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學習的古詩詞在朗讀時其實具有一定的技巧。為了能夠實現朗讀的作用,教師需要通過指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朗讀來提高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首先是在朗讀中平仄的學習。教師要讓小學生在朗讀中明白什麼是抑揚頓挫,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擴展古詩詞,通過學習《村居》來學習平仄的朗讀技巧,其中「草長鶯飛二月天」中的鶯和飛需要拉長讀音。
除了平仄教學外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朗讀節奏的教學。這時候,我們可以藉助範文朗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古詩詞的韻律美,從而形成一些節奏的意識。最後,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還要注意情感的訓練,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產生共鳴,這樣學生在朗讀中才會帶入情感,培養學生語感和對古詩文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楓橋夜泊》時,教師要先給學生講解張繼創作這首詩的背景,從而在朗讀中讀出作者的惆悵和孤獨。
我們的語文教學除了要重視提升課堂效率外,也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業餘時間,讓語文教學延伸到課下。對於古詩詞的誦讀教學同樣如此,為了能夠豐富學生朗讀的體驗,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朗讀比賽,古詩詞中的情節表演或者是古詩詞的續寫創作等等。例如,我們以古詩詞的續寫為例,教師給學生選擇一個主題,然後先讓學生對某篇古詩進行理解,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古詩詞的寫作方法
再讓學生展開續寫。學生在續寫中,一方面會結合原古詩的意境,另一方面會展開積極地聯想和想像,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培養[3]。
在當前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主的教學形勢下,我們的語文教學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古詩詞的朗讀教學。通過朗讀逐漸建立起學生對於古詩詞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到古詩詞的魅力。通過朗讀逐漸培養學生的古詩詞語感,從而更好地理解古詩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關於如何更好地開展古詩詞朗讀教學,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