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聶隱娘》:武俠外殼下的作者電影

2021-02-19 蓑翁論書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昨天,侯孝賢導演十年磨一劍的電影《聶隱娘》在大陸上映,大陸觀眾得以第一次在影院大屏幕上,欣賞到臺灣這位殿堂級導演的作品。興許正是因為這種體驗對很多觀眾來說是第一次,《聶隱娘》極度緩慢的節奏、相當晦澀和簡短的臺詞,以及若有若無的劇情推進,都讓習慣了歐美大片和國產搞笑型生活片的大陸觀眾,感到極不適應。感到被愚弄、被忽悠的觀眾選擇了用腳和用手投票,他們紛紛提前退場,並且憤怒地在各種網絡平臺給出措辭嚴厲的負面評價。

對於這些反應,侯導和電影的編創團隊大可不必灰心喪氣,因為即便在臺灣和歐美國家,《聶隱娘》這部電影也是100%的小眾藝術電影,它的大部分放映場所,也是藝術院線、美術館和各種大小影展。而對於熟悉侯孝賢作品的影迷來說,看到《聶隱娘》,應該只會會心一笑,因為它完全承繼著侯孝賢既往作品的影像風格,其作者氣質跟之前相比甚至更加濃厚。很大程度上來說,《聶隱娘》就是掛著武俠片外殼的典型作者電影,從攝影、音樂、臺詞,到配樂、氛圍和剪輯,無一不被打上了侯氏電影深深的烙印。


在一個數字電影大行其道的年代,侯導硬是逆其道而行之,選擇用膠片進行拍攝,就連影像比,也選擇了1.33:1這樣極為少見的比例。膠片的材質賦予影像獨特的顆粒感,這種粗糲的感覺,跟影片的歷史主題完全契合。看著質感強烈的畫面,仿佛是在讀一本線裝古書,自然而然就把觀眾置入到千年之前的大唐帝國情景之中。而影片的攝影更是極度用心,大量關於風景、動物的遠景、定格和長鏡頭交替出現,恰似一幅幅濃墨重彩的中國傳統山水畫,置身於這樣的意境之中,即使連續幾分鐘沒有人物、沒有臺詞的出現,也足以讓人感受到靜謐之美。而在服裝、建築和諸多細節上,侯導和其團隊也都是詳加研究,精心打造,力圖最大程度上還原唐代貴族日常生活的原來面貌。影片中有一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聶隱娘的母親在庭院裡獨坐靜思,其身後左側的器皿中擺放著一串葡萄。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葡萄雖然早在西漢時期就由張騫從西域引進,但直到大唐時期,仍然沒有在中原地區廣泛種植,能夠享用葡萄的人,往往都是士大夫和貴族階層。唐人王翰的《涼州詞》裡就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僅僅從這一處細節,就可以看出侯導對於本片拍攝的用心程度。

影片一開場,侯導就採用了長達10分鐘左右的黑白畫面,這並不簡單是對於黑白電影的致敬,更是用這段影像,為全片的劇情推進埋下了伏筆。通過這10分鐘的介紹,我們明白了兩點:第一,對聶隱娘來說,她不是一個只聽命於師父的殺人機器;第二,對她來說,人情,或者說人性,高於刺殺本身。影片推進到後來,聶隱娘之所以放棄刺殺表兄田季安,正是由於她的自主性和人情至上的觀念,始終在發揮作用。


在原本的劇本和拍攝素材裡,對於全片的故事線索,編劇基本上都做了清晰的交待,比如聶隱娘當年為什麼會被道姑帶走、道姑為什麼要殺田季安、聶隱娘後來跟道姑如何走向決裂等等。但是在我們看到的成型的電影裡,這些故事線索,都完全被侯導捨棄。這也是很多觀眾覺得電影沒有故事,或者說看不懂的重要原因。實際上,侯孝賢的電影從來都不是以縝密繁複的情節著稱,而更多注重表現情緒、氛圍和人的生存狀態。在刪除了故事的諸多支線,僅僅保留了對聶隱娘和田季安幼時戀情的交待之時,影片要突出表現的,就是聶隱娘在愛戀未得的情況下,永恆的孤獨狀態。緩慢的影片節奏、寧靜的畫面和氛圍,鏗鏘而又絕不顯得吵鬧的鼓點襯託,在所有這些背景的襯託下,舒淇扮演的聶隱娘時而悲泣,時而冷冷地說出幾句話,時而面無表情地打鬥。背景越寧靜,舒淇的表現越清冷,侯導營造的這種孤獨感,給觀眾帶來的衝擊就越強烈。因為孤獨,聶隱娘走上了刺客的道路;也因為孤獨,聶隱娘才做不到對每個人都痛下殺手;更是因為不想孤獨終老,聶隱娘才選擇在田季安面前放下屠刀,不惜違抗師父的命令。影片末尾,聶隱娘跟同伴策馬遠去,前往遙遠的新羅國。在那裡,她會擺脫宿命般的孤獨感嗎?影片就此戛然而止,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


本片的歷史背景也非常耐人尋味。田季安掌控的魏博,是唐朝當時勢力最大的藩鎮,跟大唐中央政權,幾乎呈現出分庭抗禮的態勢。而在片中,除了一心想殺死田季安的道姑之外,幾乎所有人物,都主張維護魏博的獨立地位,就連身為大唐皇族,下嫁到魏博的公主,也是主張「河洛之外,不再相犯」,傾向於維護魏博的獨立地位。聶隱娘最後放棄刺殺田季安,儘管多少有顧念舊情的成分,但她對師父給出的官方理由卻是「田季安諸子年幼,如果他死,魏博必亂」,也是從魏博的穩定角度加以考量。這種幾乎清一色地對離心和獨立自主傾向的附和,實在無法不讓人對臺灣與大陸之間的關係產生聯想。或許侯導本身並沒有這種春秋筆法的意圖,但是《聶隱娘》對歷史背景的客觀呈現效果,也可以讓我們從一個側面,管窺臺灣電影精英們的政治觀。

下筆千言,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2015.8.28晚作於竹林齋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布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註明「蓑翁論書」粉絲)!

相關焦點

  • 解碼聶隱娘 編劇謝海盟:這不是一部武俠類型片
    她也談到了「刺客」之於武俠的不同,如同唐諾曾在《千年大夢<聶隱娘>》一文中表達的一樣,「侯孝賢放棄了和觀眾關於武俠這一類型的約定,召回了基本物理法則。所以這部電影是他在真實的物理限制中討論的有關人究竟能不能殺人這一普世的問題」。
  • 尹鴻:聶隱娘是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刺客
    幾經周折,聶隱娘最後主動拒絕了刺殺使命……這也許並非有多少驚人之處的俠客傳奇,而侯孝賢卻對此情有獨鍾,也許他看到的不僅是一個不一樣的刺客故事,或許更是體會到這個故事中有一個不一樣的刺客。這部影片雖然從刺客下山開始、歸隱江湖結束,似乎構成了常規電影的敘述循環,但影片黑白畫面、固定鏡頭、老式對白的開頭,卻用對《俠女》等經典武俠片的「刻意模仿」表達出對武俠模式的有意重寫。
  • 聶隱娘的遐想_作者:邵明
    ——「唐傳奇」裡的《聶隱娘》《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題材的文藝武俠電影,由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等主演。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該片取材於《唐傳奇》裡的《聶隱娘》神奇故事,與《封神榜》、《聊齋志異》裡的故事有點相似。唐代有四大傳奇、五大傳奇之說,後人統稱為「唐傳奇」。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唐傳奇》評價——「敘述宛轉,文辭華豔,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唐傳奇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短篇小說趨於成熟。
  • 每個導演都擁有「武俠夢」每個故事都有一個主角《刺客聶隱娘》
    似乎每個中國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或許你還記得你看過的第一部武俠電影叫什麼名字嗎?其實中國武俠電影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標籤,不管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還是內地武俠大片時期,武俠電影都留給我們很多回憶。這部電影不同於傳統的武俠電影,它開拓了類型武俠片在視聽語言表現上的多樣性,又延伸了武俠傳奇或武俠電影所呈現出的對於中國「俠」文化的定義和理解,其紀實性、慢節奏的長鏡頭拍攝手法為浮躁告訴發展的中國電影提供了另外一種風格電影的創作型。
  • 《刺客聶隱娘》:看那慢時光
    唐人傳奇的神秘詭譎消失了,精精兒、空空兒這樣映襯聶隱娘的神奇對手也消失了,自然,我對銀幕中「怪力亂神」的期待就落空了。不過要是真拍出來,那就是徐克了吧。期許之二,是舊瓶裝新酒,借那個故事外殼,寫出人物之自由意志,寫出西方人本主義之關懷。你別說,聶隱娘的道姑師傅斥責她「何以延宕」,斥責她「劍術已成,道心未堅」的時候,我一度以後侯孝賢要把聶隱娘拍成哈姆雷特了——殺,還是不殺,這是個問題。
  • 《聶隱娘》是好片,但不好看
    魚叔前兩天約了好基友吃飯,飯後閒來無事就去看了場電影。由於場次的時間問題,我們選擇了《刺客聶隱娘》。
  • 侯孝賢《刺客聶隱娘》同名IP重啟 電影《聶隱娘之絕命刺殺》隆重開機
    2020年10月13日,由浙江東盛辰光影視有限公司、北京光影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南京京典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南京大學亞洲影視與傳媒研究中心指導攝製的古裝玄幻武俠電影《聶隱娘之絕命刺殺》於浙江橫店舉行了隆重的開機發布會。
  • 這部電影《刺客聶隱娘》大家看過嗎?我覺得值得大家一看~
    例如,隱娘歸家後,影片突然插入嘉誠公主撫琴的片段,這種片段化的敘事方式,使得受眾在觀影過程中,總會有一個對美追求的過程。除了片段化的形式外,影片在敘事方面的另一個特點便是節奏上的很是緩慢的。影片外景採用了大量的長鏡頭和空鏡頭,這種表現形式是候孝賢-貫的藝術風格。刺客聶隱娘的外景拍攝中,許多長鏡頭和空鏡頭的運用,為影片增添了很多真實感和從容感。
  • 唐人傳奇《聶隱娘》衝出天朝圍牆
    臺灣導演侯孝賢憑藉《刺客聶隱娘》獲得最佳導演獎。 由舒淇、張震、阮經天等人主演,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說集《傳奇》裡《聶隱娘》一篇的武俠電影《刺客聶隱娘》,在坎城電影節舉行了首場媒體放映。
  • 坎城金棕櫚錯過《聶隱娘》
    侯孝賢:在唐人傳奇裡聶隱娘是被道姑帶走的,道教在唐朝基本算是國教,所以聶隱娘其實是被朝廷訓練成刺客,用來對付政敵或者叛亂者。他們秉承的是孟子的概念「殺一獨夫可救千百人,千百人可以殺之」。聶隱娘被帶走訓練成刺客後,有一次刺殺過程中碰到一個小孩,她下不了手,師傅教她要先斷其所愛再殺之,讓她摒除婦人之仁。
  • 塵埃落定之際,再談《聶隱娘》的意義
    》在觀影者中所激起的巨大分歧了。我們暫且不談做為一部藝術影片《刺客聶隱娘》有些錯位的大規模商業發行模式(它高額的投資迫使製片方和發行方不得不採取這樣大面積鋪開的商業片發行模式以期收回成本),也把讓很多專業電影評論和研究人士撓頭的中國觀眾的電影藝術欣賞水平放在一邊,因為對「聶隱娘」的討論還有另外一個從電影產業發展角度出發的入手點:
  • 《聶隱娘》:電影動人唐朝風物更動人
    《刺客聶隱娘》秉持侯孝賢一貫的電影風格。  說到侯孝賢,很多觀眾都會油然起距離感,電影大師、國際大獎的代名詞,背後是文藝、悶片、看不懂的標籤。《刺客聶隱娘》會是一個意外嗎?這部改編自唐人傳奇小說的電影,有刺客、有打鬥、有殺戮,似乎可歸為最商業的武俠電影類型。但這些臆測,絕不適合放在侯孝賢的身上。
  • 觀影 《聶隱娘》七年磨一劍 三影帝齊聚《烈日灼心》
    8月的內地大銀幕電影類型非常豐富:著名導演侯孝賢七年磨一劍的武俠巨製《刺客聶隱娘》從坎城載譽歸來,定於8月27日與內地觀眾見面。
  • 虛實相生:《刺客聶隱娘》對唐傳奇《聶隱娘》的改編之道
    《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題材的文藝武俠電影,取材自裴鉶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聶隱娘》,由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等主演,於2015年8月在上映。包括精精兒和空空兒的神奇功夫,以及劉昌裔的能掐會算(神算)電影中都捨棄了,而是將聶隱娘還原成了一個現實中身手迅捷、功夫了得的女俠。電影唯一保留的一個超現實細節是道術的使用。在小說中,聶隱娘用紙片變成兩頭驢,和丈夫騎至陳許。在電影中,西域術士利用紙人整蠱術隔空害人。
  • 虛實相生:侯孝賢《刺客聶隱娘》對傳奇《聶隱娘》的改編之道
    《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題材的文藝武俠電影,取材自裴鉶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聶隱娘》,由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等主演,於2015年8月在上映。魏帥首先派聶隱娘刺殺劉昌裔,然而劉昌裔對刺客聶隱娘以禮相待,後來魏帥又再三派刺客精精兒和空空兒刺殺劉昌裔,而劉昌裔並不報復,二人的人品高下立判。所以小說作者不直說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其名,而是籠統地稱之為「魏帥」,以便對其進行委婉的諷刺和譴責。電影中的田季安並非如此,從與隱娘的多次對決和朝堂上的議事以及其他情節來看,田季安是一個重情、能隱忍,甚至還有一些仁愛之心的人。
  • 《刺客聶隱娘》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
    第一次在微信上訂好票,無奈雨下得極大,票也浪費了。時隔半年,不再去回憶那場大雨讓我錯過了怎樣一部中國電影,而是重新回歸電影本身,想很認真的談談關於這部有點反武林的電影。舒淇飾演的聶隱娘偷偷地在紗簾後面聽田季安夫妻講話。1、偷偷地看舒淇飾演的聶隱娘武功極高,其師傅的評價是「劍術已成」。
  • 侯孝賢在一班法國電影編輯的打分中,輸給了另一位亞洲名導(附《電影手冊》的《聶隱娘》影評)
    《刺客聶隱娘》影評唯有開悟的女子,方能破繭成蝶 (本文刊發於2016年第三期《電影手冊》)作者 :Vincent Malausa作者Vincent Malausa系《電影手冊》編輯,去年坎城電影節前就預料《刺客聶隱娘》將是坎城的大事件之一 《聶隱娘》是侯孝賢闊別八年後重返影壇之作
  • 《刺客聶隱娘》: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劍術已成,道心未堅,俠女聶隱娘捷若猿猱,隱跡紅塵。 《刺客聶隱娘》這部影片雖然出自侯孝賢導演之手,有舒淇、張震等一眾大牌明星的加持,豆瓣評分7.3,但是在上映之後,還是最終以票房慘澹收尾。影片運用了大量的長鏡頭和空鏡頭,弱化了故事本身,使得觀眾昏昏欲睡,沒有任何的觀影欲望,但是如果你靜下心來去看,會發現這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影片。
  • 侯孝賢的倔強,長鏡頭中的《刺客聶隱娘》
    2015年5月24日晚,侯孝賢導演憑藉電影《刺客聶隱娘》獲得第68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瞬間就颳起了一陣「侯孝賢風」。影片《刺客聶隱娘》也被觀眾從各種角度審視,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影片的評價較為兩極分化,喜歡的人極度讚揚,不喜歡的人認為無趣,然而是什么元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呢?
  • 聶隱娘不需要辯護者,但我忍不住想說點什麼
    因此,侯孝賢拍《聶隱娘》的用意很清楚,創造影史武俠新經典,對以往武俠電影所構建的系統模式做一次與眾不同的顛覆。從這一層面而言,《聶隱娘》無疑是成功的,至於票房到底如何,我想侯導根本不關心。或許,唯一的遺憾是《聶隱娘》沒有拿到坎城金棕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