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霧山五行》的風格很可以,很牛逼
知道幾年前在豆瓣馬的《霧山五行》開播的那個下午,我買了b站會員,把當時播出的前兩集一口氣都看了,看了兩遍。喜歡的片段更是回放多次。
不論是動漫還是電視劇、電影、小說,只要是講述故事,一個好的開頭都是十分重要的。林魂導演在第一集開篇的幾分鐘內,就在一片濃鬱黑暗的世界裡,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打鬥。作為火行篇章的主要人物,聞人翊懸一出場就把自己大膽妄為叛逆的性格通過幾句話表現了出來。
麒麟問:「你是誰?」
火行答:「拿你身上件東西。」
答非所問,火行明顯不把比他高了半個身的麒麟放在眼裡。
麒麟的聲線也頗具大佬風範,道:「有點意思。」
接著就是我心目中堪比鳴人打佩恩的核級場面。
首先兩個人物出拳進攻來一套,速度快,拳拳到肉,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
聞人翊懸暴走大喊:「火浣!」人物造型變動帥到炸裂,聞人翊懸頭髮燃成火狀,一眼睜開,一眼閉上,仿佛下一刻就要扛著炸藥包炸宇宙。大招火浣是我心目裡本季的名場面,趕緊截了圖,留著之後當電腦屏保。下一刻目不暇接的核級戰鬥場面,一妖一人(行?)天上地下,走了一圈,最後,水行的到來讓畫面成了冰與火的世界。
短短幾分鐘,看的我差點哭了,說實話,這是我知道的僅有的幾部2010年後有關中國玄幻題材的動作動漫。上一部據我知道的是《俠嵐》及其系列電影《風語咒》,而那是3D動漫,跟這種二維繪畫、水墨風格有極大的不同。
我不知道動漫的製作要經過多少步驟,所以我想像不到這幾分鐘的畫面需要林魂導演下多少功夫,但是看到片末的工作名單時還是說不出的敬佩。一個人撐起三集高能片子,前兩集長達30分鐘上下,想想這裡面一定不僅僅是對動漫的熱愛和執著了吧。
《霧山五行》的畫風是極具創新意義的。市面上的國漫多是3D,2維動漫不爛俗、有故事性的、用匠心打造的少之又少,其中幾乎沒有《霧山五行》這種水墨畫風的。
水墨的線條,類同行書書法、國畫的筆觸,帶來的粗獷又瀟灑美感,為人物添加上了一絲飄逸的美感。
而林魂導演的調色盤也十分有特點,在很多環境場景裡用了很多濃鬱富麗的顏色,許多畫面飽和度非常強,常常用到對比配色,將畫面打造的十分瑰麗,有一種異世界的玄幻妖異。
林魂設計的很多畫面造成的視覺效果十分有爆發力。
比如說各種圖形變化達到的效果,其中片頭火行的眼睛動態地快速從睜開到菱形,黑白變化,這裡能把人的情緒頂起來,頂到天上!
而嗔獸是用孔雀的形象建立的,很難不去想是不是因為孔雀的造型可以有更多繪畫上的改變。比如說羽毛的形狀和顏色。
動畫的打戲在這裡就不必多說了,中國有兩個動漫打戲王者,林魂和黃成希。《霧山火行》的打戲,從開頭拽住人的眼球,到第二集每一幀都像個高速旋轉的陀螺,每一秒都甩出一個萬花筒給你看,真是不瘋魔不成活。
至於動畫的文戲,從劇本和配音兩個角度出發,總體來看,配音的額度受制於錢少,劇本的進度受制於配音及一個人少的工作室能擔起的工作量。目前《霧山五行》只放出了三集,更多的其實是通過一個小故事構造了一個火行的人物小傳,要討論劇情還得等到之後。
二 敬那些出了名的,沒出名的,還在畫的
我是每每聽到國漫崛起都要跟著振臂高呼的那群人。所以,每當我看到本國的動漫人做出高品質的作品,我都會直接忽略其中的瑕疵,在朋友圈微博無腦吹一波。
為什麼呢?
我對國漫一直有特殊的感情。雖然是90後,但80年代的那些動畫片,《三個和尚》、《阿凡提》什麼的我都看過。我家裡甚至有60年代那版《大鬧天宮》的碟片,《寶蓮燈》的碟片,《葫蘆娃》、《黑貓警長》、《小邋遢》、《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相關書集。童年最喜歡幹的事兒就是吃晚飯的時候坐在電視機前一邊扒拉飯一邊看《西遊記》和《小哪吒》,兩個動畫片的片頭曲片尾曲我都會唱。我在高中的時候,每天中午放學回家,十二點也總會看鞠萍姐姐的節目....
之後,我好像就沒再有看過什麼中國動畫片了,除了《大耳朵圖圖》。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60年代《大鬧天宮》還能享譽國際,對日本動漫人手塚治虫造成深遠影響,之後中國動畫就越來越寂寂無聲呢?
作為普通觀眾或許很難有興趣和精力在當時中國動畫經歷風吹雨打的時候去看看真正發生了什麼,畢竟我們也漸漸長大了,網絡帶給我們更多的選擇,更廉價的電影、電視劇、遊戲、日漫、漫威獲得渠道。
直到《大聖歸來》的出現,造成了現象級的影響,我才有些醒過神來,為什麼在之前的某個時刻之後,中國動畫就淡出了我的眼界呢?為什麼只有《熊出沒》和《灰太狼與喜羊羊》家喻戶曉呢?連《秦時明月》都沒有創造出應該與之匹配的話題。
少量的國漫意味著選擇的匱乏,如果不喜歡那種題材,那就很難再去看中國動畫。
那為什麼中國動畫的數量會變少呢?
我不想做相關回答,畢竟我了解的也有限。我只是提出了這些問題,答案留給那些有心的人自己去尋找,或者找完之後,你可以理解為什麼我是《霧山五行》的吹。
林魂導演是行走在黑暗裡的探路人。所有在當下兢兢業業做動畫的中國動畫從業者都值得敬佩。
敬那些出了名的,沒出名的,還在畫的。
三 對嬰兒時期的它要有最大的包容心
國漫應該是什麼樣的?
很多表演形式,電影、電視劇、話劇、音樂劇、搖滾都是舶來品。動漫也是如此。但不是說,這種藝術形式是舶來的,我們就不可能做好。
在電影上,中國先開創了自己的東西——武打,武俠。香港打星從香港到好萊塢,從《黃飛鴻》到《臥虎藏龍》,到最後成為一種戲劇中吸引觀眾的形式,在電影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武俠情懷是根植在中國土壤裡的,除了導演編劇的智慧,還有國民的接納和推動。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國漫追求的從來不是勝過日漫美漫,這不是標準,也不需要過多的把這些放在同一個標尺上進行比較。當然我們需要學習先行者,比如日漫產業下的聲優發展,就是我們目前還不足的。
六十年代,上影廠出品的《大鬧天宮》在國際上獲得了無數榮譽,那時候,《龍珠》什麼的還沒蹤影。我們在動畫上已經具備了自己的特色。
不是說我們不必繼續探索中國動畫的特色,甚至做境外文化輸出,我們還應當發現市場上國漫的題材寥寥可數。國漫文化仍舊處在一個十分狹窄的亞文化領域,動漫的受眾群體還是很小。
在創新之前,在找到別國漫畫不具備的特點之前,我們也有很多東西要做。
首先可以在題材上拓展。國漫可以是武俠,可以是玄幻,可以是推理,可以是恐怖。
雖然每每喊著國漫崛起都熱血沸騰,但還是要承認中國動漫還處在嬰兒期。不過,好在中國動漫從來不缺好的動漫人!
而且嬰兒期也是好的,說明可以有很多第一!
第一部中國成人動漫,第一部中國恐怖動漫,第一部.....
國漫崛起意味著有更多好的創作者要投入其中。中國不缺人才,只是人要恰飯。
讓國漫崛起就要讓更多好的動漫人真正能在動漫裡吃好喝好畫好。
在資本和網際網路的擠壓下,作為觀眾,我想,我唯一能做到的是,對蹣跚學步,咿呀學語的中國動漫奉上最大的耐心和包容心。
像林魂說的那樣:請珍惜每一位堅持並堅守的動畫人。
所以,讓我最後說一次:我吹爆《霧山五行》
ps:讓我在文末加一個林魂導演的私信回復,感覺林魂導演真的好接地氣,竟然會回復。。。。。希望林魂導演繼續堅持讓我有好的國漫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