿食物的站臺從上到下給犯人運送食物,經過每一層犯人的饕餮大餐,站臺下降到第五十層時已經是空空如也,五十層以下的犯人只能忍飢挨餓,選擇吃掉同房的室友或者被餓死。
  • 《飢餓站臺》與人文理想
    看了《飢餓站臺》這部西班牙電影,很是吃驚,思索回味了一會後,更是對創作者肅然起敬。
  • 《飢餓站臺》,升降的社會寓言
    這部片子就是——《飢餓站臺》豆瓣7.8分,位列一周口碑電影榜第5,已有10萬人標記看過,7萬人表示想看,70%的觀眾給出四星以上評價,更有人直言,這是一部赤裸裸的階級寓言。是猛片無疑了!我一個能邊看解剖視頻邊吃西瓜的人,吃飯的時候看《飢餓站臺》看反胃了。但反胃了代表它不好嗎?當然不是。片中不乏血腥重口骯髒的場面,但在荒誕與世隔絕的監獄裡,骯髒和重口,像空氣和水之於正常生活那樣,稀鬆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