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數字報-能工巧匠顯身手 86項技能大PK

2020-12-27 大洋網

  昨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開幕,充滿競技性的技能競賽活動是大賽的首要看點。為打造與現實工作環境高度相似的競賽場景,大賽專門配置了直升機、地鐵車廂、挖掘機、裝載機等大型重型設備設施,這些「真實的道具」,吸引了眾多觀眾。

  據介紹,本屆大賽項目多、場地大、水平高、賽事日程緊湊,觀眾可根據賽事手冊,結合關注的賽項預約安排現場觀賽。據了解,本屆大賽共設86個比賽項目,分世賽選拔項目和國賽精選項目。同時,大賽創新觀賽方式,公眾可足不出戶,通過「雲觀賽」平臺觀看或回看比賽。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劉春林 通訊員粵仁宣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劉春林

  競技看點多

  軌道交通技術項目:定製列車當道具

  在軌道車輛技術項目比賽場館,一輛形似地鐵的「世賽列車」特別引人注目。據軌道車輛技術項目場地經理彭澤明介紹,現場的「世賽列車」是專為大賽軌道車輛技術項目定製的,共有1節車廂,2個司機室,與目前市面上投入運營的軌道列車系統基本一致。該車於今年4月份訂製,今年11月初生產完畢,隨後從鄭州的生產廠通過超長貨運列車運往廣州。

  該項目現場解說員王亦凡介紹,這輛「世賽列車」主要用於模塊D「車輛整車故障排查與處理」的比賽,整個比賽項目共4個模塊,模塊D是最後一個。這個模塊限時40分鐘,選手需要對車輛進行排故和處理,包括檢查電氣系統,如車門的開關、到站語音播報功能是否完好等。

  據了解,軌道車輛技術項目是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新增項目,此次大賽設置了受電弓的檢修與控制、客室車門的安裝與調試、車輛轉向架檢修、車輛整車故障排查與處理四個模塊。競賽採用2人團體賽的形式,主要考察參賽選手電氣、機械兩方面技能。

  王亦凡說,受電弓相當於列車的電線,列車的動力電源都通過受電弓來傳輸。受電弓的檢修與控制要求選手在三個半小時內,對受電弓的外觀進行檢修,然後根據圖紙連接控制櫃電線,電線有200多根,這是模塊中的難點,接錯1根電線,就可能導致短路。而在車門安裝與調試模塊,非常消耗選手體力,「一扇列車車門非常重,需要4名壯漢才能舉起來。而比賽只有兩位選手,他們要安裝車門,還要進行調試。」

  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軌道車輛技術項目教練黃洛寧此前介紹,今年的軌道車輛技術項目競爭已進入白熱化,全國有24支隊伍參加,有地鐵的省份都來了。在這次備戰中,廣州邀請了很多電氣、機械類的專家為選手進行指導,幫助廣東隊兩位選手在競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

  園藝項目:「地盤」最大 第三天最有看點

  整個大賽賽場面積達22.4萬平方米,其中「地盤」最大的項目是園藝項目,賽場面積達7683平方米。園藝項目現場解說員劉軍智介紹,不僅「地盤」大,園藝項目選手要搬運的材料重量也是最重的,每個工位需要搬運40噸的材料,包括木紋石、沙子、磚等等。另外,項目對精準度的要求也很高,如在49平方米的沙坑中,硬景要求的誤差要在±2mm以內,「這非常不容易,因為沙基是軟的,誤差要達到兩毫米以內是很難的。」劉軍智說,項目採用天然木紋石搭建,拼接縫要達到±2mm以內的要求非常考驗選手技能,選手要將天然木紋石進行打磨,讓拼接縫符合規定值。

  砌築、鋪裝、木作、水景、植物造景……據了解,園藝項目比賽要求選手在三天共16個小時內,打造一個「私家花園」,花園要求有層次,有近景、中景、遠景,是非常講究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項目。劉軍智說,對於專業觀眾來說,第一天的沙坑或者一些半成品的鋪設非常值得一看。而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第三天小花園已經基本成型,將會比較好看,「我們建議普通觀眾可以在比賽第三天來看,到時候就能看到一簇簇的園林景觀。」

  「在廣州,每逢重大節假日,我們都能看到園林布置。」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院長成振洋說,廣州園林產值很高,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園藝技能人才的培養,學院園林相關專業就業率均在98%以上。成振洋表示,學校近兩三年投入了500多萬元建設世界技能大賽園藝項目集訓基地,培養更多優秀選手。同時通過世賽這個平臺,把世界領先標準融入教學之中,惠及更多學生。

  移動機器人項目:既可看熱鬧也看門道

  在現場,移動機器人項目有著不少觀眾圍觀。移動機器人項目場地經理龐春介紹,這次比賽任務模擬的是一個智能工廠倉儲,三天都有不同的任務,其中第一天有15分鐘的間歇性測試、第二天任務為未知自動、第三天為未知手動(遙控)。間歇性測試分9步完成,每按一次鍵機器人就完成一步,15分鐘要完成三個小任務。而未知自動任務則需要機器人自動完成,未知手動任務則要求選手通過手柄遙控機器人完成。比賽看誰的任務完成得多,完成得快。

  由於參賽起步早,廣東隊可以說是傳統強隊,在第45屆世賽中,由廣東選手和雲南選手組成的中國隊,打破了韓國隊的「五連冠」,一舉奪得中國在移動機器人項目的首塊金牌。但龐春說,這次比賽各個代表隊對廣東隊的追趕非常厲害,「2017年的時候我們在技術和經驗上都領先很多,但現在這些差距已經很小,有時候就靠0.1秒決出勝負。」龐春表示。移動機器人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對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最開始使用的機器人比較封閉,不能拆裝,現在的則是提供「散件」,要求學生會裝和拆,學生還要會設計和3D列印。另外機器人的傳感器數量也越來越多,對學生技能要求更高。

  「移動機器人項目是一個既可看熱鬧也可看門道的項目。」龐春說,其他比賽項目非專業觀眾可能看不懂選手在幹什麼,但移動機器人項目不一樣,即使不在行也能看個熱鬧,「特別是第三天進行手動遙控,大家就能看到機器人走得快還是慢,會不會撞到東西、是不是翻車等,比較精彩。」

  美食也加盟

  粵菜師傅1分多鐘切好菊花豆腐

  粵菜師傅秀絕技、新疆大廚做美食、技校學生調雞尾酒……昨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開幕首日,全國各地的大廚來現場展技能,市民不僅可以在現場參觀飛機維修、花藝、美容美髮等86個項目的技能比拼,還可以嘗遍各地特色美食。

  記者在廣東粵菜師傅展示區看到,東莞技師學院老師謝愷安正在切菊花豆腐,橫切、豎切,再切成圓形,不到2分鐘,一朵菊花豆腐就完成了。菊花豆腐的絲有多細?「能穿過大頭針的針眼。」謝愷安表示。他練習刀工近10年,單練切菊花豆腐就耗時幾個月。

  在廣州輕工技師學院展位,來自廣州輕工技師學院烹飪教師粵菜師傅黎正開正在展示自己精心製作的點心。「此次大賽,我特地去觀看了一些西式烹飪相關的比賽項目,感覺很有收穫。西式烹飪中採用的低溫慢煮、球化、膠化、液氮冷凍等方法對粵菜有一定的借鑑之處,兩者可以相互融合。」黎正開說,可以考慮將這些西餐等工藝引入到中餐當中,讓菜品更豐富。例如,傳統的粵菜點心蜂巢香芋角,在做成角型以後需要冷凍一個晚上才能扎出孔,但若引入西式烹飪中的液氮技術,可以達到急速冷卻的效果,縮短製作時間。

  「粵菜師傅」工程推出以後,待遇在不斷提高,學生和從業者也更有幸福感。根據廣州市人社局發布的2020年人力資源市場工資價位顯示,在粵菜師傅工程中,廣東燒味製作和廣府風味菜烹飪的工資最高,平均工資分別為8000元/月和7188元/月。

  現場全國各地的大廚也來到現場,大秀廚藝。在新疆技能展示區,哈密特色美食羊肉燜餅子、庫車大饢等展品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試吃。和面、擀麵、打花邊、添加醬料……一位來自新疆的廚師正在做烤饢,他一天可以做1000~2000個。據這位廚師介紹,隨著大家的口味越來越多元,他們也開發了不同風味的烤饢,可以加蜂蜜、玫瑰醬、核桃、巴旦木、辣皮子等。

  絕技大秀場

  陶瓷微書大師展絕技

  陶瓷上的一幅山景圖,遠看是畫,近看卻由密密麻麻的漢字組成。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中華絕技展示現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陶瓷微書傳承人王芝文正在展示他的絕技。他在紙上寫出一行行字,這些字體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

  微書是中國書法藝術的一種,由於這一技藝是不藉助放大設備創作出字體極小的書法作品,須達到心手合一。王芝文大師創作時肉眼裸視,用狼毫或者羊毫毛筆在瓷器釉面上書寫,字體小至在每平方釐米的瓷面上書寫100多個繁體漢字。王芝文現場拿出了他的代表作《資治通鑑》,遠看是一幅山水畫,近看卻由近10萬字的繁體漢字寫成。

  據了解,活動將現場展演20項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色的「中華絕技」,包括璣鏤刻花、內畫、數控微雕、觸測蒙眼配鑰匙、電鑽鑽雞蛋等。這也是廣大公眾了解技能文化最有趣的看點。據了解,本次大賽共收到「中華絕技」報名參演項目171個,涵蓋高新技術、手工製作、藝術創意等六大行業領域,內容豐富。大賽期間,將評選出「最受歡迎的中華十大絕技」,並在大賽閉幕式上揭曉、頒發證書。

  直播觀賽 「眼鏡哥」現場做解說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開賽了,現在選手已經全部就位……」抖音名為「技能眼鏡哥」的鐘正二開啟了當天的直播。20歲的他是廣州市技師學院工業設計原型製作專業的學生,比賽期間,他每天上午將進行2小時的抖音直播。10日上午,他直播了原型製作和電氣裝置項目,帶網民一起現場直擊賽場精彩瞬間。

  據了解,大賽執委會聯合抖音平臺,組織開展全國技能主播遴選活動,挖掘具備一定專業技能且有社會影響力的創作者成為技能主播,幫助主播向大眾解讀賽事項目。目前已經遴選出8位各具特長的技能主播。來自廣東雷州的鐘正二便是其中一位。

  鍾正二今年也參與了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原型製作項目,不過在廣東省選拔賽獲得第三名,無緣國家選拔賽。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對比賽、對技能一如既往的熱愛。今年11月,鍾正二將自己一段在基地訓練的視頻發上了抖音,沒想到引起了不少人關注。平時在訓練完後,鍾正二都會甩甩頭髮上的材料粉屑,摘下防護眼鏡。因此,「有節奏地甩甩頭髮,帥氣地摘掉眼鏡」成為鍾正二在抖音上的標誌性動作。他也因此也被網友戲稱「眼鏡哥」。

  他這幾天連日赴琶洲為直播踩點,從多個角度去策劃原型製作項目和電氣裝置項目的解說,頗有網紅主播的潛質。「對我而言,身為技能主播,既是推廣技能技術,也是把傳統行業與新潮技術融合的探索。」鍾正二說道。

相關焦點

  • 廣州日報數字報-原來你一直都在
    長護險試點升級、穗歲康商業補充健康保險受市民熱捧、按病種分值付費結算方式(DIP)的「廣州經驗」走向全國……  為了讓更多廣州市民了解、支持、參與廣州醫保,也讓廣州醫保更廣泛深入地了解市民的需求,當好參保人的「大管家」,廣州日報健康有約聯合市醫保局推出特別策劃「我的醫保故事」徵集。  連日來,我們傾聽了許多普通廣州人家的故事。
  • 廣州日報數字報-尋找城市走失者
    「有人問:『你們為了救一個人,耗費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值得嗎?』我回答:『如果這是我的親人,你還會覺得不值得嗎?』那人陷入了沉思。」過去4年來免費幫助尋找千餘名城市走失人員,廈門曙光救援隊隊長王剛說出了他的動因。
  • 廣州粵菜師傅「威水」! 包攬技能大賽兩個冠軍
    12月28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文化交流活動落下帷幕,廣州派出8選手參賽共獲得了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以及3項優勝獎。其中在工匠組比賽中,廣州選手包攬了廣府菜和廣式點心的冠軍。廣州的「粵菜師傅」在大賽中展現了精湛技藝,「粵菜新星」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歷練。
  • 廣州日報數字報-「黑鑽」熟了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  通訊員樊宇琦  11月是黑松露成熟豐收之季
  • 廣州日報數字報- 丹心寄期待 妙手繪百態
    廣州街頭湧現出各類夜市,由舊工廠改造的敬梓裡夜市、覺園1984廟前夜市、廣州塔下的潮墟自力市集、美式復古市集……聚美食、非遺文創、街頭表演於一體的夜市為市民遊客提供休閒好去處,為夜經濟升溫再添「一把火」。  隨著廣州市疫情防控形勢向好,越來越多人在夜間或周末踏出家門、走入市集,享受久違的都市煙火氣和線下消費樂趣。這讓有創作夢、創業夢、副業夢的新個體工商戶找到舞臺。
  • 廣州日報數字報-紮根南粵 砥礪前行 奮力創建一流創新型大學
    在與廣州這座城市共長共榮、服務支撐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廣州大學實現了辦學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薪火相傳 崛起小谷圍島  2000年,伴隨著新世紀的曙光,我國高等教育迎來大變革。2000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廣州師範學院、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廣州大學、廣州教育學院、廣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新廣州大學。
  • 廣州日報數字報-腰椎出問題 身子「歪了」怎麼辦?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張青梅 通訊員王簕、白恬)陳姨腰背部和右側臀部疼痛半年多了,原想著忍一忍,但近一個月來疼痛越來越明顯
  • 廣州日報數字報- 廣州體彩今年大旺 創單年大獎數新紀錄
    體彩情報站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周婉琪 通訊員 李琪) 廣州體彩迎來
  • 中國新生代能工巧匠湧現 為創造美好生活添彩
    中新社廣州12月13日電 題:中國新生代能工巧匠湧現 為創造美好生活添彩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苗木錯落有致、溪水涓涓細流、小徑曲靜優雅……在展館內,一座座有中國特色的都市園林從無到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園藝項目比賽現場,選手們兩人為一組,連日來忙碌於砌築、鋪裝、木作、水景、植物造景等各個環節。園藝項目場地經理劉伯辰稱,該項目考驗選手基本功,比如鋪設圓路時,選手要在轉角處做切角處理,切角彌合的地方要無縫隙。為期4天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13日在廣州閉幕。
  • 廣州日報數字報-老有所為守初心 託起朝陽育新人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 通訊員穗關工委、穗文明  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桔芳馨。
  • 我市一選手入圍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
    本報訊 萬裡駿 記者萬明報導:近日,從在廣州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傳來喜訊,我市選手陳思彤以第九名的成績,入選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美容項目國家集訓隊,實現了江西省在該項目零的突破。  據悉,全國技能大賽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全國性綜合職業能力大賽,每兩年舉辦一屆。
  • 最終幻想14能工巧匠概述
    第二章 能工巧匠技能介紹2.1 公共技能公共技能指每個能工巧匠間不通用,但是達到等級要求後都能學到的技能。下面以裁衣匠的圖標為例,了解各個公共技能的效果。3.1 如何轉職成為能工巧匠轉職成為能工巧匠的必要條件是初始戰鬥職業達到10級,並且完成了10級前的所有主線任務和職業任務。如果達到上述條件,訪問各個能工巧匠行會,根據任務要求並完成了任務,裝上相對應的主手裝備,就可以轉職成為能工巧匠。Q:我在森之都出生,想要加入裁衣匠行會應該怎麼辦?
  • 安徽能工巧匠在全國技能大賽上「披金戴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 月13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落下帷幕,本屆大賽設86 個比賽項目,共有2500 多名選手、2300 多名裁判人員參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
  • 全國技能大賽點燃技能學習熱情 開幕日騰訊課堂超300萬人在線學技能
    12月10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廣交會展館拉開帷幕,活動為期4天,2557名參賽選手圍繞86個比賽項目展開激烈角逐。
  • 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廣州日報品牌...
    目前,廣州日報已經構建起「報+網+端+微+數據院+智庫」全媒體矩陣,媒體融合傳播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去年全國兩會,廣州日報把大會報導變成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課堂,《學習筆記》《學習金句》《街坊兩會》《一份來自基層的報告》等7件作品獲得中宣部表揚;今年全國兩會,廣州日報繼續把學習進行到底,《
  • 廣州日報數字報-從樂手到廠牌主理人 渴望本土音樂人「抱團」聯動
    但即便如此,廣州依然是許多音樂人及樂隊巡演的必經之地,「票房好」幾乎是許多音樂人對於廣州的第一反應,其次才是廣州樂隊和廣州音樂本身。  而今年夏天,兩支紮根於廣州的樂隊——超級斬和五條人,憑藉著各自鮮明的音樂特色闖入大眾視野,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廣州樂壇所存在的多樣性。那在舞臺之下,廣州音樂產業的現狀又是如何?
  • 全國技能大賽等你來炫「技」
    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今天(10日)在廣州開幕。堪稱「全運會」的職業技能大賽究竟比什麼?又有哪些行業的「能工巧匠」們參加呢?  大賽於12月10日至13日 在廣州舉辦,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為技能人才提供了切磋技藝的廣闊平臺。
  • 數字賦能廣州城市治理 擦亮百姓幸福底色
    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手段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大城市也可以變得更「聰明」。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抓手打造「穗好辦」政務服務品牌,建設「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廣州正為城市治理注入數位技術、數字智慧和數字力量,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智慧路徑」。
  • 18項專利成就廣州天橋「四季...
    有什麼比故事主角的講述,更能展現廣州的國際傳播之道?1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研討會在下午特意設置了老城市新活力城市國際傳播交流活動,邀請多個領域代表分享他們與世界的對話、廣州與世界的對話。
  • 孩之寶攜手世跆聯推出「睡衣小英雄,運動顯身手」項目
    在本次合作裡,三位「睡衣小英雄「(貓小子、飛壁俠和貓頭鷹女)聯合來自各國的12名跆拳道英雄 (頂級跆拳道運動員), 共同展現運動魅力及精神,帶領小朋友和家長一起「運動顯身手」! 跆拳道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武術運動之一。藉助這項運動,該合作項目將生動呈現《睡衣小英雄》中的英雄精神,例如尊重他人、自信自立與公平公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