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讀中國歷史148:漢宣帝從囚徒到皇帝,這條傳奇的路真的好難

2021-01-17 繽紛歷史清清講

監獄和市井裡長大的劉病已,深諳人性,懂得韜光養晦,既在霍光掌權的處境中保全了自己,也在親政之後逐步消滅了霍家的勢力

漢宣帝從囚徒到皇帝,這條傳奇的路真的好難

04:54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

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

公元前68年,大將軍、大司馬霍光去世,漢宣帝劉病已開始親政,原來被霍氏家族牢牢掌握的各種權力,開始逐漸回歸到他的手裡。

漢宣帝劉病已是古代帝王中非常特別的一位,他身世非常坎坷,從囚犯到皇帝,非常具有傳奇色彩。

他是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也就是漢武帝的曾孫,劉據因為巫蠱之禍而死,直系的兒子、孫子全家都被誅殺,才幾個月大的劉病已因為只是個嬰兒才沒被殺,被關押在監獄裡。

廷尉監(就是管監獄的官)丙吉非常可憐他,自己出錢找了兩個好心的女犯人哺育他。

有一次漢武帝病重,聽有人說長安的監獄裡有天子氣,他一氣之下,下令把長安監獄裡的囚犯全都殺了。命令傳到丙吉管的監獄的時候,丙吉拒絕執行,說沒有犯死罪的人都不應該殺,何況皇上的曾孫還在這裡。

漢武帝聽到回報後,驀然地說:看來這是天意啊。就命令停止殺戮,下詔釋放劉病已。

這時他只有三歲,也沒地方去,沒辦法丙吉就出錢出力,依然在監獄裡艱難地撫養這個可憐的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可總在監獄裡也不是辦法,輾轉打聽到了他奶奶的娘家還有人健在,就送回去給他們撫養。又過了些年,漢昭帝發話,恢復了他皇族的身份。

身份雖然被認可了,其實也沒啥用,因為沒有待遇。

影視作品裡經常給人的印象似乎皇族都錦衣玉食有錢有勢的,而實際的情況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歷朝歷代都一樣。因為時間長了,皇族的人數是非常多的,錦衣玉食的只是一小部分。就像三國時候的劉備,整天跟人自稱「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不也是只能靠賣草鞋勉強度日嗎。

劉病已雖然曾經是太子的孫子,但他爺爺謀反的案子並沒有平反,認可他的皇族身份只能說他不再是個囚犯了,所以他的生活依然艱難,好在有個倖存的以前劉據的屬下張賀出錢供他念書。

等到長大成人的時候該娶媳婦了,有錢有勢的人家是高攀不上了,張賀好容易給他說動了在宮裡幹雜活的許廣漢,答應把女兒嫁給他,就是他後來的皇后——許平君。

之後,劉病已靠嶽父一家、曾外祖母一家還有張賀等人的接濟,受教於名師,努力讀書學習。他天資聰明,好學上進,而且豪爽仗義,三教九流的朋友很多。由於他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很了解民間疾苦和社會的陰暗面。

後來,劉賀當了27天皇帝被廢,霍光和大臣們商議皇帝人選,丙吉聽說後給霍光寫信,極力推薦劉病已。大臣們一打聽,聽說他品行端正,為人寬厚仁愛,就同意了。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劉病已從此改名叫劉詢,曾經的小囚犯,在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後,十八歲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史稱漢宣帝。

他非常聰明,大概也是由於苦難的經歷吧,從他即位到霍光去世的6年裡,他一切政事都聽命於霍光,而且他這個皇帝,一直對霍光特別謙恭,禮儀卑微,非常恭順。

直到霍光去世,他才開始親政,可能也得感謝霍光的權力集團裡再沒有像霍光那樣能力超強的牛人了吧。

霍光雖然去世了,但他所留下的權力網,依然非常強大。

早在漢昭帝的時候,霍光的兒子霍禹還有侄孫霍雲、霍山等都已經是中郎將,掌握兵權;霍光的兩個女婿還分別掌管著宮廷的禁衛軍,其他的兄弟、女婿、外孫等也都在宮廷和朝廷擔任各種重要官職,黨派親族連成一體,盤踞在朝廷中。

但這些人的能力,沒一個能趕上霍光,所以霍光一死,漢宣帝親政,就逐漸收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屬於霍氏家族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而霍光生前所編織的這個權力網貌似很強大,但其實早已經禍根深種了。

這個禍根來自於霍光的敗家媳婦——霍顯。(歷史沒記載她姓啥,只有名字「顯」,所以就稱呼她為霍顯)

霍顯曾經想讓自己的小女兒霍成君當皇后,但劉病已對患難的媳婦許平君情意深重,封她為皇后,還封她生的兒子劉奭(shì)為太子,這讓霍顯非常生氣,一貫頤指氣使的她覺得皇帝太不識抬舉了。

她可不是光生氣就算了,她私下買通了一個太醫,偷偷下毒害死了皇后許平君。後來霍光知道這事,儘管很生氣但還是利用權力把這事壓下了,也趁機把女兒送進宮裡當了皇后。

霍光不夠聰明,他臨終的時候,還要求漢宣帝封他的兒子和侄孫為侯,其實他一直都不注意約束自己的人,以致這些人仗著他的勢力整天飛揚跋扈,氣焰囂張,甚至連家裡的僕人都對別人吆五喝六的。

最可氣的是他的敗家媳婦霍顯,自打女兒進宮當了皇后,還仗著她的外孫女上官氏是太后,自己領人隨意出入皇宮,比進出自己家還隨便,他們家其他違規僭越的事就更多了。

霍光活著的時候,很多大臣就對他們家非常不滿,但礙於他的權勢都不敢說什麼。現在霍家的人雖然還把控著大權,但這幫人都是只知道以權謀私不知道幹事的主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被收拾那就是早晚的事。

所以霍光一死,這些人就秘密幫著漢宣帝回收權力。漢宣帝也很有手腕,不露痕跡地逐一把霍家的子侄調離軍隊,要害部門慢慢安插自己提拔的人,一點一點的剪除霍氏家族的勢力。

可是呢,不知趣的霍顯害死皇后許平君不說,還想教唆女兒害死太子劉奭,好在太子身邊的人機警,沒被她得手。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這時候有人對前皇后許平君的死提出質疑,漢宣帝下令調查。

霍家的人一商量,覺得這事要被查出來,那就是滅門之罪啊,他們就想陰謀政變,廢掉漢宣帝保平安。可漢宣帝把他們算得死死地,早有防範,果斷出手,粉碎了他們的陰謀。

大勢已去的霍雲、霍山等選擇自殺,霍禹、霍顯等被捕後斬首,皇后霍成君也自殺了,這件謀反案還牽連了數十家,被殺的人很多。就這樣,霍氏權力集團被徹底剷除。

這下沒了束縛的漢宣帝才讓人看到了他的才能。他大力改革吏治,從基層提拔了很多優秀人才擔任高官,採取有效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注重教育培養人才,大力安撫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當然對西羌的叛亂也果斷鎮壓,鞏固了多民族帝國的統治。他還趁匈奴分裂的機會,加強了對西域地區的控制,設立了都護府,讓西域真正成為大漢王朝的一部分。他統治時期,攝於漢朝的強大,南匈奴的呼韓邪單于率部心悅誠服地歸降了漢朝。

漢宣帝在古代皇帝這個行列裡,就像個身懷絕技但又深藏不露的掃地僧,是真正的政治高手。他在歷史上知名度遠低於漢武帝,但其實他所取得的成就比漢武帝要高,他統治時期,是西漢王朝最強盛的時期,歷史上把之前的漢昭帝和他統治的這段時期,稱為「昭宣中興」。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讓我輕輕地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相關焦點

  • 釋讀中國歷史147:27天犯上千條錯誤?霍光親選小皇帝被打臉
    他這麼給劉賀定性當然是有事實依據的,歷史書上記載了大量的這類事實支撐他這樣的觀點,從劉賀當昌邑王時候的言行、到他從封地到長安即位這一路上的所作所為、直到他當了皇帝後的種種行徑,各種「事實」比比皆是。歷史挺諷刺的,既然他有這麼多劣跡,當初霍光是怎麼選他當皇帝的呢。
  • 中國歷史朝代皇帝表
    漢昭帝劉弗陵(鹽鐵會議)漢宣帝劉詢(「麒麟閣十一功臣」「孝宣之治」)漢元帝劉奭(善史書,通音律,寵信宦官)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更始帝劉玄東漢 光武帝劉秀(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國,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啓超語)
  •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個皇帝是最幸運的?
    我認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漢宣帝劉詢是最幸運的一個皇帝。從一個前途未知的漢武帝曾孫,突然繼位成為萬眾敬仰的皇帝,就是一個非常有戲劇性的事。漢宣帝苦難的身世。漢宣帝劉詢的原名,叫劉病已。祖父劉據在當年,捲入了一場被人設計的宮廷內鬥。因為巫蠱之禍,位居太子的身份也未能避免自殺身亡的命運。
  • 漢宣帝劉詢的能力都較高於武帝劉徹,但為何武帝聲望遠高於宣帝?
    為什麼不說漢宣帝的英明成就了漢武帝的偉大。如果沒有漢宣帝,漢朝可能傳承不了那麼多年。武帝重創了匈奴,但是宣帝解決了匈奴問題。如果沒有宣帝,匈奴經過幾十年會緩過氣。重新成為大漢的心頭之患甚至會像大清一樣滅掉漢朝統治漢族人。所以因為宣帝,武帝才更偉大,因為武帝,宣帝才能顯得如此英明。 漢武帝有故事,自帶傳奇。
  • 宣帝內政,及一個葬送前漢的幽靈
    蕭望之年輕,儒學造詣卻很高,宣帝很器重他,但這個人,堪稱儒生臭毛病集大成者,好高談闊論、實操差勁無比。所以,宣帝也是在用與不用之間徘徊,不久就用黃霸代替了他。黃霸是著名循吏,清正廉潔,執法公平。在宣帝繼位初期,他就被調任中央擔任廷尉平,後來因為攪到夏侯勝非議漢武帝案裡下了獄,遇赦出獄後,重新從地方升到中央,堪稱曲折。
  • 《大明風華》:朱祁鎮從皇帝、俘虜、囚徒再到皇帝,不改昏君本色
    《大明風華》基本接近了尾聲,該劇作為一部戲說歷史劇,有很多地方為了劇情需要進行了歷史的篡改,我們來還原一下史書中的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他經歷了從皇帝到俘虜再到囚徒最終再回到皇帝的寶座。在我國歷史上他是獨一份。
  • 毀大漢者,太子也,宣帝公認明君,為何立儲之事裝糊塗?
    前言在漢朝歷史上,漢宣帝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皇帝,他的名氣確實不算特別大,可他的出現,讓漢朝在經歷武帝時期的動亂後,再度達到了巔峰。漢宣帝確實是歷史頂級的一檔,他是為數不多文治武功都極為出色的君主,自己也是一位非常注重情義的君主。可正是這樣的性格,成就了宣帝的大業,卻也給漢朝的江山埋下了一顆大雷。
  • 衛子夫:第一位有獨立諡號的皇后,為何漢宣帝定其諡號為「思」?
    不僅皇帝有諡號,諸侯、大臣們死後也會被追諡,但是女性一般死後能獲得諡號都很難,而且剛開始是沒有女性死後有諡號的,這是因為在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一般沒有男性高,古代社會尊崇男尊女卑的思想。那誰開闢了這個先河,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獨立諡號的皇后是誰呢?這位皇后就是漢代明後衛子夫。
  • 漢宣帝這波「神操作」真高明
    海昏侯的身份相當複雜,他本是世襲的昌邑王,後來在漢昭帝劉弗陵去世之後被大將軍霍光立為皇帝,27天之後又被廢除,之後被貶為海昏侯。也就是說,劉賀的身份經歷了從王到帝,從帝到王,然後再到侯的數次變化,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海昏侯身份的亂象,與漢武帝時期的一件重大冤假錯案有關:「巫蠱之禍」。
  • 故劍情深 ——漢宣帝的帝國中興與愛恨情仇
    這位官員就是大漢的丞相兼大司馬霍光,這位爺,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一個月前,剛剛廢了一個皇帝,又立了當今的皇帝。這位剛被擁立的年輕皇帝,叫做劉詢。       霍光正在沉默間,太監傳旨,眾臣三呼萬歲。太監宣完皇帝旨意,隨即宣布退朝。大臣們議論紛紛,皇上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奇怪的聖旨,因為,這道聖旨,應該是中國史上最浪漫的聖旨。
  • 皇帝也有偶像:中國的皇帝們都佩服歷史上的哪位皇帝?
    赤條條打下大明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一大成功經驗就是學歷史,早年起兵爭天下時,幾乎就是抬頭指揮打仗低頭苦學漢高祖劉邦,但待到風光登基,另一位偶像卻後來居上,在朱元璋心裡長期佔據了重要位置:漢光武帝劉秀。朱元璋有多仰慕劉秀?瞧瞧變身皇帝的朱元璋,日常的學習風格就知道。
  • 中國朝代年表(附明清皇帝列表)
    2、明惠帝(朱允炆)建文,4年——下落不明的皇帝。3、明成祖(朱朱棣)永樂,22年——馬上皇帝,開創明朝盛世的皇帝。4、明仁宗(朱高熾)洪熙,1年——儒雅仁愛的皇帝。5、明宣宗(朱瞻基)宣德,10年——能文能武的明君。開創「仁宣盛世」。6、明英宗(朱祁鎮)正統,14年——很具傳奇色彩的皇帝。
  • 中國歷史上的冷知識,原來皇帝不只自稱為「朕」!
    各位歷史愛好者,今天我們又在這裡相遇,我是酷愛解讀歷史文化的**,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歷史感興趣,歡迎點關注留下您的想法!那就開始今天的分享,要是不知道的話可以拿小本本記錄一下哦!並且在秦國每年開始的第一個月是「十月」而不是「一月」,這一直延續到了漢朝初期,直到後來漢武帝登基才改為「一月」。說到漢朝,當時都說西漢鼎盛時期並不是文景之治,更不是漢武帝時期,而是當時的漢宣帝時期。當時不管是疆域國土,還是經濟,甚至是國際影響力都是西漢的巔峰時期,這個時候新疆才真正屬於中國的版圖!
  • 【影視】北齊‖《陸貞傳奇》的歷史背後你真的了解嗎?
    這部電視劇就是《陸貞傳奇》。       電視劇《陸貞傳奇》講述了北齊朝陸貞的傳奇故事。陸貞從官商世家的大小姐到躲避追殺入宮,從一個宮女到被孝昭帝高演賞識,步步高升成為高級女官,並與武成帝高湛相戀。最終北齊在孝昭帝高演的文治、武成帝高湛的武略和女相陸貞的全力輔佐之下,日漸興盛,終成中土第一強國。註:此劇純屬虛構,與歷史無任何關係。
  • 衲讀046|漢宣帝是個好皇帝,比漢武帝強多了
    也就是說,皇帝的小命被霍家捏在手裡,皇帝稍微不對眼,霍家立刻可以幹掉皇帝。宣帝一即位,就明顯地感覺到了朝廷內部來自霍光集團咄咄逼人的政治壓力。在他登基之日謁見「高廟」時,霍光陪同他乘車前往,他覺得渾身上下都不自在,如「芒刺在背」。在民間摸爬滾打長大的漢宣帝不像昌邑王那麼幼稚,他心裡明白,自己初即位,勢單力薄,僅憑著一個皇帝的稱號是不能和羽翼豐滿的霍光相抗衡的。
  • 我統計了中國歷史上223位皇帝死因,得出《中國皇帝死法大全》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開始,到1912年清王朝覆滅,中國歷史上共產生了408個皇帝(含正統皇帝和自立皇帝)。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享用世上最好的衣食住行,有數不盡的嬪妃美女,手握無數人的生殺大權,以至於很多人幻想能穿越到古代當皇帝。
  • 邯鄲歷史人物——北齊文宣帝高洋
    邯鄲歷史人物——北齊文宣帝高洋 2020-04-24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漢王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繁榮強大的王朝,看看他的君主們
    在之前,筆者曾經淺評了秦朝從秦獻公至秦王子嬰的十位君王,今天筆者將延續上期,繼續為各位看官們評點中國第二個封建王朝漢朝的二十四位皇帝。 由於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而西漢和東漢的建國力量實際上不一致,因此漢朝筆者將分為兩期來講。
  • 漢宣帝,正本清源改革,聖王偉業
    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在登基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耳濡目染,喜好鬥雞賭馬,機敏行俠。他是被權臣推上歷史舞臺的皇帝,雖不滿二十歲,最終成就一代聖王偉業。故劍情深,書寫了中國兩千年帝王史上最浪漫的一筆。當髮妻中毒崩逝,他痛徹心扉,不顧祖制,將亡妻葬於往日故地,諡曰「恭哀」,使其成為漢朝第一位有雙諡的皇后。香衾夢遙,南園遺愛,留給後人多少唏噓。當匈奴屢屢犯邊,他運籌帷幄,揚我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