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納萊伊灣》失去珍愛的人 該如何面對徒留的傷痛與思念

2021-01-08 精彩影視圈集

改編自村上春樹《東京奇譚集》中短篇〈哈那雷灣〉、由松永大司導演執導的電影《哈納萊伊灣 》,劇情描述在夏威夷經營鋼琴酒吧的單親媽媽阿幸(吉田羊飾)一天突然接獲通知,她的兒子阿隆(佐野玲於飾)在當地的考艾島衝浪時不幸遭鯊魚咬斷右腿身亡,生命中兩個男人的前後離去,讓她頓失所依,生活陷入極大的哀傷當中。

一家名叫「記憶之橋基金會」的一位女士,要幸留下自己兒子的手印做為留念,幸推卻掉了這份好意,將手印委由這名女士代為保管。警察跟她說大自然引發的死亡,不像戰爭造成的死亡那般隱含著憎恨與惡意,要她不要恨這座島,幸沉默不語。她並非拒絕接受別人的關心,只是噩耗的到來讓她猝不及防,來不及思考如何止痛,生活還是得繼續下去。

幸每天在樹下看書,靜靜聽著海浪的聲音,從兒子19歲死去之後的十年,她每一年都會回到這座島上,進行著惟有她才能理解的儀式,十年後她碰到了來自日本的衝浪客高橋(村上虹郎 飾)和他的朋友,在與這群年輕的人短暫邂逅中,她被這群跟她兒子年齡相仿的小屁孩們,一起度過了短暫的快樂時光。他們的笑是有感染力的,不管是一起玩衝浪板,或是為阿姨抱不平、與辱罵她的退役軍人大打出手,幸好像慢慢找回自己曾經擁有摯愛的那種感覺,甚至展現出比兒子仍在世時更大的親密和恬適。

劇情從高橋說出曾見過拿著紅色衝浪板的獨腳衝浪客出現在海灘之後,我們隨著導演的長鏡頭,陪著幸開始了她的尋子之旅。一開始對用孩子手印去維繫想念這樣的方式心存質疑的幸,何以對高橋建構的幻影卻信以為真?在前面零星出現的回憶片段裡,阿隆不甚溫順、不時頂撞的模樣,怎麼看都不是討喜的孩子,但她也說了我雖然恨我的兒子,但我也愛著我的兒子,就算一開始在兒子死後我們看不到她號啕大哭,這種慣常戲劇最常表現的形式,去表達一個母親的哀痛與思念,但是我們看到參加完兒子喪禮回到家的她,走進房的途中停了下來,一停就是好幾分鐘,那也昭告了她生命的停滯,她不願回顧,也拒絕往前。

不想觸景傷情,就把兒子的遺物封箱起來,然而卻對亡夫-那個有著暴力和吸毒傾向的男人所留下的錄音機繼續留存著,幸的矛盾也大抵在此,她知道留著這些東西會帶給她痛苦的回憶,但也惟有這些物件能夠做為她愛過和被愛過的證據。對兒子的矛盾在於從我們觀看到的有限回憶片段,連一個貌似甜蜜溫馨的take都不願給,但這個孩子曾如實存在且陪伴著她19年之久,她越想要逃避、拒絕留念,時間的拉長只會堆疊出更大的暗影,高橋所說的獨腳衝浪客不管是甜蜜的謊言也好,杜撰的故事也罷,怎麼樣幸都要試著去尋找一次兒子的實體,把暗影徹底的殲滅掉。

我很喜歡後面幸在海灘踱步、和搖晃樹幹的鏡頭,相較於之前的生命狀態,此刻的她才真正和自己所深處的大自然起了有機的連結,開始試著接納和擁抱這座島,即便她不被島上的人所接納著。獨腳衝浪客的身影,雖然註定是場徒勞的找尋,但從駐足家中客廳半晌到在海灘跨步狂奔,這樣走出去的心境轉變,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她開始向陽的動力。

幸最後願意留存兒子的手印並與之相疊合,戴著兒子聽過的隨身聽,一起感受那曾經帶給他的快樂樂音,無論觸覺和聽覺的呈現,這樣自我療癒的舒緩韻味,都遠甚於兒子具象化所能帶給觀者的心靈衝擊,於是幸最終對哈納萊伊灣的回眸,無需言銓,我們已瞭然一切,她眼裡所幅射出的明亮風景。

相關焦點

  • 《哈納萊伊灣》:時間可以治癒一切!
    《哈納萊伊灣》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母親的自省,以一種無言的抗爭、無奈,來表達內心的救贖。兒子的生命已經無法挽回,十年的光陰代替不了明媚的陽光,母親的世界充滿了憂傷。這部影片以一位母親的自我救贖來展現了失子之痛,有著歷經光陰無法彌補的缺憾。影片的題材取自樸上春樹的同名小說。
  • | 關於失去,我們該如何練習
    ,我們又該怎麼去面對。然而,更多時候,我們要面對的失去,可能是跟生活習習相關,甚至是緊密連結的人事物,這個時候,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哀傷,沒有結束--在很多的課程裡,我常常會聽到類似下面的問題,老師:已經多少個日子,我該怎麼放下跟他之間的傷痛?為什麼我就是走不出來?
  • 這部真正的「村上春樹」電影,不該只有7.0分
    時間久了,當地居民都知道了這麼一位,在此地失去了孩子的母親。到了第十年,幸遇到了兩個跑來衝浪的日本大學生,年齡與體格都與隆史相仿。兩人都不太會說英語,於是幸便義務當起了嚮導,幫他們張羅住宿等事宜,三人很快熟絡了起來。幸帶他們去自己常去的餐館吃飯,順便彈上幾曲;兩個大學生則帶幸去體驗了一把「陸上衝浪」。
  • 小女孩因病去世,媽媽傷痛難奈,通過AR撫慰哀傷,觀者全程淚目
    我們都明白分別總會不期而遇這世界上有太多的意外摧毀了無數的美好,死亡本就是一種不期而遇的意外,或許對於死者只是最後一次疼痛與遺憾,但是對於生者而言要面對的是長期的煎熬與不習慣。面對親人的離開我們做不到釋然,我見過太多一直沉浸在失去親人悲痛裡的家庭,也見過太多一直無法與自己和解的人。無法告別過去就無法走出傷痛,一次有儀式感的告別或許是我們走出悲痛的開始。
  • 失去寵物:寶寶的傷痛如何應對
    失去寵物:寶寶的傷痛如何應對 失去寵物對於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是一件難過的事,但對孩子而言,程度猶甚。很多孩子並不理解發生了什麼, 尤其是當寵物不得不接受安樂死的時候,孩子們更加不能理解。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反常行為,傷心、悲慟、失眠等等。
  • 《哈納萊伊灣》面對無常,渺小的我們如何渡過。。。。。。
    失去吸毒出軌丈夫與獨子的她,本該悲痛欲絕,痛哭流涕。可是都沒有,她很平靜,平靜地像只是看著一個陌生人,連看被咬的屍體時也是如此。她井然有序地安排獨子的身後事,只是在日後的行程中每年都會來夏威夷的海灘邊坐著,一個座椅、一本書、一瓶水,十年。
  • 今年不幸喪親的人,如何走出傷痛
    失去親友的悲痛,倘若沒有充分面對和釋放,它並不會隨著時間的過去就自然減輕。有些人是多年以後才真正走出喪親之痛、放下過去。早年在外地學習時,曾聽一位朋友說起:她年輕時母親病逝,那時的她不知道怎麼面對巨大的悲傷,也害怕自己陷入情緒漩渦裡出不來,下意識地把很多悲痛壓下去了。表面上,她繼續如常地工作和生活,她以為那叫堅強。
  • 《地久天長》:久的是傷痛,長的是情誼
    「您如何面對生活的磨難?」「每天早上洗澡和早餐前刮臉,以便隨時遠走高飛。」即使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也不忍太過苛責,作為「母親」的王麗雲還是會在孩子生氣出走的時候為他留好回家的門。但迷失的養子終究無法釋懷自己,最後選擇離開。劉耀軍在養子準備離開之際將辦好的身份證交與他,意味著養子有了自己的身份,不用再頂著一個已逝之人的身份繼續活著,同時也宣告了這對夫妻正式放棄了「父母」這個身份。
  • 懷舊經典|劉嘉玲黃日華義不容情,失去與得到,徒留記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至於劉嘉玲,儘管她也曾表示」「電視臺的製作是比較工廠化的,並沒有導演願意花時間來打磨細節,只要做得差不多就可以收工」遺憾於沒有特別的代表作,但在這部戲還是讓人看到她的演技
  • 思念一個深夜失眠,終身難忘的人!
    思念一個深夜失眠的人!「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思念, 在閒暇的午後,黑夜來臨的時候,安靜成一泓秋水的寧靜。夜很黑,我只能借著微弱的星光和記憶,去把我的眼睛迷住,緊緊地把時光包裹,在文字中蜿蜒在心底紮根,最後把相思飲盡。
  • 6部日本新片即將襲蓉 《哈納萊伊灣》中國首映
    根據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電影《哈納萊伊灣》屬於首次亮相中國。  2017年首次開啟的「中日新片展」,將上海國際電影節和東京國際電影節兩個國際A類電影節的影展交流拓展到了電影節之外。當年12月在上海、深圳和昆明三地舉行的「日本新片展」,短短3天時間裡共吸引三地約兩萬名影迷進入影院。
  • 破鏡重圓微虐文《陳》,再多喜歡被傷痛覆蓋,再深的愛也不敢面對
    《陳》 作者:盛世愛主角:陳勵深 & 梁肆女主有點壞在高中時期,女主看到男主被綁架,於是衝了過去,結果也被綁匪綁了,而讓人心痛的事,女主也因此失去了一隻耳朵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嘴巴毒,無形中把人懟到無路可走的地步,可她只是把痛都埋藏在心底,她拒絕了男主的求婚,總是表現出與男主不對付的樣子,男主被氣紅了眼,卻又不能發洩出來,因為他有「罪」。女主爸爸中風住院也是跟男主有關,她所遭受的痛苦皆來源於男主,而男主卻又討厭她,她再多的喜歡也終將被傷痛覆蓋。
  • 面對死亡,用愛告別,才能不留遺憾
    如何經歷著走向死亡的漫長或短暫的告別,才能在心底不留遺憾?往往是我們在生命中遇見了死亡,才會頓悟的事情。爸爸也改變不了自己離開的生命結局,但他想出了一個捉迷藏的遊戲,讓女兒去慢慢面對自己的離開,十年後,女兒長大,漸漸接受了爸爸的離開,知道了這種接受,就是捉迷藏遊戲的結束,所以她說,「我是不是可以哭了?」 當我們擦乾這個故事讓我們留下的淚水,或許很多人還是會發現,死亡真是殘忍,捉迷藏的遊戲,其實並不能改變這個六歲小女孩失去父親後的缺乏和孤單,不是嗎?
  • 珍愛網上條件好的男人可信嗎?紅娘告訴你到底該如何看待地域差異
    珍愛網上條件好的男人可信嗎?紅娘告訴你到底該如何看待地域差異人們說如果兩個人在一起久了考慮結婚的話,那就一定要把地域因素給考慮進去,這是因為地域因素給兩個人之間帶來的性格差別、文化差別、甚至是飲食差別都有著很大的不同。
  • 立心園帶你走進人生——母親帶走永遠思念;留給我的卻是一世傷痛
    並正告天下所有兒女;他們的母親也許曾經生活的很卑微,卻不知是如何地含辛茹苦、尤其是艱難歲月在怎樣地哺育著他們兒女們長大成人。也許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但是母親的愛總是相同的。我也因此告誡身邊所有人;世上沒有比」子欲養而親不待」更令人傷痛的事情,希望用無限深情去撥動心底的每一根琴弦、讓它能夠與我們的生命同時產生共鳴。我能為母親寫點什麼呢?我想的是那麼的辛苦,可母親的日子更加辛苦!
  • 《三十而已》:三個女人,面對三段失望的感情,該如何絕境重生
    愛情總是這樣,本該屬於兩個人的故事,卻偏偏被突然出現的人「插足」;本該在愛情裡談著甜甜的戀愛,卻因為一些瑣事而彼此隔甚至分開。正如列夫·託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當我們面臨被愛人背叛或者突然的轉身離開,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 村上春樹小說改編,電影《哈納萊伊灣》歡喜首映APP全網獨播
    【2020年6月5日】村上春樹同名小說改編電影《哈納萊伊灣》登陸歡喜首映APP全網獨播。影片再現了一個母親面對兒子死亡的心路歷程,將其從藏匿逃避到直面現實、實現自我和解的過程娓娓道來,克制含蓄的影像風格為觀眾勾畫出一幅自我療愈的日式人生圖景。
  • 繁花落盡,徒留一抹殘影
    院後,粉色月季濃鬱而清淡的香氣傾入鼻翼,頓時,心中雜念盡除,安寧的猶如這寧靜的夜晚,寒氣逼人的冷月傾瀉於各個晦暗的角落,窺探著每一處不為人知的隱秘。  雲霧突起,淹埋這幽深的夜,遮住了寒如冰的月光,殘影透過薄霧忽隱忽現,朦朧的猶如不曾出現過,就如那場似水流年後,徒留一抹殘影,夜夜與我糾纏於夢中。  他的身影,他的音貌,在轉身那一刻就已模糊,只是我還傻傻地等待輪迴,為後生捎去他的一切,在輪迴時把他的一切深深地嵌入生命裡,期盼可以再次擦肩,而永生不過。
  • 撒貝寧分享當爸喜悅惹哭無數人:沒有回應的思念,最讓人悲痛欲絕
    雖然現在的撒貝寧,事業有成、婚姻美滿,可心裡對媽媽的思念,卻從來沒有因成功而消減。有了孩子後,這種遺憾更為強烈。他想跟媽媽分享兒女的日常,想讓媽媽陪伴孫子成長,可現在這一切都成了奢望。人到中年,該有的都有了,卻唯獨少了那個最想要分享的人。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想著,等到事業有成,再好好孝敬父母。後來才發現,我們成功的速度遠遠比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 分手後的傷痛,該如何去面對?《分手心理學》告訴你該怎麼做
    能用工作去彌補內心的傷痛的人,一般自身的修養都是非常高的。他們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快速地調整自己的狀態。把自己在愛情中的期望轉移到工作和事業上,在事業中去療傷。這在以前,利用事業來療傷,基本上是男人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