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是盆景植物的靈氣所在,而動勢則是其靈魂。樹樁盆景的靈動產生一定的走勢,走勢又產生力道。力道需要枝幹與枝條的配合。樹樁盆景質感枝條儘量稀疏,才能產生力感。盆景布局舒展,如雲如煙,達到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節奏是存在於一切藝術領域的普遍規律,沒有節奏,就不成其為藝術,盆景藝術當然也不例外,本節只談景,它從主到,從根爪到結頂,無處不與這個問題相關,只 不過面在某些部更為側重了這裡先就其總的方面要介紹,在涉及各個局部處理時再結合具體問題作進一步探討。
總的講,一切矛盾的生發更替、交織發展,無不表現為節。景的節奏美就是許多對立統一法則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卻不外乎動靜剛柔。如何處理呢?由於各地風格流派的不同,有的表現為整齊的、柔和的靜態美有的表現為灑的、剛勁的動態美。但二者決難截然分,這裡主要是指各派主要傾向而言。對於這個總課題,究應持什麼樣的基本觀點,是眾說紛紜,值得探討的。
明代屠隆在《盆玩品》中談到四種典範性的松樹造型馬遠之敏斜潔屈(圖38);郭之露頂拿;劉松年之偃亞層疊(圖39),盛子昭之拖拽軒翥。」其中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無不富有動勢。可見樹樁造型,貴在一個「動」字。動生勢,勢生力。貴在動勢之中蘊藏一種扭筋轉骨的力。一潭死水,豈有節奏?自然界的閃電、奔泉、飛鷹、遊魚……的節奏,何其生動活潑。音樂、舞蹈、書畫在很大程度上可說就是節奏的藝術。樁景的節奏應當參照這些原理,通過線條,塊面布勢的流暢、滯澀、抑揚頓挫來體現。形象地說,就是做到輕柔處如雲霞舒捲,剛勁處如銅肢鐵臂,流暢處如高屋建瓴,滯澀處如巨石擋路。枝條的彎度和密度,不應作等距離的分布。如果平均分配空間,就必定越是工細,越是呆滯。蚯蚓爬行,可謂波瀾起伏,曲度很多,但它沒有力感。軟線條固然也是一種美,但它是女孩子繡花的柔和美。規則式固然也是一種美,但它僅僅是一種裝飾性的圖案美。柔和美不能沒有,一味劍拔弓張,兇神惡煞,使人生畏。所謂「既追險絕,復歸平正」,就是講的動、靜之平衡。「既雕且琢,復歸於樸」,就是講的精巧之極,歸於天然,不見人工痕跡。「恬淡天真,不著一點色相」者,方顯「高雅」。美學之中,不能忘記「和諧」這個大原則,不能不講平衡與協調。
盆景的布勢,才能突出其剛勁雄健的筋骨,靜態的枝條只是其皮肉。植株的動才能表現其剛硬的內質。總的來說,節奏是藝術領域的普遍規律。只有對得上節奏,盆景所表現出的魅力才能相得益彰。節奏孕育出和諧,和諧體現美。樹樁盆景要展現的就是動勢的美與節奏變換展現的力量美。