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曼哈頓那位美女瑜伽教練在電話簡訊聯繫我,說自己最近奶水不足。然後又很幸福的曬了一張她兒子的照片。估計是孩子他爸個頭較大,導致孩子也瘋長,所以奶水供應不上。
這美女教練我很了解她,身材苗條瘦長,兩手總是青筋暴露,眼角有長長血絲,總是睡眠差。因為都是血虛血不藏神。現在我搬離曼哈頓後,她就不想跑過來。
於是我就給她開了幾劑炙甘草湯寄給她,並囑咐她要加酒一起煎服。
第二天上午她收到藥後,馬上就動手煎藥,還說這藥看起來非常」beatiful「。過了幾小時後,她發了簡訊過來,說,啊,,,喝了這藥就睡了一個很甜的午覺,現在感覺太好了。老外一般不睡中午覺,她喝藥後就睡了個午覺,估計是補血馬上就見效了。
又過了個把星期,美女教練又發簡訊給我,說又要寄藥。說上次的炙甘草湯及其有效,一喝就產奶量大增。
炙甘草湯之所以對這種血虛而奶水不足的情況有效,是因為這藥主要補上焦氣血,心肺之血。據說奶水就是來源於心血,所以補心肺之血,奶量就增加。
有時候產婦產後沒有奶水,就是因為血不足,而這時候不能採用木通穿山甲之類的疏通藥,用了之後奶水更加不見蹤影,一定要用十全大補,八珍湯,或者炙甘草湯之類的補血藥。
(本文轉載自鄭智城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eyetells )
作者簡介:鄭智城,知名中醫科普作家。94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未幾移民海外,初期曾短暫就讀於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輟學。最終沉迷於中醫及佛學,遂就讀於加拿大多倫多中醫學院三年。畢業後師從中國眼診第一人鄭德良先生於紐約行醫,診餘勤於思考和筆耕。
炙甘草湯
《傷寒論》
[組成]甘草(炙)12g,生薑(切)9g,桂枝(去皮)9g,人參6g,生地黃50g,阿膠6g,麥門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棗(擘)10枚。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阿膠烊化,衝服。
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①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幹而瘦小者。
②虛勞肺痿。乾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幹舌燥,大便乾結,脈虛數。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傷寒汗、吐、下或失血後,或雜病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復脈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為君,《名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配伍炙甘草、人參、大棗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心血,充血脈,共為臣藥。佐以桂枝、生薑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厚味滋膩之品得姜、桂則滋而不膩。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以行藥力,是為使藥。
[配伍特點]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
本方為陰陽氣血並補之劑。臨床應用以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色淡少苔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方中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增強養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龍齒、磁石重鎮安神;偏於心氣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參;偏於陰血虛者重用生地、麥門冬;心陽偏虛者,易桂枝為肉桂,加附子以增強溫心陽之力;陰虛而內熱較盛者,易人參為南沙參,並減去桂、姜、棗、酒,酌加知母、黃柏,則滋陰液降虛火之力更強。
虛勞肺痿屬氣陰兩傷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氣滋陰而補肺,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姜、桂、酒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用。
[經驗]
例:吳某某,男,57 歲,門診號:58463。91 年2 月28 日初診:90 年3 月出現胸悶,氣促,心慌。90 年4 月6 日動態心電圖報告:最高心率150 次/分,最低心率48 次/分,24 小時見房性早搏74 次,室性早搏765 次,部分呈三聯率,6 次成對出現部分形態及聯率不一致,S-T 段無特殊改變。入夜輒現心悸氣促,胸次失曠,府氣艱行。舌紅稍膩,苔前半光剝有裂紋,根黃濁,脈弦滑,此心氣不足,心陰潛消,心陽浮越,治擬固心陰,益心氣,攝心陽,和血脈複方圖治。
組方:炙甘草9 克 珠兒參9 克 麥冬15 克玉竹9 克 生地12 克 阿膠9 克,烊衝 柏子仁12 克 澤蘭葉9 克淮小麥30 克 大棗10 枚 石菖蒲3 克 陳膽星6 克 生龍骨15 克,先煎生牡蠣18 克,先煎 七帖
3 月12 日複診,府氣已行,胸次較舒,惟心悸未寧,口乾少津,舌嫩紅,苔光剝,脈小弦。方病相應,稍為出入可耳。
原方去膽星;加川連3 克 白芍15 克 七帖。
3 月19 日三診:胸悶見瘥,心悸尚作。舌光紅無苔,且有龜裂,脈濡滑,間或一止,不能自還。心液積虧,陽未潛藏,仍以滋養潛攝為治。
2 月28 日原方去石菖蒲,膽星;加白薇15 克 白芍15 克 七帖
3 月26 日四診:心悸雖見輕瘥,胸次亦舒,舌紅苔少,脈濡滑。方已中的,毋庸更改。3 月19 日方 七帖以上方調養6 個月,早搏消失。
文源:河北創新學術推廣
========== END ==========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廣告是系統隨機配發,我們無法詳細控制、選擇。請您切勿購買任何動物製品、肉食。不要買漁獵、捕鳥的器具,拒絕殺生。不要玩殺人遊戲,殺人遊戲與實際殺人果報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萬惡淫為首,邪淫是輪迴和災禍的根本。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切記!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隨 喜 打 賞
長按上方讚賞碼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