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談政治和歷史,談一部朋友推薦的電影。---《飢餓站臺》。
這部電影我前後分了5次才看完。對於我這樣一個80後花季陽光少年,平常看的都是《復聯》123這樣的爆米花電影,習慣了好萊塢奶頭樂的甜蜜口味,突然來這麼一個《索瑪多120》和《下水道人魚》這樣的超級暗黑料理,一時間確實難以下咽。但還是忍著看完了,實際上,越往後看的越起勁,到最後結尾已經是意猶未盡了。
下面是電影海報,上面寫的是「人類獸性空前見證」。看到這幾個字,你應該可以聯想到這個電影的口味了,絕對的限制級的重口味。但是我不同意這個評價,我沒有看到什麼獸性,我只看到了人性。下面說說個人的觀感,算是對朋友推薦的一個回應。先說一下,在寫這個觀感之前,我沒有看過任何一篇影評。下面這個3千字也只是個人感觸,一家之言。
按我個人的理解,整部電影出現的人物,其實只有一個:格倫。其餘出現的所有人物,都是格倫內心世界映射出來的分身。就好比《搏擊俱樂部》那樣,真身是皮特,愛德華諾頓只是映射分身。
這裡面一共出現了5個主要人物,按先後順序:老同伴(獄友),女同伴(半路救的),女管理員(自己進來的),黑人(獄友)和小孩。其實在我看來,這5個人物,都是格倫的化身。監獄,就是格倫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殘酷的想像。
老同伴:代表了格倫的惡。從一開始,老同伴就教格倫在監獄裡的生存之道,包括飯來了就吃,不要挑挑揀揀;不能私藏蘋果,否則會遭到懲罰;不要對別人有憐憫之心,吃完最好吐唾沫再撒泡尿,因為別人也會對你這樣;沒有飯吃的時候,就要學會吃人,而且吃人之前要把人餓7天,因為要把糞便排乾淨。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老同伴在訓練格倫,要適應這個監獄的環境,適應規則,適應社會。老同伴的的所作所為,都透露出一個字---惡。
那麼,惡的合理性在哪裡?為什麼要向惡人學習,向惡人低頭?為什麼說「惡」會推動人去被動接受和適應環境,因為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弱肉強食,優勝劣汰。老鷹會把小鷹直接扔到山崖下面,如果自己飛不起來就摔死了。蒼鷺在餵養小蒼鷺的時候,如果生太多,就只會留一兩個最強壯的幼崽,其餘的全部扔出巢穴外任其死亡。人作為動物界食物鏈的頂級動物,當然保留了動物的本能,這點毫無疑問。所以,惡的本領,是在自然界中生存和立足的法則。在監獄這種環境,你不當惡人,恐怕你的骨頭都會被人嚼三遍才會吐出來。
電影中也給出了最為明顯的明示,老同伴帶進來的金剛不壞刀。刀代表的就是兇器,也代表了惡。正是在最原始的惡的驅動之下,老同伴想殺了格倫,吃格倫的肉。但是不想被格倫反殺,格倫割了他的肉,又吃了他的肉。這不是惡,又是什麼?
女同伴:代表了格倫的善。女同伴在遭到強暴的時候,格倫不管不顧的聲援她。而當格倫遭到老同伴割大腿的時候,女同伴及時出現,救了格倫。導演就是告訴我們:善有善報,不因善小而不為,你的一個小舉動在某個時候會回來幫助你。這也是明示。
我發現這個電影從頭到尾都是明示,沒有暗示,導演壓根就沒有打算用暗示,所有導演想表達的東西都是赤裸裸的用明示告訴觀眾。另外,女同伴上上下下,目的是為了找她的孩子,在吃人的監獄裡找自己的孩子,這又給格倫埋下了希望的種子。請問什麼樣品質會誕生希望,毫無疑問,只有善良的人,才會做好事。只有良善的民族,才有希望。格倫的善,關鍵時刻救了他一命。
女管理員:代表了格倫的理想主義。格倫是自願進來體驗生活,坐牢滿60天可以出去拿個證,而且自己還可以靜下心來讀書,一舉兩得。哪裡知道,這個理想中的生活原來是如此的殘酷,小命都丟了十幾回,不是餓的要死,就是被人活生生的割肉,真的是死去活來,活來死去。
生活中的爭搶,兇殘,無恥,殘酷,冷血,時時刻刻都在格倫面前上演,這和他理想中的生活肯定不一樣。所以很多人說,生活,就是遭罪啊。這裡導演給的也是明示,女管理員給公司服務25年,她自認為監獄裡一切井井有條,有規有矩。但是呢,自己進來一看,連個分餐的事情都搞不定,需要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說教,還是沒用。最後格倫用威脅口吻說,你們不同意,下次老子吃完就拉屎,你們一口都吃不了。一句話就把事情擺平了。請問格倫解決問題用的什麼方法?是女管理員的說教麼?是理想中的制度麼?不是啊,用的是惡的辦法,才解決了問題。所以,最後女管理員的下場是上吊自殺,這也代表了理想主義的失敗。妥妥的明示啊。
黑人:代表了格倫的勇氣和力量。黑人的肌腱是所有人種中最發達的,全世界最優秀的運動員,很多都是黑人。所以導演用黑人來代表格倫的力量和勇氣,太合適不過了。格倫本以為60天的體驗生活就是曬曬太陽喝喝茶,但是沒想到的是天天連飯都吃不上,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所以格倫要反抗,他鼓起勇氣要反抗,不想這樣甘於任人魚肉。但是,在格倫反抗的過程中,他自己被打成豬頭,黑人同伴被切腹失血死掉。
導演告訴我們,人人都想反抗生活,但是反抗的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必然會遭到到生活的暴擊。所以,現實社會中,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和自己和解了,安於現狀,過自己的小日子,即使知道是溫水煮青蛙也不跳了,為什麼,還不是被社會毒打過很多次,服了唄。
小孩:代表了格倫的希望。一直以來,小孩的存在都是一會有,一會兒無。在女管理員的嘴裡,小孩是不存在的。女管理員代表了規則,這說明,在規則的世界裡,出格的東西都是要被消滅的。你想想你所在的公司,是不是企業文化和規章制度一大堆,天天背天天考,老闆會輕易允許你做出格的事情麼,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女同伴的嘴裡,這個孩子一直存在,她一直在找。當然了,因為女同伴代表了善,只有善良才懷有希望,這個點我前面也提到了。
90分鐘的片子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最後3分鐘的這個處理。格倫和小孩,一點點墮入黑暗,但是頭上始終有一道光在照射著他們,從未熄滅。當格倫把小孩單獨放下的時候,平臺飛速的逆轉向上。這個也是明示,導演的意思是,當人類嘗試放飛希望的時候,希望總會飛的更遠,飛的更快。
所以我認為,雖然導演安排了5個重要人物出場,但實際上都是格倫一個人在演,一切都是他內心的映射而已。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明示,導演在片中還給了別的明示,比如說33層的格倫用拉屎的方法威脅34層的人,解決了女管理員的問題。這就代表現實主義輕易擊敗理想主義。而且,靠的是暴力,不是空話。
隨便舉個例子,過去中印邊境有衝突,中方喜歡拉條幅,上面寫:這裡是中國領土,你們給我滾回去。但是印度從來都無視,而且是趁你不注意就刨你二畝地,趁你病要你命,反覆無常的小人做派。結果誰得利呢?是中方,還是印方?是印方啊。中方文明,印度暴力,印度得利。洞朗事件,我們可是妥妥的吃虧,高層也認識到我們吃虧了。你想用文明的方法來對付野蠻人,結果就是野蠻人天天來砸你們家玻璃。所以現在中方也不跟你文明了,根本不跟你客氣,直接就是以暴制暴。上一次夜間打架直接間接乾死20人,這一次又把2米高的大刀片子發下去,人手一個,你再來我就直接劈你個狗日的了。所以前幾天的視頻顯示三哥被打的抱頭鼠竄,今天的新聞就出來了,中印雙方達成5點共識,巴拉巴拉的。格倫開始想用文明的方法來說服老同伴,結果他輸了,他和老同伴同流合汙,二人還一起裸體搞日光浴做瑜伽。女管理員開始想用文明的方法來說服樓下的人,結果她也輸了,還是格倫用拉屎的方法來解決了問題。我再強調一遍,現實主義擊敗理想主義,很easy,而且靠的是暴力,不是說教。
片子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雖然一秒鐘閃過,但是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比如說格倫和黑人逐層下去分發食物的時候,有個守財奴馬上跳起來匍匐護住自己的錢,全然不顧自己都快餓死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啊,任何時候,人都是金錢的奴隸。
再比如說,第一天格倫是在第一層,可以享受到包括蝸牛在內的所有最新鮮的食材,處在食物鏈的最頂層,想要什麼有什麼。但是一夜之間,自己就掉到二百多層,變成了整個食物鏈的最底層,連吃的食物殘渣都沒有。導演告訴我們,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獄,真實的社會生活不就是這樣子的麼。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所謂樂極生悲物極必反,都是生活的真諦啊。
格倫進監獄體驗生活,帶的書是《唐吉坷德》。唐吉坷德是什麼人,整天騎著大馬要跟風車決鬥,這不就是理想主義者幻想出來的烏託邦麼。所以格倫在監獄九死一生,就是理想主義害了他。當他醒悟過來,要用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居然就找到了小孩,找到了希望。
整個監獄,就是格倫個人想像的烏託邦。在這個烏託邦裡,充滿了最黑暗的惡,最堅韌的善和最美的希望。三者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我們人類今日生活的全部的世界。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從出生就被標註了一個合理的價碼,你的一生,就是和生活不斷的對價。人分三六九等,有的人在第一層,有的人在第333層。有的人是婆羅門、剎帝利,有的人是吠舍、首陀羅,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階層。正如很多人說的那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很多人就出生在羅馬。
人性是複雜的,永遠不要測試人性,因為人性無底線。
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做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路,辦什麼樣的事情。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心懷善良,心懷希望。
最重要的是,向主人翁格倫學習,即使進監獄也要帶一本書。永遠要擁抱知識,擁抱智慧,也許在人生的某一時刻,那才是真正決定你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的關鍵因素。
全文完。連結我會放在評價裡,想看的可以去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